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故事和感受
A. 紅樓夢讀後感
紅樓夢—褪不去的一抹燦爛
——讀《紅樓夢》有感
書中有詩雲:「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紅樓夢,再怎麼繁華闌珊,終究是一紙荒唐的大夢。
夢,是一種不實際的東西。它就好似泡沫,隨時都可能一碰就碎。有首小野小町的日本和歌曾說過:「 夢里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里常幽會, 怎比真如見一回 。」 意思就是與其相見不如在夢里相見。夢確實很美好,但同時它又很虛假,華麗也許只是它的表面。可為什麼人總喜歡活在夢中呢?恐怕人的現實總是殘酷的,對於那些無法實現的東西更為憧憬。而紅樓夢就是名副其實的一場被包裝得華麗無比的空夢。
早就聽聞《紅樓夢》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美名,如今終於有時間將其細細品嘗,實在甚是慚愧。我認覺得這本書好比一壺清茶,若你不仔細去品味它,斟酌它,是體會不到這壺茶深藏不露的甘甜。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這本書是穿插了石頭的神話故事開啟的,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寫了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為主的愛情悲劇,將一個封建貴族家族從繁榮走向衰亡的過程一一敘說。
也許很多人看完了《紅樓夢》都在不停為賈寶玉和林黛玉無法相愛相守的悲劇而痛心哀婉。或者諷刺感嘆當時世俗封建的黑暗落沒和家族之間的復雜與勢力斗爭。可有句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卻很欣賞作者寫作的藝術手法和書本的藝術價值。
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就是金陵十二釵。作者以如椽之筆,將這樣一大批紅粉麗人,一個個推倒了讀者的眼前,讓她們在大觀園那座人生大舞台上盡興地表演了一番,然後又一個個接連落幕,演繹著一幕幕動容的悲劇美。但是裡面描寫的少女,特別是那些不含雜質的少女的人性美感,讓人產生一種又愛又恨的朦朧感情。楚楚動人又喜愛爭風吃醋的林黛玉,才華橫溢又有些心眼的薛寶釵,溫柔體貼的襲人,狠毒敏銳也有兒女長情的鳳姐......都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本書中的細節常讓人身臨其境,印象深刻。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說過:「在藝術的境界里,細節就是上帝。」最令人著迷的是林黛玉與賈寶玉的細節。某次,一個丫頭給寶玉帶斗笠,結果戴得亂七八糟,一邊的黛玉仔細幫他梳理。其中「輕輕攏住」這個詞竟讓心裡某個柔軟的地方產生到一股溫柔的感覺。特別的還有十九回里,寶玉在黛玉微困的時候來到,兩個人就拿著枕頭對面倒下談話。黛玉看到寶玉臉腮上有塊血漬,便伸手去輕撫,心疼地用帕子擦拭。 看的時候,腦子里就真是這般光景,黛玉的柔情蜜意也都淋漓盡致。
裡面的伏筆也埋得極為巧妙。第五回賈寶玉就夢到了金陵十二釵,裡面書寫的詩都暗示了紅樓夢中女子們的命運。十三回中在秦氏在病逝之前,王熙鳳夢到了秦鍾對她托話,秦鍾在夢里告訴鳳姐賈家的祭祀,家塾應如何經營。「這一切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盛筵必蔽。」在夢中說完,秦氏就一命嗚呼了。其實這裡面早就暗示了賈家落沒的命運。神話故事作為伏筆的一種,也成為了書中神秘的點睛之筆。開頭的「假村語言」添加了神秘色彩。故事別名叫《石頭記》,顧名思義就用石頭與絳珠草揭示了寶玉和黛玉的身世的「木石前盟」。書中有提及寶釵曾收到一位道士的一把鎖,上面刻字暗示要找一位有「玉」的人,這就是寶釵和寶玉兩人的「金玉良緣」。很明顯,黑暗的封建勢力使得「金玉良緣」終究敵不過「木石前盟」。命中註定的悲劇早已深深埋下伏筆。
諷刺也是一大亮點。十二回中,賈瑞迷戀鳳姐美色,鳳姐聰明地三番四次地放他鴿子,有位道士送賈瑞一面叫「風月寶鑒」的鏡子,正面映著王熙鳳,反面映著一個骷髏,這也是作者的用心設計,側面反映賈瑞的人品的醜陋齷齪。以小見大,從小的家族折射出當時18世紀這個社會早就已經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莠,賈家只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寶玉雖然集眾多寵愛於一身,享受盡榮華富貴,但在婚姻愛情上仍是不自由的。那個時期的清王朝,表面上還維持著繁華,但那「如大廈傾覆」的趨勢,卻毫不掩飾從各方面暴露無遺。
作者構思精密,語言字斟句酌,每一首詩都是作者的文化精華。書里常常涉及眾人論詩的故事。十八回里,賈妃的來到,使得大觀園里的景觀都需要眾人題詩。寶玉,黛玉和寶釵,迎探惜春姐妹都來紛紛對額題詩比較,這種學術文化氛圍很讓人羨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過流水傳送酒杯來賦詩,叫曲水流觴。這樣的文化交流是我們現代無法做到的。手機都代替了話語,連當面交流都難了,更別說交流討論學術這樣高雅的話題。
《紅樓夢》既是一支絢麗的燃燒著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充滿悲涼慷慨之音的輓詩。作者在抨擊清政府的腐敗黑暗同時,也傾心為讀者展現了各色主人公酸甜苦辣人生道路,折射表現了社會的深邃與人性美感。《紅樓夢》的藝術價值就在於它能體現人生況味,與讀者能有心靈溝通,讓人能夠打心裡為那個人物感動憐惜。這種心靈的顫栗與感動,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
ps:這是我高中時自己寫的,刪掉太可惜就復制上來,希望它能幫助到他人理解紅樓夢ww
B. 看完紅樓夢後的心得
紅樓夢的心得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回貴族家庭答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
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
