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小故事怎麼寫
『壹』 好人好事的短例子有哪些
1、吳錦泉
江蘇省南通農民,是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願者,也是一名老黨員。平日里老人靠磨刀為生。近年來,吳錦泉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災區各捐款1000元。
雅安地震後,他又將兩年來磨刀積攢的零錢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其中1元硬幣1715枚,5角硬幣501枚,1角硬幣7枚,共計1966.2元。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款23392.2元。
2、林俊德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3、鍾揚
鍾揚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鍾揚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多年來,鍾揚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4、楊科璋
2015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楊科璋入伍以來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200多次,搶救疏散被困群眾160多人。
5、林海燕
2002年八月份,廣東省化州市一個彩票投注站的老顧客吳先生由於出差,便委託投注站老闆林海燕代購了700元的彩票,結果這些彩票卻中了500萬元的大獎,但期間吳先生仍在出差,而且700元的代購費也沒有交,林海燕完全可以將這500萬元的大獎據為已有。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林海燕卻把唾手可得的巨獎竟然還給了吳先生:她毫不猶豫地給吳先生打了電話,通知他過來領獎,而自己卻只拿了700元的代購費。
『貳』 好人好事故事
好人好事許許多多,不是我自誇,這好人里數我們小區的王爺爺最了不起。王爺爺今年84歲了,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微笑,滿頭的銀發和那微笑成了他的特徵,背有點駝的他干起事來卻不含糊。走起路來那精神抖擻的樣子一點都不顯得他已是不惑之年。 在小區里,在街道里,在馬路上時常會看到他的背影,時常做著一些綠豆芝麻大小事,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些小輩:勿以事小而不為,勿以善少而為之! 每次我看見他,他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事雖小但是他畢竟是84歲了呀!看著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擔心起來。 星期六下午,烈日當空。我讀完書乘著車回家,車剛到站,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閃動。這不是王爺爺嗎?他左手拎著一個塗料桶,右手拿著一把大刷子,腳邊放著垃圾桶和鏟子。我快速來到王爺爺身旁,「王爺爺!」我親切著叫道。「呦,是雯雯啊!你來干什麼啊?」王爺爺關心地問道。「我上完課乘車回家,」我回答道,「您又來美化美化環境啦?」「哦,你看這牆上的小廣告太多,有礙市容,是城市「牛皮癬」哦。一來,上海是奧運會的賽場之一,世博會也快要舉行了,外國人到了上海。說小了國際性的大都市上海會讓外國人眼中大跌眼鏡,會說是個布滿千瘡百孔的上海;說大了中國的國際聲望也會由此下跌;二來,這些廣告多數是騙人錢財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騙人錢財,還胡亂醫治,把別人的生命忽視。這例子多得數不勝數,我們不能讓它們得趁。」王爺爺一邊憤怒說著一邊清除小廣告。只見他拿著鏟子把貼有小廣告的地方鏟掉,廢渣扔進垃圾桶,又拿起刷子沾了沾白色塗料,把鏟掉的地方添了添,補了補。我看了說:「王爺爺,我也來幫你,讓我們一起鏟掉惱人的牛皮癬吧。」王爺爺說:「好吧!小區是我家,愛護靠大家!只要我們大家做好身邊看似不禁意的小事,我們的天會變得更藍,城市會更整潔!」 是啊,讓我們一起從小學會做好人,做好事,攜起手來成為新一代好人。
『叄』 生活中好人好事的事例
你修改後就是你的原創了!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課,老師給我們大家讀了一篇文章回.這篇文章的答主人公叫鄭某某(本人暫時不知道名怎麼寫).她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一開始過的很快樂.但好景不長,在她三歲的時候她爸爸被迫下崗.她爸爸媽媽離婚後,她只好跟著爺爺奶奶過,姑姑和她一樣.
