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尊重的有趣故事

關於尊重的有趣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1 14:44:44

① 關於尊重他人的短小故事

老張是郊外一所小學校的老師。在這學校里,幾乎全是年輕女教師,誰也不樂意干沖廁所這臭烘烘的活。老張說:「我來吧,反正我從小有鼻竇炎,嗅覺不大好。」
這一沖就是十幾年。
老張並沒有因此多得到一點什麼,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人人都覺得,老張鼻子不好,理該干這臭活。
一個寒冬的凌晨,照例早起的老張一腳踹開兩個女教師的寢室門,把穿著睡衣、昏迷不醒的兩人用棉被一裹,一次一個抱出門……
事後醫生說,只要晚二十分鍾,兩個年輕的生命就會永遠地結束。
校長大惑不解:老張這鼻子能聞到液化氣?
老張一笑,不語。
以後,人們經常看到老張在躬身沖洗廁所……

② 關於尊重他人的故事

1.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便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雷鋒說:「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③ 關於尊重別人的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專理解,一味蠻做屬,更大礙於孩子發達。」

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弗洛姆.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④ 尊重他人的故事

1、程門立雪
游恭,五代時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學者,典故「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

2、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魯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更大礙於孩子發達。」

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弗洛姆.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⑤ 關於尊重的寓言故事

找個懂得尊重你的好情人

問一個沒有什麼談戀愛經驗的女人,她的理想伴侶要有什麼條件,你會發現她們可以開出各式各樣的條件,比如:溫柔、體貼、有責任感、愛我、孝順、有錢、有男子氣概,或沒有不良嗜好、可以養家活口、學歷好、身高,有的還希望要有很好的職業:醫生、律師,也有人喜歡軍人……

談過戀愛或是踏入婚姻的人就會知道,這些條件再好,一對佳偶還是可以在年久失
修後變成一對怨偶;當時愛得死去活來,過不了幾年,可能恨得水深火熱。溫柔體貼可能只是一時的假象。

有責任感的人可能要求你更有責任感,他總會覺得他所負的責任比你的責任沉重而且重要得多。愛你的人,可能用錯誤的方式愛你,你就好像一塊密無孔隙的石頭,永遠吸收不了他的愛。有些人的愛像台風過後的流水,在滋潤你的同時也會帶來砂,及砂石的淤積,愛就被嫉妒所佔據。

你因為他太孝順而決定託付終身,在不久的將來,你離開他的理由,和你愛他的理由往往相同,因為他太孝順了,勢必覺得你受到輕視,你只有黯然離開,把他送還他的媽媽。有錢歸有錢,你可能用不到,不然,就是捲入了一個大家族。我認識一個女人,她本來有美貌有才華,經濟上也自給自足,只因為戀愛失敗,為賭一口氣相親嫁給了一個富家子,沒想到,沒撈到什麼享受,反而換來一身勞役。家有家規,她每一天從早忙到晚上十二點,全年三百六十五天無休,年薪還是看公公高興才有。直到她離開了這個家,她才發現,自己的投資報酬率算錯了。最委屈的是,她發現自己從未愛過那個沒什麼出息的紈絝子弟,還為他生兒育女。

有男子氣概的人,可能生性暴躁,或者兇殘。當初他迷人的地方,將來變成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沒有不良嗜好,聽起來是個基本條件,但是如果除了沒有不良嗜好之外,他就沒什麼好說的,你極可能會發現他是一個無趣的人,跟他一起過日子,好像永遠在喝一碗沒有加任何調味料的粥,連個配飯的小菜也沒有。

如果你挑的是職業,挑醫生、挑律師、挑有為的商人,難免會有一種「悔教夫婿覓封候」的感慨。他會忙得沒有時間陪你,愛情品質常不如你的想像。

當然,以上都是往壞處想,你也可以往好處想,他如果沒有時間陪你,你可能獲得較多的自由。但在還沒認識他之前,你本來就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婚姻或愛情,並不只是用來爭取自由的。

一個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我們都忽略了。幸福的首要條件,到底是什麼?我認為,一個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

一個女人,學會找一個尊重她的男人,那麼不管在何時何地,他懂得考慮你的權益,就會以你的幸福為前提,他才能給你所要的安全感。他才不會假愛情和婚姻之名,行剝削和迫害之實。會尊重,才懂得信任。

