關於以禮待人的故事
Ⅰ 禮貌待人的事例
1、蕭伯納以禮待人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應邀訪問俄國。有一天他在莫斯科的街頭散步,碰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獨自在玩游戲。一時間童心大發,和小女孩一塊興高采烈的玩起來。分手時蕭伯納得意地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你和一個享譽世界的大作家蕭伯納玩游戲。」
小女孩看了看蕭伯納,學著他的口吻,毫不示弱地說:「你回去也告訴你的媽媽,今天你和世界上最可愛的小女孩安妮玩游戲。」蕭伯納對這個回答十分吃驚,並立即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傲慢和無禮。
事後他對一位朋友說:「一個人不論有多大的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時常保持謙虛的態骸骸汾繳萵劑風烯袱樓度,俄國小女孩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啊!」
2、孔融讓梨
在東漢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懂的東西非常多。
這天,父親讓孩子們來吃梨,但哥哥要讓弟弟先拿。於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然後輪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個最小的。
父親問他為什麼要這么做,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可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弟弟應該吃最大的梨。」
3、岳飛以禮待人
《說岳全傳》記載,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個「冒失鬼」。
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4、周武公投桃報李
周武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遂立衛國。康叔之八世孫姬和,以殄滅西戎有功,獲周平王賜爵為衛武公。武公治國開明,廣聽眾議,多納雅言,以為施政參考,深得百姓稱頌與愛戴。故政通人和,衛國大治,遂為春秋初期之大國也。
武公在詩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為舉止,既善且良。謹言慎行,不失禮儀,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則眾人皆以君作則矣。人以桃饋我,我以李報之,乃合乎情理。或言小羊生角,則欺人矣。」
5、齊桓公禮賢下士
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
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裡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Ⅱ 古人和偉人待人禮貌的故事
1、蕭伯納以禮待人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應邀訪問俄國。有一天他在莫斯科的街頭散步,碰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獨自在玩游戲。一時間童心大發,和小女孩一塊興高采烈的玩起來。分手時蕭伯納得意地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你和一個享譽世界的大作家蕭伯納玩游戲。」
小女孩看了看蕭伯納,學著他的口吻,毫不示弱地說:「你回去也告訴你的媽媽,今天你和世界上最可愛的小女孩安妮玩游戲。」蕭伯納對這個回答十分吃驚,並立即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傲慢和無禮。
事後他對一位朋友說:「一個人不論有多大的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時常保持謙虛的態骸骸汾繳萵劑風烯袱樓度,俄國小女孩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啊!」
2、孔融讓梨
在東漢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懂的東西非常多。
這天,父親讓孩子們來吃梨,但哥哥要讓弟弟先拿。於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然後輪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個最小的。
父親問他為什麼要這么做,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可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弟弟應該吃最大的梨。」
3、岳飛以禮待人
《說岳全傳》記載,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個「冒失鬼」。
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4、周總理理發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師傅聽了總理的話深受感動。
5、毛澤東禮貌待人
毛澤東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
Ⅲ 關於禮貌待人的故事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記得給我懸賞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