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火車的故事讀後感悟

火車的故事讀後感悟

發布時間: 2021-02-13 05:25:44

故事火車父子的讀後感

《楊家將》讀後感范鳳香這個假期我讀了優秀的文學古典名著《楊家將》,深深被楊家將滿門英烈,精忠報國的故事所感動。金沙灘雙龍會,北國說要投降,請皇帝去赴雙龍會,大臣們都不讓皇帝去,可是又不能不去。怎麼呢?就在這時一人挺身而出,正是老令公楊繼業,讓大郞扮做皇帝,二郞扮做八王千歲,和其他兄弟一起到了北國。經金沙灘一戰,楊老令公碰死李陵碑,楊家將七郞八虎八人只剩了三個。更讓人感動的是,楊家的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斗;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繼承遺志繼續戰斗。這種精神真是可歌可泣。我很佩服楊家將那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即使受盡冤屈,仍然舍小家,顧大義。痛恨象潘仁美那樣的奸臣,不顧國家安危,公報私仇,最終被趕出國去,死無葬身之地。楊家將精忠報國的這種精神很值得贊揚,我也要努力為祖國獻上一份力量。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打仗的事情目前不存在,但我們的祖國還不是特別富強,作為我們小學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真正想到我們的學習不但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國家的富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家衛國,反抗侵略、追求和平。在《楊家將》這本書的故事裡,不僅歌頌了令人敬仰的愛國主義英雄,也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敗與荒唐,同時還鞭撻了陷害忠良的佞臣和混入內部的奸細。不過楊家將的故事畢竟產生於封建時代,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落後的東西,比如說它把楊六郎說成是白虎星下界,把天門陣說的神乎其神。這種舊的思想混淆了人們的視聽。但總的來說,這本書也不失為一本經典之作。其實,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這種悲劇也時常發生。例如,岳飛、韓信、彭越等等許多。這不免寒了忠臣的心,同時也斷送了王朝的「生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封建主義社會的皇帝的專制與猜忌。這些都是是封建社會的弊端,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而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候,現在永遠也不會出現皇帝的專制與猜忌。更不會出現佞臣的嫉妒。社會的公德與福利都提高了許多,這正是現代社會的優點。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Ⅱ 讀完火車的故事後的感覺

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專電力火車、屬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Ⅲ 史蒂芬遜《火車的故事》讀後感

一般來說,我是不大喜歡看本格派類型的推理小說的。因此像《火車》這樣的作品就特別對我的胃口,因為它可以算是所謂「派查型」的推理小說,就意義而言或許又有些社會派的意味。《火車》里並沒有故布疑陣的完美謀殺,沒有機關精密的密室推理,也沒有通過視角限制與控制信息而產生的敘述性詭計。它的亮點並不在於偵探個人性格或是智力過人之處的塑造(事實上小說中代表「偵探」角色的主角本間俊介並不是一個一眼看上去就特別出彩的人物,他只是一個中年喪妻,同時因負傷而停職在家的普通刑警)或是犯罪過程,不可能殺人謎團,密碼等等推理小說「說透了就沒意思了」的常見要素,可以說這是一部即使被劇透也無所謂的小說:小說故事的基本線索十分簡單,主角(本間俊介)的侄子的未婚妻關根彰子突然失蹤,於是其侄子拜託主角幫忙尋找,接下來主角發現其侄子失蹤的未婚妻並不是真正的關根彰子,而是冒用了真正關根彰子戶籍的另一個女人,在進一步調查的過程中,逐漸地浮現出一段悲苦的故事(或者也可以說是兩段,因為整個故事的調查不僅涉及「關根彰子」,也涉及到冒用關根彰子身份的新城喬子,在不斷深入調查還原真相的過程中,於某個點上兩人的人生軌跡達到了重合)。這不過是小說的骨架,即使知道了這點,也並不會降低還未讀過作品的讀者的樂趣--這部小說的魅力就在於在這骨架上生出的血肉----人物細微心理的刻畫以及作者人物所處的境況與整個社會氛圍的把握,異鄉感,渴望尋找歸宿,消費主義,追求幸福的錯覺,只是想要尋求幸福卻反而陷入困頓,都是小說中試圖討論的主題。另外,既然是「派查型」的小說,小說當然涉及形形**的人物和對話,其中都會牽扯到與作品主題或案情進展的閃光之處,這只能通過閱讀去體會細節中的意味,而很難靠泛泛的描畫情節中出現了什麼角色角色做了什麼就一一劇透,於是重點其實就變成調查的過程,而最終結果的指向則在相當前面的部分就可以看的十分清楚,因而閱讀的樂趣更多的在於真相的逐步浮現與每一個階段性結論的達成。

