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紅軍叔叔的感人故事

紅軍叔叔的感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2 16:09:48

1. 紅軍感人事跡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2. 紅軍長征感人故事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 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明天再找嘛!」「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哎呀,這可怎麼辦呀?」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沒有。嗯……」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好!我不看。」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拿來!我給你縫縫。」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蘭,你的麥粉呢?」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不,不,謝謝大家……」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紅小鬼」曾治

曾治,江西寧都縣安福鎮力元村人,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治是一個放牛娃,家裡很窮,讀不起書。從14歲參加革命那天起,他就把生死置之度外。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那時他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緊緊跟著共產黨、毛主席,革命到底不回頭。雪山草地難走,根本沒有路,紅軍硬是靠雙腳踩出了一條北上抗日的路。過雪山時,他穿著一件單衣,在風、雪、冰、雹中凍得渾身哆嗦,牙齒打顫。但紅軍戰士毫不畏縮,仍然頂風冒雪拚命往前走。蘇區人民稱紅軍的腳是鐵腳板,是量天尺。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硬是讓紅軍將士的鐵腳板一步一步量過來了。曾志寫過一首小詩,用以表達他毫不動搖的革命信念:十四從軍紅小鬼,舉起大刀砍白匪。緊緊跟著毛委員,革命到底終不悔!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魂駐小紅橋

故事發生時間:1935年春 地點:甘南。出征的隊伍綿亘十幾里,風蕭馬嘶秋冷,紅軍將士們行色悲壯。每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戰斗隊減員嚴重,而擔架隊卻越來越長,任務也隨之越來越艱巨。一個清瘦干練的姑娘穿梭在隊伍里,像踩著風火輪似的,跑前跑後,安排抬擔架的、照顧負傷的。這是她的職責,她是擔架隊隊長。據說她是自己從家裡跑出來參加紅軍的,英子這個名字也是當兵後她自己取的。20歲的她,已參加紅軍4年、入黨3年

麻利、果斷、機智、勇敢的作風常讓人忘了她是個姑娘。因此在長征前她受領了隊長一職。臨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權力,而是用性命兌現所有的責任。困難、問題、危險,接踵而來。擔架不夠用,傷員有增無減!有的擔架員受傷了,雇來的民工逃跑了。十幾個擔架被扔在路上,重傷員血污模糊地躺著,較輕一點的傷員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觸目的情景讓她心如刀絞,血直往頭上沖。年輕的隊長杏眼瞪圓,咬著嘴唇,狠狠地說:「背也要背著走!」她對擔架員的任務進行了分配,盡力找回逃走的民工,盡量安頓好每個傷員。可安排到最後,再也勻不出擔架和人來抬一個傷勢嚴重、生命垂危的小戰士了。看著前方的路,看著奄奄一息的小戰士,英子決定背著他走。隊員們反對,勸她留下這個傷員。因為矮小、單薄的她看上去實在不堪重負,而且這個傷員傷勢太重。可英子看著四周的荒山野嶺,說:「丟下他,不就等於讓他死嗎。決不能!」於是,再沒有多說什麼,她背著他在崎嶇泥濘的路上,邁開了沉重的步子……傷員的手無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聲音說:「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聞,薄薄的嘴唇堅強地抿起。是奇跡嗎?弱小的她,背著比她高、比她重的戰士,翻山越嶺,竟然走過了許多路程。而受傷的戰士,也頑強地抗爭著,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居然開始好轉!一路辛苦,一路歷險,一路化險為夷。擔架隊艱難而曲折地前進著。而英子卻越來越瘦,她總是將少得可憐的食物分給擔架員和傷員;她也越來越弱,她總是將金貴的鹽和水送進戰友的嘴裡……隊伍來到山裡的一座小橋時,彷彿春天正好等在這里,嬌嫩的小花與新綠撲面而來。勞頓不堪的戰士們愣了一下,然後,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腳步,深呼吸……那個重傷的戰士已經可以拄著棍子走了,也許是受了這美景的鼓勵,他走到英子隊長面前,說:「隊長,我要編個花環給你!」英子笑了,那開心而生動的笑臉讓人想起她也只是個孩子,她點點頭回答:「嗯,好。」可接著又故意板起臉說:「但是,你現在還需要休息。」這是她一生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了給傷員舀水喝,她墜到了橋下的河水裡。她墜落的聲音那麼小,她甚至沒有掙扎,就順水飄去……一去七十年!白雲蒼狗,世事變遷。很多事情改變了,但有些故事永遠不會褪色。就像此刻——一個垂暮老人,站在小橋邊,凝視遠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艷,和平的陽光照耀大地。他的眼睛濕潤了,半晌才說:「不一樣了,但又一點都沒有變。」過了許久、許久,老人又開口說:「如果英子隊長多吃一點東西,可能就能堅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緩緩地在草地上采來繽紛的野花,用顫抖的手認真地編起一個花環,輕輕掛在橋頭……

