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家長的家庭小故事

家長的家庭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37:18

① 關於父母的小故事

乖乖女深情回報父母

梅婷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的她聰明活潑,乖巧懂事,人見人愛。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前線歌舞團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別愛美,她們經常一起去街上買漂亮的衣服和各種化妝品,而梅婷幾乎很少上街,經常一個人呆在練功房裡練功。

一天,母親來學校看女兒,見其他女孩子一個個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簡直就是她們中間的「灰姑娘」,母親內疚極了,她覺得讓女兒受委屈了。於是,她帶著女兒來到商場里,要給她買幾套漂亮的衣服,梅婷堅決不同意:「媽媽,你們為了培養我,已經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給你們增加負擔。再說,我從來不和同學們比吃穿,只和她們比學習。」女兒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就知道這么體貼父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5年後,梅婷畢業進入了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舞蹈隊。領到了第一個月的津貼時,她給父母每人買了一個禮物,然後把剩下的錢全部交給了母親。母親摟著女兒,幸福地說:「我們的小婷婷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了。」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戲劇學校表演系,昂貴的學費和在北京的各種開銷,對他們家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負擔了。因此,上學期間,她總是尋找機會拍攝一些廣告,在劇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甚至還能給父母一些零花錢。

隨著《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紅色戀人》等影視劇的播出,梅婷漸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後,她的片約不斷,很少有時間與父母見面了,但無論走到哪裡,她始終覺得自己是一隻風箏,線緊緊拽在父母的手裡。

平時在外面拍戲,無論多晚,梅婷都要打電話回家,向父母報平安。每次從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給父母買大包小包的禮物。隨著經濟條件的逐漸好轉,梅婷為父母換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傢具,還掏錢讓父母去國外旅遊,見見外面的世界。

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後,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來住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梅婷不接戲,推掉一切應酬,甚至連手機也關掉,一心一意在家裡陪父母。有時,她還一手牽著父親、一手牽著母親在公園里遊玩,去街上吃各種小吃。朋友見了,勸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卻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在父母的眼裡,我永遠都是他們長不大的小女孩。」

兒行千里母擔憂。梅婷一個人在外面闖盪,父母也深深地牽掛著她。從小到大,父母已經為梅婷操碎了心,因此,梅婷有再多的苦和累,也不讓父母知道。

有一次,梅婷在外面拍戲時感冒了,晚上,在給家裡打電話時,細心的母親感覺女兒的聲音有些嘶啞,關心地問她是不是病了,梅婷故作輕松地說:「媽媽,您別擔心我,我挺好的。」說完,她就掛斷了電話,大聲咳嗽起來。

2001年秋天,梅婷在外地拍電視劇《南北一家親》時,不慎摔傷了胳膊,痛得她整夜睡不著覺。這時,母親打電話問她最近身體怎麼樣,梅婷強忍著淚花說:「媽,我很好,請你和爸爸放心。」

《南北一家親》殺青後,梅婷帶著尚未完全康復的胳膊回到了南京,令她意外的是,父母都不在家,哥哥告訴她:「媽媽得病住進了醫院。」梅婷一聽急了,連忙趕到醫院,見到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母親,她一下子哭了起來:「媽媽,你都病成這樣了,為什麼不通知我回來照顧你?」這時,母親也發現梅婷胳膊上的傷口,反問她:「孩子,你的胳膊怎麼了?是不是受傷了?」梅婷這才把實情告訴了母親,說:「媽媽,我不想你們為我擔心。」

