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孩子自強的故事

孩子自強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2 02:15:25

『壹』 教育孩子自立自強的名人例子

以下是教育孩子自立自強的名人例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香港巨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的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於是,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2、美國總統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兒子詹姆斯20歲去歐洲旅行,臨行前買了一匹好馬,然後打電報向父親求援。父親回電話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好賣掉了馬,作為路費回家。「二戰」打響後,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父親病故了,他們還都堅守在自己各自的軍艦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3、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4、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後,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後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貳』 自立自強的故事

林肯的台階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了。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於問鼎白宮,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親南希在林肯9歲那年不幸病故。但毫無疑問,她用堅強而偉大的母愛撫養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堅定地走向未來。

『叄』 誰能說出幾個「少年自強」的故事

百姓故事〕殘疾少年肖少鍾自強不息辦網站

本報訊記者劉輝攝影報道:5年前的一次車禍,將一位19歲的青少年變成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然而,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尤人。憑著頑強毅力,他自學電腦知識,建立了一個殘疾人創業網站———藍色河畔。日前,記者采訪了這位藍色河畔的主人肖少鍾。

肖少鍾是潮州庵埠人,2000年在汕頭就讀某技工學校,在一次坐同學摩托車外出時,與一輛「大東風」汽車相撞,當場昏迷過去。在醫院救治10多天後,肖少鍾才蘇醒過來。此時他的下半身已全部失去了知覺,大小便無法自理。回到庵埠老家後,無業在家的父母面對飛來橫禍,終日以淚洗臉。然而,自幼就十分懂事的肖少鍾在父母面前卻表現出超乎他年齡的成熟。他告訴自己:家裡窮,不能成為一個必須依靠父母生存的廢人。肖少鍾開始重新考慮自己未來的生活之路。2000年底,肖少鍾的哥哥給他買了一台電腦。從此,上網看文章成為肖少鍾的最大樂趣。「我自己也要辦一個網站」,萌發辦網站念頭的肖少鍾開始自學電腦基礎知識,自學網頁製作,並逐漸從個人主頁發展到專業網站製作。後來,他熟練掌握了各種腳本語言、熟練使用photo-shop等軟體。又過了兩年,肖少鍾學會編程及資料庫的開發。

2002年,肖少鍾終於建立了一個論壇網站———藍色河畔。他在網站以愛心作支撐,開設學校論壇、網上購物等板塊,為殘疾朋友點燃了一盞心靈的明燈,引導並照亮了他們的人生旅途。愛心網開通後,其清新明快、賞心悅目、色彩搭配和諧的表現風格,很快引起許多汕頭市民的關注。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瀏覽量已超過百萬人次。許多「網友」在得知藍色河畔的主人是一個殘疾青年後,更是經常光顧他的網站,有的還來到他的住處幫助其解決困難。

在齊齊哈爾市全福小學的校園中,有一名拄著雙拐的小男孩。雖然他身患殘疾,可在同學的眼中,他是一名令人敬佩的好學生。

他叫丁冠中,今年8歲,從小得了脛骨假關節。小冠中4周歲時,父母帶他南下求醫,在上海市第六醫院,醫生從小冠中的右腿中取出腓骨移植到左腿上,使骨質再生。手術持續了8個多小時,接骨手術後的疼痛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可小冠中沒哭一聲、沒流一滴眼淚,始終緊緊地咬著嘴唇,疼得實在無法忍受了,就慢慢地、輕輕地扭動著身子。夜深了,他望著守在床前的爸爸說:「你去睡一會兒吧,我沒事」。鄰床的病友聽到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說出如此懂事的話,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半個月後拆線,他牙關緊咬,一聲不吭,連醫生都欽佩地說:「從沒見過這么堅強的孩子」。

然而,第一次手術沒有成功,緊接著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手術也均以失敗告終。這樣,三年時間,小冠中先後接受了四次大手術,一共縫了一百多針,身上再也沒有可以取骨的地方。

