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責任的故事200
❶ 以責任為話題舉名人事例,200字左右
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戶上的玻璃打碎了。老闆找到回里根的父答親,要求賠償損失。老里根照價賠償後,把兒子叫到跟前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結果,整整一個暑假,里根拚命幹活,才還清這筆總共15美元的賠償款,為打碎人家玻璃付出了代價。
❷ 兩篇議論性的關於責任的小故事 200字左右 急!!!!!!!!
故事一:遠涉重洋的一封來函
武漢市鄱陽街的景明大樓建於1917年,是一座6層樓房。 在1997年也就是這座樓度過了漫漫80個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當年的設計事務所從遠隔重洋的英國寄來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1917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到期,如再使用為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80年,不要說設計者,就是施工人員恐怕也不在世了吧。竟然還有人為它操心,還在守著一份責任、 一份承諾。)
故事二:洗廁所出身的郵政大臣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她也不止一次地喝過馬桶里的水。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如果是你,你敢從你洗過的馬桶中舀水喝嗎?在工作中追求完美,這也是工作責任感的體現。)
故事三:負責任的人永遠不嫌多
某公司要裁員,下崗名單公布了,有內勤部的小燦和小燕,規定1個月後離崗。那天,大夥看她倆都小心翼翼地,更不敢多說一句話。因為她倆的眼圈都紅紅的,這事攤到誰頭上都難以接受。
第二天上班,小燦心裡憋氣,情緒仍然很激動,什麼也干不下去,一會找同事哭訴,一會找主任伸冤,什麼定盒飯、傳送文件、收發信件這些她應該乾的活,全扔在一邊,別人只好替她干。而小燕呢,她也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難過歸難過,離走還有1個月呢,工作總不能不做,於是她默默地打開電腦,拉開鍵盤,繼續打文稿、通知。同事們知道她要下崗,不好意思再找她打字了。她特地和大家打招呼,主動攬活。她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反正也就這樣了,不如好好乾完這個月,以後想給你們干都沒機會了。」於是,同事們又像從前一樣,「小燕,把這個打出來,快點兒!」「小燕,快把這個傳出去!」,小燕總是連聲答應,手指飛快地點擊著,辛勤地復印著,隨叫隨到,堅守著她的崗位,堅守著她的職責。1個月後,小燦如期下崗,而小燕卻被從裁員的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主任當眾宣布了老總的話:「小燕的崗位誰也無法代替,像小燕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也不會嫌多!」
(小燦走了,小燕怎麼留下了?是強烈的工作責任意識給了小燕機會。)
故事四:35個緊急電話
:一位名叫吉埃絲的美國記者,有一天來到日本東京,她在奧達克余百貨公司買了1台唱機,准備送給住在東京的婆婆家作為見面禮。售貨員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l台尚未啟封的機子給她。然而回到住處,她拆開包裝試用時,才發現機子沒裝內件,根本無法使用。吉埃絲火冒三丈,准備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貨公司交涉,並迅速寫了一篇新聞稿「笑臉背後的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一輛汽車趕到她的住處,從車上下來的是奧達克余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他倆一走進客廳就俯首鞠躬、連連道歉,吉埃絲搞不清楚百貨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職員打開記事簿,講述了大致的經過。原來,昨日下午清點商品時,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一位顧客,此事非同小可,總經理馬上召集有關人員商議。當時只有兩條線索可循,即顧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百貨公司展開了一場無異於大海撈針的行動。打了32次緊急電話,向東京的各大賓館查詢,沒有結果。於是,打電話到美國快遞公司的總部,深夜接到回電,得知顧客在美國父母的電話號碼,接著,打電話到美國,得到顧客在東京的婆家的電話號碼,終於找到了顧客的落腳地。這期間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職員說完,總經理將1台完好的唱機外加唱片1張、蛋糕1盒奉上,並再次表示歉意後離去。吉埃絲的感動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寫了新聞稿,題目就是「35個緊急電話」。
(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有這樣大海撈針的行動,就不會有及時改正錯誤的機會。今天的市場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責任感的競爭!)
