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勇敢的名人故事200字作文
A. 一個勇敢的人的作文200左右字數
我有一個又勇敢又善良的同學,他的名字叫華濤。
他有一雙圓圓的大眼睛,臉方方的,回還很胖。他的身材答不高。
記得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好潤家買學慣用品,「這里的人真多啊!」華濤說到,「是啊!」我說。這里有許許多多的東西,看的我和華濤的眼睛都花了。我看著看著,突然看到有一個小偷正在偷一個阿姨的錢。我不敢大喊,便告訴了華濤。可他卻不害怕,大聲的喊了出來。一些警察聞聲而來。而我還在為華濤擔心,怕小偷把華濤給抓起來當人質。果不其然,小偷真的想把華濤給抓起來當人質,可華濤一個勁的往警察那跑。小偷怎麼也抓不住他。這時警察來了,馬上把小偷給抓起來了。那個阿姨一個勁的誇他,誇的他臉都紅了。
這就是我的同學,他是不是很勇敢?
B. 有關勇敢的作文事例
你要想不太幼稚的話,那就用一些身邊的例子吧!或者社會上的一些見義勇為的事例,而事例的主角最好為平凡的人!
C. 一件勇敢的事作文200字
一件勇敢的事
一天,媽媽帶我去五堡買東西走啊走啊,我們找到了一家小店,店裡的東西五花八門,有各種小玩意兒、各種漂亮的本子、還有各種裝飾品......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我們走了一圈又一圈,終於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密碼本是十二塊錢的,我便讓媽媽幫我去付錢,可媽媽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是你自己去買本子吧。」媽媽給了我十五塊錢讓我去買那本密碼本,我只好自己去付錢,阿姨找回了我一元錢我興致勃勃的來到媽媽面前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這是我自己買的哦!」媽媽問:「老闆找給你了多少錢。」我說:「一元!」媽媽不說我還不知道,一說我才知道店主少找給我了兩元。
我便撒起嬌來想讓媽媽幫我拿回兩元錢,可媽媽鐵了心地不幫我拿。我只好自己去。
於是我便對店主說:「阿姨,你少找了我兩元錢。」誰知,那個店員看了我一眼,說:「不可能,我們這從來不少找客人的錢!」我想光我這樣說,一定不會有人相信我,我一定要找出證據,這時我想起來我給了店主一張十元的,一張五元上貼著一點點透明膠帶,只要找到其中五元的一張我就可以說清楚了,我便對阿姨說:「阿姨,我給你的五元錢上有一點點的膠帶,請你找一找吧!」旁邊的一個大姐姐對店主說:「你就找一找吧!這樣也可以證明你沒有少找錢。」最後店主在抽屜里找到了帶膠帶的五元錢,就把兩元錢找給我說:「對不起,小姑娘,是我找錯錢了。」我說:「沒關系的。」
今天,我做了一件令我勇敢的事,真開心呀!