爺爺奶奶家的房子很簡陋,4個人一起擠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天,醫生檢查出鄭某某的了癌症:一個想雞蛋大小的惡性腫瘤.這事只有奶奶和姑姑知道,鄭某某想方設法地知道了這見事,並告訴了爺爺,爺爺3天後因為悲傷過度,不幸去世了.
醫生說:「鄭某某最多再活五年了……」回去後,因為鄭某某的腦袋一到晚上就疼痛無比,又沒有錢做手術,所以只好選擇化療.最近,鄭某某的考試一直是名列第一.因為鄭某某的堅強,讓死神那她沒辦法,她的生命竟然超出了五年!
跟鄭某某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渺小了,我們沒有什麼理由學習不好.現在的條件比她的條件要好很多,但是有些同學就是不認真學習,在課堂上玩耍.要知道,鄭某某那時侯上學都困難無比,我們要以她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肆』 有關好人好事、助人為樂的小故事 (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1:我們贊賞許多美德:勇毅、勤奮、坦誠、謙遜。閃爍這種種美德光輝的行為都不止一次讓我們的青春熱血沸騰。但若靜心思忖,「最贊賞同學什麼品質」?我們的確會工工整整地寫上「樂於助人」四個大字。
是啊,當我們還在媽媽懷抱的時候,就諳熟了司馬光砸開水缸救助同伴的故事。我們羨慕那位古代少年的機智,更贊美他助人的美德。這之後,從金庸筆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俠,到《悲慘世界》里悲天憫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著我們純真的心靈。這其中,最強烈感召我們的當然還是平凡而偉大的雷鋒:「哦,必須把趕路的大嫂護送到家,現在是夜深、雨大、路遠、泥濘!」《雷鋒之歌》的節奏敲擊著我們成長的步點。我們形成了一種理性的信念:「助人為樂」是人類文明綻放出的燦爛花朵,「助人為樂」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是嗎?當攀登香爐峰的「第二台階」時,你多麼需要同學有力的手拉上一把;當雨夜淋在汽車站時,你多麼渴望與同學共撐一柄小小的花傘;當幾何圖形已被塗抹成凌亂的「蜘蛛網」時,你多麼企盼同學輕輕擦掉紛亂的筆道,再准確畫上一條清晰的輔助線。正是無數的生活經驗,將「樂於助人」推上了我們心中美德的第一位。
但是,面對「別人碰上麻煩事」的提問,不少青少年卻拋棄了「樂於助人」,而選擇了「悄悄走開」。是的,在生活實際的答卷上也有許多同樣的選擇。我曾看到,一個路人滑倒在寒風冰雪裡,放學的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卻無一人上前攙扶,我還讀到過很多很多這樣的生活實例,但給我只是一個感覺——可悲!為什麼我們的知與行如此背離?今天,面對反差巨大的兩份調查,我不禁再次深思:為什麼我們最贊賞的品質,在需要自己身體力行時,卻縮進了明哲保身的硬殼,如寒風冰雪,沒有半點青春的熱度?