那段時間,梅婷忍著胳膊的疼痛,陪母親在醫院里住了幾天,和她說話解悶,為她端水遞葯,把蘋果削好皮,切成一片片放進母親的嘴裡。母女倆享受了一段難得的天倫之樂。

② 要求家長寫一篇家庭故事的文章

伴隨著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減負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學校把原本屬於家庭的那部分時間還給了家長和孩子們,同時也意味著把一部分本來應該由家長承擔的家庭教育責任重新歸還給家長。那麼,家長應該從家庭生活的實際出發,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第一,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減負後,孩子呆在家裡的時間明顯增多,如果不把幫助孩子合理規劃時間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不僅會給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而且會讓孩子養成浪費時間、做事情效率低下的不良習慣。
因此,家長可以嘗試採用下面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首先,與孩子一起設計一個家庭生活日歷本,以每頁為一天,在充分尊重孩子合理要求和需要的基礎上,按照學習、用餐、休閑、睡眠、機動等幾大部分對孩子的日常家庭生活進行分類。第二步,激勵孩子逐步執行自己的計劃。家長一定要在每晚睡覺前和孩子一起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最初的時候可以對執行不好的地方忽略不計,突出表揚那些做得好的地方,即使都執行得不好也要表揚孩子已經有了管理自己時間的意識,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第三步,每周都要組織一次點評表彰活動,由孩子本人和父母分別對上周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然後再制訂下一周的計劃。這樣堅持幾個月後,孩子不僅會從中體驗到合理規劃的重要性,而且會品嘗到合理規劃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干自己喜歡事情的甜頭,就會自覺自願地規劃自己的每一時,每一分,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第二,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承擔家庭責任,成為家庭衛士
家庭是每個人生命的搖籃,是帶給每個人親情關愛最溫暖的地方,因此,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在家庭生活中躍躍欲試的願望和行動。盡管受年齡和學業限制,他們能夠參與的家庭事務有限,而且有時候顯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這種經歷和體驗不僅可以培養他們一定的家庭生活能力,讓他們在替父母分擔一些責任的過程中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家庭觀念,培養他們愛護家庭守衛家庭的美好情感。所以,家長可以考慮和孩子一起制訂「愛家公約」,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對各項家庭事務進行明確分工,然後相互督促,共同遵守。特別建議家長們充分利用減負後孩子們提前放學回家的這段時間,把給家人准備晚餐的任務交給孩子們,准備什麼,准備到什麼程度等等這些可以由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確定。無論這個工作的結果如何,對孩子們來說都是自我價值在家庭中的一種體現,他們會因此產生強烈的成就感,收獲到為家人提供服務後的幸福。
第三,與孩子一起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的美與和諧
在所有的家庭活動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莫過於一家人外出郊遊。此種體驗不僅可以幫助家人洗刷掉學習和工作的勞累,增進親人間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進一步了解自然,感恩大自然對人類的恩寵,從而在體驗中形成關愛自然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建議家長為孩子購買一張本地地圖,讓孩子把城市周邊的村莊和名勝古跡全部記下來,制訂一個「尋訪村莊寶地」的年度計劃,然後按照計劃逐一走遍周圍的村寨。每走一個地方都讓孩子了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還可以讓孩子想辦法結交村裡的同齡夥伴,與這些夥伴一起爬爬樹、掏掏鳥窩、捉捉迷藏、曬曬太陽,收獲一份質朴的友誼。這樣的郊遊活動距離不是很遠,花費的錢物也不用很多,但它帶給孩子的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啟迪一點也不少。長此以往,何愁孩子寫作文時眼中無物、筆下無情呢?
第四,巧設情景,磨煉孩子的生存意志和心理抗壓能力
當代獨生子女的耐挫能力弱,抗壓能力小。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無原則的嬌慣和溺愛。因此,在學校減掉了孩子們過重的學業負擔之際,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怎樣磨煉孩子們的意志、培養孩子們堅韌持久的精神和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上。為達到這個目的,家長可以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手到擒來的道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在假期里組織長距離的騎車拉練或徒步旅行等活動,讓孩子在體驗艱難中挑戰自己,提高身體和心理的抗壓能力。同時,家長還可以充分運用孩子所崇拜偶像的成長經歷,挖掘身邊的其他教育素材,採用討論交流、觀點辯論等方式對孩子展開這方面的教育。
第五,幫助孩子擴大交往范圍,對孩子進行與人交往的教育
人是群居動物,離開了集體,人便無法展示自己,也無法通過與人交往而發展自己。從這個角度看,生活在三口之家這樣一個小群體中的孩子們是不幸的,他們從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要忍受孤獨,他們沒有可以仰慕的哥哥姐姐,所以也就無法通過效仿和嘗試而習得與大孩子交往的本領;沒有天天尾隨在後需要他們關照的弟弟妹妹,所以也無從體驗照顧弟妹、關愛弱小的感覺。因此,打開家門,和孩子一起尋找合適的玩伴,這是時代對今天家長提出的要求。家長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後,可以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和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孩子班裡好朋友的家長結成「家長互助會」、「家長俱樂部」,定期舉辦大集體活動的方式,滿足孩子們與人交往的需要,培養孩子們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第六,解讀生命奧秘,對孩子進行愛與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切愛的教育基礎,而愛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意義所在。因此,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應該了解生命、理解生命從而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內容以人類自身為主,主要包括性和性別的問題、青春期早戀問題、男女社會分工和家庭角色等等,由於這些話題本身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和隱私性,所以,這個任務主要由家長來承擔。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個性差異而選擇相應的內容和方式,確定適合的深度。比如,在洗澡的時候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各個部位的名稱;通過插圖、故事或科教片等形式從正面回答小孩子們關於「我從哪裡來」的問題,爸爸媽媽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家庭角色和社會分工;藉助青春期教育的科普讀物、典型案例、美文欣賞教給少男少女必要的青春期身心保健知識,讓孩子感悟愛和生命的尊嚴。
第七,體驗職業的精彩和艱辛,幫助孩子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涯
對於小學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家長還應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一項幫助孩子規劃未來職業生涯的內容,以便孩子能盡早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對自己的未來做到心中有夢、心中有數。可以借鑒的做法是:家長與孩子一起搜集資料,了解當今社會各種職業的名稱和基本特點;帶孩子一起尋訪周圍的各種職場高手,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和職業生活;帶孩子到父母和親友所在單位,讓孩子通過觀察或一定程度的參與來體味職業的艱辛和快樂;和孩子一起到街頭擺擺小攤,賣賣報紙和雜物,到舊貨市場出售自己家的舊物,在勞動中收獲成就。
第八,查漏補缺,因材施教,為孩子提供個別化幫助
減負給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家長可以針對孩子在學業、習慣或綜合素養方面的實際情況,實施一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譬如,對於學業稍顯不良或者存在偏科現象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對症下葯、查漏補缺的個性化學習內容。對於習慣不良的孩子,家長可以趁機和孩子從頭做起,從一件事做起,打一場培養好習慣的家庭持久戰;對於綜合素養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長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給孩子「吃小灶」,讓孩子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但是,所有的補習和提高都要以孩子願意和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為前提,建立在高壓和不尊重孩子、不懂教育規律基礎上的一切課外輔導和補習不僅會使學校減負失去意義,而且會導致孩子身心更加疲憊,加重家庭沖突,嚴重惡化親子關系。