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C. 《紅樓夢》讀書感受
千年紅樓,夢一回。
以前的我總是感覺《紅樓夢》它就是一個故事一個聽一聽就罷了的故事,可是等到長大我才知道原來它講述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啊!
《紅樓夢》里有柔弱的林黛玉、性格潑辣的王熙鳳、紅顏薄命的晴雯、心地善良的平兒……在我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是王熙鳳,她是大觀園的主事,將大觀園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是最後卻因為自己的慾望,害了榮國府一家人,從此榮國府開始衰敗,賈母病死、寶玉出家……最後,家破人亡。
然而這裡面所有的人物我還是最喜歡那個嬌柔似水的林黛玉,她那沉魚落雁、扶風弱柳的嬌弱身軀里,深藏著無窮的力量。她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有著這樣不為人知的傲骨,還有那深深隱藏在思想深處的叛逆情懷,在那個時代的她活的是多麼的無奈,又該怎樣和那冷漠無情的封建制度互相融合呢?
所以她只能同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所言所語近乎皆是哀怨。
她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她好似冬日中的雪花一樣晶瑩剔透,她好似日光照耀下的玉石一樣純潔無瑕。可是她從小就寄人籬下,被身邊的人摧殘著,她其實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一個嚮往情愛的女子。她以那樣迷人的身姿獨立於世間,這世間卻少有人能懂得她理解她。世間人多是把女子比作花,世間萬種花可是世人鮮少把女子比作菊花。也是那淡泊、那傲世、那清高的菊,怎會和一介柔弱的女子聯系在一起呢?在千百年之前有一個名叫陶淵明的人將那菊的花魂升華了,升華到了萬花之外。千百年之後,那個不食人間煙火好似仙人的林黛玉,用她纖纖玉手摘下了菊沉睡千年的花魂。花的魂和她的魂就這樣融合在了一起。因為她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啊!
現在總是有人拿寶釵和黛玉比較,可是她們兩人根本就沒有可以比較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寶釵是全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沖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黛玉之下。我很是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玩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薛寶釵是一朵人間富貴花,然而林黛玉則是一朵獨立於世間的菊,所以二者並不可相提並論。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藏在我哥哥書架里的《紅樓夢》了,那是我童年的樂趣所在,我在那裡旁邊趴著看他在看書籍,小時候《紅樓夢》是我的最愛,因為裡面的人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可是現在我卻是不敢輕易觸碰這本書,因為我長大了,我懂了,為什麼林黛玉會寄人籬下,為什麼薛寶釵明明知道賈寶玉喜歡的是林黛玉依舊會選擇嫁給他,做他的夫人,為什麼最後賈寶玉會出家,原來這裡面深藏著無限的悲傷啊!
後來啊,《紅樓夢》完了,那個時代也滅亡了,最後也不過是曲終人散,各有各的歸宿。
千年紅樓,夢一回。
D. 紅樓夢閱讀感想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並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醜陋的靈魂.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感觸頗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我讀了《紅樓夢》後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寫出這么好的作品來,能把裡面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裡面的人物個個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說話似的,讓我跟他們共同歡笑,共同悲傷,共同成長.我要學習他的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將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創造,《紅樓夢》這幅畫卷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經問世就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我看了《紅樓夢》以後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么好的作品,把裡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學習,練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 : 若你讀過《紅樓夢》,又稍稍有點喜歡。那麼,在秋涼的午後,正巧沒有風,請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邊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聽我給你講《紅樓夢》的事情。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完整的讀過《紅樓夢》。它對我從不是晦澀難懂的,我亦從不看脂批考證之類的東西,因為曹雪芹已將整個的心,全部的熱情放在這部書里,我只享受這書便罷了,別人如何理解它,與我何干?