2:人在困難時得到他人的幫助,心裡總是很感激。但我們容易忽視事件的另一面:幫助他人的人,也會感到快慰。
那天,我和媽媽坐車到市橋玩。剛上公共汽車的時候,不太擠,至少還有幾個座位留給我們坐。到了下一個,車上的座位已坐滿了。這時,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上了車,她站在我的前面,用手緊緊地握住扶手。那是我心不在焉,然而,在媽媽的舉動下,我回過神來。我發現老人彎著腰,腳總是顫抖著。我連忙站起來,用手指著我剛坐過的位置,接著就對老人說:「老婆婆,您坐吧!」老人用手撫摸一下我的腦袋,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不用了,小朋友,你坐吧,我不要緊的,我很快就到家了!」這時我有點難為情,不好意思坐下,便對老人說:「還是您坐吧,身為一個小學生是應該尊老愛幼的,更何況您已經上了年紀。」在我的勸服下,老人坐下了。我站在扶手旁邊,許多人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時,一切的煩惱從我的腦中離去,而心裡卻那樣的快樂。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影響到周圍的許多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出於一時的氣憤對母親喊他很憎恨,然後因為害怕懲罰,他跑出家門,對著山谷大喊:「我恨你!」接著山谷傳來迴音:「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裡對母親說山谷有個卑鄙的小男孩說他恨他。母親把他帶到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小男孩照母親說的做了,而這次他驚奇地發現,有一個很好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對他說:「我愛你!」
由此可見,生命就像是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它就播種什麼,你給予什麼它就給予什麼。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再多的話來說也沒用。因為,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生命的愛,就彷彿給別人的生命之樹捧一掬清泉。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幫助人不僅是付出,還是收獲。
大自然因生機而蓬勃,人類因互助而溫暖。幫助他人,可以著手於小處,也可以兼濟與天下。播種愛心,每個人的心中都會開放出明亮的花朵,感動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更有一種喜悅、幸福與慰籍……
朋友,敞開你的心扉,告別黑暗,幫助有需要的人。別人得到幫助,自己的到快樂。而這不就是「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真諦嗎?
3:在我的身邊有一個樂於助人的人,那就是我的爺爺。
說起爺爺,他一向樂於幫助別人。就說有一次,我和爺爺到農貿市場去買小菜。我跟著他高興地走到了農貿市場門口不遠處。這時,我突然看到市場門口的地上坐著一個老人。他的手一隻斷了,一隻手指不全,而且兩只腳都殘廢了,不能夠工作。他在不停地向人們乞討,不停地說:「先生,小姐……行行好,可憐可憐我這一個殘疾人,給一口飯吃吃,給一點錢用用……」人們從他的身邊走過,沒有一個向他看一眼,更沒有一個人停下來給他一點東西或者一點錢。這時,爺爺走過去,站著問他:「你是哪裡人?怎麼會殘疾的?」那個人一一作了回答。爺爺聽完他說的話就毫不猶豫地把袋中用來買小菜的錢都給了他,說:「我只有這一點買小菜的錢,都給你了。稍微幫助你一些。」那人不停地說:「謝謝,謝謝,你這位好心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然後,爺爺對我說:「婷婷,現在我們只能夠回家去了。今天,我們就少燒一點小菜來吃,好嗎?好在昨天還有一些菜留著,今天只要熱一熱就好吃了。」我說:「爺爺,你又不認識他,為什麼要把袋裡的錢都給他了?」爺爺說:「他是殘疾人,不能夠靠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我們應該盡一點力來幫助他。你說對嗎?」「噢,爺爺,我明白了。以後我也要像你一樣來幫助那一些殘疾人。」「對,你真是我的好孫女!」
