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擔當的小故事
① 有擔當有責任的名人小故事
1、里根小的時候和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他們踢得正高興,里根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戶人家的玻璃上。
玻璃稀里嘩啦碎了一地,房主怒氣沖沖地跑出來,揪出了肇事的小里根。
他向里根索要12.5美元,里根急得哇哇大哭,回到家告訴了他爸爸。
爸爸說:「我可以借你12.5美元,但是你一定要在一年後還給我。
因為禍是你闖的,我只是在幫你。」
里根答應了,於是他除了讀書之外,還去餐廳里洗碗。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里根終於攢夠了12.5美元。
他興高采烈地把錢交給了父親,父親說:「孩子,你的所作所為證明你是很有希望的。
」只是因為里根從小就勇於承擔責任,他在人群里總是能迅速地脫穎而出,成為領導者。
再加上他還有更多的優秀品質,他才一步一步地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2、在華盛頓年幼時,有一天父親外出,他用小斧頭砍倒了院子里的一顆櫻桃樹。
那是父親最喜愛的櫻桃樹,父親回來後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
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於是父親被小華盛頓感動了,並原諒了華盛頓,稱他的誠實勇敢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3、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
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
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的郵政大臣。
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1987年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
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4、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
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
但一次銀行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支了存款。
當他拖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但在道義,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
5、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② 有關責任的小故事
1、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 突然間下起雨來 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漢克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 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2、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小夥伴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玻璃被擊碎了。一位老人立即從屋裡跑出來,勃然大怒大聲責問是誰乾的。夥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寬恕。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得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回到家,闖了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
父親並沒有因為其年齡還小而開恩,卻是板著臉沉思著一言不發。坐在一旁的母親總是為兒子說情開導父親。過了不知多久,父親才冷冰冰的說道:「家裡雖然有錢,但是他闖的禍,就應該由他自己對過失行為負責。」停了一下,父親還是掏出了錢,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人家,不過,你必須想法還給我。」
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跑過去賠給了老人。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還父親。由於人小,不能乾重活,他就到餐館幫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是還撿撿破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掙到了15美元,並自豪地交給了他的父親。父親欣然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行為負責的人 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後,這位男孩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就是里根。後來,里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得說,那一次闖禍之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3、背上的簍子
「你應該明白人的一生,既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壞。」
有位中年人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非常沉重,生活壓力太大,想要尋求解脫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禪師求教。禪師給了他一個簍子要他背在肩上,指著前方一條坎坷的道路說:「每當你向前走一步,就彎下腰來撿一顆石子放到簍子里,然後看看會有什麼感受。」