3. 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20字以下!快快!很急!!!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4. 紅軍長征途中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一袋干糧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5. 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1000字急急急!

一袋干糧

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13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我們現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媽媽,還在那幺好的條件下讀書。)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幺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跟著紅軍可是要能吃苦耐勞的,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小蘭?)

一說草地,大家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哇,那這怎幺能叫草地呢,應該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當然了,老百姓都遷走了,這樣的地方誰也生活不下去。)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和小蘭一看,又高興又樂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下來,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草地上的糧食很難找,一粒米也沒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蘭撿的還不夠吃一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是糧食嗎?貢獻一點給小蘭這個可憐的小紅軍吧。)

小蘭一看,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幺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小蘭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嗎?)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20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小蘭,你收下吧,你不吃會餓死的。如果你餓死了,紅軍就少一個人力,沒有人照顧他們了。)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能吃它20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好可憐,這些找到的干糧還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壞人的!注意身子,小蘭。)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他們用樹干搭起一座橋,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身子一歪,小蘭連忙扶住了他。可小蘭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沖走了。(怎幺搞的,傷員早不咳晚不咳,現在來咳,害苦了小蘭,她吃什幺呀?)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幺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幺東西掉到河裡了?」(算傷員還挺關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於觀察呀。)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幺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幺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幺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們的呢?(小蘭是個顧全大局的人,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卻堅持下去,沒准兒明天就餓的反胃!)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蘭真傻,身子要緊,這樣的菜一點兒也沒有營養,甚至還有細菌,吃壞你的。)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點勁都沒有,一下暈倒了,看護長把她背起來。(看我是神機妙算諸葛亮,算到了你會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還不錯,要是我,吃一口就暈了。)

看護長是40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幺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這個好東西要打雙引號,在這個艱難時刻,怎麼會有好東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護長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幺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看護長,現在你才察覺到可憐的小蘭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蘭就生病了呢。)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幺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對呀,參加革命的人都把對方當兄弟姐妹看待,小蘭也想讓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們當兄弟姐妹看待,這種可貴的精神一定要學習!)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那裡還真是一個不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告訴了別人秘密,他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那可是秘密大暴光呀。)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原來吃野草是笑嘻嘻地樣子,想隱瞞過去,現在有干糧也不說聲謝謝,好矛盾呀。)

這天夜裡,小蘭怎幺也睡不著。回憶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跟著紅軍走就是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新生體驗,大家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才能勝利!)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自己身為共產黨的人民,應該處處服從黨的命令,做好共產黨的接班人。)

