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廣州市的故事

廣州市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1 18:42:12

㈠ 廣州歷史名人故事

孫中山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締造者。廣東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1905年8月,在日本組成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出任總理。大力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12月29日在上海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同年3月讓權給袁世凱。1919年支持「五四」愛國學生運動,並將1914年成立的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出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1923年2月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發表《國民黨改組宣言》。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5月創辦黃埔軍校。9月成立廣東大學。10月平定商團叛亂。著作輯為《孫中山全集》。
丁日昌:歷任江西萬安縣令、蘇松太兵備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巡撫、福建巡撫、會辦南洋海防節制水師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積極參與辦洋務,主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支持創辦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等;對台灣的開發作出積極貢獻。
居巢:清代晚期書畫家。字梅生,號梅巢。他將所居稱為「今夕庵」。 他是番禹(今廣州)人,當時廣州為接觸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繪畫也受到些影響。他所繪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蟲則活靈活現,書法師承惲壽平,工詩詞。居巢年青時善游覽名跡,飽覽桂林山川,結交著名畫家,對其藝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鳥,重視自然真情實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惲壽平,作品多為工筆,其用筆簡潔,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瀟灑飄逸的格調,構圖方面也不落常套,時出新意。他是以工筆中兼寫意,以形寫神的手法,發展了工筆花鳥畫法。
康有為:又名祖詒,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佛山市南海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陳千秋、梁啟超協助編纂 )、《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歐洲十一國游記》等。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㈡ 有關廣州的歷史故事

廣州北京路 幾許滄桑事

廣州北京路的名字,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漢的漢正街一樣,是最繁華商業區的代名詞,來廣州的商旅沒有不到北京路去過的。這條我們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卻藏有幾許滄桑的故事。

「雙門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為「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雙門底」的起源是因著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後,銅壺轉存於廣州市立博物館,後來撥調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後語。一直在雙門底經營至今的「活化石」,是陳李濟葯廠。該廠前身陳李濟杏和堂創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鋪面就在今天的「銀座」一帶,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歷史的最老見證了。

「永漢路」典故

民國年間北京路那時叫「漢民路」,為的是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勛、番禺人胡漢民,後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漢路」,為什麼叫「永漢」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當時主政廣東的是楊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只有已故的歷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榮。楊永泰動了腦筋,就將「漢民路」改作「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兩字嵌入了兩條路名之中,這也是北京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許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興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帶,更是粉飾一新,車水馬龍。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許氏家族,連街名也叫「許地」,這個由潮汕西遷來的巨族百餘年間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說家專門著有《千秋家國夢》來訴說許家的興起。許家的後人曾帶我在許地轉了幾次,指點著殘存的建築告訴我當年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著彎彎的月亮門、百餘年的蚝殼窗、牆頭上依稀的灰批單龍,真令我浮想連翩。最後老先生指著家門口一株種在破缸里的蘇鐵說,他祖母年輕時,這樹就已種了幾十年,現在樹齡差不多百餘年了。看著這乾瘦的樹頭露著懨懨的生氣,彷彿就是許地舊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鋪子,廣州人最熟悉的是綢緞鋪「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軒」,三多軒今已遷到廣州路,老鋪舊地還住著當年店主黃家的後人。摸著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篩下的陽光幽幽照在貼金的檐花上,還真有些繁華的余韻!百多歲的老畫人黃金海在這住了七十多年,我見到他時,已不太能清晰說話,可精神還很健,今年初才辭世,享年104歲。如果他能細述北京路的百年滄桑,那該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兒指著舊鋪的外牆說,那兒原來有「三多軒箋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國元老譚延

㈢ 廣州都有哪些傳說故事

1、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夏歷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為業。秀姑自小聰明伶俐,十四歲時幸遇雲游到此的呂洞賓。呂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片,從此能知人間禍福,並常去羅浮山裡訪仙。