4:俗話說得好: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樂於助人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傳承並發揚了數千年,這種美德應當被繼承下去。可是世風日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種美德是否已經被摒棄了么? 我常常與同學走在大街,時爾會遇到一些衣衫襤褸、臟兮兮的乞丐。於是,在良心的驅使下,便給了他們一點零錢。可是事後呢,同學總是對我說:那些乞丐不過是騙子騙人的,所謂的「殘疾」都是他們故意弄的鬼把戲,騙取你的同情,他們就騙到了你的錢。事實似乎的確是這樣子,報紙上也會報道一些假乞丐行騙的事,乞丐貪得無厭的文章似乎也屢見不鮮,就連老師們有時也會告誡學生不要隨便給乞丐施捨。有幾次我也試著狠一下心,可是終究還是軟下來了,我便不明白:我們這些人的生活這么好,而那些乞丐卻如此之貧困,莫非幫助一下便犯了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次施捨後,我便有做善事的感覺,我快樂於此。 還記得雷鋒嗎?那個幾十年前,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楷模,為了給別人送信,上山時下了雨,結果花了一整天時間;為振災捐出在當時看也是天文數字的一百元錢;幫助工人幹活等等感人事跡,都被大家忘掉了么?在當代,再也沒有這種一輩子都為他人服務的人嗎? 其實不然。 那個著名的歌手-----叢飛,也許大家有所耳聞。他資助了178個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10年間,叢飛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他作為歌星,收入自然不薄,每場演唱會下來有數萬元的收入,他完全可以過著驕奢的生活,象許多人一樣整天花天酒地,可他沒有,他與家人擠在僅有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內,過著近乎拮據的生活。而他卻為了素不相識的一百多個孩子花了大把大把的金錢。他常常一唱五六場,嗓子都唱啞了。當他確認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仍堅持演唱,他病倒時,還對妻子說:「希望你將那一百多個孩子帶大……」 這還不夠感人嗎?為了他人而英年早逝,但他無悔,因為他快樂於此! 其實,社會上還有許多為人奉獻的感人事例。那些只為自己著想、認為樂於助人就是傻子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是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更應該發揚這種「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高尚道德,才能使其傳承下去。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5:今年寒假真是太冷了。」大冷天我媽還讓我上課,我不由得嘮叨著。「公共汽車今天是怎麼了,這么不聽話,還讓我在這么冷的天氣里凍著,快凍成冰塊了。」在 我焦慮的等待中,公共汽車終於來了,我仔細的算了一下子,我足足等了30分鍾,可惡的公車浪費了30分鍾的寶貴時間。哎!真倒霉,什麼都不管了,先上車 吧!
我刷完卡,飛快地上了車,汽車裡面真暖和,從外面的冰天雪地突然變成了熱乎乎的溫暖還真有點受不了。在車上,我穿得多,像熱鍋上的螞蟻,等待座位。我走到 了一個漂亮的十多歲女孩面前,那個女孩比我好看,眼睛大大的,牙齒很白,頭發很長,真好看。時間好像在跟我賽跑,過得飛快,不一會兒就過了四站地了,「你 踩著我了!你不會去旁邊站著,偏站我這啊!」我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往後退了退,白了她一眼,還心想啊:不就是長得漂亮一點嗎,有什麼了不起的呀!頭發長 長的跟拖把似的,耳朵跟驢耳朵似的,牙齒跟大板牙似的。我不甘心的到旁邊坐著去了。不知怎了,時間像老爺爺走路似的,過得特別慢。
終於到站了,我想快點下車,再也不要看見她了,我憎恨之際下了車,那個女孩也下了車,不好意思地對我說:「等一等,等一等!」我停住了腳步,轉頭看她。她 難為情地對我說:「你誤會我了!我其實剛才說你也是迫不得已,剛剛我看到了小偷在偷你的錢包,我是想把他嚇走,才說的你。」我回頭一看,果然我的書包拉鏈 開了。我連忙說:「謝謝!」我懷著感激送走了她……
我真佩服那個女孩,用了一個好方法嚇走了小偷,並且還很樂於助人,我很感動!
「叮鈴玲」----隨著一陣清脆的放學鈴聲,同學們連忙整理好書包,排著整齊的隊伍下樓了。突然,隊伍中的程菲兒同學一腳踩空,差點摔倒。到家後她感覺腳趾越來越痛,去醫院一查,竟是腳趾骨骨折了!她又傷心又心急,傷心的是自己不能參加熱愛的舞蹈活動了,心急的是自己的功課會落下一大段----,我們班的同學田明慧得知後,主動要求去程菲兒家補課,每天一下課,她就先把回家作業做完,放學後,她飯也顧不上吃,就到程菲兒家裡當起了「小老師」,就這樣幾個禮拜過去了,程菲兒同學落下的功課也漸漸地補上了,測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和「小老師」的幫助,程菲兒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上學期末,田明慧同學不幸染上了水痘,也被迫休息在家不能上學,程菲兒同學想起以前她幫助自己補課的情景,不顧病菌傳染,侵襲的危險,也同樣自告奮勇地為她補課,使田明慧同學沒有落下功課,與我們班同學一起進步!