1934年11月6日傍晚,一支紅軍隊伍翻過巍巍的百丈嶺,浩浩盪盪地開到了文明司,當晚就駐扎在文明司和附近的村莊里。
一些有錢的店老闆,聽到紅軍要來的消息,早就躲到山上去了。那些小店商販知道紅軍是為窮人謀利益的,並不害怕,連忙打開店門,准備迎接。
有個叫羅友成的小商販,聽說紅軍要來,連忙把店裡的貨物整理了一番,把馬燈擦乾凈掛在門口。
天快黑了,老羅這時已接待了好幾位紅軍。一會,一個年紀輕輕的小紅軍走進了店裡,到處看看,最後指著一個玻璃瓶子問:「老闆,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山楂片。」老羅親切地回答。
「好不好吃?」小戰士問。
「好吃。酸酸的,甜甜的,很有味,你嘗一片試試。」老羅一邊說,一邊隨手遞了一片給他。
七八個路過的小紅軍,看到這個小戰士在吃東西,就問:「你買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那個小紅軍回答:「是山楂片,還沒買,只嘗了一片。」
那幾個小紅軍一聽,就嚴肅地批評他:「同志,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要忘了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呀。」小紅軍馬上掏出一個銅板給羅老闆,還連連向他道歉。
老羅做了幾年小生意,來來往往接待過多少顧客,從未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哪裡肯接錢,只是向那幾個小紅軍解釋:「小兄弟,這一片是我給他嘗嘗的,不要緊的。」
那幾個小紅軍一聽,都爭著向老羅宣傳:「老闆,不要錢的東西我們嘗也不能嘗……不收錢是不行的啊……」
最後,那幾個小紅軍硬是說服了羅老闆,收下了這個銅板。
後來,老羅總是激動的告訴左鄰右舍和來往顧客:「紅軍真好,說話和氣,紀律嚴明。從沒看見過這么好的軍隊!」

6. 紅軍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7. 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

一袋干糧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8. 有關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

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
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3、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4、可敬的班長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5、一袋干糧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6、紅軍人參救母
一渡赤水後,紅軍來到走馬壩,適逢貧農方少周家六十九歲的老母親卧病在床。由於家境清貧,缺乏營養,加之老病纏身,沒有東西吃,家裡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氣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無錢,欲救無葯,只有死路一條了。可正在這時,住在方家的一位紅軍營長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動進屋去看望病人,只見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掛包中藏了許久給自己老弱多病的母親吃的人參給了那位方家的老母親吃。方家的老母親服了參湯以後,臉色轉也紅潤,晚上又連服兩次,病情大有好轉,全家老小喜不自禁,連連感謝紅軍,這位紅軍營長也露出笑顏。雖然後來這位營長走了,可方家三輩人始終念念不忘紅軍營長「贈參救母」的恩情。

9. 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

1、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

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2、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

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

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

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

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3、魂駐小紅橋

故事發生時間:1935年春 地點:甘南。出征的隊伍綿亘十幾里,風蕭馬嘶秋冷,紅軍將士們行色悲壯。每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戰斗隊減員嚴重,而擔架隊卻越來越長,任務也隨之越來越艱巨。一個清瘦干練的姑娘穿梭在隊伍里,像踩著風火輪似的,跑前跑後,安排抬擔架的、照顧負傷的。

這是她的職責,她是擔架隊隊長。據說她是自己從家裡跑出來參加紅軍的,英子這個名字也是當兵後她自己取的。20歲的她,已參加紅軍4年、入黨3年。

麻利、果斷、機智、勇敢的作風常讓人忘了她是個姑娘。因此在長征前她受領了隊長一職。臨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權力,而是用性命兌現所有的責任。困難、問題、危險,接踵而來。

擔架不夠用,傷員有增無減!有的擔架員受傷了,雇來的民工逃跑了。十幾個擔架被扔在路上,重傷員血污模糊地躺著,較輕一點的傷員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觸目的情景讓她心如刀絞。

血直往頭上沖。年輕的隊長杏眼瞪圓,咬著嘴唇,狠狠地說:「背也要背著走!」她對擔架員的任務進行了分配,盡力找回逃走的民工,盡量安頓好每個傷員。可安排到最後。

再也勻不出擔架和人來抬一個傷勢嚴重、生命垂危的小戰士了。看著前方的路,看著奄奄一息的小戰士,英子決定背著他走。隊員們反對,勸她留下這個傷員。

因為矮小、單薄的她看上去實在不堪重負,而且這個傷員傷勢太重。可英子看著四周的荒山野嶺,說:「丟下他,不就等於讓他死嘛。決不能!」於是,再沒有多說什麼。

她背著他在崎嶇泥濘的路上,邁開了沉重的步子……傷員的手無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聲音說:「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聞,薄薄的嘴唇堅強地抿起。

是奇跡嗎?弱小的她,背著比她高、比她重的戰士,翻山越嶺,竟然走過了許多路程。而受傷的戰士,也頑強地抗爭著,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居然開始好轉!一路辛苦,一路歷險,一路化險為夷。