後父母為她找了個姓馮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於中宗景龍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門前的水井。投井時只穿著一隻鞋,還有一隻鞋留在井台上。此後,她從福建莆田的江河裡漂出來,原來那井與河是相通的,在當時傳為奇案,遂有秀姑已經"登仙"的傳說。

據傳仙姑還在代宗大歷年間(766-779)現形於故鄉小樓,有人看見她在西園寺一棵荔枝樹下乘涼,把綠綢腰帶掛在樹上。如今此地稱"掛綠園",而這棵荔枝所結的果實均有一條綠色綵帶,即增城著名的"掛綠荔枝"。

2、在廣州流花湖公園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個小島,島上草木蔥蘢,繁花吐艷;曲徑蜿蜒,鳥鳴清脆。環島湖水如鏡,泛綠映紅,景色甚佳。入口處砌一門洞,上題「浮丘」二字。

「浮丘」本是石名。遠古時流經今廣州城的珠江是很寬闊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漢時代,水面仍寬達2000米,即約為現在的10倍。

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於東西中三處,浮出水面。東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著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視為廣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廣東新語》),即喻之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東段,東距西門口約250米,其北端入將軍里,南端至李家園(早幾年此巷兩側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樓),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國時拆城牆建馬路,浮丘石都是在廣州城西城牆(今人民路大約自市一醫院門口南至太平橋一段即為西城牆遺址所在)之外。

因此石如浮於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狀而取名。現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時,浮丘石卻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猶四面環水。

以後隨著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長期的水道沖積,到南宋後期,滄海已變桑田,浮丘石與周圍陸地連成一片了,並已建起了民居。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堊紀紅色礫岩和粉砂岩構成的,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但它卻孕育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神話傳說。

話說古時浮丘山下住著一老一少,長者年過花甲,雙目失明,人稱浮丘公;少者二十來歲,也一眼已廢,人稱浮丘叔。兩人時時互相攙扶,共用一隻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賣薪度日。不管嚴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鄰居們見這一老一少生活艱辛,便不時施贈些麥豆、粟米給他們。浮丘公和浮丘叔對此深懷感激,但年長日久,收得多了,不覺感到過意不去。

一天,鄰居二叔婆又送來麥豆,浮丘公怎樣都不肯收受了,但二叔婆還是堅持要送給他。兩人正在你推我讓,一直沒作聲的浮丘叔突然叫起來:「我還有一隻眼睛,我們也可以開荒種地!二叔婆,多謝你!你的麥豆我們收下,用來作種子!多謝你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開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攙扶著,到浮丘山下找地開荒。那時能種植的地都被人們開光了,兩人找來找去,只找到東頭的一丁點地方,撥開表土一看,原來下面是紅色的岩石,種不了東西的。

但兩人並不氣餒,就在那裡揮鋤墾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後邊種。別人一天下3斤種,他們一斤種要下三天。剛好那年又遇上天旱,穀雨都過了還未見一滴雨水。兩個盲人,就靠一隻眼睛,摸著爬著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時便順便挑回一擔柴草,用來換點鹽米度日。

日子一天天過去,到收成時候了。別人種的麥豆,結莢不多,開的是紫藍色的小花;他倆種的,卻結滿一串串的豆莢,開的是黃澄澄的金花。

更奇的是,別人收的是普通的麥豆,他倆收的竟是金燦燦的金豆,連那些豆桿都變成了紅白相間的珊瑚玉樹。據說這是勤奮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幫助,隨後連他們自己也變成仙人了!

為了報答鄰人們長期的施贈,他倆悄悄地把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戶的門口,撒滿了一街。那就是過去舊廣州「撒金巷」的來歷,後人出於忌諱,改叫「積金巷」。他們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樹。明朝大畫家李子長的那枝神筆,據說就是他們送的一條柴草變的。

此地後來還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浮丘公,浮丘叔,兩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擔一束。」現在中山七路東段,以前叫石崗街,地下全是紅色砂岩,據說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種麥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園的「浮丘島」建於1982年,名稱就取自上文所講的浮丘石掌故。此島四面環水,湖岸綠樹環繞,遠望猶有古浮丘島之模樣,予人一段遠古的追憶,延續一種思古之幽情。

