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改寫成故事800字
㈠ 以《觀刈麥》為背景改寫成—篇作文
第一篇:
農家很少有清閑的時間,現在是五月,該收麥子了,他們比平常還要忙許多,站在麥地旁,看見了大片大片成熟的麥子,覆蓋著田壟,清風吹來,整個麥田頓時變成了金色的海洋,看著這金色的波濤,心中也起了波闌,想著農民一家一定過著快樂生活。瞧!這么好的年成!
遠處起來一位婦女,她擔著用竹籃盛的飯,看著她蠟黃的臉色,瘦弱的身體,心裡不免有一絲疑惑,隨後跟著提湯食的小孩也是又干又瘦,帶著疑問我隨他們一道來到南岡。
到了!可我看見的是一個個光膀赤腳,皮膚黝黑,體形很瘦的丁壯年,他們汗流浹背,雙腳被赤熱的大地烤著,強烈的陽光炙烤著他們的脊背。但他們仍不知疲倦地搶著時間。這時,一位衣服上全是補丁的婦女,她抱著孩子,一手在撿田裡的麥穗,一隻胳膊挎著破破爛爛的筐子。四處打聽才得知,原來她家的田地都繳納了租稅,只能用這樣麥穗來充飢了!我不禁潸然淚下,看著她,我疑慮頓消。
唉,我到底有什麼功德,一年有三百石米的薪俸,卻不從事農業生產,每年年底都有剩餘的糧食。想到這里,我心中湧出一股愧疚之感。唉!這件事使我整天都不能忘懷哪!
第二篇:
改寫《觀刈麥》
五月又到了。濃重的盛夏的色彩在天空、田野上渲染開來,一陣陣暑風洋溢著陣陣淡淡的麥香。五月。收割小麥的季節。一片金黃將路人的視線吸引在田間,像裝滿了磁鐵一樣的莫名吸引力。陽光烘烤著地面,似乎也像暖氣、桑拿一樣蒸發著路人、農民的水分,在大片大片空曠的金黃中,偶爾會看到幾個農夫,頭也不抬地用力揮舞著鐮刀,而他們的臉上,脖頸上,是閃耀著光澤的——那是汗水在陽光下的顏色。
忽然,一陣南風吹過,只看見一片金色的海,泛起著微波,頗有點「鋪天蓋地」的氣勢,瞬間吞噬了田間的人影。隱約看見在田間泥濘的小路上,一位婦女提著一個籃子來給田間勞作的丈夫送飯菜來吃,身旁一位瘦削的孩子緊緊地跟著他的母親,手中提著用壺裝的飲料。順著他們炙熱的目光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男人正在南岡辛辛苦苦的割麥。泥土滾燙地烘著雙腳,像火一樣的烈日烘烤著脊背。明明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卻還不覺得炎熱,只為珍惜夏天白晝的時間長,可以多收割一點麥子。
又看見了一位貧村婦,手中抱著孩子走到田壠旁,那孩子完全沒有正常嬰兒應有的白皙,可愛,卻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一雙水靈的大眼睛深凹進臉頰,有一種說不出的愁苦。那位黑瘦的農婦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粒,左手懸掛著一個破筐,彎下腰來撿拾路邊的麥粒,哀怨的眼神中濃郁的無可奈何不言而喻。「這位大哥,因為繳納租稅田地早就已經賣光了,只好拾這麥穗來填飽肚子。哎,這世道讓人怎麼活啊。」在割麥人關切的詢問下,貧婦嘆答道。她很努力地想擠出一個微笑,但是一絲愁苦卻油然而生。「是啊……」割麥人凝神沉思了一會兒之後,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農民這么辛辛苦苦的勞作最後卻只能落到拾麥穗的下場,而今我有什麼功德,竟然不用從事種田和植桑,做官的吏祿三百石,到了年底尚且有餘糧,這可真是令人羞愧難當啊!