Ⅳ 張銳鋒作品《火車》讀後感

《火車》讀後感
一般來說,我是不大喜歡看本格派類型的推理小說的。因此像《火車》這樣的作品就特別對我的胃口,因為它可以算是所謂「派查型」的推理小說,就意義而言或許又有些社會派的意味。《火車》里並沒有故布疑陣的完美謀殺,沒有機關精密的密室推理,也沒有通過視角限制與控制信息而產生的敘述性詭計。它的亮點並不在於偵探個人性格或是智力過人之處的塑造(事實上小說中代表「偵探」角色的主角本間俊介並不是一個一眼看上去就特別出彩的人物,他只是一個中年喪妻,同時因負傷而停職在家的普通刑警)或是犯罪過程,不可能殺人謎團,密碼等等推理小說「說透了就沒意思了」的常見要素,可以說這是一部即使被劇透也無所謂的小說:小說故事的基本線索十分簡單,主角(本間俊介)的侄子的未婚妻關根彰子突然失蹤,於是其侄子拜託主角幫忙尋找,接下來主角發現其侄子失蹤的未婚妻並不是真正的關根彰子,而是冒用了真正關根彰子戶籍的另一個女人,在進一步調查的過程中,逐漸地浮現出一段悲苦的故事(或者也可以說是兩段,因為整個故事的調查不僅涉及「關根彰子」,也涉及到冒用關根彰子身份的新城喬子,在不斷深入調查還原真相的過程中,於某個點上兩人的人生軌跡達到了重合)。這不過是小說的骨架,即使知道了這點,也並不會降低還未讀過作品的讀者的樂趣--這部小說的魅力就在於在這骨架上生出的血肉----人物細微心理的刻畫以及作者人物所處的境況與整個社會氛圍的把握,異鄉感,渴望尋找歸宿,消費主義,追求幸福的錯覺,只是想要尋求幸福卻反而陷入困頓,都是小說中試圖討論的主題。另外,既然是「派查型」的小說,小說當然涉及形形**的人物和對話,其中都會牽扯到與作品主題或案情進展的閃光之處,這只能通過閱讀去體會細節中的意味,而很難靠泛泛的描畫情節中出現了什麼角色角色做了什麼就一一劇透,於是重點其實就變成調查的過程,而最終結果的指向則在相當前面的部分就可以看的十分清楚,因而閱讀的樂趣更多的在於真相的逐步浮現與每一個階段性結論的達成。



標題中的《火車》指的並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交通工具意義上的「火車」,而是佛教傳說中載著惡人前往地獄的火焰之車,在文中似乎又特別有「命運之車」的內涵,出處是文中本間與井坂的對話,井坂在聊個人破產的話題時,突然想到的詩句:「火車今日過我門,哀憐欲往何處去」。隨後評論冒用關根彰子戶籍的行為「……迎面始來的火車…說不定是命運之車。關根彰子想要下車,她已經下過一次車了。但是現在想要頂替她的女子,不知這情形,卻想要叫住火車」「她在哪裡?本間對著遠方的黑夜,心中問著,她在哪裡?」「還有,她是誰?」這里暗伏著新城喬子的命運(青少年時期被不合理的信用債務制度逼到家庭離散,成年後原以為靠結婚就能找到歸宿,卻給討債公司按戶籍紀錄追上門而不得不離婚,最後到打算放棄自己原來身份謀圖冒用他人戶籍)猶如是被火車追逐一般,明明只是想要幸福,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在黑夜裡奔逃,連停歇的機會都沒有,迷失而無處容身,充滿了不言而喻的孤獨感與無力感。剛讀完小說的時候,會對小說以《火車》為標題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很貼切的,因為不論是新城喬子,還是小說中其他不幸的人們,多半都是因為某些原因,成為被社會邊緣化的「罪人」,陷入這種想要解脫,卻始終「被火車追逐」,無法回頭,向前探尋亦無法脫身的死循環。