3、相傳在秦朝的時候,在白雲山腳有個小村莊,住著一個青年人叫鄭安期。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有一個年老的母親,母子相依過活。鄭安期幼年曾跟隨父親行醫,學得一點醫葯知識,便在村前開了一間小店,擺賣生草葯,兼替村人治病。

他家裡雖然貧困,但富有同情心,窮苦的人來看病,不但不收診金,連葯費也減免,因此深得當地村民的愛戴。有一年,白雲山一帶發生一種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著發高燒,同時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

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鄭安期翻盡醫書,試用各種葯物,都沒有見效,眼見一個個鄉親痛苦呻吟,悲慘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萬分。

一天深夜,鄭安期為鄉親們看病回家,母親見他神色憔悴,滿面愁容,便問他近日治病的情況。鄭安期唉聲嘆氣,便把流行病越來越嚴重的情況告訴她。母親聽了,也連聲嘆息。她想了一陣,然後說:「早年聽你父親說過,醫治這種流行病,最好用九節菖蒲,但這種葯不容易找呀!」

鄭安期經母親這一說,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見到一絲光明,連忙問道:「那九節菖蒲的形狀是怎樣的,它生長在什麼地方呢?」

母親說:「聽說它葉瓣如蘭,莖分九節,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偏偏生長在高山大嶺的懸崖峭壁上面。這種葯物真難找呀,你父親找了一輩子也沒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鄭安期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他心裡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節菖蒲,好把鄉親的病治好!」第二天,鄭安期安排好母親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著鋤頭,出門去了。

去哪裡找呢?他想,白雲山最近,應先到白雲山尋找。白雲山古木參天,白雲環繞,流水淙淙,百鳥喧鳴,對於這一切,鄭安期都無心觀賞,他一心想著的,是把九節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尋找,專向那些從未到過的懸崖峭壁爬去。

尖銳的岩石割損了他的腳,鋒利的荊棘劃破了他的手,他絲毫感覺不到痛苦。他由白雲山的西邊走到東邊,已經找了將近一天了,連九節菖蒲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夕陽西下,暮色沉沉,鄭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邊的一塊大石上坐下來,到這時候他才感到汗水濕透衣服,肚子餓得咕咕叫,全身疲倦無力。就在這時候,忽然微風吹過,送來陣陣香氣。這種香氣比蘭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來,沿著香味尋找。

終於發現懸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長著一棵像蘭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莖上一數,不多不少,正好是九個節,這正是九節菖蒲!剎時,鄭安期高興得跳了起來。鄭安期立即過去,試著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無法扳著。

他想尋路下去,但懸崖峭壁,無路可通。看著這寶物在眼皮下面而採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腳。這時,他忽然發現一塊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

便靈機一動,當即把它採集起來,扭成一股繩子那樣,一頭捆住岩石,一頭垂落懸崖,然後自己攀著藤蔓,墜下懸崖,爬近九節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採摘下來。

他用嘴把菖蒲咬著,用雙手攀著藤蔓,想爬上崖頂。忽聞「辟拍」一聲,藤蔓突然折斷,鄭安期跌下懸崖。正在危急的時刻,崖下升起一朵白雲,頃刻間變成一隻仙鶴,把鄭安期穩穩托著,然後背著他飄然而去,傳說他羽化成仙了。

後來,村民們沿著鄭安期的足跡來到這里,找到了九節菖蒲,用它撲滅了流行病。為了紀念鄭安期,人們就把他墜崖的地方稱為鄭仙崖,把那條小溪澗,稱為蒲澗,並在那裡建了一座寺廟,稱為蒲澗寺,供人們拜祭。

4、周夷王八年,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繚繞,柔美悠揚。隨後便又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色仙羊。每隻羊都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

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並一直保佑著廣州風調雨順。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5、在廣州海珠區漱珠崗上,有一塊橢形的大石,斜卧向著朝斗台,它上面刻有「金石循環」4個大字。