五月之歌
——改寫《觀刈麥》
太陽,雖然掛在天際,但只好像是懸在人的頭頂上,好大,好圓,好亮。
白居易走向農田,很熱,他移動地很緩慢——就是如此,他也已經出了不少汗了。
這是五月,生機蓬勃的季節,從事農耕的人家一年到頭都沒有什麼空閑的日子,更何況五月,初夏是他們最繁忙的時節了,熏風輕伏,拂過人臉,沒有帶來一絲清涼,卻使人更添幾顆汗珠。伏過小麥田,那麥田飄柔波動,好似長發輕揚。昨夜陣風南起,可以想像,那沉甸甸的麥穗,成片地傾倒,覆蓋住了整塊麥地,掀起層層金黃的麥浪,現在,又一陣風起,麥子幾乎被吹得匍匐在地,那迷人的金色上,又被月光撒上了一層極細的碎金,閃爍、跳躍、靈動、一派金碧輝煌的景象。
村姑、婦女們穿著打著補丁的舊衣裳,扎著頭巾用一根竹桿挑著舊竹籃,竹籃中盛著飯菜,竹籃上蓋著一隻斗笠,這是細心的女子為丈夫准備來遮陽的,婦女們的孩子穿著臟舊的衣服,底要被磨掉的鞋,手提著飲料,跟隨著母親,他們的汗水爬上了勁根,腰慢慢彎了下去,但還是要為南風的男子送飯菜去。正在辛勤割種的農民們揮汗如雨,在烈日的毒烤下脊背發燙,灼燒似地疼痛,土地也燙得可以燒飯,使他們的腳像放入蒸爐一般燙,悶熱、難受。他們的汗卻是滴不光的,早已濕透了他們的衣衫,可以不斷流,他們的力氣好似用盡了,卻又好似不知炎熱一樣地收割麥子,可還是希望夏天再長一些,可以供他們龍口奪糧。
有一位衣衫襤褸的窮苦婦女抱著孩子站在一旁,她的孩子哭鬧著喊餓,她神色焦急,急出了淚水,她用右手拾取田中的麥穗,左手臂上掛著一隻盛麥穗的破籃子,可裡面的麥穗卻只有一點點,貧婦人對割麥者苦訴:「家中的田地都用作繳稅了,我只能拾些麥穗來填充飢腸,喂養我那可憐的正長身體的孩子,為什麼我們是勞無所獲,官員卻是不勞而獲啊,真不公平!」割麥者紛紛絮語,說不盡那世道黑暗,令人無可奈何又讓人聽見深感悲傷。
白居易慚愧地望著農民的臉,黝黑,那晶瑩的,不知是汗是淚,他想自己沒什麼功勞,卻不從事農業,一年薪俸有三百石,年底還有餘糧,他慚愧得整天難忘。
勞作的農民竟不再慟哭,而是唱起了民歌,氣壯山河的歌,聲音洪亮如鍾,旋律悠揚,抑揚頓挫,這就是五月之歌,飽含著勞動者的無比酸楚與心痛,與此同時官員們正悠閑地坐在酒樓中,看著表演,聽著舞女迷人的小調。
㈡ 改寫《觀刈麥》
改寫白居易《觀刈麥》又到領取俸祿的時候了,在同僚中並不看多的「三百石」俸祿,沉甸甸的,壓在我的心頭,時時地有臉紅心愧透不過氣的感覺,今年夏季麥收時節的那次見聞成為我心頭恆久的記憶。鄉間五月,麥子黃了,伴著陣陣輕風,田野上泛起一輪輪的金色波光,終年勞作的農民,在收獲的日子裡更加辛苦了。一位年輕婦女衣著雖舊但還整潔,挎著一個大籃子趔趄地走在麥田裡,金黃的麥光映照著她那勞瘁的臉,身後跟著一個孩子,提著一個水壺,雖顯得很是吃力,但也不忘時不時地去捕捉麥穗尖上的蝴蝶,蝴蝶飛了,他就快步追趕著媽媽,有新的蝴蝶飛來,他就又停下和蝴蝶周旋,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走在前面的媽媽也就不時地回頭吆喝他快走,說是幹活的人一定很累、很餓,等著吃飯呢。從年輕婦女對孩子的喊話中,也就能判斷她挎著的沉甸甸的籃子里,一定是收麥人的午餐了。
再看那勞動著的漢子,光著的脊背被烈日炙烤得黝黑發亮,腳下蒸騰出的土地的熱氣熏烘著他們的臉,汗水小溪般自額頭流下,有的流到眼裡,眼睛灼辣辣地難受,有的流到嘴裡,咸鹹的滋味等不及咂摸就在舌尖上湧出,更多的汗水是跌落在地上的,轉瞬就和地上蒸騰的熱氣一同又回落到了漢子的身體上。
累得筋疲力盡的人們,誰都不願停下來歇息,哪怕是短暫的一袋煙一炷香的工夫他們也捨不得,他們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多干一些。
放眼望去,廣袤的麥田裡,一片繁忙,收割的人們身後留下的除了成捆的麥子,偶爾還有零星散落的麥穗,或是因為它們子實干癟被遺棄,或是因為形體太小被忽略。
