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亮的故事幼兒教案
1. 幼兒園大班科學會變得月亮教案怎麼寫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 2.願意傾聽並進行講述,能簡單地記錄月亮外形的變化。 3.萌發幼兒對月亮變化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二、活動准備: PPT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活動 謎語:缺時一道小彎彎,圓時一個大玉盤,白天躲藏夜晚現,灑下光輝照人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你們喜歡月亮嗎?關於月亮你想告訴我什麼呢? 你們看過月亮嗎?在那裡見過呢?(你見到的月亮待在哪裡?) 你看見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2.聽故事並進行討論 (1)聽故事 師:我發現你們看見的月亮都不一樣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我們如果送一件衣裳給月亮,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討論。 ①月亮姑娘有沒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為什麼沒有穿上呢? ② 過了5天,裁縫師傅給月亮送衣服,月亮變成什麼樣子了?(像彎彎的鐮刀) ③ 裁縫師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後,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子?(像彎彎的小船) ④又過了5天,月亮又長胖了,變成了什麼樣子?(像圓圓的大銀盤子) 3.記錄變化。 月亮姑娘是怎樣變化的呢?引導幼兒回答出順序(如果幼兒很快能回答出來則強調語言規范,先……然後……最後) 小結:難怪裁縫做的衣服總是不合身,原來是因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 教師:我們把月亮變化的樣子畫下來吧。 幼兒用記錄紙畫月亮盈虧變化,注意變化的順序。 4.展示幼兒作品 5. 討論月亮圓缺變化的原因。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月亮為什麼會有圓缺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月亮本身不會發光,他發出的光來自於對太陽光的反射。月亮有變化是因為地球擋住了太陽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線。 3.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現在認識月亮姑娘了嗎?喜歡月亮姑娘嗎? 想和她做朋友嗎?那就先從觀察月亮開始吧。 討論遇到陰天,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如何記錄?
2. 中班語言月亮跟我好教案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月亮跟我好
教師:屈老師
教材分析:
這是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語言(中班 上冊)中的一首抒情味濃郁、意境優美、格調清新的詩歌。作者在四小節詩歌中,寫了月亮的四次出現:一次出現在樹梢,一次出現在池塘,一次出現在天空,一次出現在臉盆里。大家一看見這逗人的月亮,都產生了同樣的感受,以為這是月亮和自己友好的表示。詩中的小鳥,青蛙、星星、寶寶,每一種對月亮友好的情誼,一次比一次加深,一次比一次親切。從寫作上,一次實一次虛。月亮掛在樹梢上,月亮是實,月亮漂在池塘里,是月亮的影子,月亮是虛,再寫月亮升在天空中,月亮又是實的,而最後寫月亮睡在臉盆里,又是月亮的影子。這樣虛實結合,在寫作程序上這種巧妙的安排,體現了作者精心結構的一番匠心。詩歌的每一節,都是一些互相重復的字眼。這種重復,不光是字眼的重復,韻律的重復,實際是感情的重復。每重復一次,感情就加深一次。在重復之中,又有一些具體而微妙的變化。同是月亮,由於環境的不同,所用的動詞各有不同:第一節在樹梢,用了一個「掛」字;第二節在池塘,用了一個「漂」字;第三節在天空,用了一個「升」字;第四節在臉盆,用了一個「睡」字,都用得准確而又貼切,很生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美。
2、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不同的人物。並使用不同的動詞來表現詩歌。感受詩歌的生動之處。
3、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仿編詩歌。
4、感受我走月亮走及倒影的自然現象
活動准備:
1、給幼兒獎勵的用帖紙剪好的「月亮」貼畫。(把平時的「桃心」換成「月亮」形狀。)
2、課件。
(樹上:小鳥、小猴、小松鼠、貓頭鷹、螢火蟲等
池塘:小魚、小蝦、小蝌蚪、螃蟹等
天空:星星、太陽、雲朵、彩虹等
睡在:臉盆、杯子、衣服、等。)
3、不同場景的掛圖各一張。
4、開場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退場音樂《月亮對我笑笑》。
5、頭飾。「月亮」(教師用),小鳥、青蛙、星星、娃娃頭飾(幼兒游戲用)
(更多教案:屈老師教案網)