快上學了,爸爸買來雙拐,讓他練習走路。摔倒了,馬上爬起來,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沒過幾天,他就能架著雙拐走路了。他高興地說:「我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雖然行動不便,但卻絲毫沒影響小冠中對知識的渴求,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一年級上學期考試,語文、數學均獲得滿分。去年,他還獲得了「五爭當」好少年榮譽稱號。

小冠中在愛的呵護中健康成長,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一位英雄母親。

『肆』 青少年自強自立的小故事

青少年自強自立的小故事:

一、李小輝

一歲時,他因為高燒患了小兒麻痹症落下殘疾,9歲開始,他就出門乞討,飽嘗世事的艱辛。他雖生活艱辛,但不並因此冷漠麻木:他用乞討的錢給父親看了病,從小就對自己不好的弟弟結婚時他也送出禮金,汶川地震他積極捐款。去年年底,他在街頭乞討,發現有人輕生跳樓。

她一遍遍地喊:「大哥,你要想開一點呀」;見沒什麼效果,在別人的幫助下,他還親自到十四樓樓頂,想當面勸說。勸人放棄輕生的感人善舉使他一夜成名,他就是被各大媒體譽為「最美乞丐」的李小輝。他還說:「我不想再伸手乞討,等有了文化,我要憑自己的雙手掙錢。」一校長被其感動,今年破格錄取了他。

二、小澤征爾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三、華羅庚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因沒有錢交學費,而被迫停學。回到家鄉,一邊幫助父親幹活,一邊努力自學。但是沒想到,竟不行染上傷寒,病情嚴重。他在床上躺了半年之久,待病好後,卻留下了一個終身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那時,他才19歲,在那種迷惘、消沉,近似絕望的日子中,他想到了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臏。

「俗話說:身殘志不殘,我現在才19歲,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委靡不振,我要用健康的頭腦,代替不健康的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堅強地跟不幸對抗。白日,他拖著病腿,強忍著關節所帶來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幹活,夜裡,他在油燈下勤奮自學。

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園里,華羅庚一面做著助理員,一面到數學系聽講,並且還抽空自學了德文、法文、英文、及發表了十篇論文。在他25歲的時候,已經是享譽全球的青年學士了。

四、愛因斯坦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

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五、米勒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伍』 有關於自強的故事

1、頭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錐刺股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孫康映雪讀書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4、車胤囊螢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5、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陸』 求幾個關於自強的故事,事例。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是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拓展資料

關於自強的名言

1、如果你足夠堅強,你就是史無前例的。(司科特·菲茨傑拉德)

2、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愛默生)

3、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堅強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堅強。(迪亞娜夫人)

4、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堅強的意志。(英國)

5、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

6、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英國)

7、頑強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傑克·倫敦)

8、頑強能引導人們走向幸福。(土耳其)

9、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華特·貝基霍)

10、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克思)

『柒』 自強不息的小故事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他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3、格林尼亞教授

維克多·格林尼亞,全稱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維克多·格林尼亞(法語: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他於1871年5月6日出生於法國瑟堡。

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盪。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後,他研製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5、讓·弗朗索瓦·米勒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後來,他遷居鄉間。

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捌』 關於自強自立的故事,不少於三個

自信而後可自強:自信可以決定理想人生的目標,人有了自信心就有力量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就能策劃自己人生的前途,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就能做自己的主人。自強而後能自立:為人當自強,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懂得自己奮發圖強、努力向上的人,才能自立。

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有志者事竟成。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氣,才會有工作的勇氣。 ——魯迅
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 ——康有為