相傳在漢代,鍾離大將軍與敵交戰,因寡不敵眾,被敵兵追殺誤入深山。他在茫茫林海里左沖右突,始終找不到出路。他孤零零地牽著戰馬在山道上走著、走著,不覺天已黑了。

這時東華帝君正雲游到此,見鍾離迷路,即按下雲頭,來到鍾離身邊,有意感化他。鍾離正窮途末路,感嘆世事多變,於是,跟著東華帝君入深山修道。天長日久,鍾離修煉得道成仙,因自己生於漢代,就取名為漢鍾離。

有一天,漢鍾離雲游到河北邯鄲,遇到了上京考試的呂洞賓,兩人一見如故,就在客棧里促膝談心。漢鍾離見他生得眉清目秀,有道骨仙風的氣質,又有滿肚子學問,於是,有意感化他。只見漢鍾離略施法術,呂洞賓便漸覺疲勞,打起瞌睡來了。漢鍾離便拿了一個枕頭,扶呂洞賓落枕安睡。

呂洞賓剛躺下,就發起夢來。他夢見自己科場考試名列前榜,朝廷為他封官,報卒敲鑼打鼓報喜,眾人紛紛前來祝賀,好不榮華富貴。

可是好景不長,不久就因禍而被抄家革職。呂洞賓嚇得一身冷汗,驚醒過來。他思前想後,感慨萬分,尤其覺得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的身外物,不必刻意追求。於是,他放棄了上京考試的念頭,跟隨漢鍾離修道去了。

他們一路南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時日,來到廣州珠江南岸的大松崗上(現在人們叫它漱珠崗),見這一帶山青水秀,松石奇特,境界幽曠,就擇此地歇息。一天,漢鍾離想試一試呂洞賓對功名富貴、酒色淫邪等是否還有貪戀之心。

於是,便在崗頂選了一塊大石對呂洞賓說:「我教你點石成金吧,只要你學我作法,就能將這大石化成金。」呂洞賓想了想,問道:「點石成金後,日後還會變回石頭嗎?」漢鍾離答道:「金石循環,過了500年以後,此成金之石仍可復回原石的。」

呂洞賓一聽,連忙搖頭,著急的說:「我不學這法術了,此金石500年後再變回石頭,豈不是害了500年後的人嗎?不要點了,不要點了!」漢鍾離見呂洞賓真的著急起來,心中不覺暗喜,當即取消施金術,此石也就未曾被點成金。

呂洞賓不為功名富貴所動,善良正直,正是漢鍾離所希望的。於是,漢鍾離即收他為徒弟。故事流傳下來,後人在漱珠崗上的那塊大石刻上「金石循環」四個大字以作紀念。純陽觀建成後,成為廣州一大勝跡,觀中有一聯曰:點石成金,慮及將來仍變石;學仙由聖,就知此念是真仙。

㈣ 廣州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三元里抗英斗爭、西來初地由來、六二三路與沙基慘案……

㈤ 廣州的名人或民間傳說小故事

1、菠蘿廟

據說與南海神廟門口的兩棵菠蘿樹有關。 傳說很久以前,菠蘿國使者達奚司空隨一外國商船來到扶胥江口,上岸拜祭,並在廟前栽下兩棵菠蘿樹,但他貪戀此處美景,誤了回船時間,孤零零地留在當地,久立廟前,化為石人,鄉民同情他,把他供奉在廟里,故南海神廟也被稱為「菠蘿廟」。

2、五羊雕像

傳說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時,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隻羊飛臨廣州,把谷穗留給廣州人,並祝願這里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然後駕雲騰空而去,羊化為石。

從此,廣州成了富饒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廣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

3、何仙姑

何仙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她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是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女性,經常手持荷花。

她的身世有多種說法,其中在流傳比較多的故事中,廣東增城說何泰之女到野外遊玩,遇見了雲游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雲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飢餓,並能預卜未來,知人禍福。