我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我的談論,只與前八十回有關。曹雪芹是性情中人,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對人性的展示,而高鶚的部分與人性無關,高鶚不懂《紅樓夢》,所以只能從情節下手,結果給人的感覺如同「寶匣里裝上了大糞」那般別扭,我是無法讀下去,因為怕氣死。所幸我從未看完後四十回,所以對《紅樓夢》保留著美好的印象,兼真摯的感動。
曹雪芹說這本書是「一把辛酸淚」,一點不過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於此吧。
寶黛之情達到男女之愛的極至,而愛的悲劇亦使曹雪芹的忿恨達到了極至。
所有人都知道,這書里記錄了曹雪芹的情殤,既然他只寫了這么一部書,寫得如此美麗精緻,他是想為自己的愛情找個完美的歸宿罷?
曹雪芹與寶玉系同一靈魂,而寶玉畢竟是一虛構形象,他的瘋言瘋語、乖張舉指曹雪芹未必做的出,可能寶玉是曹雪芹嚮往之理想中的自我。正如他是理想化,正如曹雪芹想將自己隱去,寶玉成為書中最不真實,著墨最多而相對形象不甚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當作者的口舌,用來說故事的一根主線而已。而只有涉及寶黛之情的描寫中,寶玉的身影才清晰明朗一些。
我疑心曹雪芹並未打算將寶黛結局的部分流傳出去,也許那太接近事實(恐惹禍上身),也許他唯獨不肯在這樁事情上杜撰下去,索性乾脆不寫了,但他在書中有N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此書常循一正一副、反復暗寓的方式交待情節。頭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齊,第五回可謂總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所有人物開始生活起來。
E. 紅樓夢的閱讀感受
若你讀過《紅樓夢》,又稍稍有點喜歡。那麼,在秋涼的午後,正巧沒有風,請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邊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聽我給你講《紅樓夢》的事情。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完整的讀過《紅樓夢》。它對我從不是晦澀難懂的,我亦從不看脂批考證之類的東西,因為曹雪芹已將整個的心,全部的熱情放在這部書里,我只享受這書便罷了,別人如何理解它,與我何干?
我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我的談論,只與前八十回有關。曹雪芹是性情中人,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對人性的展示,而高鶚的部分與人性無關,高鶚不懂《紅樓夢》,所以只能從情節下手,結果給人的感覺如同「寶匣里裝上了大糞」那般別扭,我是無法讀下去,因為怕氣死。所幸我從未看完後四十回,所以對《紅樓夢》保留著美好的印象,兼真摯的感動。
曹雪芹說這本書是「一把辛酸淚」,一點不過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於此吧。
寶黛之情達到男女之愛的極至,而愛的悲劇亦使曹雪芹的忿恨達到了極至。
所有人都知道,這書里記錄了曹雪芹的情殤,既然他只寫了這么一部書,寫得如此美麗精緻,他是想為自己的愛情找個完美的歸宿罷?
曹雪芹與寶玉系同一靈魂,而寶玉畢竟是一虛構形象,他的瘋言瘋語、乖張舉指曹雪芹未必做的出,可能寶玉是曹雪芹嚮往之理想中的自我。正如他是理想化,正如曹雪芹想將自己隱去,寶玉成為書中最不真實,著墨最多而相對形象不甚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當作者的口舌,用來說故事的一根主線而已。而只有涉及寶黛之情的描寫中,寶玉的身影才清晰明朗一些。
我疑心曹雪芹並未打算將寶黛結局的部分流傳出去,也許那太接近事實(恐惹禍上身),也許他唯獨不肯在這樁事情上杜撰下去,索性乾脆不寫了,但他在書中有N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此書常循一正一副、反復暗寓的方式交待情節。頭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齊,第五回可謂總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所有人物開始生活起來。
F. 《紅樓夢》感受