通過這兩件身邊的小事例,我們可以看到「樂於助人」這個美德就像奧運聖火,在你我之間傳遞,在全世界傳遞,我堅信這個美德會永遠保持,永遠傳播下去!
『伍』 好人好事的故事有什麼
第一篇:尋找恩人
甜甜接到大學通知書的那刻很高興, 高興之後她就犯愁了, 上大學從哪得學費呀!母親是個殘廢,父親正在患病, 吃葯都沒錢。 看來這大學只能是個夢了。
這時, 突然家裡來了個不速之客, 給她甩下一萬塊錢說, 你的學費我包了, 以後我會按時給你送來的, 你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了。 不夠就給我打電話。
說完又給她留下手機號。 甜甜正要問他姓名時, 那人早已走遠了。
就這樣甜甜讀大學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 每當新學期開學, 陌生人就把學費送來了, 有時偶爾沒有送, 也會及時給甜甜打來電話說明情況, 等甜甜到了學校他的錢也到了她的賬上。 很准時, 從來沒誤過點。 但讓甜甜不明白的是, 他不論是送錢還是給她匯錢, 總要問問甜甜的學習, 其他的從來不談。
一次, 甜甜給他打電話, 把自己的學習情況給他匯報後, 想問問他的情況,當時就被他回絕了。
甜甜想, 他一定是個大老闆, 你看他給自己送錢時, 一甩就是一大疊,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多瀟灑啊! 他不讓知道他的情況, 可能是擔心自己畢業後還要去找他。
畢業那年甜甜回家過春節, 父親在山上打了只山羊, 對女兒說, 這些年你讀書, 花了不少恩人的錢, 你把這只山羊給他送去吧! 也看看他。 多少年了, 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對人家說, 真是太對不住人家了!甜甜下車路過菜市場, 正要打電話時, 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推著一張板進菜市場。 這不是恩人嗎? 她偷偷地跟在他的後面。 只見他在賣菜的攤位前坐了下來。 原來他是個賣菜的啊! 頓時她的兩顆熱淚奪眶而出。
第二篇:「包子奶奶」的愛心故事
10多年來,環衛工人穆德雪租住在路橋古街社區的一處巷子里。他的兩個女兒先後患上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料並治療兩個女兒,他花光了所有積蓄。
在路橋,很多熱心人曾為他們一家提供過幫助。而在這些為穆德雪一家提供幫助的人中,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最為特殊。
周圍的人都不知道這個熱心腸的老人叫什麼,大家只是知道她幫助穆德雪一家有8年多了,以前常常送來衣物、生活用品。一年多前,老奶奶不僅送來衣物、生活用品,還總是隔三差五地給穆德雪家捎來一袋熱騰騰的包子,至今從未間斷。後來,大家便索性親切地叫她「包子奶奶」了。
她送的東西多了一袋包子
穆德雪說,與老人相識已經8年多。最初為孩子治病,一家人陷入困境,生活窘困,那年到了入冬時節,他卻買不起一件禦寒的衣物。
環衛工人上班的時間很早,一般是在黎明前最冷的時間。衣衫單薄的穆德雪常常凍得發抖。
有天上午,一個老奶奶提著一包衣物遞給正在掃馬路的穆德雪,讓他趕緊穿上再工作。「她說,這衣服是好心人捐的,托她帶給我。」
後來,這位老人不時地出現在穆德雪的家裡,不是送衣物來,就是送些生活用品,都說是好心人托她帶來的。
