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撈月故事教案
A. 求一個 小班數學 猴子撈月 帶說課稿 完整的教案 著急謝謝
設計意圖
(一)作品分析
1.說明作品的認知、情感特點。
圖畫書《猴子撈月》以寓言故事為題材,通過精美的圖畫、簡潔的文字,敲開孩子稚嫩的心門。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井邊玩,看到井裡有個月亮,於是大叫「月亮掉進井裡了」。大猴子聽到,跑過來一看,也跟著叫了起來。老猴子也過來看,同樣叫了起來。於是大家都認為月亮掉進井裡了。他們從樹上倒掛著去撈月亮,結果呢,原來月亮一直好好地掛在天上。畫面和故事不僅充滿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獨特的創作視角。
《猴子撈月》這本圖畫書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的普通圖畫書。此書畫面精美、寫實,充滿了立體感,通過折紙、粘貼、撕貼、繪畫等多種手法,生動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撈月亮的忙碌場景以及猴子們的豐富表情。
3.闡述其教育意義。
《猴子撈月》這本書也讓孩子在開心好笑之餘明白了一個道理:事情並不總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如果不經過調查研究,往往會白忙一場。
(二)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正處於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開始對於一些經典的寓言故事產生興趣,能從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他們對所遇到的難題、疑問、困惑也會產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做小實驗的方法解決一部分的難題、疑問和困惑。《猴子撈月》這本故事書正好能滿足該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及興趣,能讓幼兒在書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
(三)設計思路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利用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討論、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談話法)第二環節:通過欣賞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主要通過依次觀察故事圖片、ppt,引導幼兒猜測、分析故事發展,其中也請了幼兒模仿猴子如何撈月亮的動作。(圖示法、動作示範法)當欣賞到19頁時,教師先設置疑問,並引導幼兒做實驗,通過實驗讓幼兒明白水中的「月亮」撈不起來的真正原因。(質疑法、實驗法)然後完整閱讀整個故事。第三環節:幼兒自主閱讀圖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ppt,學習故事《猴子撈月》,理解故事的內容。
2.能利用實驗,得出故事中猴子撈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測及想法。
活動准備
故事ppt、 圖片一張(一隻小猴子趴井邊,發現井裡有個月亮)、實驗道具(裝滿一半水的水盆、手電筒)
圖書若干本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提問:昨天是什麼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你是怎麼過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所看見的月亮是在哪裡的?
二、通過欣賞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
1.出示圖片(一隻小猴子趴井邊,發現井裡有個月亮),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
師:中秋節的時候,有一隻小猴子也出來在井邊玩耍,突然它發現井裡有個月亮,接下來,它會怎麼做呢?(幼兒大膽猜測)
現在老師這里有個關於猴子撈月的有趣故事,你們想不想一起來聽一聽呢?