擔架隊艱難而曲折地前進著。而英子卻越來越瘦,她總是將少得可憐的食物分給擔架員和傷員;她也越來越弱,她總是將金貴的鹽和水送進戰友的嘴裡……隊伍來到山裡的一座小橋時。

彷彿春天正好等在這里,嬌嫩的小花與新綠撲面而來。勞頓不堪的戰士們愣了一下,然後,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腳步,深呼吸……那個重傷的戰士已經可以拄著棍子走了。

也許是受了這美景的鼓勵,他走到英子隊長面前,說:「隊長,我要編個花環給你!」英子笑了,那開心而生動的笑臉讓人想起她也只是個孩子,她點點頭回答:「嗯,好。」

可接著又故意板起臉說:「但是,你現在還需要休息。」這是她一生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了給傷員舀水喝,她墜到了橋下的河水裡。

4、紅軍鞋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還有的說,有一年天旱,人們抬著菩薩上山求雨,事先沒有吃齋。

「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個也沒下來。我們不信什麼「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點神秘可怕。毛主席知道了這情況,教育大家說:「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

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過山去。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軍團首長也向我們講明了雪山的情況。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准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而且特別強調要認真執行。

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用手掂量著,心頭湧起很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流行的山歌在耳旁縈繞著。

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綉了七個字:紅色政權萬萬歲。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們離開老根據地時的情形。那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十分難過。

捨不得離開那裡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老鄉們的心情也和我們一樣,知道我們要出發,清早就抬著各種慰勞品來送別。一位老大爺拉著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

這是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綉著「慰勞紅軍戰士」「殺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動了半天才說:「孩子,帶上這雙鞋吧!這鞋一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

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我看著老大爺,看著手裡的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夥伴。

5、年齡最小的11歲女紅軍

在紅軍女戰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

王新蘭,1924年出生於四川宣漢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維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黨員。在叔叔的影響下,王新蘭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先後加入共產黨。

王新蘭7歲時,因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黨組織常讓她傳遞秘密文件。1933年紅四軍入四川,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他任軍長。

當時王新蘭只有9歲,雖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領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紅軍要長征了,家裡只留下王新蘭和多病的母親。看到王新蘭終日如坐針氈的樣子。

15歲的姐姐、紅軍女戰士王新國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著紅軍一起走。於是,在姐姐王新國的鼓勵下,王新蘭鼓足勇氣報名參加紅軍。

深明大義的母親對此感到特別欣慰,只是擔心王新蘭年齡太小,紅軍不收。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們。當他見到王新蘭扎著兩個羊角辮、個頭還沒有步槍高時。

便微笑著問:「你這么小能幹什麼?」王新蘭惟恐紅軍首長把自己看小了,便大著嗓門說:「我什麼都能幹!」徐主任見她率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哦?什麼都能幹?那就說說你能幹些什麼。」

「好!」聽首長話有鬆口,王新蘭的勁頭更足了:「我會寫字,會跳舞,會吹奏,還會唱歌!」說著她還用手在地下寫了幾個字讓徐立清看。

這時,姐姐王新國也在旁邊幫腔:「首長,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別看她年齡小,可她已經為黨工作好幾年了。」她如數家珍般把王新蘭幾年來為黨傳遞情報的事講給徐立清。

徐立清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專心聽王新國說完,徐立清轉而對王新蘭說:「小妹妹,不是紅軍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齡太小了……」

一聽又沒希望了,王新蘭發起了小孩脾氣:「小?小怎麼了?哪個天生會打仗,還不是一點點學起來的。我雖然年齡小,可學東西還快呢!」

看王新蘭參軍的決心很大,徐立清最終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過來吧!」王新蘭當即興奮得跳了起來。隨著一聲「是」,王新蘭拉著姐姐就往外跑。

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麼,對著她們喊:「你媽媽同意嗎?」「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從門外飄了進來。幾兄妹把母親託付給地方蘇維埃組織後,第二天一大早,王新蘭就到紅四軍報到了。

王新國被分配到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委員會工作,王新蘭則安排在委員會下屬的宣傳隊當宣傳員。一到宣傳隊,姊妹倆就開始編演節目、書寫標語。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友一起穿山越嶺。

爬冰卧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著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

盡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陝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