穆德雪的兩個女兒漸漸長大,照顧起來也越來越吃力,生活也越來越困難。這個默默幫助他們一家的老人,依然是不時到他們家走走,送點東西過來。
去年下半年開始,老人拿來的東西多出一樣。「她隔三差五地還會送一袋熱包子來,有時是四五個,有時是十來個。」穆德雪說。剛開始,穆德雪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從衣著來看,老奶奶應該也是普通家庭的老人,經濟條件大概也不寬裕,包子雖然不貴,但隔三差五地送,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後來老奶奶告訴穆德雪,這些包子和之前的衣物、生活用品一樣,是別人提供的,並不需要花錢。
老人送來的包子,為穆德雪一家在吃飯問題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穆德雪說,他夫妻倆,一面要保持責任路段的清潔,一面還要隨時回家照料兩個腦癱的女兒,常常沒有時間燒一頓熱飯吃。有時候,甚至連續好幾天只能吃方便麵打發肚子。
穆德雪平常是一個沉默的人,但得知記者要去采訪老奶奶,昨天一大早,他就等候在路橋的郵電路,要為記者引路。一路上,他不停地向記者講述這位「包子奶奶」的愛心故事。
她是愛管「閑事」的老奶奶
給穆德雪送衣物、送包子的老奶奶,住在路橋郵電路一巷子里的一個企業老宿舍樓中。
昨天上午,記者到達老人家裡時,她不在家中。老人的女兒告訴記者,老人帶一個患病的環衛阿姨到附近的中醫館看病去了。
正如穆德雪所說,老奶奶來自一個普通家庭,生活也並不富裕,一家幾口人住在一間才3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里。
大約半小時後,老奶奶從中醫館回來了,順手將一件外套交給穆德雪,對穆德雪說,這是好心人委託她帶給他妻子的。
老奶奶今年73歲,她不願意將姓名告訴記者。她說,自己只是一個愛管點閑事的老太太,做的也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這些事情都很小,不好意思說出口。」
據了解,老奶奶早年是一家企業的倉管員,退休之後,居住在路橋郵電路的老宿舍里。她說,退休後,經常會到寺廟里走走,穆德雪一家的事情,她也是聽寺廟里的師父說的,覺得這一家子太不容易,很想在生活上給這一家人一點點幫助。
她總樂於牽線搭橋做善事
送給穆德雪的這些包子,老奶奶說,是她向隔壁鄰居要來的。
老奶奶說,她的鄰居開了個早點鋪,有時候營業結束了,會剩下一些包子,多的時候有十來個,自家吃不掉,常常就會被丟棄。
「這樣扔了怪可惜的,我就提出來向他要這些賣剩下的包子。」老人說,自己幼年時生活貧苦,經歷過食不果腹的日子,所以對糧食特別珍惜,見到糧食被浪費,心裡會特別難受。
鄰居知道老人一直熱心做善事,很支持老人的想法,所以每當有包子剩下,都會拿到老人家裡。而老人拿到這些包子,會分成三四份,自己留一兩個吃,其他的都送給生活困難的家庭。老奶奶說,這些包子在普通人看來算不上什麼,卻可以是穆德雪一家的一頓飯,甚至是一天的伙食。
老奶奶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浪費糧食。在她家附近,有許多商家和企業,飯點之後,常常會有沒有吃完的食物被扔掉。後來,她提了個垃圾桶,讓樓下掃地的環衛阿姨幫她一起收集這些剩菜剩飯。
附近菜場里有個蔬菜經營戶毛月蘭,和老人相識數年。毛月蘭家裡種了菜,也養了許些雞鴨,購買雞鴨飼料需要一筆費用。老人就委託幫忙收集剩菜剩飯的環衛工,將收集起來的剩菜剩飯送到毛月蘭家裡當雞鴨飼料。