求採納~
D. 關於 勇敢 的作文素材 必須是名人事例 150-250字 謝謝! 也可以是不勇敢而失敗的事例.. 幫忙了 謝謝!
1916年,在豐都激戰中,年僅24歲的劉伯承右眼負傷。為了不影響腦神經,他要求在不使用麻內醉劑的情況下,直容接把料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以便摘除壞死的眼球。手術台上,一向鎮定從容的德國軍醫活克雙手卻有些顫抖,額上汗珠滾滾,護士邦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劉伯承躺在病床上,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盤筋暴起。他越來越使戲,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手術完畢,臉色蒼白的劉伯承告訴活克:「我剛才一直在數你的刀數。」活克嚇了一大跳:「我割了多少刀?」「72刀。」活克驚呆了,失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E. 求關於勇敢的名人事跡
孫叔敖 ,名敖,字孫叔,出生於楚故都紀南城附近的海子湖邊。孫叔敖自幼勤勉,品學兼優,相傳少年時曾遇被世人認為見之遭殃的一條兩頭蛇,他為了不使別人再遇這種不祥的怪物,寧願自己倒霉,將此蛇打死,埋入位於現市藝術博物館旁邊的小山丘里,後人感念他的功德,將此山命名為蛇入山,流傳至今。
孫叔敖是楚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春秋霸主楚莊王在宓(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敗晉軍,奠定了雄楚稱霸的偉業。以任令尹(宰相)期間體恤民情,悉心國事。他鼓勵民眾上山采礦,使楚國的青銅冶煉和鑄鐵工藝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他重視水利建設,在河南固始一帶興修了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渠工程期思陂,在楚都紀南城東北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庫,即現今的海子湖;他嚴明法度,制定實施了許多有利於民生的政策法令。在他悉心治理下,楚國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盛期。
孫叔敖雖貴為令尹,功勛蓋世,但一生清廉簡朴,多次堅辭楚王賞賜,家無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他過世後,其子窮困仍靠打柴度日。孫叔敖的高尚品格,備受後人贊譽。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其為「循史」第一。我國戲劇始祖、楚國當時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優孟,就曾裝扮成孫叔敖的兒子在楚莊王面前載歌載舞,楚莊王為此而大受感動,並採取憮恤措施厚待孫叔敖的兒子。歷代文人墨客瞻仰孫叔敖墓,寫下了不少詠贊的詩篇。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詩人、抗清將領。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父夏允□為江南名士,與陳子龍等創立□社。在明末主持清議,糾彈時政,同張溥等人的復社同氣相求,極得人望。夏完淳幼受父親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他聰明早熟,天資極高。5歲讀經史,7歲能作文;8歲時隨父赴北京,受到前輩文人的賞識。後隨父赴福建長樂,12歲時返鄉,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社後繼。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師蜂起,他隨父夏允□、師陳子龍起兵抗清。約在投軍前夕,與錢秦篆結婚。清軍陷松江後,其父投水殉難。夏完淳誓志報國,順治三年春,與師陳子龍、岳父錢□重組義軍,上書南明魯王,魯王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太湖吳□的軍事參謀。吳軍不久潰敗,完淳隻身流離到湘鄂一帶,後返家。順治四年(1647)夏,在故鄉被捕,解往南京。洪承疇親自審問,他拒絕誘降,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