有一位身體瘦弱懷抱幼子的婦女,在收獲後的田地里尋找被人遺落的麥穗,每每在她放下孩子,從地上拾起幾個麥穗放到挎著的破籃子的時候,她那勞瘁窮苦的臉上就會透出一點點喜悅,眼睛也隨之閃亮幾下。
她不是為收麥而來嗎?麥收的時節她為什麼不收麥?原來是她家的田地為交官稅早就賣光了,已經無地可種,無麥可收就是自然的了。她對人訴說著,家裡的幾張嘴要吃飯,懷里的孩子更要吃飯啊,只能拾麥穗聊且解得眼前飢餓之苦。農民啊,有田可耕者是那樣的辛勤勞苦,無田可作者是何等的可憐無助,我的「三百石」俸祿啊,叫我怎能不慚愧。
㈢ 我想讓《觀刈麥》改寫為一篇記敘文
改寫白居易《觀刈麥》
又到領取俸祿的時候了,在同僚中並不看多的「三百石」俸祿,沉甸甸的,壓在我的心頭,時時地有臉紅心愧透不過氣的感覺,今年夏季麥收時節的那次見聞成為我心頭恆久的記憶。
鄉間五月,麥子黃了,伴著陣陣輕風,田野上泛起一輪輪的金色波光,終年勞作的農民,在收獲的日子裡更加辛苦了。
一位年輕婦女衣著雖舊但還整潔,挎著一個大籃子趔趄地走在麥田裡,金黃的麥光映照著她那勞瘁的臉,身後跟著一個孩子,提著一個水壺,雖顯得很是吃力,但也不忘時不時地去捕捉麥穗尖上的蝴蝶,蝴蝶飛了,他就快步追趕著媽媽,有新的蝴蝶飛來,他就又停下和蝴蝶周旋,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走在前面的媽媽也就不時地回頭吆喝他快走,說是幹活的人一定很累、很餓,等著吃飯呢。從年輕婦女對孩子的喊話中,也就能判斷她挎著的沉甸甸的籃子里,一定是收麥人的午餐了。
再看那勞動著的漢子,光著的脊背被烈日炙烤得黝黑發亮,腳下蒸騰出的土地的熱氣熏烘著他們的臉,汗水小溪般自額頭流下,有的流到眼裡,眼睛灼辣辣地難受,有的流到嘴裡,咸鹹的滋味等不及咂摸就在舌尖上湧出,更多的汗水是跌落在地上的,轉瞬就和地上蒸騰的熱氣一同又回落到了漢子的身體上。
累得筋疲力盡的人們,誰都不願停下來歇息,哪怕是短暫的一袋煙一炷香的工夫他們也捨不得,他們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多干一些。
放眼望去,廣袤的麥田裡,一片繁忙,收割的人們身後留下的除了成捆的麥子,偶爾還有零星散落的麥穗,或是因為它們子實干癟被遺棄,或是因為形體太小被忽略。
有一位身體瘦弱懷抱幼子的婦女,在收獲後的田地里尋找被人遺落的麥穗,每每在她放下孩子,從地上拾起幾個麥穗放到挎著的破籃子的時候,她那勞瘁窮苦的臉上就會透出一點點喜悅,眼睛也隨之閃亮幾下。
她不是為收麥而來嗎?麥收的時節她為什麼不收麥?原來是她家的田地為交官稅早就賣光了,已經無地可種,無麥可收就是自然的了。她對人訴說著,家裡的幾張嘴要吃飯,懷里的孩子更要吃飯啊,只能拾麥穗聊且解得眼前飢餓之苦。
農民啊,有田可耕者是那樣的辛勤勞苦,無田可作者是何等的可憐無助,我的「三百石」俸祿啊,叫我怎能不慚愧
㈣ 觀刈麥編成一個故事300字
農戶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閑暇的時候,特別是到了五月收麥子的季節,人們更是加倍地繁忙。夜裡,一陣南風吹起,滿地的小麥覆蓋著田壟,到處一片金黃。姑娘媳婦們肩挑著食盒,孩童們手提著壺漿,互相招呼著送飯到田裡去,因為那些青年壯漢正在南岡收割小麥。他們低頭割麥,腳底下蒸騰著濕熱的土氣,脊背上照射著灼人的太陽。本來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仍顧不上炎熱,只想珍惜這初夏較長的天光,能夠多干點活。 還有一個貧窮的婦女,抱著小孩站在他們身旁。她的右手拿著一些撒落下來的麥穗,左胳臂挎著一隻破舊的竹筐。聽她望著大家說出的那番話,人人都不禁為之萬分悲傷。為了給官家納稅,她早已把自家的田產賣光,如今揀拾這些麥穗,只不過是為了填一填飢餓的肚腸。我又有什麼功勞和德望?既不務農,也不採桑,可一年的俸祿竟有三百石,到年末,倉庫里還存有餘糧。默念著這些,私下裡越發感到羞愧,乃至終日都不能把它遺忘。
