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食其力的小故事
『壹』 關於自強自立的故事,不少於三個
自信而後可自強:自信可以決定理想人生的目標,人有了自信心就有力量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就能策劃自己人生的前途,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就能做自己的主人。自強而後能自立:為人當自強,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懂得自己奮發圖強、努力向上的人,才能自立。
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有志者事竟成。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氣,才會有工作的勇氣。 ——魯迅
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 ——康有為
一本《哈爾羅傑歷險記》,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這本書說的是哈爾和羅傑去海上找珍珠,結果被遺棄在一個無樹、無草、無人的小島上。但是他們沒有絕望,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照料自己,又不斷地尋找求生的辦法,最終,他們乘著魚皮做的小船回到了陸地。他們在荒無人煙的小小島上都能努力讓自己活下來。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那是多麼美滿幸福,如果將我們遺棄在島上,那會怎麼樣呢?我想會活活地餓死或者渴死。
現在我先不說面對生死存亡時,就在生活當中,我們會怎麼樣呢?想到這里,我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慚愧。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我煮給自己吃的不過是蛋炒飯,而且還要倒上許多醬油才可口的菜呀!和哈爾、羅傑相比之下,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了好漢。」人生的道路總是曲曲折折的,不會一帆風順。一個人有了自強自立的精神,就會有勇氣克服困難,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燒,就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戰!
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現在生在不認真學習自下而上的本領,長大後遇見什麼意外,會怎麼樣呢?現在有材料讓你學,以後沒有了材料,那又會怎麼樣呢?
為了讓我們不遺失求生的本能,為了讓我們能自己生活,讓我們從小養成自強自立的好習慣吧!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後,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
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後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應該說,劉蔭樞注重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而他用畢生的積蓄來教育孩子,可謂用心良苦。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自強精神的培養,父母應該從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兩個故事吧。
資料一國外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自立的?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惟其如此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車,到外面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後,不依靠父親的權勢,而是自己謀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余時間參加勞動掙錢。大學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摘自《家長》1998年第二期
資料二家教小故事
故事一: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子女的零用錢少得可憐
富豪洛克菲勒家賬本扉頁上印著孩子零用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周歲每周1美元;12歲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錢每周發放一次,要求子女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父親檢查。洛克菲勒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子女帶來災難」。
故事二:劉少奇主張讓孩子放手做事
1964年夏,劉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縣蹲點。劉少奇同志當時正在北京,她寫了一封信讓15歲的女兒平平送去,並囑咐秘書不要為女兒買票,不要送他到火車站,也不要王光美同志接她,一切由孩子自理。
秘書感到很為難。心想平平畢竟是個小姑娘,而且從未走過遠門。劉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說:「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事管呢?不好好學習,品德不好要管。什麼是放呢?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們去干。這樣孩子可能要跌一些跤,但只有這樣做,才能使他們受到鍛煉,更好的成長起來。
——摘自《父母世界》1996年第二期
資料三名人自強軼事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六歲時,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時,忽然有一樣東西掉落在他頭上。他伸手一摸,原來是個鳥巢,從裡面滾落出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決定帶回去喂養,走到門口,她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的把麻雀放在大門外,急步走進屋內,請求媽媽允許。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的跑出門外,不料麻雀已經不見了,只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的擦拭著嘴巴。王安當斷不斷成悔恨,為此傷心了好久。從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賴他人,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
『貳』 有關名人樂於助人的小故事