夏完淳短暫的一生中,著有賦12篇,各體詩337首,詞41首,曲4首,文12篇。他15歲前的早期作品,受擬古主義影響,內容比較單薄。如《青樓篇》、《楊柳怨》等詩,描寫「醒來錦袖飄歌院,醉後紅牙唱酒樓」的遊冶生活,反映了他作為貴公子的思想局限。但在明亡之後,他投身抗清義軍,所作詩文迥然一變。表現為:①不再以擬古為主旨,而是直面人生,正視現實。如《軍中有作》、《軍宴》、《江城》、《避地》、《即事》、《翠華篇》等詩,小令《獄中草》,套數《自敘》、以及賡續其父所寫的《續倖存錄》等等,記述了江南亡國之變和自己抗清斗爭的史實。敘事抒情,都有生活實感。②展示了高昂的抗戰激情和堅定的民族氣節。他投筆從戎之後,「風駢霜胝,提襟短衣,備人世之艱辛,極忠臣之冤酷」,以血淚寫了《大哀賦》,抨擊了明朝廷弊政,剖析了亡國原因,描寫了「竿木群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銳」的戰爭經歷,表達了「乾坤重照,日月雙懸」的復國志向,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樣的思想內涵,也見於《易水歌》、《博浪沙歌》、《南越行送人入閩》、《題曹溪草堂壁》、《霸圖》等大量詩中;而在他被捕後寫的《南冠草》中,有了更大的發揚。如其中《別雲間》寫道:「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寄內》:「九原應待汝,珍重腹中身」等句,都充滿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壯志豪情。③他雖備嘗艱辛,終遭失敗,但作品中流露出昂揚的樂觀精神。如《哀燕京》詩寫道:「風雲江上鍾山氣,夜看牛斗佇中興。」《土室餘論》文中也說:「嗚呼,家仇未報,匡功未成。齎志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來世為期。萬歲千秋,不銷義魄;九天八表,永厲英魄。」充滿了光復故土的必勝信念。④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樸直爽朗、慷慨悲壯的創作風格,產生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如他悼念老師陳子龍的詩《細林野哭》:「去歲平陵鼓聲死,與公同渡吳江水。今年夢斷九峰雲,旌旗猶映暮山紫」,「嗚呼撫膺一聲江雲開,身在羅網且莫哀。公乎公乎為我築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當來」,真摯的戰斗情誼,極為感人。正如陳均在《夏節愍全集序》中所評:「故其忠肝義膽,發為文章,無非點點碧血所化。」
夏完淳的作品先曾編為《玉樊堂集》、《內史集》、《南冠草》、《續倖存錄》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吳省蘭合編為《夏內史集》,頗有遺漏。嘉慶十二年(1807),王昶、庄師洛編刻為較完整的《夏節愍全集》,14卷。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重加校訂,編印為《夏完淳集》,為今日較完備的通行版本。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將領。字憲之,號道鄰。開封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西安府推官,後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再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他率師勤王,抵浦口而止。清軍攻陷北京,南明政權在南京建立,他任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受奸臣馬士英排擠,自請到江都(揚州)一帶督師,防禦清軍。次年四月,江北諸鎮先後為清軍佔領,史可法退守揚州。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揚州城中守軍勢單力薄,清軍圍攻益緊,清多爾袞致書誘降,遭到史可法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五日,揚州為清軍攻破,史可法自殺未成,被俘。清軍首領和豫親王多鐸再次勸降,他臨危不懼,大罵清軍,遂英勇就義。南明王朝,謚"忠烈",史稱"史忠烈公"。有《史忠正公集》傳世。
漢高祖劉邦以恢宏豁達的大才,居馬上而取天下;漢文帝劉恆臨廟堂治天下,恭儉仁厚,以德化民,海內
安寧,家給人足,開創了輝煌燦爛的「文景之治」。
特別是漢文帝的法治思想,新穎而進步。他念念不忘:「宰天下者應居心仁慈,務在寬厚,吏安其位,民
樂其業,不移過於下,不歸福於己,無罪之父母,妻子、兄弟、子女不應受到連坐。」更是由於緹索上書
救父,使他大動悲憫情懷,而廢除了斷肢體、在肌膚上刻字的「 肉刑」和連坐親屬的法律,使法治精神
,躍升到一嶄新的境界。
緹縈的父親是齊王府管理倉庫的主管,復姓淳於,名意。人們有時也稱他為「太倉」、「太倉公」或「淳
於公」。
淳於意自幼喜歡鑽研醫道方術,對於《黃帝內經》、扁鵲的《脈書》,都有深入的研究,擔任太倉令後,
由於職務清閑,又得當時名醫公僕陽慶的真傳,使他的醫術突飛猛進,雖然非正式的懸壺濟世,卻救人無
數,漸漸有些小名氣。
凡是有點本領的人,多半都有點梁騖不馴的怪脾氣,淳於意也屬於這一類人。他替人看病是屬於業余性質
,全憑興趣之所至,不顧病人的要求,一般人自然無可奈何,但有頭臉的人則懷恨在心,一心想報復。
有一次無意間淳於意得罪了齊王府的丞相,於是禍從天降,被安上貪污瀆職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往
長安接受審判。
漢文帝提倡節儉,貪污讀職的罪名非同小可,不是被黥面(在臉上刺字)就是被砍斷手腳,甚至死刑,淳
於意自然是驚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嚇得面無人色,哭成一團。