故事五(掃雷)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二戰後期,在地中海的一個海灣,有段時間德國軍艦總是在每周一,三,五日去布水雷,而英國掃雷艦則逢二,四,六日去掃雷,漸漸成為雙方都默認的規律。 有一天,英國軍隊不知為什麼沒有去例行掃雷,第二天德國軍艦照舊去布雷時便撞上了自己布在水下的魚雷。軍艦沉沒了。
英國人把落水的德國人作為俘虜救了起來。德國的艦長被救上英國軍艦後立即怒斥英國人:「你們怎麼能這么干?也太不負責任了!這在我們的軍隊中是決不容許的!」他是在責怪英國人前一天沒有去掃雷。
有的時候做出的事情不一定是對是錯的,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監守原則,都要認真負責。
望採納,謝謝
❸ 有關責任的小故事
1、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 突然間下起雨來 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漢克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 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2、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小夥伴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玻璃被擊碎了。一位老人立即從屋裡跑出來,勃然大怒大聲責問是誰乾的。夥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寬恕。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得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回到家,闖了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
父親並沒有因為其年齡還小而開恩,卻是板著臉沉思著一言不發。坐在一旁的母親總是為兒子說情開導父親。過了不知多久,父親才冷冰冰的說道:「家裡雖然有錢,但是他闖的禍,就應該由他自己對過失行為負責。」停了一下,父親還是掏出了錢,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人家,不過,你必須想法還給我。」
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跑過去賠給了老人。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還父親。由於人小,不能乾重活,他就到餐館幫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是還撿撿破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掙到了15美元,並自豪地交給了他的父親。父親欣然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行為負責的人 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後,這位男孩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就是里根。後來,里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得說,那一次闖禍之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3、背上的簍子
「你應該明白人的一生,既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壞。」
有位中年人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非常沉重,生活壓力太大,想要尋求解脫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禪師求教。禪師給了他一個簍子要他背在肩上,指著前方一條坎坷的道路說:「每當你向前走一步,就彎下腰來撿一顆石子放到簍子里,然後看看會有什麼感受。」
4、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
一名公交車司機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里,做了三件事:
——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並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
——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這三件事,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這名司機叫黃志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5、真正的財富 弗蘭克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3)關於責任的故事200擴展閱讀: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個體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責任意識,是「想幹事」; 責任能力,是「能幹事」; 責任行為,是「真幹事」; 責任制度,是「可幹事」; 責任成果,是「干成事」。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❹ 關於責任的故事200字和名言警句
採得百花來成蜜後,為誰源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❺ 關於責任的名人事例
1、曹操的士兵不懂得愛護莊稼,常在莊稼地里亂跑,踩壞莊稼。曹操知道後很生氣,他下令全軍將士,一律不得踐踏莊稼,違令者斬!有一次,曹操率領士兵們去打仗。正當曹操騎在馬上邊走邊想問題的時候,突然從路旁竄出幾只野雞,從曹操的馬頭上飛過。
馬沒有防備,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驚了,嘶叫著奔進了附近的麥子地。待曹操勒住驚馬,地里的麥子已被踩倒了一大片。
曹操執意要執法官按照軍法治罪。執法官想了想說:「丞相,您是全軍的主帥,如果按軍令從事,那誰來指揮打仗呢?」 眾將官見執法官這樣說,也紛紛上前哀求。
曹操見大家求情,就用頭發來代替首級,說完他拔出了寶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發。
2、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
但一次銀行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支了存款。當他拖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但在道義,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3、1920年,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踢碎了鄰居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隻下蛋的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說:對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後還我。
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後,他終於還給了父親12.5美元。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
4、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後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
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5、74歲的軍隊醫學專家、解放軍302醫院原專家組成員姜素椿,因年事已高,而且曾患癌症作過手術,醫院領導要求他只在室外坐鎮指導抗擊「非典」。
然而,姜素椿在治療現場,感到問題嚴重,情況危急。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始終站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那些日子裡,人們在病房、手術室總能看到這位老專家忙碌的身影。
他連續參加對患者的診斷、治療總結,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和睡覺。然而,由於體力嚴重透支,他終於被感染了。姜素椿建議,立即到廣州採集「非典」康復後患者的血清,在自己身上進行試驗。大家清楚,輸注任何血製品都有一定的風險,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
但在無私無畏的姜素椿的執意要求下,經醫院緊急論證,於3月22日,在姜素椿身上注射了這種血清。同時,醫院配合其他葯物進行治療,姜素椿患病23天,就奇跡般康復出院了。姜素椿又回到工作崗位,為攻克防治「非典」難題做貢獻。
(5)關於責任的故事200擴展閱讀:
總有這樣一些人讓我們感動。
黨的好乾部牛玉儒以勤政為民、忘我工作詮釋「生命一分鍾,敬業六十秒」,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熱情懷書寫執法為民的人生壯歌。
導彈司令楊業功用赤膽忠心澆鑄共和國的和平之盾,醫學專家鍾南山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敢醫敢言,科學家馬祖光在實驗室里以生命之火點燃科學之光,藝術家常香玉用德藝雙馨八十人生唱響「戲比天大」……從中,人們無不感受到一種品格,一種境界,這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責任。
也有這樣一些事令我們痛心。
一起起慘痛礦難帶來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一種種假劣食品導致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一次次嚴重污染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災難……從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們看到了共同的禍根,這就是責任的缺失。
責任,就這樣沉甸甸地擺在我們面前。
❻ 關於責任的名人事例,100字
1、譚千秋——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保護了四個學生的性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救援人員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而譚老師,留給我們的只是那個張開雙臂的永遠的姿態……
❼ 關於責任的小故事
關於責任的小故事:
一、漢克的故事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突然下起雨,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漢克問:「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
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二、小兔子的故事
小兔子長大了,要開始工作了,於是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大水牛的快餐店裡送外賣。結果他卻因為做事不認真送錯外賣了!害怕受到責罰的小兔子,決定隱瞞這件事情,並且選擇逃跑,來躲避懲罰。
可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當小兔子去其他地方尋求工作的時候,都被面試官拒絕了。因為他們都認為小兔子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最後小兔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回到大水牛快餐店,給大水牛道歉,並且願意承擔責任。後來啊,小兔子還成了大水牛的得力幫手呢!
三、樓房的故事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普通的6層樓房,就在最近,收到了來自英國的一份函件,提醒此樓業主,該樓80年的設計年限已超過,敬請注意。原來這座樓房始建於1917年,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
經歷了80多年,遠隔萬里的設計單位居然仍對自己的「產品」這樣負責!這座樓當時的設計者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建築工人、工程師大概也都走了,這個設計所的多少批職員,一批批肩負起責任,又一代代傳給後來的人。遠在異國的這樣一座小樓,始終有人對它負責,能做到這一點真是令人贊嘆。
四、弗蘭克的故事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五、里根的故事
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鄰居憤怒不已,向他索賠12美元。這12。5美元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字,足夠買下125隻生蛋的母雞了。男孩兒把闖禍的事告訴了父親,並且懺悔。見兒子為難的樣子,父親拿出了12美元,說:「這筆錢是我借給你的,一年後要分毫不差的還給我。」
男孩賠了錢之後,便開始艱苦地打工。終於,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把這「天文數字」分毫不差地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他還回憶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麼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