一本《哈爾羅傑歷險記》,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這本書說的是哈爾和羅傑去海上找珍珠,結果被遺棄在一個無樹、無草、無人的小島上。但是他們沒有絕望,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照料自己,又不斷地尋找求生的辦法,最終,他們乘著魚皮做的小船回到了陸地。他們在荒無人煙的小小島上都能努力讓自己活下來。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那是多麼美滿幸福,如果將我們遺棄在島上,那會怎麼樣呢?我想會活活地餓死或者渴死。
現在我先不說面對生死存亡時,就在生活當中,我們會怎麼樣呢?想到這里,我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慚愧。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我煮給自己吃的不過是蛋炒飯,而且還要倒上許多醬油才可口的菜呀!和哈爾、羅傑相比之下,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了好漢。」人生的道路總是曲曲折折的,不會一帆風順。一個人有了自強自立的精神,就會有勇氣克服困難,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燒,就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戰!
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現在生在不認真學習自下而上的本領,長大後遇見什麼意外,會怎麼樣呢?現在有材料讓你學,以後沒有了材料,那又會怎麼樣呢?
為了讓我們不遺失求生的本能,為了讓我們能自己生活,讓我們從小養成自強自立的好習慣吧!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後,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
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後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應該說,劉蔭樞注重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而他用畢生的積蓄來教育孩子,可謂用心良苦。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自強精神的培養,父母應該從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兩個故事吧。

資料一國外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自立的?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惟其如此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車,到外面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後,不依靠父親的權勢,而是自己謀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余時間參加勞動掙錢。大學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摘自《家長》1998年第二期

資料二家教小故事

故事一: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子女的零用錢少得可憐

富豪洛克菲勒家賬本扉頁上印著孩子零用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周歲每周1美元;12歲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錢每周發放一次,要求子女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父親檢查。洛克菲勒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子女帶來災難」。

故事二:劉少奇主張讓孩子放手做事

1964年夏,劉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縣蹲點。劉少奇同志當時正在北京,她寫了一封信讓15歲的女兒平平送去,並囑咐秘書不要為女兒買票,不要送他到火車站,也不要王光美同志接她,一切由孩子自理。
秘書感到很為難。心想平平畢竟是個小姑娘,而且從未走過遠門。劉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說:「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事管呢?不好好學習,品德不好要管。什麼是放呢?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們去干。這樣孩子可能要跌一些跤,但只有這樣做,才能使他們受到鍛煉,更好的成長起來。
——摘自《父母世界》1996年第二期

資料三名人自強軼事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六歲時,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時,忽然有一樣東西掉落在他頭上。他伸手一摸,原來是個鳥巢,從裡面滾落出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決定帶回去喂養,走到門口,她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的把麻雀放在大門外,急步走進屋內,請求媽媽允許。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的跑出門外,不料麻雀已經不見了,只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的擦拭著嘴巴。王安當斷不斷成悔恨,為此傷心了好久。從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賴他人,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

『玖』 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

一、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二、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三、映雪讀書 晉朝有一個叫孫康的入,他生性聰敏,讀書過目不忘,與人交談則對答如流。孫康酷愛讀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常常手不釋卷,夜以繼日,樂書不疲。盡管家境不好,他也時常面有菜色,但卻難掩他目光中發自內心的光輝和熱情,可是後來,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對讀書沉迷愈深,他的家境卻每況愈下,家人說再也供不起他狂讀不止、耗費燈油了,也就是說他夜裡不能讀書了。孫康不是書獃子,他也不認為書中果然有千鍾黍或顏如玉,只是讀書實在是一件太快樂的事情,它給他帶來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使他體會到思想的樂趣,讓他的心境變得明凈高遠,完全超脫了眼前困窘的處境,可是眼下沒有書讀的日子,讓他覺得每一個夜晚都令人難以忍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他離開破敗冷清的家,來到月華普照的雪原,冥思苦想,一籌莫展,心中悲苦,不知所從。然而,就在他彷徨復彷徨之際,一個念頭擊中了他,原來,在這皎潔的月光下,雪原反射著無邊的銀光,塑成了一個清亮又輝煌的世界,周圍的景物十分清晰,似乎是上天悲憫感動於他苦苦向學的摯誠,特意將這天地都化作了他讀書的好場所,他欣喜異常,奔回家去,取出書來,映著雪光一看,果然分明異常,他在心中歡喜不止:「我又可以讀書了,我又可以讀書了!」 從此以後,每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孫康都捧一本書來到雪地,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後來,他成為了一個名重一時的大學者。他的「映雪讀書」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成為勤奮好學的典範。
四、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記得好評喲,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