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紙上談兵故事

關於紙上談兵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1 06:58:09

A. 紙上談兵的故事

戰國時期,復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制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B. 紙上談兵的故事

公元前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

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

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

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

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2)關於紙上談兵故事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

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

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餘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論戰談略,自以為天下人沒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與他的父親趙奢談戰陣布設之道,趙奢也難不倒他,但是也並不因此就認為他懂兵法。

趙括的母親詢問其中原因,趙奢說:「戰爭,是關系將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兒竟說得如此輕松容易。將來趙國不用括兒為將則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趙國慘敗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趙括所率領的大軍就要起程時,他母親上書給趙孝成王說:「不可以讓趙括做將軍。」

趙孝成王問:「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飯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認作朋友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財物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從接受軍令的當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

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你看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趙括一取得了廉頗的職權,就立刻全盤更改法令,調動官吏。秦國將領白起得到情報,運用奇兵巧計,假裝戰敗退走,卻由背後偷襲趙軍的輜重及補給路線,把趙國的軍隊截斷為兩部分,趙軍軍心浮動。

經過四十幾天後,趙軍飢餓難忍,趙括就出動精兵親自突圍,四次突圍均告失敗,趙括在突圍中被射死。主將陣亡,幾十萬大軍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坑殺了。

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之久,趙國幾近滅亡,全靠楚、魏兩國軍隊來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孝成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就沒有治她的罪。

趙孝成王答道:「您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日後一旦他不稱職,老身能不受株連嗎?」趙孝成王答應了她的請求。

C.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少於50字

戰國時期,一名叫趙括的將領飽讀兵法古書,沒有實戰經驗,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脫離實際,被打得潰不成軍。

具體簡介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

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趙國命大將廉頗,也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

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

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趙國元氣大傷,不久被秦將王翦滅掉。

(3)關於紙上談兵故事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成語性質:貶義詞。

2、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望梅止渴、誇誇其談、秀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3、反義詞:埋頭苦幹、腳踏實地、兢兢業業

4、歇後語:軍事論文;講武堂里學打仗

5、成語示例

人們都十分討厭那些只會紙上談兵,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

D. 紙上談兵 故事梗概

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E.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

紙上談兵故事簡介:

戰國時期,趙奢的兒子趙括熟讀兵書,倒背如流。長平專之戰時,秦將屬白起和趙將廉頗對峙,不分勝負,趙王聽信謠言認為廉頗消極避戰,便改派趙括擔任統帥。趙括盲目出擊,被白起包圍,斷糧斷水。趙括率部突圍,被亂箭射死,失去統帥的趙軍投降,傳說被白起活埋了四十萬。

紙上談兵指的是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系實際情況,空發議論。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

(5)關於紙上談兵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趙括紙上談兵傳,不知合變也。」

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F. 紙上談兵的故事50字

戰國時期,一名叫趙括的將領飽讀兵法古書,沒有實戰經驗,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脫離實際,被打得潰不成軍。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6)關於紙上談兵故事擴展閱讀

典故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

趙國命大將廉頗,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

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

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趙國元氣大傷,不久被秦將王翦滅掉。

G. 關於紙上談兵的故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H. 紙上談兵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關於紙上談兵故事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I. 紙上談兵的故事

戰國時,趙國有一員大將趙奢,通曉兵法,英勇善戰,很受趙惠文王器重,被封為馬服君,名位與廉頗、藺相如並列。

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從小喜歡讀兵書,能大段大段地背誦如流,連趙奢也辯論不過他。日子長了,趙括便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及得上自

趙括的母親慶幸將門後繼有人,不免暗暗自喜。趙奢卻不以為然,對她說:「用兵是極危險的事,他卻說得那麼容易,實際上他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趙王如果讓他領兵,使趙軍失敗的必定是他!」

公元前260年,秦國派王齕(核)為將,發兵侵趙。這時趙奢已死,趙孝成王命廉頗率趙軍抵抗。廉頗見秦兵強大,就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築壘固守,與秦兵形成對峙局面。

秦兵遠道而來,只求速戰速決,但無論他們如何挑戰,廉頗就是堅守不出。

秦國知道廉頗老謀深算,一時無法取勝,就派間諜到趙國去散布流言,說:廉頗老而膽怯,不敢出戰;秦國最擔心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要是趙括當了主將,秦軍必敗無疑。

趙王果然中計,准備起用趙括。大臣藺相如勸阻說:「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應用。」趙王不聽,叫人去召趙括進宮。

趙括也聽到了秦國的流言,以為秦軍真的怕他,巴不得早日領兵出戰。於是他立即進宮見趙王。趙王賞給趙括很多黃金、絲綢,任命他為將軍。

回到家裡,趙括將趙王賞賜的黃金、絲綢統統收藏起來,到處打聽哪裡有便宜的田地房屋,能夠買的就去買下來。趙括的母親見了,對他很不滿意。

她去對趙王說:「趙奢為將時,每得賞賜都分給部下將士,所以一旦領命出征,將士連家都不顧了。趙括有哪一點象他父親?大王還是不要派他領兵吧。」趙王搖搖頭.「這件事我已決定,你就不要管了。」

趙括奉趙王之命到了長平,立即改變廉頗的部署和命令,撤換原先的將官,一切按照兵書上所寫的行事。

這時,秦國也已改命白起為上將軍,統率全軍向趙軍挑戰。趙括好大喜功,出營放戰。白起設計斷絕了趙軍運糧草的道路,將趙軍包圍起來。

趙軍被困四十多天,糧盡援絕,軍心渙散。趙括親自率領一支精銳人馬企圖突圍,但沒沖出多遠,便被秦兵射死。

趙括既死,四十萬趙兵都投降了秦軍。白起恐怕管押不住這許多俘虜,將他們全部活埋了。趙括的「紙上談兵」,終於導致長平之戰的慘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