3. 幼兒園語言《月亮做客》公開課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 2.願意傾聽並進行講述,能簡單地記錄月亮外形的變化。 3.萌發幼兒對月亮變化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二、活動准備: PPT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活動 謎語:缺時一道小彎彎,圓時一個大玉盤,白天躲藏夜晚現,灑下光輝照人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你們喜歡月亮嗎?關於月亮你想告訴我什麼呢? 你們看過月亮嗎?在那裡見過呢?(你見到的月亮待在哪裡?) 你看見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2.聽故事並進行討論 (1)聽故事 師:我發現你們看見的月亮都不一樣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我們如果送一件衣裳給月亮,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討論。 ①月亮姑娘有沒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為什麼沒有穿上呢? ② 過了5天,裁縫師傅給月亮送衣服,月亮變成什麼樣子了?(像彎彎的鐮刀) ③ 裁縫師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後,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子?(像彎彎的小船) ④又過了5天,月亮又長胖了,變成了什麼樣子?(像圓圓的大銀盤子) 3.記錄變化。 月亮姑娘是怎樣變化的呢?引導幼兒回答出順序(如果幼兒很快能回答出來則強調語言規范,先……然後……最後) 小結:難怪裁縫做的衣服總是不合身,原來是因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 教師:我們把月亮變化的樣子畫下來吧。 幼兒用記錄紙畫月亮盈虧變化,注意變化的順序。 4.展示幼兒作品 5. 討論月亮圓缺變化的原因。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月亮為什麼會有圓缺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月亮本身不會發光,他發出的光來自於對太陽光的反射。月亮有變化是因為地球擋住了太陽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線。 3.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現在認識月亮姑娘了嗎?喜歡月亮姑娘嗎? 想和她做朋友嗎?那就先從觀察月亮開始吧。 討論遇到陰天,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如何記錄? 請小朋友們用一個月的時間來觀察月亮,並把每天看到的月亮的樣子記錄下來。到時候我們再來討論關於月亮的話題吧!
4. 幼兒園中班月亮上的白紗小故事教案
【活動目標】
.通過自主擺放動物卡片,進行疊羅漢組合造型,豐富造型經驗。
2.在看看、擺擺、說說中感受疊羅漢造型的多樣與有趣。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收集「疊羅漢」的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開展談話、區角等相關活動。
物質准備:有部分繪本畫面製成的ppt,幾種典型的疊羅漢造型的ppt,操作材料(有月亮畫面的底板、封塑的動物角色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產生興趣。
師:這是什麼?你嘗過月亮的味道嗎?(出示畫面一「月亮和問號」。)
師:想嘗一嘗嗎?你們想,我也想,有一群動物更想。有那些動物呢?(出示畫面二「月亮和動物的眼睛」。)
師:找到它們了嗎?數一數,有幾雙眼睛?這么多動物會有誰呢?
二、引入情境,交流經驗。
1.出示畫面三「月亮和動物們」,教師講述情境。
師:夜裡,小烏龜、大象、長頸鹿、斑馬、狐狸、猴子、老鼠它們望著月亮,都在想: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相嘗一口啊!可是,不管它們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這可怎麼辦呢?(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2.觀察畫面四「動物疊羅漢」交流「疊羅漢」的經驗。
師:看,動物們已經開始行動了!它們是怎麼做的?
師:它們一個一個往上疊,慢慢地想靠近月亮。它們疊上去的樣子看上去像什麼?像不像梯子?
三、觀看典型造型的ppt,了解疊羅漢的式樣、方法、重點等。
師:這兩幅圖的造型看起來像什麼?它們是怎麼疊起來的?哪一層或者哪一個人最重要?為什麼?
1.三角形。
引導幼兒觀察並明白:三角形的羅漢是從下面往上一層一層疊起來的,下面一層最重要,下面多上面少,看上去穩穩的。
2.太陽形。
引導幼兒觀察並明白:太陽形的羅漢師圍著中間的一個疊,樣子很美,中間的最重要,周圍的都是圍繞著他疊的。
四、延續情境,自主「疊羅漢」。
1.延續情境。
師:看到動物們疊起來羅漢,月亮想:這是和我玩游戲吧!於是它一會跳高,一會跳低。想想看,動物們該怎麼疊羅漢才可以夠到月亮,嘗到它的味道呢?等一會兒,請你們都去試一試,幫幫動物們。
2.幼兒根據現有的畫面擺放動物卡片,進行疊羅漢造型。
五、展示作品,感受不同造型。
師:你的動物朋友是怎麼疊羅漢的?疊出了什麼造型?像什麼?誰最重要?
師:你覺得哪一幅特別有趣?為什麼?
六、在故事情景中結束活動。
1.教師講述情境。
師:和動物們玩了這么久,現在月亮有點累了,它想:你們肯定夠不到我的,它不跳了。可是,你們聽——「咔擦」,怎麼了?
2.出示畫面五「月亮被咬了一口」。
師:月亮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小老鼠又把咬下的月亮分給了其他動物。哇!大家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
3.出示畫面六「動物們在月光下入眠」。
師:在我們的幫助下動物們吃到了月亮,它們心滿意足地睡著了,進入了甜甜的夢鄉。我們不要吵醒它們,輕輕地和它們說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