4、沙琪瑪

相傳從前有個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伯,某天在蛋散中得到啟發,創作出一款新的點心,老伯一拿出去賣便大受歡迎。有一天老伯又擔著這種點心出去賣,由於以前的馬路崎嶇不平又窄小難走,老伯擔著兩筐美食,便走在路中央。

此時有個人騎著快馬飛奔而來,老伯躲閃不及,兩筐點心都被撞飛了,血本無歸。騎馬的人揚塵而去,老伯只能吃啞巴虧。後來老伯的點心越做越有名氣,某天食客問起這老伯又香又甜又脆的點心叫啥名字,老伯靈光一閃,答了「殺騎馬」。後來人們便將「殺騎馬」雅化成沙琪瑪。

5、華林寺高僧——鐵肚笑和尚

清末,西關華林寺有一個鐵肚笑和尚,人稱廣源禪師,據說是從羅浮山下來的一個武僧。大約在宣統二年初的某一天,笑和尚與十二三個皈依弟子在堂中吃茶論佛,講授禪機。其中一個弟子忽然講到少林禪派,說少林寺傳達摩遺風,禪拳醫一體。

廣源和尚點頭稱善,然後拍拍自己的肚腩,呵呵一笑說:「禪在此也!」一個弟子好奇地問道:「師父,你肚腩這么大,好似彌勒佛,如果被人打一槌,頂得住么?」廣源和尚笑著說:「若不能頂,灑家還能在這里說禪么。」這一說,眾人更加好奇,立刻有人提出試一下。廣源禪師點頭答應。

開始,弟子們隨意擊打他的肚子,尚不敢出力,每拳打去,都聽見「嘭」一聲,有如手擊氣囊。廣源禪師便叫眾人使勁打。說完離座走到堂中,一開四平馬,任人捶擊。眾人於是你一拳、我一拳,猛打一氣,累得精疲力竭,笑和尚卻若無其事。