③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隻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後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於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像力,杜撰出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麼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後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④ 家庭教育小故事大道理全集300

您提的問題,是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的家庭教育難題。在此,誠摯推薦您觀看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裡面有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傳奇故事,有大人物小故事、小人物大故事。。。使我們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和學習成績,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
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⑤ 從家長的角度怎樣寫家庭教育小故事

歡樂無限 ,您好!
您提的問題,是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的家庭教育難題。在此,誠摯推薦您觀看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裡面有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傳奇故事,有大人物小故事、小人物大故事。。。使我們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和學習成績,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
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⑥ 家庭尊重的小故事

1.一隻木碗
從前有個老人,跟他的兒子、兒熄和孫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連路都走不動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雙膝還經常不停地發抖。老人無法照料自己,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候,湯匙也握不穩,常常會把菜湯撒在桌布或地上。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

有一回,老人吃飯時,又把湯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婦大為生氣,指著老人的鼻子大聲嚷道:你怎麼吃的飯!天天把湯和別的東西撒一地,還把碗都給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嗎,想把我累死呀!」於是,他們不許老人上桌吃飯了。吃飯時,他們把他趕到灶後的角落裡,給他一隻瓦盆,瓦盆里只有一點點飯菜。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得經常挨罵。老人傷心極了,常常一個人在灶後的角落偷偷眼淚。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隻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夫妻倆商量:咱這爹,什麼都能被他摔碎,長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錢給他買碗買盆呀,得想個辦法,什麼東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對了,用木頭給他做個碗。於是,兒子找來了一快木頭,開始動手做木碗。一會兒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婦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歲的小孫子跑了過來,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這是干什麼?要這些沒用的碎木片做什麼用?」老人的兒子問。「我要把這些碎木片做成一隻木碗,留著它,等我長大了,就把它拿出來給爸爸媽媽吃飯用。」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相互對視了一會兒,先是一臉苦笑,最後哭了起來。他們似乎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兒子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

從此,他們不再將老人趕到角落裡吃飯,而且,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慢慢地,他們對老人越來越好了。

2. 有個國王去打獵,被食人族抓住要吃掉。國王苦苦哀求,許諾只要不吃他,什麼條件都答應。首領提個問題:女人最需要男人給她什麼?限十天之內找到答案,否則就將他吃掉。國王將所有大臣召集來,尋找答案,多方打聽,得知一個住在鄉下的女巫知道答案,立即派了年輕智慧帥氣的使者找到了女巫。女巫說自己的確知道答案,但是必須要使者答應娶她為妻,使者看了看面貌猙獰的並且邋遢的一塌糊塗女巫,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了。
洞房花燭,使者進了房間,揭開蓋頭,卻意外的看到了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使者正詫異的時候,美女開口說話了;她告訴使者:她就是那個女巫,因為她會魔法,可以短時間成變美女。問使者願意讓她晚上美麗還是白天美麗?使者想了想說:我的妻子,我很願意你是永遠美麗的,但你只能短時間美麗,這就要你來做主了。結果,女巫24小時都是美女,她將答案告訴使者:一個女人最需要男人給的就是尊重。有了男人的尊重,女人永遠美麗!