從老人那裡得知這名環衛工家庭比較困難,毛月蘭也慷慨提出每天為這名環衛工家裡提供一定量的新鮮蔬菜,以減輕環衛工家裡的生活負擔。
毛月蘭說,她認識老奶奶好幾年了,但一直也不知道老奶奶的名字。
老人說,自己喜歡牽線搭橋,做這樣的善事,就像做一個「媒人」一樣快樂。
她影響了很多人
穆德雪告訴記者,對「包子奶奶」「謝謝」兩字他說不出口,因為與她這幾年對他們家的照顧相比,「謝謝」兩字分量實在太輕了。「她不願意告訴我們名字,她家裡人也從來不說。」
「很多來幫助我們一家的人,是受到老人的影響。」穆德雪說,老人自己生活過得也很儉朴,捨不得買好點的東西吃,買貴點的衣服穿,而對像他家這樣的困難家庭,卻從來不吝嗇。據穆德雪所知,接受老人家幫助的,在路橋還有很多外來的困難家庭。
「許多像她這樣的台州人,讓我們這些來自他鄉的貧困打工者,感覺到了這個城市的溫暖。」穆德雪說,自己也會更努力干好工作,報答這個城市裡的所有好心人。
『陸』 好人好事的故事 400字
苦練
1960年1月8日,雷鋒和新戰士們一起,乘火車來到營口車站。這時,月台上鑼鼓喧天,口號陣陣。新戰士一走下火車,團首長和老戰士們就立刻迎上來,熱情握手,問寒問暖,爭搶背包…… 雷鋒被編入運輸連手工藝新兵排,不久軍事訓練便開始了。 雷鋒所在班的班長是個扎實、苦乾的戰士。他看雷鋒個子小,力氣不足,擔心他的訓練成績。在開班務會議的時候,他提醒雷鋒說:"小雷呀,咱們革命戰士最講互相幫助,你有什麼困難可得吱聲,別悶著。"雷鋒高興地回答:"放心吧,班長,我什麼困難也不怕。" 真叫班長猜著了。練習投手榴彈,人家膀大腰園的新戰士只要抓起教練彈,跑上幾步,一撤手,教練彈就像燕子似的,打著旋兒飛得老遠老遠。可是,教練彈抓在雷鋒手裡,就有點沉重了。幾天來,他費盡了力氣,投一次,不及格,再投一次,還是不及格。班長再三向他傳授動作要領,他左體會,右琢磨,整整練了一上午,胳膊甩得生疼,還是個不及格。
中午,他回到宿舍,心裡十分不安。屋子裡並不熱,他額頭上還是騰騰直冒汗。他想:一個人不及格,就影響全班的成績,當一名國防戰士,連個手榴彈都投不好,像話嗎?他決定加倍苦練,把一切休息時間都搭上,達不到標准,決不罷休!他一個投來投去,一連投了幾天,結果不但沒有進步,反而越投越近了。這可真叫雷鋒急得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 從班長的傳授中,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懂得投彈投得遠,全憑臂力。因此,他投一會兒手榴彈,就練一會兒單杠。手握鐵杠,刺骨冰涼。管它呢,他咬咬牙,練!練!練!,直到雙手磨得再也抓不住杠子了,這才抄起手來暖一暖。他的襯衣被汗水浸透了,北風吹來,寒意沁入骨髓,他都不在乎。 實彈投擲的時候,新戰士們集合在靶場上,按照命令,一個接著一個,掀開手榴彈蓋,投進假設的敵人碉堡。 "雷鋒就位!"指導員發出命令了。 雷鋒的心呀忍不住"咚咚"亂跳。最了解新戰士的心情,急忙跑過來叮囑說「可別慌,沉住氣,保准成功!"指導員呢,也投來鼓勵的目光,好像說:"小夥子,勇敢些,功夫是不會白練的啊!" 雷鋒答應一聲,擰開手榴彈蓋,把小鐵環套在指頭上,縱身一躍,跳出了塹壕,沖過一段開闊地,猛力一甩,只聽"轟"的一聲,手榴彈恰好投進了"敵人"的碉堡,得了個"優秀"。 靶場上所有的人都為他祝賀。他興奮地咧著嘴笑了。他是多麼高興啊!多少天的苦練,終於得到了滿意的成果。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