作為一部以重視細節以書寫世情冷暖取勝的小說,對於一些過分糾結於「案件主線」的讀者而言,或許會感到不「痛快」。我記得在看宮部美雪《模仿犯》的評論時,就看到有人給出了「有點啰嗦」或者是「有些嘮叨」之類的評論,應該說,這很可能也是《火車》這部作品的特點,小說中常常會涉及一些看上去和案件本身並沒有直接關聯的人物對話或是對人物某種心理狀態的評論,我並不認為這些對話是沒有必要的,這些對話使得讀者的思維不過分糾結於事件某種平面化的,層次單一的所謂「真相」(如「兇手是誰」,「動機如何」,「犯案手法如何」),而力圖以多個角度去逐漸逼近事件,用一種活化的「人情風物」的視角去觀察,描繪人物的不同側面,反倒能讓人物的性格更**,更鮮明。也更能讓人明白角色與其所處環境的關系,人物的命運也就不會單純是「一段陳述」,而是「一個故事」。其次,那些看似與「事件真相」本質沒有直接關系的對話,其實也是暗含小說主題的注腳——即人們追求幸福,但實際追求的不過是幸福的「錯覺」。小說中的人們多次以不同方式發出「我只是想要變得幸福而已」呼聲,渴望擺脫原先的邊緣化命運,但所作的努力無非是一種無意義的掙扎(如同書中人物富美惠所提及的關於「蛇褪皮」的比喻,蛇一次又一次褪皮,是因為相信有一天能生出腳來,總是期待「就是這一次了,就是這一次了」但這是不可能的,甚至還可能遭遇一些人欺騙:「於是聰明的蛇就賣給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腳的鏡子。於是有些蛇就是借錢也想買到那種鏡子。」),甚至能將自己推向更不幸的命運。同時,這些看似無關的細節又使全書始終保持著一種清冷黯淡的氛圍。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里僅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一是關根彰子的母親一生不順,想要自殺卻又缺乏勇氣,因此一次又一次故意在醉酒後沿著公寓外圍陡峭的樓梯回家,希望有一天能失足摔死,酒館里的每個人都會說「小心吶」,卻從沒有人伸出手幫助過她。另外一件是原為「粉領族」(實際上做的只是一般事務,薪金不高,還有吃年齡飯的成分)的郁美離職後,突然有一天接到並不算熟的女同事的電話,對方自顧自地談了許多公司的八卦以及員工旅行之類的內容,最後問到郁美的境況,當對方知道郁美已結婚並且有了孩子,開始沉默,「說話有一搭沒一搭的,最後很唐突地把電話掛了」「我想,大概是找不如她的同伴…因為很寂寞的關系吧…覺得自己一個人有種跌到谷底的感覺。可能是以為不是因為結婚、留學而辭職回鄉下的我,至少比不上她在東京的生活奢華有趣,一定過的比她慘吧,於是打電話過來。」正是許多這樣的細節,現代生活中的城市人——尤其是某些邊緣人晦暗落寞的的處境,一下子便浮現在眼前。

《火車》的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很多,但是由於我筆力有限,難以一一展開說明(==爛尾)。最後就再寫一點個人的感想:《火車》雖然算是一部社會派的小說(第十一章關於信用經濟的分析十分精彩),但是總的而言,還是只是試圖安靜地訴說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關於追尋,似乎也有關命運的故事(不管是作為「偵探」的主角,還是作為逃難者的喬子,都在各自層面上保持著「追尋」的狀態,而且小說中無可奈何的宿命色彩很濃重),說故事的意味遠多於揭露批判揭露社會弊端的意味。小說的最後,關根彰子早已被冒用其身份的喬子殺死,本間與協助調查的阿寶借他人約出喬子慢慢逼近的半開放結尾(小說中喬子唯一一次正面現身),正如一篇書評標題,很給人「默默絕望」的感覺。是的,在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裡,不論是對讀者還是書中的人物而言,挖掘真相只是一個默默走向絕望終局的過程,那娓娓道來的語調,分明是要人用最為安靜的姿態去面對人性的瘋狂。

Ⅳ 史蒂芬森發明火車的故事讀後感300字。

史蒂芬森發明火車的故事讀後感

世界上第一列火車的發明者是英國的喬治·史蒂芬回森,他參與了斯托克頓答——達林頓之間的鐵路(1825 年通車)和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1830 年通車)的建設,為鐵路事業的迅猛發展鋪平了道路,把他稱作鐵路之父.
它是以蒸汽作為動力,就是改裝了蒸汽機車.他的發明,直接改變了世界的交通方式,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簡單點說,就是把地球變小了...

Ⅵ 梁實秋《火車》讀後感

人生有變化,有起伏,人不要過度追求名利

Ⅶ 火車出發了讀後感

「嗚,嗚,嗚……小火車,轟隆隆,我們去向南北西東,跨過雄偉高山,越過春夏秋冬……」聽著《小火車》,捧起散文集《坐上秋天的火車》,我坐上「秋天的小火車」出發了!
這列「秋天的火車」,六節「車廂」眨著大大的眼睛,徐徐開動。讀著主駕駛安武林的序言,有些感動。「我們閱讀散文,便是閱讀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如何被感動,如何被驚艷,這些文字如何給我們啟示,這個過程便是我們認識和體驗提升的過程。」序言《像星星一樣燦爛》里的這段文字,朴實地敘述著散文之美和讀散文的樂趣所在。
這列秋天的火車上乘客很多,車頭上坐著張抗抗的《向日葵》。一片讀來震憾的向日葵,它們背對著太陽生長,叛逆得叫人贊賞感嘆。「它們是一個不再低頭的群體」作者一直在發問、疑惑,最終肯定。一個群體,群體的力量在這片葵園中彰顯,天山腳下的葵園。如安朵藍點評中所說「觀察細致,思考深邃,是一篇具有大美、大情懷的佳作。」我在車頭上久久佇立,享受大家之作帶來的廣闊。