所謂全家大小,盡皆女流之輩,淳於意沒有兒子,一連生了五個女兒,長女、次女業己出嫁,只剩下三個
女兒在家。淳於意萬分傷感地對夫人說:「你為我生了五個女兒,緊要關頭卻沒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場,奈
何!」
幼女緹縈年方十五歲,挺身而出,願意隨父起解西入長安,一路上照顧老父的行程,更要上書皇帝,願入
官為奴,以贖父罪。
全家人抱著渺茫的希望,收拾簡單衣物,父女倆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運之途,這是漢文帝十
三年秋天的事。
淳於意雖然知道漢文帝是個非常賢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宮中,年僅15歲的、未見過世面的女兒能夠見
到皇帝嗎?皇帝會相信她的話嗎?幾乎沒有什麼希望,淳於意帶著絕望的心情走到長安,走進大牢。
還在路途中,淳於意就反復檢討自己的言行,發覺都是自己的古怪脾氣惹出的禍端,因此利用投驛站的休
息機會,著實為慕名求醫的人,診治了不少疑難雜症;而緹縈也反復思索,寫好了上書皇帝的狀紙。
然而這個只有十五歲的鄉間女孩到長安市後,在繁華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覺得的手足無措,投訴無門,急得
象熱鍋上的螞蟻,東鑽西碰,始終不得要領。終於有好心的官差告訴她,最近皇帝會外出打獵。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很明顯、困難重重。試想皇帝出獵,必定是車騎絡繹,旌旗蔽空,隨從如雲
,行動如風馳電掣,一個弱女子要想犯顏攔駕上書救父,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另外,犯顏一定會驚擾聖駕,攔駕更是絆阻皇帝的車騎前進,兩者都是大不敬的舉動,惟一的後果就是殺
頭抄家,倘若犯顏當時被認為是刺客,立即格殺,什麼上書救父,都成了泡影、然而緹縈抱定一死的決心
,認真地准備上書行動,她選定灞橋作為她犯顏上書的地方。
這是一個秋意蕭瑟的清晨,形單影只,衣衫單薄,滿面愁容的緹縈跪在路的中心,雙手高舉預先准備好的
書狀,靜等皇帝車騎的到來,這場面很有些悲壯的成分。
遠處塵土飛揚,漸行漸近,皇帝的車騎終於出現在眼前,左右武士象拎小雞一樣,把瘦小的緹縈押到皇帝
跟前,漢文帝看到的是一個淚流滿面的弱女子,內心深處立即湧起一股憐惜的心念,立即吩咐左右接過她
的書狀,並不許為難她。
狀紙上寫道:「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後欲
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願沒人為官家奴婢,願贖父刑罪,使得自新。」
漢高祖總計有八個兒子,呂後砍砍殺殺,薄姬帶著當時年僅八歲的兒子劉恆(漢文帝),北上酷寒荒涼的
代郡就國,十多年在邊地飽嘗艱苦。憂患中成長的歲月,深知骨肉親情的可貴,更親身體驗過民間疾苦的
情狀,如今貴為天子,仍然時時以臨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懼的 態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權治理國家。
閱罷書狀,再看著眼前這個凄苦無助的小女子,不就是當年自己倉惶離京時的化身嗎?又想到如此嬌弱的
女子,為了營救父親,竟然冒死上書,這種膽識與孝心著實令人感動,於是當面赦免了她父親的刑罪,第
二天就下了一道詔書:
「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肽,終身不息,
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淳於意既蒙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雙雙望闕叩謝恩典以後,便歡天喜地相偕返回臨淄,從此痛改
矜持作風,專心濟世救人,病人上門,隨到隨看,視病猶親,殷勤周到,贏得口碑載道,而緹縈上書救父
的孝行,更是傳遍宇內,留下千古美名。
F. 關於名人勇敢作文特寫250字
1916年,在豐都抄激戰中,年僅襲24歲的劉伯承右眼負傷。為了不影響腦神經,他要求在不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直接把料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以便摘除壞死的眼球。手術台上,一向鎮定從容的德國軍醫活克雙手卻有些顫抖,額上汗珠滾滾,護士邦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劉伯承躺在病床上,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盤筋暴起。他越來越使戲,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手術完畢,臉色蒼白的劉伯承告訴活克:「我剛才一直在數你的刀數。」活克嚇了一大跳:「我割了多少刀?」「72刀。」活克驚呆了,失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
G. 關於勇敢的名人的作文素材
只要將智慧與勇氣融為一體,還有什麼困難解決不了呢?