㈤ 觀刈麥以作者的角度把觀刈麥改寫成故事
農戶人家一年四來季很少有自閑暇的時候,特別是到了五月收麥子的季節,人們更是加倍地繁忙。夜裡,一陣南風吹起,滿地的小麥覆蓋著田壟,到處一片金黃。姑娘媳婦們肩挑著食盒,孩童們手提著壺漿,互相招呼著送飯到田裡去,因為那些青年壯漢正在南岡收割小麥。他們低頭割麥,腳底下蒸騰著濕熱的土氣,脊背上照射著灼人的太陽。本來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仍顧不上炎熱,只想珍惜這初夏較長的天光,能夠多干點活。 還有一個貧窮的婦女,抱著小孩站在他們身旁。她的右手拿著一些撒落下來的麥穗,左胳臂挎著一隻破舊的竹筐。聽她望著大家說出的那番話,人人都不禁為之萬分悲傷。為了給官家納稅,她早已把自家的田產賣光,如今揀拾這些麥穗,只不過是為了填一填飢餓的肚腸。我又有什麼功勞和德望?既不務農,也不採桑,可一年的俸祿竟有三百石,到年末,倉庫里還存有餘糧。默念著這些,私下裡越發感到羞愧,乃至終日都不能把它遺忘。
㈥ 觀刈麥改寫成記敘文
觀刈麥
有一天,我來到了農家。今已至秋,到了收獲的季節了。農家人都很忙,都沒空理我的說。我向一個小孩打聽
了他們麥子的品種,聽說很好。
昨晚颳了一陣狂風,我從睡著的茅草床上滾了下來。現在還很疼的說。現在啊,熟了的麥子滿地都是。我看著
遠方的一些婦女姑娘帶著孩子去給青年人送飯飯去,就喊住了他們,讓他們帶我一起去。
田園風光可真美啊!!我幫他們拿了一點食物,順便自己偷吃了一些。當然,我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
他們的飯真的很好吃,我想在這多住幾天了。雖然會常常從床上滾下來。我跟著他們,問了一下去哪,一個小姑娘(挺漂亮的)告訴我,是一個叫「南崗」的地方。聽說那裡的麥子長得很高,貌似有20多米高,不知是不是真的。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傳說中的南崗。麥子真的好高呀!都到我的小腿了(哦,本人身高100m)。他們都好努力,汗流浹背,曬得一個二個都跟煤炭似的,真可愛。
不過,有一些窮苦的婦女,開著寶馬,拿著摩托的滑蓋手機,駛過我們跟前。真的好窮苦啊!想當年,我也很窮,住在深山裡,冬天冷了暖氣都沒有,只能燒錢。睡覺也只能拿錢蓋(我覺得英鎊比較溫暖)。哎,苦命的人背著一個洗衣機,西門子的(因為沒有錢買框子)來撿麥穗。我聽見她們的話語:「昨天打牌又輸了。。好背啊!一輸就輸掉一半家產,¥300000000呢」「哎,現在打牌也作弊。上次我發現李四婆把兩張牌粘到一起了。我想她下次可能會把麻將粘一起呢。」聽到這里,我感到她們活著真是辛苦,還要養孩子。這里偏僻又荒涼,沒有保姆可以請……真是可憐!我向一位婦女扔了一張¥5000000000的支票,沒想到她直接站起來把我狂毆一頓。我感到委屈,想做好事卻沒得到好報。
㈦ 觀刈麥改寫成現代白話文
莊稼人很少有空閑日子,
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起,
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回。 答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
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裡,
小夥子們正在南岡操勞。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
脊樑被火似的太陽炙烤。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