隨意地走著,軟卧、硬卧、硬座,每個車廂瞅瞅看看,像那個特想坐火車的小女孩那樣好奇,認真地讀著每一位看到的乘客。走到一節「心房之外,處處都是風景」的車廂,發現這節車廂里坐著旅行的見聞。

這列「秋天的火車」上,有看不盡的風景,聽不夠的故事,說不完的人情。一棵茶樹從茶籽油到茶苞、茶耳,豐富的故事來自譚旭日的《茶花兒白,茶苞兒黃》;儀修文則以一個簡單的故事《赤腳雲趕集》,走出一片暖融融的關愛與呵護,使人難忘 ;《一枚釘子》周東坡的這枚釘子是那麼尖銳。「一枚釘子,出現在正確的地方,一件木質傢具就這樣做出來了,一枚釘子,出現在了錯誤的地方,一個生命就此消逝了。」安朵藍的點評格深刻到位。
《我們能不能活得像孩子一樣》,小山呼喚童真「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活得和孩子一個樣,這個世界的未來是有福的。」而在這列火車上,無論是王立春的《小屋》,還是安寧的《原木之愛》,都把童年拉上了人生的列車。在這列秋天的火車上,坐著的都是活得像孩子一樣的人,大家用至真至純的文字抒發心中的渴望,記錄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是一列充滿陽光的列車,一列秋天的火車,滿載著收獲和希望。
坐在這列秋天的火車上,我是最小最小的乘客,跑遍所有的車廂,讀取如星的光芒。
「嗚,嗚,嗚……小火車,轟隆隆,我們去向南北西東,跨過雄偉高山,越過春夏秋冬……」

Ⅷ 火車上的感悟

要與朋友友相處

Ⅸ 讀《第100輛火車》讀後感400字。要快點啊!!!!!!!!!! !!!!!

思路:先寫讀到了什麼內容,再寫自己的經歷,再寫自己的感悟。範文如下:

《第100輛火車》講的是一位留守兒童在家數著一輛輛火車,期盼父母回來的故事。文中小孩在等待父母回家時的那種內心的孤獨、無助與思念,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七歲時爸爸媽媽到外地去工作,把我獨自一人留在家裡。我每天都是哭著睡著的,第二天早上我睜開紅腫的雙眼,還要走半個小時的山路到學校去上學。

來到校門口,當我看見別的孩子向父母招手再見,那一張張快樂的小臉,那一聲聲清脆的道別,我的眼淚便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淚水裡包含著無盡的無奈、孤獨與神傷。為什麼我的父母從來沒送我上學,哪怕只有一次,我都會好好珍惜,真的想親自體會一次這種幸福的滋味。

我感受到了每個孩子都是一棵需要愛與陪伴滋潤的幼苗,既然父母選擇讓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該好好的陪伴她,給予他應有的愛與陪伴,讓他們感到幸福、知足,而不是像我這樣在痛苦和孤獨中成長。我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多抽出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讓她感到愛的美好,體會家的歡樂……

(9)火車的故事讀後感悟擴展閱讀:

讀後感寫作技巧

一、起好題目

很多學生在寫讀後感的時候直接用「《XXX》讀後感」或者是「讀《XXX》有感」當作題目,讀者看到這種題目時閱讀興趣就會減少。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也是給予讀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擬定一個亮眼的標題,以此來吸引讀者的興趣。

二、寫好開頭

一般情況下,在讀後感的開頭應該向讀者表明所讀的書或者文章的名字,然後簡單的概括自己的感受,總結全文。也可以用一段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段落抒發自己的感想。

三、引述原文

在寫好文章的開頭之後,就應該圍繞自己的感動的點來寫原文,也就是你通過哪一部分的內容來獲得這個感點的,那麼在這一部分就是要闡述這一部分的內容,從而為後文的敘述做好鋪墊。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部分在表達的過程中一定要簡潔,不能夠大量的摘抄原文。

四、寫明感點

在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後,我們會有很多的感想或者體會,這些感想和體會可以都是圍繞著一個方向和中心進行闡述的,那麼在寫感點這一部分就要闡述自己的中心論點。

Ⅹ 《火車上的故事》讀後感你怎麼寫的

愚見:你首先介紹一下《火車上的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後說一說你自己看過書之後的感受,讓你的內心有什麼感覺,直觀的那種;最後你聯系你自己的經歷,再說說你自己的感想,主觀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