人生就像一條曲折的河流,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那些懂得怎樣生存的人才能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坎坷。
這是我在偶然間看到的一個故事,至今還記憶猶新:十二歲的男孩小明從學校趕去單位找媽媽,此時單位里空無一人。他決定乘電梯上樓,不料剛到五樓與四樓中間的電梯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單位提前半個小時下班,此時大樓內已經沒有人了,電工違反規程拉閘停電。小明在漆黑的電梯里看不到一絲光亮,他害怕極了,在電梯里大喊一陣,可是沒有人理會他。一個小時過去了,小明覺得精疲力竭,但他還是不停地喊叫,他的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了。小明一直折騰著,一會敲門,一會喊叫,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小明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單位這一休息就是七天,如果自己不想辦法求生就只能坐以待斃。小明的身上只有一個書包,文具盒是軟塑料的,那天他也沒帶手錶,不知是什麼時間。在種種不利的因素下,小明決定細心聽聽外面的動靜,企盼著有人上樓或者等看門的老爺爺早晨清掃的時候發求救信號。拿什麼發信號呢?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小明的面前。小明靜靜地思考了一下,突然想起自己的鞋底是鐵制的,於是便脫了下來,擬定了好幾個方案。第二天早晨,小明聽見有人拎水捅拖地的聲音,他樂壞了,急忙用兩只鞋敲打電梯的鋼板處,擊打出了鼓點的頻率來。當一位老爺爺走進5樓時,聽見了很有節奏的鼓點聲,於是他斷定樓梯里一定有人,便馬上跑下樓去報告保衛科值班員。20分鍾後,人們匆匆趕到,單位領導決定立即啟動電梯,小明終於得救了!
面對意外事件的發生,小明冷靜沉著、不慌不忙,在關鍵時刻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所知所學,真令人佩服啊!在自救的過程中,小明想起了一般都是用鐵片製作的文具盒,想利用它來脫險,可惜文具盒是塑料的,於是他又很自然的聯想到了自己的鞋子,可見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另外,他用鞋敲打鋼板的時候是按照一定的節奏的,這樣能促使他盡快地吸引別人的注意,相反,如果他不按照一定的節奏亂打,就會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掉。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要像小明一樣,學會適當的採取一些自救措施,以助於自己能夠盡快脫險,但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先理清思緒,切勿慌張忙亂。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常識,從而學會用自己的力量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這是每一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都應該懂得的知識。
我曾經試著想像過,如果我也遭遇到了類
H. 關於 勇敢 的作文素材 必須是名人事例 150-250字 謝謝! 也可以是不勇敢而失敗的事例。。 幫忙了 謝謝!
1916年,在豐都激戰中,年僅24歲的劉伯承右眼負傷。為了不影響腦神經,他要求在不使用麻回醉劑的情況下,直接把料肉和答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以便摘除壞死的眼球。手術台上,一向鎮定從容的德國軍醫活克雙手卻有些顫抖,額上汗珠滾滾,護士邦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劉伯承躺在病床上,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盤筋暴起。他越來越使戲,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手術完畢,臉色蒼白的劉伯承告訴活克:「我剛才一直在數你的刀數。」活克嚇了一大跳:「我割了多少刀?」「72刀。」活克驚呆了,失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