只是珍惜這漫長的夏日。
更有那些窮苦的婦人 ,
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
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
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我家的收成全繳了稅,
拾這點漏兒壓壓飢荒。」
如今我有什麼功勞德行,
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
成年價到頭來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
整天到晚怎麼也不能遺忘。
㈧ 改寫《觀刈麥》 500字左右
改寫白居易《觀刈麥》
又到領取俸祿的時候了,在同僚中並不看多的「三百石」俸祿,沉甸甸的,壓在我的心頭,時時地有臉紅心愧透不過氣的感覺,今年夏季麥收時節的那次見聞成為我心頭恆久的記憶。
鄉間五月,麥子黃了,伴著陣陣輕風,田野上泛起一輪輪的金色波光,終年勞作的農民,在收獲的日子裡更加辛苦了。
一位年輕婦女衣著雖舊但還整潔,挎著一個大籃子趔趄地走在麥田裡,金黃的麥光映照著她那勞瘁的臉,身後跟著一個孩子,提著一個水壺,雖顯得很是吃力,但也不忘時不時地去捕捉麥穗尖上的蝴蝶,蝴蝶飛了,他就快步追趕著媽媽,有新的蝴蝶飛來,他就又停下和蝴蝶周旋,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走在前面的媽媽也就不時地回頭吆喝他快走,說是幹活的人一定很累、很餓,等著吃飯呢。從年輕婦女對孩子的喊話中,也就能判斷她挎著的沉甸甸的籃子里,一定是收麥人的午餐了。
再看那勞動著的漢子,光著的脊背被烈日炙烤得黝黑發亮,腳下蒸騰出的土地的熱氣熏烘著他們的臉,汗水小溪般自額頭流下,有的流到眼裡,眼睛灼辣辣地難受,有的流到嘴裡,咸鹹的滋味等不及咂摸就在舌尖上湧出,更多的汗水是跌落在地上的,轉瞬就和地上蒸騰的熱氣一同又回落到了漢子的身體上。
累得筋疲力盡的人們,誰都不願停下來歇息,哪怕是短暫的一袋煙一炷香的工夫他們也捨不得,他們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多干一些。
放眼望去,廣袤的麥田裡,一片繁忙,收割的人們身後留下的除了成捆的麥子,偶爾還有零星散落的麥穗,或是因為它們子實干癟被遺棄,或是因為形體太小被忽略。
有一位身體瘦弱懷抱幼子的婦女,在收獲後的田地里尋找被人遺落的麥穗,每每在她放下孩子,從地上拾起幾個麥穗放到挎著的破籃子的時候,她那勞瘁窮苦的臉上就會透出一點點喜悅,眼睛也隨之閃亮幾下。
她不是為收麥而來嗎?麥收的時節她為什麼不收麥?原來是她家的田地為交官稅早就賣光了,已經無地可種,無麥可收就是自然的了。她對人訴說著,家裡的幾張嘴要吃飯,懷里的孩子更要吃飯啊,只能拾麥穗聊且解得眼前飢餓之苦。
農民啊,有田可耕者是那樣的辛勤勞苦,無田可作者是何等的可憐無助,我的「三百石」俸祿啊,叫我怎能不慚愧。
㈨ 將觀刈麥改寫為記敘文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版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權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裡,小夥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樑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飢荒。」
如今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