很多男人害怕女權主義者,可能在他們的腦海里,女權主義者等於母老虎。我們現在不要談什麼主義,也不要談任何無趣的意識型態問題,白話一點來說,他必須是一個不會重男輕女的人,才不會把你視為工具。他必須是一個把你和他自己放在同一個天平的人,他應該認為,你不比他重要,但也不比他不重要,懂得尊重你的人生目標,以及生活樂趣,你快樂,他就會開心;他開心,不能造成你不快樂。

有些女人以為大男人主義者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羽翼,可以保護你,其實會保護女人的男人,不該以大男人主義來混淆稱呼;大男人主義是指一個會重男輕女的男人。如果他重男輕女,一定會在熱戀時期過後,回復本性,做任何決定都忘記把你考慮進去。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至少是一個腦袋清楚的人,這個時代講究溝通,要做良性溝通,必得要找個腦袋清楚的人,才可能把問題解決。

幸福的基本條件,其實很簡單,是尊重。同樣的,一個男人要讓自己的愛情開出燦爛的桃花結出甜美的果實,他也一樣要找到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的女人。沒有了尊重,一切的理想條件,都只是壁畫、雕飾、泥土、磚塊、水管,如果缺乏支撐屋頂的梁木,愛情便脆弱得不堪一擊,更別提遮風蔽雨。若你真的想要試驗他對你的愛,老實說,問他愛不愛你,不如問他有關生男生女的問題,你比較能夠了解他是不是你的理想對象,你在不在他眼裡,他會不會尊重你。

如果你自己就有觀念上的問題,那麼反省一下吧,他為什麼要把你看得比他要緊?你為什麼值得他看重?連你自己都沒有辦法對自己平等啊。

一個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
編輯:木瓜
復制

⑥ 關於尊重的故事

魯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更大礙於孩子發達。」

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弗洛姆.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人們大概都熟悉張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張良講的就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
傳說張良閑暇時在橋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張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拾鞋。」張良猛然一驚,真想揍他,一見如此大的年紀,就給他拾了鞋。老人要張良替他穿上,張良既已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來為他穿鞋。穿好後,老人笑著走了。走了1里遠,又返回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很可以培養,過5天,天一亮你來等我。」過了5天,張良來時,老人已先到,批評他說:「和老人約會,怎麼能遲到?過5天,你再來等我。」第二次,張良又遲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興,送給張良一部書,並且告訴他說:「讀了這部書,就可做帝王的老師了。後10年你會發跡。13年後,你會在濟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天亮後,張良一看,原來是一本兵書,叫《太公兵法》。張良得到這本書後.認真閱讀,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領,據傳說,13年後,張良跟隨高祖路過濟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見一塊黃石,張良取回它,並把它當做珍寶供奉、張良死後,就和這塊黃石合葬在一起。
不知道這些夠不夠,希望能幫到你

⑦ 關於尊重的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更大礙於孩子發達。」

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說新鮮可口。唯海嬰說:「媽媽,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亂鬧的媽媽便責備了幾句,孩子老大不高興。魯迅聽後,便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的說的話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弗洛姆.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 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張良拾鞋

人們大概都熟悉張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張良講的就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
傳說張良閑暇時在橋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張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拾鞋。」張良猛然一驚,真想揍他,一見如此大的年紀,就給他拾了鞋。老人要張良替他穿上,張良既已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來為他穿鞋。穿好後,老人笑著走了。走了1里遠,又返回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很可以培養,過5天,天一亮你來等我。」過了5天,張良來時,老人已先到,批評他說:「和老人約會,怎麼能遲到?過5天,你再來等我。」第二次,張良又遲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興,送給張良一部書,並且告訴他說:「讀了這部書,就可做帝王的老師了。後10年你會發跡。13年後,你會在濟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天亮後,張良一看,原來是一本兵書,叫《太公兵法》。張良得到這本書後.認真閱讀,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領,據傳說,13年後,張良跟隨高祖路過濟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見一塊黃石,張良取回它,並把它當做珍寶供奉、張良死後,就和這塊黃石合葬在一起。

⑧ 關於尊重:5個小故事 尊重他人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品格

關於尊重:5個小故事 尊重他人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品格

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為明星運動員吶喊與喝彩是尊重,給普通運動員以鼓勵和掌聲同樣是尊重。在生活中,對各級領導的崇敬是尊重,對同事對下級對普通的平民百姓