2.請幼兒欣賞《猴子撈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ppt至12頁,提問:猴子們在水裡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做的?你猜猜它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B. 猴子撈月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什麼
在人煙稀少的叢林里,生活著五百隻獼猴。
一天,獼猴們來到一棵樹下專嬉戲,樹下有一口井,清屬澈的井水倒映著月亮的影子。獼猴頭兒看見了,對它的同伴們說:「哎呀,出大事了!月亮掉到水井裡去了,我們應當把它救出來,免得世界上每天晚上都是黑沉沉的。」
獼猴們在一起商量說:「是啊!然而井這么深,月亮在井底,怎樣才能把它救出來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最後獼猴頭兒說:「這樣吧!我抓住樹枝,你們捉住我的尾巴,一個連一個,這樣就可以撈出月亮了。」
獼猴們都說這個主意好。於是,獼猴頭兒就抓住樹枝,然後猴子們一個捉住一個的尾巴,掛成了一長串。眼看就要接近水面了,可是,由於連成一串的獼猴太重,樹枝承受不了,「喀嚓」一聲折斷了,所有的獼猴都掉進了井中。
看問題要通過現象看本質,為了一個虛幻的目標而執著追求,即使辦法再高明,也不過是徒勞無功的愚蠢之舉。
C. 猴子撈月的故事
從前有五百隻獼猴,在林中遊走。一起到大樹下時,看見樹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現。這時獼猴的首領見此月影,對眾猴伴說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應當一同撈出它,不要讓世間的長夜變得黑暗。大家一起議論有什麼辦法能撈出它來。
之後獼猴首領想出了辦法:我抓住樹枝,你抓住我尾巴。經過許多手腳相連接,就可以撈出它。於是眾獼猴就按照首領的建議執行。但是,因為樹脆弱枝折斷,所有的獼猴跌落井水中。現如今,人們常用這則典故來告誡:如果庸人自擾,難免會招致災禍。
(3)猴子撈月故事教案擴展閱讀
猴子撈月的故事出自《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痴部》,本書為一切佛經之索引。系道世根據其兄道宣所著之大唐內典錄及續高僧傳而編集,具有佛教網路全書之性質。猴子撈月的出處《愚戇篇》是全書的第五十三卷,主要述說愚痴者打蛇、打蠅、救目、妒影、分衣等種種寓言故事。
1981年的剪紙動畫《猴子撈月》時長10分鍾,堪稱上世紀80年代皮影動畫的巔峰之作。本片根據民間童話《猴子撈月》改編,由周克勤擔任導演,凌紓任編劇,講述了一群貪心的猴子發現月亮想把它占為己有,用了各種方式都沒實現的故事。
本片的創作手法取自中國傳統剪紙技法,色彩明亮飽滿,導演周克勤採用了簡單、明快的樣式格調和具有中國民間水墨拉毛的猴子造型。
D. 猴子撈月的這個故事寓意是什麼
啟示:這群猴子太傻了, 竟干出如此不切實際的事。然而世上也有類似的人,他們憑幻想辦事,其結果能不與猴子一樣嗎?
典出《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痴部》:過去有一個伽師國,國內有一座波羅柰城。在城郊人跡稀少的森林中,生存著數百隻猴子。一天晚上,這群猴嬉戲著來到了一口井旁。不知是哪只猴子先發現月影在井中一晃一晃,便大吃一驚:「不好了,月亮掉到井裡去了!」一隻年長的猴子一聽,趕過來看了看井中的月亮,
便對同伴們說:「月亮掉到井裡,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把它撈上來,免得叫世界上每個夜晚都黑沉沉的。」可怎麼才能撈出月亮呢?那隻年長的猴子一拍腦殼:「有辦法了,我攀在樹枝上,你們拽住我的尾巴,一個連一個,就可以撈出月亮了。」
於是,那群猴便一個接一個,連成了一長串。可沒想到連在一起的猴群太重了,樹枝承受不住,在猴子快接近水面時「咔嚓」一聲折斷了,這群猴都掉到了井裡。現如今,人們常用這則典故來告誡,如果庸人自擾,難免會招致災禍。
(4)猴子撈月故事教案擴展閱讀:
古文(井中撈月)
昔有五百獼猴,遊行林中。俱至大樹下,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現.時獼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曰:"月今日死,落於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暗冥。共作議言:雲何能出?時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時諸獼猴,即如主語,展轉相捉。樹弱枝折,一切獼猴墮井水中。
譯文:從前有五百隻獼猴,在林中遊走。一起到大樹下.樹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現.這時獼猴的首領見此月影,對眾猴伴說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應當一同撈出它,不要讓世間的長夜變得黑暗。大家一起議論道:說說有什麼辦法能撈出它來?