4、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
一名公交車司機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里,做了三件事:
——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並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
——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這三件事,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這名司機叫黃志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5、真正的財富 弗蘭克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2)關於有擔當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個體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責任意識,是「想幹事」; 責任能力,是「能幹事」; 責任行為,是「真幹事」; 責任制度,是「可幹事」; 責任成果,是「干成事」。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③ 中國歷史上關於責任的小故事
1、陳雲同志
1939年,陳雲同志撰寫了《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一文。他指出,以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盡了對黨的全部責任,這種想法是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讀書,不把工作和學習聯系起來,工作的意義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斷改進。
陳雲同志一生堅持並積極倡導學習,是黨內帶頭落實學習責任的楷模。學習小組以學習馬列原著和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為主要內容,以自學為主要形式,輔之以深入淺出的授課和聯系思想實際的討論交流。
2、范仲淹
他的豪氣與骨力,都在責任的擔當之中。
慶歷八年(1048年),有詔調范仲淹知荊南府,鄧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歡鄧州,就奏請朝廷,得以留任。 范仲淹在鄧州共計三年,百姓安居樂業,其傳世名篇《岳陽樓記》及許多詩文均寫於鄧州。
3、梁啟超
梁啟超說,「他日日在那裡盡責任,便日日在那裡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希望如此!但轉念想來,盡責任無關苦樂,苦樂者,以利言耳。倘自義言之,是否要擔當責任,是氣象的問題,是心量的問題,是個體生命的自我超越的問題。
責任意識與憂患精神一直是中華文化的寶貴品質。人不是一種孤絕的存在,而是在彼此的關聯與牽掛中,有所擔負、不斷付出。擔負者小,氣象亦小,擔負者大,便是聖賢、豪傑。
4、商鞅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5、王昭君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王昭君化身和平使者,遠嫁胡地,她不是簡單的出嫁,而是為維持漢與匈奴的和平局面,身在異鄉的她做了許多實事。如今,王昭君墓的"青冢"出現在很多地方,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歷代人民感念她的大德。
④ 敢於擔當的名人故事
有司馬遷,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曹劌,勇於直諫,為魯國擊退了齊國;毛遂,自薦,以三寸不爛之舌為趙國求援成功;藺相如,完璧歸趙,在秦國面前不落下風,保全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盡管勢單力孤,亦勇敢地去行刺秦始皇。
1、司馬遷,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曹劌,勇於直諫,為魯國擊退了齊國
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夏季,庄公到齊國去觀看祭祀社神,這是不合於禮的。曹劌勸諫說:「不行。禮,是用來整飭百姓的。
所以會見是用以訓示上下之間的法則,制訂節用財賦的標准;朝覲是用以排列爵位的儀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對上的不尊敬。
諸侯朝聘天子,天子視察四方,以熟悉會見和朝覲的制度。如果不是這樣,國君是不會有舉動的。國君的舉動史官一定要加以記載。記載而不合於法度,後代子孫看到的是什麼?」但庄公不聽從。
3、毛遂,自薦,以三寸不爛之舌為趙國求援成功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有爭議,一說山東滕州、一說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猝後葬於距雞澤縣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區境內,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干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4、藺相如,完璧歸趙,在秦國面前不落下風,保全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
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5、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盡管勢單力孤,亦勇敢地去行刺秦始皇。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⑤ 關於做有擔當的中華好少年名人小故事50字
喬治·華盛頓小時候住在弗吉尼亞的一個農場上。他的父親教他騎馬,經常帶著年青的喬治到農場上幹活,以便兒子長大後能學會種田,放牛養馬。
華盛頓先生有一個美麗的果園,裡面種著蘋果樹、桃樹、梨樹、李子樹與櫻桃樹。有一次,華盛頓先生從大洋對岸買了一棵品種上佳的櫻桃樹。他非常喜愛這棵櫻桃樹,把樹種在果園邊上,並告訴農場上的所有人要對它嚴加看護,不能讓任何人碰它。
