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自清的故事150
『壹』 你知道有關於朱自清的哪些故事
【故事一】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初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故事二】1948年6月間,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法幣像大江東下一樣,時時刻刻在貶值,買一包紙煙要幾萬塊錢。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漲,但法幣貶值更快,物價漲得更快,原來生活比較優越的教授們,此時也和廣大人民一樣難以生活下去。特別是家口眾多的人,生活更為困難。國民黨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別是高等學校知識分子,他們更是對這種情況忍受不下去。於是便耍了一個手法,發了一種配
購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麵粉」。也正當這個時候,美國政府積極扶助日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發出誣蔑和侮辱的叫囂。一面是廉價收買,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國人民。我們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國民黨政府的陰謀,抗議美國政府的侮辱,發表一個公開聲明。
聲明是這樣的:
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與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購物證,特此聲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聲明寫好了,要徵集簽名,也和往常一樣,決定每人負責聯系若幹人,年紀大一點的教授多半是歸我跑腿的。我拿著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當時,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東西,多吃一點就要吐,且面龐瘦削,說話聲音低沉。他有許多孩子,日子過得比誰都困難。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簽了名。他向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了他的名字。於此,也應該交代一筆,1946年從昆明回到清華園以後,他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他曾在公開集會上朗誦解放區的詩歌,有時候還和學生們一起化裝扭秧歌,弄得滿頭是汗。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斗爭中,我總是找他。他一看見我,也就明白來意,「是簽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記憶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簽名的。也有不簽的時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氣大了一些。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時比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數簽了名,但也碰過釘子。有個教授只有三個孩子,但他的答復很乾脆:「不!我還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家裡人口多,要他養活。
『貳』 朱自清小故事 短!!!!!!!
1、朱自清賣皮衣買書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
2、朱自清顯氣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
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
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5、朱自清痴迷讀書
1898年11月22日,被譽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清出生了。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揚州的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
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叄』 朱自清的小故事50字
關於朱自清的小故事: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
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的詩,盡管數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朴實的新鮮作風。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群羊》《小艙中的現代》等,或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洋溢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3)關於朱自清的故事150擴展閱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肆』 關於朱自清的小故事
1、朱自清賣皮衣買書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
2、朱自清顯氣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
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
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5、朱自清痴迷讀書
1898年11月22日,被譽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清出生了。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揚州的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
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伍』 有關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專。當時,國民屬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然而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
朱自清一生清貧,卻最愛買書、讀書。在揚州老家上中學的時候,父親每月給的一元零用錢幾乎都用來買書看了。清華大學畢業那年,他到琉璃廠華洋書庄買書,一眼看中了十四元的新版韋伯斯特大字典,硬了心腸將結婚時候父親給做的一件紫毛水獺領大氅(就是《背影》里父親細心給他鋪好座位的那一件紫毛大衣)去當鋪里當了十四元錢。想著將來贖出來,竟再也沒能贖出來。
(5)關於朱自清的故事150擴展閱讀:
朱自清散文的主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覽勝記游;其三,書懷抒情;其四,感悟覺世;其五,指摘時弊。
朱自清懷念家人友朋的書懷抒情散文有《給亡婦》《兒女》《哀韋傑三君》《懷魏懷青君》《我所見的葉聖陶》等。即興書懷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聲》《荷塘月色》《擇偶記》《飛》等等。
『陸』 朱自清的故事50字
其實朱自清的故事,像我們課本上也學過的呀,他的背影啊,爸爸的背影送他孩子去火車站那種很悲傷很無奈的心情,唉。
『柒』 求朱自清的小故事,短!200字左右!
「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版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權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捌』 關於朱自清的成長故事
(因為喜歡朱自清,所以都是自己整理的,望採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清光緒二十四年 冬十月初九(公元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北部 的一個叫做東海的小鎮(當時名海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 鎮),祖籍紹興。1901年,隨父赴任所——高郵的邵伯鎮;1903 年,再遷揚州,基本上定居了下來,渡過了他的童年與少年。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畢業後在江蘇、浙江多所中學教書。在大學學習和中學任教時期開始了新詩創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影響很大。1924年3月2日,朱自清來到春暉中學任國文課教員。他與夏丏尊、豐子愷、朱光潛、匡互生等人志同道合,朝夕相處,友情甚篤。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回國,仍在清華大學任教並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病逝。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是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學者、民主戰士。
『玖』 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這里也有不少
http://iask.sina.com.cn/b/8912612.html?from=related
還有這個http://tieba..com/f?kz=412993552
『拾』 有關朱自清有氣節的故事最簡短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專夠,更無錢治病屬。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簡單說就是: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