這時獼猴首領說:我知道撈出它的法子。我抓住樹枝,你抓住我尾巴。經過許多手腳相連接,就可以撈出它。這時眾獼猴,就按照首領的話,許多手腳相連接。樹脆弱枝折斷,所有的獼猴跌落井水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猴子撈月
E. 故事盒猴子撈月教育目的
不要奢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現實,不要幻想,社會需要現實,是殘酷的。
第二種,猴子們勇於探索,會團結一心。
F. 兒童故事猴子撈月亮文字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隻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裡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裡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裡有個月亮。
一隻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裡一看,也吃了一驚,跟著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群,老猴帶著一大群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裡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裡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鬧著。最後,老猴說:「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著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麼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著月亮。
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有的開始埋怨說:「快些撈呀,怎麼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著:「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子也漸漸腰酸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現月亮依然在天上,於是它大聲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
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於眾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6)猴子撈月故事教案擴展閱讀:
《猴子撈月亮》是2011年7月1號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曉曦。這本書將故事與塗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的講述了猴子撈月的兒童故事。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不能像猴子那樣不切實際,自作聰明,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通篇看起來,本片只是一部具有童真童趣的兒童動畫短片罷了。兒童時期,人們皆會對星空及月亮有著美好的想像。登月,也是人類的美好理想。小猴們的摘月亮、撈月亮過程中的興奮,以及月亮破碎後的流出的淚水,都是兒童的真實情狀。
雖然猴子的愚蠢,被世人嘲笑到現在,可是,我卻深深的被猴子,敢於追求美好事物的勇氣而折服了,盡管,最終猴子什麼都沒有撈到,可是,那個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是可以值得猴子好好回憶的,畢竟已經努力過,就算結局不盡如人意。也不會有所遺憾了
拓展閱讀:關於猴子撈月亮的作文
有一隻小猴子到水邊去喝水,發現水面上有一個又圓又大的月亮,小猴子趕緊召喚其他的小猴子來看,月亮怎麼掉到水裡去了?於是小猴子們決定把月亮撈起來。
猴爺爺爬到樹上,用尾巴倒吊在樹枝上,伸手去撈月亮,可是太遠了,夠不著。
於是第二隻小猴子也爬到樹上,讓猴爺爺抓住它的腳,伸手去撈月亮,可是還是太遠了,夠不著。
於是第三隻小猴子也爬到樹上,讓第二隻小猴子抓住它的腳,伸手去撈月亮,可是還是太遠了,夠不著。
於是第四隻小猴子也爬到樹上,讓第三隻小猴子抓住它的腳,伸手去撈月亮,可是還是太遠了,夠不著。
於是第五隻小猴子也爬到樹上,讓第四隻小猴子抓住它的腳,伸手去撈月亮,可是還是太遠了,夠不著。
......
......
一般講到第六隻或第七隻小猴子,樂樂就慢慢的閉上眼睛,睡著了。
於是,這些小猴子,就天天晚上撈月亮。
媽媽講的,和書上的版本肯定不一樣,好在,她只聽過我講的,也沒比較。關鍵在於,這樣不停的重復一個句式,哄睡覺的效果太好了。
有一次,講到第十隻小猴子還沒有睡著,睜著黑眼睛盯著媽媽。好吧,媽媽請出貓頭鷹大叔。
最後一隻最小的小猴子伸手夠到了月亮,它使勁一撈,月亮被打碎了,小猴子一下子著急起來,月亮碎了,怎麼辦呢?(這時樂樂也緊張的攤開兩只小手:月亮碎了,可怎麼辦呢?好像她就是那隻闖禍的小猴子)
貓頭鷹大叔問:小猴子們,你們在干什麼呀?
小猴子們說:月亮掉到水裡去了,我們正在撈月亮呀。
貓頭鷹大叔指著天上說:月亮不是好好的掛在天上么?
