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自清的感動故事50字
⑴ 搜集有關朱自清的感人故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版
這個名改的就有典權故,應該是來自杜甫的詩句「風月自清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愁緒飄飛。
為什麼愁呢?後半句說出了原因:「江山非故園。」
國家的內憂外患和朱自清本人的心理變化都在這個改名的故事裡頭了。
全詩如下: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⑵ 很感人的故事50字左右
1、課上,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誰是英雄嗎?」這時,小剛怯怯地站起來,小聲的說:「我爸爸是英雄。」他一說完,大家都笑了,因為他們認為他爸爸怎麼可能是英雄。
老師也有點詫異,問小剛:「為什麼呀?」「因為我媽媽說汶川地震的時候他為了救我們全村人,去了很遠的地方」。
2、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貓很郁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
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因為她明白,有的人不是很聰明,卻值得你終生擁有。
⑶ 朱自清的為國的感人故事,100字左右
朱自清抗戰勝利後,仍在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6月,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回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答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生活更加困難。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
⑷ 朱自清的小故事50字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故事的啟示: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4)關於朱自清的感動故事50字擴展閱讀: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構思更見匠心。《背影》無論寫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但在平實中卻孕育著極為精巧的構思。全文共寫了三次背影。
第一次,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的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的心靈,頓時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覺。
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漸漸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猶如電影畫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濃人越遠心越近。
第三次,從信中得知父余困頓際遇,在晶瑩的淚光中,又浮現出那「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他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一幅父子告別圖。
《荷塘月色》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靜」。《春》從多側面細描春之生機,而把文眼「一年之計在於春」置於描敘之中,毫無斧鑿之痕。
⑸ 朱自清的故事50字
其實朱自清的故事,像我們課本上也學過的呀,他的背影啊,爸爸的背影送他孩子去火車站那種很悲傷很無奈的心情,唉。
⑹ 朱自清愛國故事,40字,急用。。。。 財富另議~~
朱自清抗戰來勝利後,仍在清源華大學任教。1948年6月,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生活更加困難。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
⑺ 朱自清的小故事50字
關於朱自清的小故事: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
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的詩,盡管數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朴實的新鮮作風。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群羊》《小艙中的現代》等,或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洋溢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7)關於朱自清的感動故事50字擴展閱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⑻ 簡短冰心感人的故事50字左右
冰心奶奶很堅強.冰心奶奶在80歲那年,因為腦血栓,右半身不能活動了,連筆也拿不了,接著她的腿又骨折了.但是,冰心奶奶沒有放棄,像小學生一樣重新練習拿筆,重新練習寫字,終於又可以寫東西了。