記得我很小很小的_候,曾隨意翻過幾次《紅樓夢》,並沒有「透讀其書」,更不懂其中格高意遠。稍長大一些,《西遊記》里神魔鬼怪那些妙趣橫生的故事讓我感到一絲興趣。不知怎麼地,賈寶玉的傷春悲秋,榮國府的紙醉金迷對我來說仍然味同嚼蠟。 這一次,我的興趣偶被激發出來,得以故地重遊,我便再次打開了這段神奇的「紅樓夢」。 果然,這令人神往的影視作品和書卷,漂浮在那興盛一時的家族裡,還有萬萬千千景象在我腦中縈繞回盪。我突然身臨其境了,好像耳邊就響起大觀園里人們的談笑風生,榮國府一角小園中的清雅靜謐。雙腳宛如踩在那幾百年前光亮一新的地磚上,不知不覺,腳就開始動了。手也像摸到那刷著紅漆的柱子,那打磨精美的傢具,那鐫刻著「敕造榮國府」五個大字的牌匾。呵!這就是榮國府的興盛,這也是我成年累月所完全沒有感受到的。我彷彿也看到寶玉身穿紅衣,閑庭信步的樣子,《紅樓夢》中的人物從來沒有這么近,這一次,就好像比肩而立,綠葉紅花就在我的頭頂,幽幽的青磚就在我鞋底之下,我好想拍拍賈寶玉的肩,跟他說幾句話,聊聊古時候那些事兒。 可惜不能罷了!後來,時間像倒退一樣,榮國府這個大家族,奢華靡醉後又重新經歷了幾百年前的迷茫。腦海中靜靜站立的那位貴族公子,如黃河口決堤一般倒塌,又排山倒海地向我涌來,把我實實著著地淹沒。我像被浸在水裡,這浸泡我的水,難道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苦水? 看畢,好久才從那種境界中擺脫出來,稍稍鬆了一口氣。轉念一想,於是又經不起,心緊了起來。紅樓中人,如果不落得這樣下場,還可以繼續載歌載舞嗎? 我沉浸了半晌,才緩緩起身。 這樣的經歷,著實不多,但都感人肺腑。 來源:語文周報
G. 紅樓夢中的幾個故事情節概括和感想,急需,幫幫忙!!!
1、賈代化的次子是(赦),賈寶玉的妹妹是(探春),賈府里的蓉二奶奶是(內可卿),璉二奶容奶是(王熙鳳),也就是(王夫人)家的內侄女。
2、賈代善娶了(史)家的小姐為妻,也就是後文的(賈母)。賈政的長子名叫(賈珠),老三叫(賈環)。四位小姐中,不屬於榮國系府的是(四)小姐,她叫(惜春)。
3、賈元春歸府省親是在(冬季),那天是(元宵節)。
4、「厚地天高,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是(寧國府)中的一副對聯。「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是(可卿)房中的一副對聯。
H. 讀紅樓夢有什麼感受
讀第一次,感覺很簡單,不就是個愛情故事和家族故事嘛;讀第二次,有些感專慨,人生確實如夢,就象紅樓屬夢;讀第三次,感覺自己疏忽了很多東西,越讀越覺得紅樓夢象個謎,於是開始讀一些紅學家的研究結果,看看自己到底讀懂了多少。所以,到現在,紅樓夢給我的感覺就象個看不透的古井,吸引我不斷靠近它。
I. 紅樓夢主要內容和感受
中學時代讀過《紅樓夢》,那時是稀里糊塗。下鄉進廠時又讀《紅樓夢》,處處感到階級斗爭。老了再讀《紅樓夢》,真正解悟出名著的真旨——皇權政治!
《紅樓夢》是一部皇家的謎書,只是書名就夠體會半生的。「紅樓」可理解為皇權統治的最高層——上層建築!靠近迷譜的應該是北京城——皇權的四朝都會(金元明清)。根據中國的皇權史最廣泛、抽象的聯系,那就要推崇到她的前一個書名《金陵十二釵》。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讀者錯把十二釵只當做南京城裡的十二個女性探討。這就是膠柱鼓瑟、刻舟求劍的具體表現。這個書名在這里不只單單是皇家的十二個女人,而隱讖了中國歷史上十二個名望顯著的十二個皇帝(也有短命的),讓他們同台聚演。同時也叫讀者深入研討十二個王朝的都會和陵園。所以這里的釵字應變字為「猜」。每個初建王朝的帝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家族世襲永固、長久不衰。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夠多在「風月寶鑒」的庇護下繼續統治、繼續發展。故此便引出《風月寶鑒》這第三個書名。寶鑒是南北朝之前的生活器具,照鏡子洗臉的器具。古時候(晉南北朝之前)的鑒是一個盛水的器具。當水平之時,它可以照映人臉,映出垢點。隨之撩水洗之。從皇權的角度分析,帝王們都想為自己的王朝永固不衰尋找經驗。那自然而然便考慮到所謂的《情僧錄》。何為《情僧錄》?《情僧錄》就是輔助皇權的統治經驗——宗教治國。若想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必須得有宗教輔助。宗教在中國最早的三大家即——道儒佛三大家。而這三大家必須得溯源到司馬遷的《史記》,也就是《紅樓夢》的第一個書名司馬遷的《石頭記》(石頭記、史頭記(史記))。 超出百字,謹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