小猴子們抬頭一看,果然,天上掛著一輪又圓又大的黃色的月亮。
樂樂滿意的閉上眼睛,一秒鍾之內,睡著了。
G. 幼兒園大一班故事會猴子撈月
1、故事簡介
從前有五百隻獼猴,在林中遊走。一起到大樹下.樹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現.這時獼猴的首領見此月影,對眾猴伴說道&uot;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應當一同撈出它,不要讓世間的長夜變得黑暗。大家一起議論道:說說有什麼辦法能撈出它來?這時獼猴首領說:我知道撈出它的法子。我抓住樹枝,你抓住我尾巴。經過許多手腳相連接,就可以撈出它。這時眾獼猴,就按照首領的話,許多手腳相連接。樹脆弱枝折斷,所有的獼猴跌落井水中。
2、古文
昔有五百獼猴,林中。俱至大樹下,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現.時獼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曰:&uot;月今日死,落於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暗冥。共作議言:雲何能出?時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時諸獼猴,即如主語,展轉相捉。樹弱枝折,一切獼猴墮井水中。
3、出處:《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痴部》。
過去有一個伽師國,國內有一座波羅柰城。在城郊人跡稀少的森林中,生存著數百隻猴子。一天晚上,這猴嬉戲著來到了一口井旁。不知是哪只猴子先發現月影在井中一晃一晃,便大吃一驚:「不好了,月亮掉到井裡去了!」一隻年長的猴子一聽,趕過來看了看井中的月亮,便對同伴們說:「月亮掉到井裡,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把它撈上來,免得叫世界上每個夜晚都黑沉沉的。」可怎麼才能撈出月亮呢?那隻年長的猴子一拍腦殼:「有辦法了,我攀在樹枝上,你們拽住我的尾巴,一個連一個,就可以撈出月亮了。」於是,那猴便一個接一個,連成了一長串。可沒想到連在一起的猴太重了,樹枝承受不住,在猴子快接近水面時「咔嚓」一聲折斷了,這猴都掉到了井裡。現如今,人們常用這則典故來告誡,如果庸人自擾,難免會招致災禍。
H. 猴子撈月的故事簡介
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領頭的大猴子看見空中掛著一個圓圓的月亮,就想把它摘下來。大猴子一聲唿哨,一群猴子就跟著它跑到一個最高的山峰。它們一個疊一個搭成一座「猴梯」,最小的猴子爬上頂端去摘月亮,它拚命往前抓,「猴梯」搖搖晃晃失去平衡,從山頂上摔下來,有的落在樹上,有的掉進草叢,有的跌入水中。
月亮沒有摘到,大家垂頭喪氣。兩只小猴在崖邊東張西望,無意中看見下面水潭裡也有一個月亮。大猴子十分高興,一聲唿哨,把群猴集合起來。因為山崖離水面太高,猴子們只好一個拉著另一個的腳,拉成一長串,掛到水面。它們還找來了葫蘆瓢,傳到最下面那隻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撈在瓢中。
大家興高采烈,圍著「月亮」跳舞。一隻貪心的小猴搶走「月亮」,於是你爭我奪,把一瓢水潑在地上,「月亮」沒有了。抬頭一看,月亮依舊掛在空中。大家面面相覷,困惑不解。
(8)猴子撈月故事教案擴展閱讀:
古文(井中撈月)
昔有五百獼猴,遊行林中。俱至大樹下,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現.時獼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曰:"月今日死,落於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暗冥。共作議言:雲何能出?時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時諸獼猴,即如主語,展轉相捉。樹弱枝折,一切獼猴墮井水中。——(出自《文言文啟蒙讀本》
譯文
從前有五百隻獼猴,在林中遊走。一起到大樹下。樹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現。這時獼猴的首領見此月影,對眾猴伴說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應當一同撈出它,不要讓世間的長夜變得黑暗。大家一起議論道:說說有什麼辦法能撈出它來?
這時獼猴首領說:我知道撈出它的法子。我抓住樹枝,你抓住我尾巴。經過許多手腳相連接,就可以撈出它。這時眾獼猴,就按照首領的話,許多手腳相連接。樹脆弱枝折斷,所有的獼猴跌落井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