這棵櫻桃樹長勢很好。春天來了,樹上開滿了白花,散發出陣陣芬芳,許多蜜蜂都圍著它辛勤地忙碌著。想到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吃到櫻桃樹結的果子,華盛頓先生心裡非常高興。
大約就在此時,有人送給喬治一把明亮的斧子。喬治非常喜歡這把斧子,他拿著它砍樹枝,砍籬笆,可以說是見什麼砍什麼。一天,他一邊想著自己的
斧子有多麼鋒利,一邊來到果園邊兒,舉起斧子砍向那棵櫻桃樹。由於樹皮很軟,喬治沒費多大力氣就把樹砍倒了。接著他又去別的地方玩了。
那天傍晚,華盛頓先生忙完農事,把馬牽回馬棚,然後來果園看他的櫻桃樹。沒想到,自己心愛的樹被砍倒在地,他站在那裡驚呆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誰膽敢這樣做?他問了所有人,但誰都說不知道。
就在這時,喬治恰巧從旁邊經過。「喬治,」父親用生氣的口吻高聲喊道,「你知道是誰把我的櫻桃樹砍死了嗎?」
這個問題可把喬治給難住了,看到父親如此憤怒,他意識到自己的一時沖動闖下了禍。他哼哼嘰嘰了一會兒,但很快恢復了神志。「我不能說謊,爸爸,」他說,「是我用斧子砍的。」華盛頓先生看了看喬治。那孩子臉色煞白,但直視著父親的眼睛。
「回家去,兒子。」華盛頓先生嚴厲地說道。
喬治走進書房,等父親。他心裡很難過,同時也感到非常慚愧。他知道自己實在是太輕率了,幹了件傻事,也難怪父親不高興。
一會兒之後,華盛頓先生走進書房。「到這里來,孩子。」他說道。
喬治聽話地走到父親身邊。華盛頓先生靜靜地看了他很長時間:「告訴我,兒子,你為什麼要砍那棵樹?」
「當時我正在玩,沒想到——」喬治結結巴巴地說道。
「現在樹就要死了,我們永遠也不會吃到櫻桃了。但比這更糟的是,我囑咐你要看護好這棵樹,你卻沒有做到。」
喬治羞愧難當,臉一紅,低下頭,眼淚就快要落下了,哽咽著說:「對不起,爸爸。」
華盛頓先生把手放在孩子肩頭。「看著我,」他說道,「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但我同時也很高興,因為你鼓足勇氣向我說了實話。我寧願要一個勇敢誠實的孩子,也不願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兒子。」
喬治·華盛頓從未忘記這一點。他一直像小時候那樣勇敢,受人尊敬,直至生命結束。
教育哲理:知錯就改是很難得的,孩子犯了錯如果及時承認並改正的話,作為父母應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具備了最為寶貴的品質——誠實。
⑥ 有擔當有責任的名人小故事
1、里根小的時候和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他們踢得正高興,里根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戶人家的玻璃上。玻璃稀里嘩啦碎了一地,房主怒氣沖沖地跑出來,揪出了肇事的小里根。他向里根索要12.5美元,里根急得哇哇大哭,回到家告訴了他爸爸。爸爸說:「我可以借你12.5美元,但是你一定要在一年後還給我。因為禍是你闖的,我只是在幫你。」
里根答應了,於是他除了讀書之外,還去餐廳里洗碗。在他的不斷努力下,里根終於攢夠了12.5美元。他興高采烈地把錢交給了父親,父親說:「孩子,你的所作所為證明你是很有希望的。」只是因為里根從小就勇於承擔責任,他在人群里總是能迅速地脫穎而出,成為領導者。再加上他還有更多的優秀品質,他才一步一步地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2、在華盛頓年幼時,有一天父親外出,他用小斧頭砍倒了院子里的一顆櫻桃樹。那是父親最喜愛的櫻桃樹,父親回來後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於是父親被小華盛頓感動了,並原諒了華盛頓,稱他的誠實勇敢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3、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1987年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4、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支了存款。當他拖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但在道義,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5、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6)關於有擔當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擔當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ān dāng,基本意思是。指承擔;擔負任務、責任等。語出《朱子語類》卷八七:「豈不可出來為他擔當一家事?」
作為「承擔並負責任」之意,有以下用法舉例:
1、《朱子語類》卷八七:「豈不可出來為他擔當一家事?」
2、明 唐順之 《與俞總兵虛江書》:「若夫為國家出氣力,擔當大任,有 虛江 輩在,山人可以安枕矣。」
3、《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賢弟好去為官,家下一應事體為姊的擔當,不勞遠念!」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每一個有點知識的人都應當挺起胸來,擔當這個重任。」
⑦ 關於一些名人有擔當的事例
1、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留學美國,學有所成後,不顧美國政府的反對,執意回國效力。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放棄了高額薪水,雙手重新抓住的卻是中國導彈事業,扶起的亦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
2、林則徐,於列強橫行之時,萬里銷煙,雄壯虎門,壯我國人。是他,冷對昏君,怒對貪官,擔當起「開眼看世界」的責任。是他,含恨被貶,忠而被忘,仍心念強國圖存的責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擁有的是一顆英武的民族魂。
拓展資料:
擔當精神:擔當精神是指黨員幹部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斗爭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一貫將擔當精神作為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選拔使用那些敢於擔當、敢於負責、敢於作為的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