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為明星運動員吶喊與喝彩是尊重,給普通運動員以鼓勵和掌聲同樣是尊重。在生活中,對各級領導的崇敬是尊重,對同事對下級對普通的平民百姓以誠相待、友好合作,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樣是尊重。當他人功成名就時給以贊揚而不是貶低是尊重,對情趣相投的人真誠相待是尊重,對性格不合的人心存寬容同樣也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修養好的表現,是一種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順利開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的基石。對上級、同事、下級、平民百姓尊重,有利於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一致性,有利於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有利於團結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對家人的尊重,有利於和睦相處,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圍,對朋友的尊重,有利於廣交益友,促使友誼長存。總之,尊重他人,生活就會多一份和諧,多一份快樂。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尊重,每個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於嘴上的唯唯諾諾抑或無端誇贊,更不是溜須拍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把對方當回事,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高貴人格的自然流露。
01.
一位朋友與一位台商老總談業務,午餐時在酒店點了菜品,該老總指著雅座中的酒水說「請隨意飲用,我們不勸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務會餐時絕不飲酒,也客隨主便,草草用飯。
席間酒店服務生端來一道特色菜,那位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服務生解釋說這道菜是酒店免費贈送的,那老總依然微笑回答說「免費的我們也不需要,因為吃不了,浪費。」飯畢,老總將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驅車載著朋友出了酒店。
一路上,那位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四下里打量著什麼。朋友正納悶時,老總停下車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將那包食物遞給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總雙手遞食物給乞丐的一剎那,差一點就熱淚奔流。
02.
一次,葉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訪周作人。他們走到後院最後一排房子的第一間,輕輕地敲了幾下門,門開了。開門的是一位戴著眼鏡、中等身材、長圓臉、留著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們推斷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說明了來意。可那位老人一聽要找周作人,就趕緊說「周作人住在後面」。於是,葉淑穗和友人就往後面走,再敲門,出來的人回答說周作人就住在前面這排房子的第一間。他們只得轉回身再敲那個門,來開門的還是剛才那位老人,說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齊的上衣。
03.
夏衍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正在他開門欲出時,夏衍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是請。」隨後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
04.
顧頡剛有口吃,再加上濃重的蘇州口音,說話時很多人都不易聽懂。一年,顧頡剛因病從北大休學回家,同寢室的室友不遠千里坐火車送他回蘇州。室友們憂心顧頡剛的病,因而情緒並不高。在車廂里,大家顯得十分沉悶,都端坐在那兒閉目養神。顧頡剛為了打破沉悶,率先找人說話。
顧頡剛把目光投向了鄰座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身上,主動和對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蘇州的嗎?」年輕人轉過臉看著顧頡剛,卻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點頭。
「出去……求學的?」顧頡剛繼續找話。年輕人仍是微笑著點點頭。一時間,兩個人的談話因為一個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麼……時候……到終點站呢?」顧頡剛不甘心受此冷遇,繼續追問著。年輕人依舊沉默不語。
而這時,坐在顧頡剛不遠處的一位室友看不過去了,生氣地責問道「你這個人怎麼回事?沒聽見他正和你說話嗎?」年輕人沒有理他,只是一個勁兒地微笑著,顧頡剛伸手示意室友不要為難對方。室友見狀,便不再理這個只會點頭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轉過身和顧頡剛聊起來。
當他們快到上海站准備下車的時候,顧頡剛突然發現那個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只留下果盤下壓著的一張字條,那是年輕人走時留下的「兄弟,我叫馮友蘭。很抱歉我剛才的所作所為。我也是一個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搭話,是因為我不想讓你誤解,以為我在嘲笑你。」
馮友蘭的尊重就在於「不說話」。
而路易十六的王後上絞刑架的時候,不經意間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了一聲「對不起」。這是一種極其高貴的尊重,讓每個人都肅然起敬。
05.
67歲的瑪格麗塔·溫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臨床醫學家,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松德比貝里。一天早上,溫貝里收到郵局送來的一張請柬,邀請她參加政府舉辦的一場以環境為主題的晚宴。
溫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跟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會被邀請呢?溫貝里將請柬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確認上面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後,放下心來「看上去沒什麼不對的,我想我應該去。」於是,溫貝里滿心歡喜地挑選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動時才穿的套裝,高高興興地赴宴去了。
趕到現場,溫貝里不由得吃了一驚參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級官員。其中就有環境大臣萊娜·埃克,他們曾經在其他活動中見過面。看到溫貝里後,埃克先是一愣,然後馬上向她報以最真摯的笑容「歡迎你,溫貝里太太。」接著熱情地將溫貝里帶到相應的座位上。溫貝里和政府要員們一起進餐,並聆聽了他們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宴會結束後,按慣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請溫貝里坐在第一排。就這樣,溫貝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幾天後,溫貝里瀏覽報紙時,看到了自己參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則新聞報道「政府宴請送錯請柬,平民赴約受到款待。」
原來,環境大臣埃克本來邀請的是前任農業大臣瑪格麗塔·溫貝里,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把請柬錯送到和農業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溫貝裏手中。對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誰,只要來參加宴會,就應該受到尊重和禮遇。」
看到這里,溫貝里不由得心頭一熱,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個「冒牌貨」,非但沒有當場揭穿,反而給予了她大臣一樣規格的禮遇,這樣不動聲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體現在轟轟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時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越是不經意的自然流露,越發見得尊重的可貴。