約翰·庫緹斯出生在澳大利亞一個平民家庭。他出生時只有礦泉水瓶那麼大,脊椎以下沒有發育,雙腿像青蛙那樣細小,而且沒有肛門。經過手術,他也只能痛苦的排便,醫生斷言他活不過當天。但是,他掙扎著活了下來。醫生再次斷言他活不過一個星期,可是一個星期後他仍然活著。一個月後,一年後,他依然活著,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醫生的預言。如今,盡管孱弱無比,時刻面臨死亡,但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勵志大師之一。
面對殘酷的人生,面對真實的生活,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承受常人難以理解的磨難。
在18歲時,他決定將自己不能發揮作用的雙腿截掉,這樣他就成為了真正的半個人。後來,他學會了用雙手走路。他笑著說,自己看得最多的風景就是各種各樣的腿、鞋子和女孩的裙子。
盡管有人對他說,沒有人會責怪他什麼也不做,但是,他下決心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他認為懶惰並不是他的強項,他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生存。他幾乎趴在滑板上開始找工作。他大概敲開了數千家店門,盡管有的人打開門以後都沒有發現趴在滑板上的他,但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工作。他終於能夠自食其力。
盡管失去了雙腿,他仍然決心成為一個運動健將。他開始出現在室內板球俱樂部里,並成為舉重場上的運動員。他的命運開始轉變。1994年,他成為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對於所有的嘲笑和侮辱,約翰·庫緹斯用驕人成績作了回擊。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場公眾演講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開始到講台上去講述自己的人生經驗,講述自己的拼搏和掙扎,給他人以啟迪。一次,他問自己的聽眾,「有多少人不喜歡自己的鞋子?」聽眾中舉起了一堆手臂。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語氣變得嚴肅,他舉起自己的紅色橡膠手套,說:「這就是我的鞋子,有誰願意和我換?就算我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我也捨得和你換。現在,你們誰還抱怨自己的鞋子呢?」
30歲時,約翰·庫緹斯再度遭受了殘酷的打擊。他罹患癌症,又一次面臨死亡的考驗。但是,他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堅持和病魔進行頑強的抗爭。2000年,他再一次戰勝了死神,進入癌症痊癒者的行列。如今,他已經擁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擁有了太太和兒子。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也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你是最棒的!
『叄』 自立的小故事
我有一雙經歷風雨的翅膀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同其他的父母一樣,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因此,我成了他們的希望,而我也立志要考上大學。
然而苦難卻橫亘在我的夢想之路上。我六歲那年,爸爸在加夜班的時候鐵屑崩到了眼睛裡,左眼失明了。我十一歲那年,爸爸因腎積血手術摘掉了左腎,再也無法進行體力勞動。我讀初一時媽媽下崗了,一家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每月200元的工傷補助費維持。那段日子似乎空氣都變得壓抑。這樣一個家庭是需要一個兒子來挑大樑的。那天,我毅然作出了一個決定:打工,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學。
我從同學那借來五十元錢,去批發市場進了一些小裝飾畫,小工藝品,准備像校門口的小販那樣。沒想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事情輪到自己頭上竟然變得那麼艱難。那天中午,我竟然沒有從包里把貨物拿出來。可是貨如果賣不出去,我連借的五十元錢都無法償還。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所比較遠的學校門口,擺好了貨物,怎麼鼓勵自己都不敢吆喝。好久,一個小同學走過來,問我:「這是賣的嗎?」我急忙點頭。那天我賺了一毛錢,是我賺到的第一個一毛錢。那一刻,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賺錢的艱辛,懂得了平時爸爸交給我的那些錢裡面凝聚著多少汗水和辛苦。
一個月以後,我賺到了80元錢。我用23元買了一本嚮往已久的《題典》。走出書店,我突然感覺天空是那麼藍。回到家爸爸詫異的問我錢是哪來的,我這才告訴了他。他什麼也沒說。但我看到他的嘴角在不停的顫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多星期後的中午,大家正在吃飯,爸爸突然問我:「你是從哪裡進的貨呀?」我很奇怪,可他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伸出筷子夾菜去了。不久,爸爸和我一樣,開始到一所小學校門口擺地攤賣貨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的行為是對我無聲的鼓勵。而我真切的感受到,命運的火種其實就在自己的手裡`……
一次,我蹲在夜市的一角吆喝著。一個八九歲的男孩被我的工藝品吸引,但他的母親說什麼也不給買,拉著他走出五六米遠的時候,我突然聽見她在呵斥:「看到了沒有,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也只能擺地攤。」
雖說早已習慣了被人審視的目光,也感受了自食其力的驕傲。但那一刻,我被深深的刺痛。我想到清掃樓道的媽媽,以及帶病工作的父親。他們從事著的也都是社會底層的工作,但他們是我心中最慈愛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我想,我一定用自己的勞動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定讓我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
每年最輕松的是寒暑假,因為時間寬裕,貨品也不限於賣給小學生了。那一年寒假,我從早市批發了一絲袋粘豆包,在下午下班高峰時,我到附近的馬路旁叫賣。不到倆小時,豆包全部賣光,我賺了36元錢,是我賺的最多的一天,我高興極了。第二天,我又批發了一絲袋,也都賣光了。第三天再去那熟悉的地方賣,卻少有人買。我想了想才明白,原來人們吃豆包是一種嘗鮮、懷舊的心理。而一個地方的流動人員是固定的,想嘗鮮的人都已經買了,生意自然就清淡下來。於是我不斷的換地點,爸爸也來幫忙。二十幾天,我們走遍了附近的馬路,賺了600多元。那個春節是我所過得最開心的節日。父母很高興,我想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女兒在一天天長大……
就這樣,依靠自食其力我完成了學業,並且我以高考作文滿分,總分600分的成績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錄取。