冰心奶奶很勤奮.冰心奶奶有句座右銘: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冰心奶奶一輩子幾乎沒有停止過讀書和寫作,從19歲一直讀寫到94歲,就在去世前,她還沒有忘記和家人—起背兒歌。
(8)關於朱自清的感動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原籍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
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她的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美描述「愛的哲學」,代表作有散文、小說集《寄小讀者》、《南歸》、《往事》、《小橘燈》、《櫻花贊》、《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拾穗小札》、《關於女人和男人》、詩《繁星》及翻譯作品《印度童話集》、《印度民間故事》、《泰戈爾劇作集》等。
⑼ 關於朱自清的小故事
1、嗜書如命朱自清
朱自清一生清貧,卻最愛買書、讀書。在揚州老家上中學的時候,父親每月給的一元零用錢幾乎都用來買書看了。清華大學畢業那年,他到琉璃廠華洋書庄買書,一眼看中了十四元的新版韋伯斯特大字典,硬了心腸將結婚時候父親給做的一件紫毛水獺領大氅(就是《背影》里父親細心給他鋪好座位的那一件紫毛大衣)去當鋪里當了十四元錢。想著將來贖出來,竟再也沒能贖出來。
2、朱自清的清貧
朱自清一生清貧,《背影》里已經知道上大學時,父親虧空公款,被迫辭職,祖母去世,兄弟姊妹多,家庭境況很是凄涼。在動盪的年代裡,他一邊參加社會活動,一邊下苦功夫刻苦讀書,用三年的時間修完了四年的大學課程,想幫助父親養家。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有了妻兒,他的工資交由父親管理。畢業後的五六年間,他們又生育了3個子女,生活很是艱難。
朱自清去清華任教時,考慮再三,只能帶兩個孩子去北京,使他十分難過。阿九10歲,是個喜歡讀書的孩子,十分懂事。朱自清一大早便領著他到母親和轉兒住著的親戚家去,武鍾謙囑咐要為孩子買點吃的東西。他們走到四馬路一家茶食鋪里,阿九說要熏魚,他給買了,又給轉兒買了餅干。
乘車到海寧路,下車時看到阿九可憐的樣子,心中很難受,他知道孩子心裡有委屈,曾偷偷地和媽媽說:「我知道爸爸歡喜小妹,不帶我上北京去」。其實,這是冤枉的。在親戚家呆了一忽兒,臨別時,阿九說:暑假一定要來接我啊!」轉兒還小,不懂事,只對父親望望,沒說什麼。唉,「只為家貧成聚散」,朱自清驀地想起這一句不知誰寫的詩,心中有點凄然,他回頭看了孩子們一眼,硬著頭皮走了。
3、朱自清從不講自己的作品
朱自清無論在中學、大學都很認真,上課時一手拿著講稿,一手拿著塊疊起的白手帕,一面講,一面看講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總是不很鎮定,臉上總是微微泛著紅。他極少說他自己的意見;偶爾說及也是囁囁嚅嚅的,顯得要再三斟酌詞句,唯恐說溜了一個字。朱自清在清華時已是當時知名的作家,但他在課堂上絕不講自己的作品,同學們發現了這一點。
有一天,他們提了出來,朱自清非常慌張,半晌才不好意思地說:「這恐怕很不重要,我們沒有時間來講,而且也很難講。」同學們一定要他講,他十分嚴肅地說:「我寫的是些個人的情感,大半是的。早年的作品,又多是無愁之愁,沒有愁偏要愁,那是活該。就讓他自個兒愁去罷。」
4、朱自清與武鍾謙
朱自清14歲時與同歲的武鍾謙訂婚,是按封建舊俗包辦的,朱自清並沒有見過武鍾謙,訂婚時還是別人代替武鍾謙與朱家的保姆見的面。武鍾謙是揚州名醫武威三的獨生女。1916年,18歲的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學預科,高興之餘,與武鍾謙完婚,雙喜臨門。朱自清沒有像當時的很多名人一樣反對舊式婚姻,很喜歡武鍾謙,婚後夫妻和睦,婚後第二年誕下一子。
1920年朱自清大學畢業後先後到揚州、台州、上海、寧波任中學教員,至1926年應聘到清華,其間與武鍾謙又生育了3個孩子。1928年底,武鍾謙生下了第六個孩子,這一年歲首歲尾連誕兩子。由於生活貧困,省吃儉用,又操持家庭整日勞累,身體瘦得皮包骨頭,天天發燒,開始她以為是痢疾,沒有放在心上。為了不影響朱自清的工作,有時明明躺著,聽見朱自清的腳步聲,一骨碌就從榻上坐起來。後來,朱自清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爛了一個大窟窿。
醫生勸她去西山靜養,可她丟不下孩子,又捨不得花錢。1929年10月間,武鍾謙帶著孩子回了揚州。與朱自清分別前,武鍾謙哭著說;「還不知能不能再見?」武鍾謙回到揚州僅一個月,於11月26日就拋下6個孩子和朱自清與世長辭了。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
5、拒領救濟糧
1948年的時候,那些大學教授們也過上了幾乎是上頓不接下頓的苦日子,由於法幣大幅度貶值,他們的工資已經不夠生活支出的了。據說當時買一包香煙都得幾萬元,雖然教授們的工資也在長,卻完全跟不上法幣的貶值,弄得人們怨聲載道。為了顧住一小部分人,政府給那些教授們一人發了一張所謂的配購證,只要你拿著它就能以很低的價錢買到美國援助的麵粉。
當時美國開始大力扶持日本復興,而美駐華大使對中國人也出言不遜,弄得很多知識分子非常生氣,他們聯合起來抵制所謂的救濟,朱自清便是其中一個。但是這個時候朱自清的胃病已經很嚴重了,沒有錢治病不說,每個月只能買三代麵粉養活12口人更是十分困難,最後他的病情甚至發展到吃到嘴裡就會吐出來的地步。
朱自清曾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就在同一年他在北京逝世了,臨死前也吩咐家人一定不要購買「救濟糧」。
⑽ 朱自清的感人事跡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版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權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