此後,有不少武師都因無法擊倒他,而先後拜到華林寺門下。

㈥ 講述廣州故事的作文

我們美麗的「羊城」
小朋友,你們知道「羊城」嗎?你們清楚「羊城」的來歷嗎?
廣州被世人稱作羊城,城裡有座五仙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廣州的黎民百姓個個敬神,人心向善。一到年底,家家送灶神上天,香煙繚繞,直上靈霄殿,玉帝頓覺心曠神怡,忙問灶君:「是下界何處臣民,如此誠心?」灶君便道:「是廣州城的老百姓。」玉帝大喜,忙叫五穀仙下凡去廣州送五穀,保佑那裡的黎民年年豐衣足食,免遭飢荒。
五穀仙接旨,趕忙找天馬下凡,誰知正值孫悟空招安上了天庭,封了個「弼馬溫」,新官上任,不知趕到哪裡放牧去了。五穀仙無奈,匆忙中只找來五隻羊,將就著騎它們下凡去了。
五個神仙騎著五隻羊,五隻羊口裡分別叨著稻、黍、稷、麥、豆五穀,腳踏祥雲,飄飄然、悠悠然直奔廣州城而來。剛到五仙橋上空,稻仙忽然見到一隻小白馬,稻仙說:「我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馬,你們看,有一隻跑到這兒玩耍來了。」眾仙便降下祥雲,尋找白馬,那隻小白馬見勢不妙,連忙伏下,搖身一變,變了個小山嶺。眾仙找不著,便在這里歇下來。
忽然,稻仙騎的羊叫了起來,稻仙知道羊兒肚子餓,便跨下羊背,替羊兒拿著口裡那串稻穗,讓它吃草去了。眾仙見稻仙放羊,也一齊放羊兒吃起草來。閑著無事,稻仙又說:「用羊兒做坐騎好是好,只是易飽易餓,一餓就要吃草。你們說有什麼牲口要比羊兒好呢?」麥仙說:「馬兒就好。」稻仙說:「不說馬,要說別的。」豆仙說:「麒麟最好。」麥仙一聽說麒麟,忙掏出一把扇子,迎風一招,馬上來了一隻麒麟,對著大家搖頭擺尾。麥仙笑嘻嘻地對稻仙說:「這是最好的坐騎,請上。」稻仙心中有些疑惑:那麼順當地變出一隻麒麟,是不是想戲弄我?豆仙看他遲疑不決的樣子,以為是嫌地上臟,連忙掏出一方手帕,變了一塊地毯,說:「仙兄,地毯都有了,試試這新坐騎吧。」稻仙正在猶豫,那隻麒麟卻等得不耐煩,一溜煙跑上山去了。眾仙見稻仙放跑了麒麟,都一齊嚷著要罰。稻仙說:「我認罰。小仙的童兒養了幾只雞,就請大家吃雞吧。」於是念動咒語,不一會就拿來一隻雞,殺了,嫌雞頸沒肉,順手扔一邊去了。於是稷仙去打水,黍仙去拾柴,麥仙去找鍋,豆仙看火。不一會兒,雞熟了,五位仙人興致勃勃地吃了起來。
玩了半天,羊兒也吃飽了,稻仙這才想起送五穀去廣州城之事,忙說:「諸位仙兄,玉帝還等著我們去復旨呢,我們還是先送五穀去吧。」於是五位仙人讓羊兒叼上五穀,騎上羊背,駕著祥雲,又朝廣州去了。
後來,人們在五仙逗留過的地方修了一座小橋,這兒便叫五仙橋。五仙橋前面有座馬仔嶺,傳說那就是孫悟空的天馬變的。馬仔嶺前有個地方叫下馬鋪毯,那就是豆仙變的地毯兒。再往北走有個麒麟崗,崗頂上那隻石麒麟就是當年稻仙放上山的,附近那條雞頸坑,就是當年稻仙扔下的雞頸變成的了。
五位神仙來到廣州,將五穀往地上一拋,立時田野上長出一片青綠的稻菽。五仙立於山頭,殷殷祝願廣州百姓從此安居樂業,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說完,化作一道祥雲而去。五隻羊兒隨即變成石羊。自此,廣州又稱「羊城」,簡稱「穗」。
講完這個故事,希望有助於大家對「羊城」進一步的了解,我愛廣州,我愛羊城。

㈦ 發生在廣州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911年1月,黃興、趙聲、胡漢民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並在當時的香港屯門青山農場策劃起義,又派人到廣州附近各地,聯絡新軍、防營、會黨、民軍,以備響應;同時在廣州設立38處秘密機關,刺探敵情,轉運軍火,為起義作準備。
4月8日,統籌部召集會議,會議議定起義時間為4月13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計劃十路大軍攻打廣州:第一路由趙聲率領江蘇軍攻打水師行台;第二路由黃興帶領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駐所);第三路由陳炯明領東江健兒堵截滿界;第四路由朱執信領順德隊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徐維揚領北江隊伍進攻督練公所;第六路由黃俠毅領東莞隊員打巡警道;第七路由莫紀彭領軍策應徐維揚、黃俠毅兩隊;第八路由姚雨平率領陸軍響應;第九路由洪承點派隊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劉古善領隊分途攻守[1]。
因同盟會會員南洋華僑溫生才4月8日同天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以及吳鏡運炸葯被捕,原定起義被迫改期。
4月23日,起義組織者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趙聲任總指揮(留守香港),黃興任副總指揮。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
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時30分,黃興率200名敢死隊員分四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小北門、巡
黃花崗起義紀念碑
警教練所和守南大門。黃興首先發難,連發三彈,率隊攻入總督衙門,決心生擒兩廣總督張鳴歧。不料張越牆逃遁。由於清朝部隊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各路隊伍雖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徹夜相攻,但都先後失敗。黃興僥幸脫險。由於實際起義以黃興率部為主,黃興為實際起義領導人。趙聲、胡漢民廿九日率200選鋒隊員出發,三十日凌晨抵達廣州城外,但是大勢已去,遂返回。
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城東黃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陳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