『肆』 關於自立的名人小故事
1、香港巨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的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於是,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2、美國總統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
他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兒子詹姆斯20歲去歐洲旅行,臨行前買了一匹好馬,然後打電報向父親求援。
父親回電話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好賣掉了馬,作為路費回家。「二戰」打響後,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父親病故了,他們還都堅守在自己各自的軍艦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3、尼克·胡哲於1934年出生在廣東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艱苦。他小的時候,冬天連鞋都穿不上。新中國成立後,他依靠助學金念完了中學和大學。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
1963年,他經香港到泰國,僑居了5年。1968年,又從泰國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時,他兩手空空,處境艱難。為了生活,他甚至為人照看過孩子。
生活的艱難,使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他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鑽研香港的市場狀況,發現盡管香港的服裝業發達,香港人也很喜歡穿西服,卻沒有一家生產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6000港元,又騰出自家租住的房子,辦起了領帶生產廠。
萬事開頭難。起初,他和妻子兩人只是用手工縫制低檔的領帶。盡管夫妻兩人起早摸黑,幹得很辛苦,生意卻非常不好。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改做高級領帶。他買 來法國、瑞士的高檔領帶進行研究仿製,生產出了一批高級領帶。
為打開銷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產品放在一家商店裡免費發放給顧客。由於花色、款式對頭,他拿出的這批產品深受歡迎。很快,他製作的領帶便在香港小有名氣了。及至1970年,他的領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這年,他正式注冊成立了「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龍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領帶生產廠。
他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標是要創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歐領帶廠參觀,學習他們的製作工藝和經營方法,然後集眾家之長,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嚴格的管理、檢驗制度,從而使「金利來」領帶逐漸佔領了香港市場,成為男人們莊重、高雅、瀟灑的象徵。
1974年,香港經濟出現了大蕭條,各種商品紛紛降價出售,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斷改進「金利來」領帶的質量,另一方面獨樹一幟地適當提高價格。結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來,當經濟蕭條過後,「金利來」更是身價倍增,在香港成了獨占鰲頭的名牌領帶。
不僅是領帶,他還將他的發展計劃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將這些年來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具創意的 改動,改為「金利來,男人的世界」。
又從T恤衫開始,逐步推出了金利來牌的皮帶、襪子、吊帶、花邊、腰封、領結、領帶夾、袖口紐、匙扣等系列產品,使公司 和金利來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發展鞏固香港市場的同時,他還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拓展海外市場,向東南亞國家進軍。他親自到新加坡考察,創辦分公司,尋找合作夥伴。獲得成功後又迅速把戰場擴展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迄今為止,金利來在這些國家的大客戶數目已超過上千個。
4、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游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
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5、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二十六歲時,貝多芬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
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
『伍』 自食其力的事例
說個離我們比較近的。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軍的掃盪和堅壁清野,毛主席號召全黨全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延安,開發了一大批得良田,軍民一心共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為後來的反掃盪和奪取全面的抗日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南泥灣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鼓舞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樂觀向前,他的精神價值是跟大的。
後來的兩彈一星工程更是自食其力的最充分的表現,沒有資金和援助,中國人在毛主席「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精神鼓舞下,自食其力。克服無數的困難和險阻最終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勝利!
毛主席不是簡單的名人,他是偉人!他的口號現在還在影響這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是中華名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不認為還有誰能和毛主席比偉大,哪些事例比這更能反映自食其力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