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的故事四十個字左右
① 關於國慶的小故事50字左右
1、我國國慶自開國以來共有14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這三次國慶大閱兵,通過國慶閱兵既可慶祝國慶、揚我國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強烈的自豪感。
2、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3、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4、在1950年至1959年期間,每年的國慶日都會舉辦大型的慶典活動,而在這期間當然葉少不了我們的閱兵式,後來由於奉行了勤儉建國於是改成了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5、開國大典選擇在下午3點舉行,為的就是防備蔣介石空襲。因為國民黨用於轟炸的飛機是美製B-24轟炸機。這種飛機時速488公里,最大航程為3380公里。
轟炸機的起飛地點是浙江舟山群島,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從這里起飛,B-24轟炸機可以在3個小時左右抵達北京,執行完轟炸任務之後,還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飛,轟炸任務雖還可以執行,但夜航能力相當差的B-24,就很難飛回去了。當然,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這個消息一直是絕密的,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由當時的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公告。
② 國慶節節的故事簡寫五十字
若若乙方閏土股份更好但是事實上事實上地方
③ 你們知道一些關於國慶節的小故事嗎要40個字的哦!
《難忘的國慶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 國慶節是怎麼來的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世界歷史上是極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它標志著中華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人們為了歡慶這一天,把每年的十月一日定為國慶節。
國慶節這天,我們全家還有媽媽的同事一家去黑龍灘遊玩。
在旅途中,我看見了許多建築物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乘坐了兩小時的汽車,來到了黑龍灘的大壩前。大壩長271米,高53米,從底部至頂部漸漸變窄。這氣勢磅礴的大壩是用一塊塊條石構築而成,它是仁壽人民智慧與勤勞的結晶。在大壩旁高聳著一塊花崗石砌成的紀念碑,上面有郭沫若親筆題字「黑龍灘水庫」,這些字金光閃閃,蒼勁有力。碑的旁邊雕刻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
隨後我們去坐遊船,船啟航了,陣陣的微風不時地吹來,十分涼爽。在船上可以看見一大群的魚兒跟著船游動,它好像在與船賽跑。在陽光的照射下,湖面的水波光粼粼。不一會兒,船停在了蟠龍島的碼頭。我們興高采烈地走上了蟠龍島,崎嶇的山路是用一塊塊石板鋪成的,山路兩旁是茂密的森林,我原本以為會看到成群結隊的猴子,但出乎我的意料,只看到了兩只猴子。遠遠望去,兩只猴子好像正在嬉戲打鬧。
後來,我們又去乘坐快艇,快艇的速度是遊船的四五倍,快艇左右顛簸,人似乎接近了水面,大風撲面而來,非常驚險刺激。快艇後面激起了白色的浪花,快艇兩側的水往外噴射。過了二十分鍾,坐完了快艇,我們又回到了岸邊。
這個國慶節,我真開心!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國慶節。
④ 國慶節的故事簡介70字
1949年12月2日,中央抄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襲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演變歷史: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
(4)國慶節的故事四十個字左右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
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⑤ 50字以內的國慶小故事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正文內容:
國慶節可以放七天假,我心裡像喝了蜜水一樣甜。今天,我和小夥伴們決定去摘野果。
走在山間的小路上,聞著花草樹木的芳香,很是享受。突然,我們發現一棵大樹上爬滿了細長的已經枯了的葡萄藤,幾串紫紅色的葡萄掛在藤上。哥哥拉著樹枝,小心翼翼地爬上大樹,摘下幾串分給我們吃,葡萄又酸又甜,味道好極了。正當大家吃的津津有味,我偷偷地走向小樹林,因為我要給他們一個驚喜。
我一邊走一邊瞪大眼睛,生怕看不見果子。找了好一會兒,終於看見一叢叢刺堆里長滿了圓圓的小東西,有紅的,有黃的。定睛一看,原來是山楂,我一隻手捂住嘴巴笑,一隻手趕緊摘呀摘,放進腰包里。後來我又摘了棗子、栗子等,看著懷里紅紅綠綠的果子,別提有多高興!
忽然,我聽見小夥伴們大聲地在喊:「蔡航楚!」特別是哥哥帶著急急的聲音。我急忙一邊回應一邊朝他們跑去。
只見哥哥虎著臉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哥哥又壞壞地笑起來,小夥伴們也跟著呵呵地笑。原來是我全身扎滿了蒼耳,頭發也亂亂的,還粘了不少枯葉和花草,活像一個小討飯。我才不管呢,懷里的果子最重要。
現在想想,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⑥ 關於國慶節的小故事50字
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將來長大為作出貢獻!
今天是祖國母親專60歲的生日,在此,屬
我先向這位無私的母親道一聲:「祖
國母親祝您生日快樂!。
《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徵,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我國的國體和政體。[1][2]國慶節是一種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承載了反映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1][2]具有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是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⑦ 國慶節的由來 40字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內解放。1949年12月3日,中央容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偉大日子,為國慶日。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7)國慶節的故事四十個字左右擴展閱讀: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
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⑧ 國慶節名人小故事40字左右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回產,閉門讀書答,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⑨ 關於國慶節的小故事40字
今天是國慶節,我一起床就想到了國旗,我高興的從儲蓄罐兒里拿出兩元錢就和媽媽一起去買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