⑨ 關於尊重的小故事

1.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同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著發霉的麵包。有著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說:「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

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終於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像,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很多錢,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劇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2.有一位富翁,非常節儉,因為他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所以從來不穿豪華的衣服,不用奢侈的東西。有一天他跟往常一樣,穿著一身普通的衣服出去。在經過一家燈具店時,看到裡面吊的一盞大水晶燈,非常喜歡,就進入問正在給另一個穿著豪華的女人做介紹的銷售員:這盞水晶吊燈多少錢?銷售員看他穿著普通,認定他買不起,沒有理他,繼續殷勤的給那個女人介紹。富翁又問了一遍,銷售員仍然不理他。富翁生氣了!舉起手中的拐杖,打碎了水晶燈,繼續問道:現在我可以知道它的價錢了吧?

3.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時髦的中年女人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亞聯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他們坐在一張長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說著什麼,一臉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打掃垃圾。小男孩終於不能忍受女人的大聲責罵,他傷心地哭起來。女人從隨身挎包里揪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為男孩擦乾眼淚,隨手把紙丟在地上。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滿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來撿起那團紙扔進一旁的垃圾桶內。女人不停地責罵,男孩一直都沒停止哭泣,過了一會兒,女人又把擦眼淚的紙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過來把那團紙撿走,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老人剛剛彎下腰准備清掃時,女人又丟下了第三團衛生紙……就這樣,女人最後扔了六七團紙,老人也不厭其煩地撿了六七次。女人突然指著老人對小男孩說:「你都看見了吧!如果你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會跟他一樣沒出息,做這些既卑賤又骯臟的工作。」 老人依舊沒有動怒,他平靜地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個花園是亞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只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女人理直氣壯地說道:「那是當然,我是『亞聯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里上班!」邊說邊拿出一張名片丟在老人的身上。老人從地上撿起名片,扔進了垃圾桶。並且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撥了一個電話。女人十分生氣,正要理論時,發現有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男子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亞聯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老人說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溫和地對他說:「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個人。」說完後,就朝大廈走去。中年女人由生氣變成了驚呆,他認識這個男子,他是亞聯集團所有分公司的總監。「你……你怎麼會對一個清潔工畢恭畢敬呢?」她驚奇地問道。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對女人說道:「他不是什麼清潔工,而是亞聯集團的總裁。」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4.女王敲門

一次,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與丈夫吵了架,丈夫獨自回到卧室,閉門不出。女王回卧室時,只好敲門。 丈夫在里邊問:「誰?」

維多利亞傲然回答:「女王。」

沒想到里邊既不開門,又無聲息。她只好再次敲門。

里邊又問:「誰?」

「維多利亞。」女王回答。

里邊還是沒有動靜。女王只得再次敲門。

里邊再問:「誰?」

女王學乖了,柔聲回答:「你的妻子。」

這一次,門開了。

5.程門立雪

宋熙寧九年,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卧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睡醒的時候,那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遠千里與之相交遊,其號為龜山先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