3. 羅斯福母親的家教。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 德拉諾•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出身於富豪家庭,但父母並不嬌慣他,而是嚴格地管束他,特別是羅斯福的母親,為他安排了很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小羅斯福游戲時總習慣於自己是贏家,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種棋類游戲,母親故意不讓他,接連贏了兒子。小羅斯福生氣了,母親故意不去理他,並堅持讓兒子道歉,最終小羅斯福認輸了。嚴格教育對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兒童尤為重要。人生要經過許多磨難,如果只會享福,不能受苦,這樣的人將不能立足於社會,因為這樣的人只能滿足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遠不會成熟。羅斯福的母親尊重孩子,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嚴管不等於束縛,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使孩子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這對兒童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處的。

⑦ 家庭教育中的小故事大道理

轉摘:
父母必讀:三個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天下父母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家教,卻或多或少採取過錯誤的方法。下面這三個教育小故事,簡單卻內涵深刻,揭示
了家庭教育中應該遵循的幾條原理。各位爸媽看完之後,是否有所啟發? 故事一不要輕易給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盧安達的貧寒場面可能對於一般人只能想像,義工A下了卡車以後,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頓時,義工A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麼?」義工B大聲呵斥,「放下!」 義工A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義工B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義工B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干。 義工B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願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B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義工B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義工B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 義工A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義工B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麼大聲對你說話。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義工A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 啟示 從事家庭教育以來,很多家長問過我同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不會獨立思考怎麼辦?」 每當這時,我也會問家長「你家孩子做作業不會問你的時候,你是怎麼給解決的?」 家長們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訴他答案啊」 這時我接著問家長「你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了嗎?你引導孩子獨立去思考了嗎?」 其實,家庭教育也像義工給盧安達的貧窮孩子發救濟一樣,那些東西即便是免費給他們的,也要讓他們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得到,而不是輕易的給予。還有家長給我說,在孩子還沒上大學時就把孩子買房子的錢給准備好了,然後又說孩子沒有上進心。我說,你連房子這樣的大件都給孩子准備好了,孩子還需要上進心做什麼啊?!

故事二「靜」下來才會有「結果」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幹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里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檯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錶表帶甩斷了,手錶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當時手錶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麼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著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傢伙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錶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么多大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錶,你怎麼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幹活了,這院子里靜下來了。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著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錶了。」 啟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趕鴨子上架的攀比、不動腦筋的盲從„„ 這些現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但是,孩子的成長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錶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故事三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錯過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裡看東西。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每夜10點、1點和3點左右發出非人非獸的尖銳怪聲。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願與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吃東西時,如果有人或有動物走近,便嗚嗚作聲去嚇唬人。在太陽下曬得熱時,即張著嘴,伸出舌頭來,和狗一樣的喘氣。她們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並隨地便溺。 她們被領進孤兒院後,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和教育她們。總的說來,小的阿瑪拉的發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後,當她渴時,她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並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瑪拉用了2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後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後增加到45個字,並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後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啟示 印度兩個狼孩從發現到死亡的故事說明——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特性,錯過這個季節就很補救與改善了。 孩子更是這樣,一個孩子是絕對沒有兩個1歲年齡的。3-12歲就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節,這個時期的好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如同我們從孩子幾個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媽媽」,孩子一旦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並長到二三歲,再想讓孩子叫別人「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孩子已經養成習慣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把德、智、體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養成了,以後的成長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後對孩子所費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難,有時還會無效。

⑧ 在家裡家長和孩子之間發生的小故事

家長教育孩子的事例
事例一:孩子不遵守規則

父母經常會因為想要給孩子愛而讓步。這兒我們講一個女作家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故事「小飛人卡爾松」中的問題:胖叔叔卡爾森先生每天與一個七歲的小傢伙一起玩,小傢伙很想像卡爾松那樣:卡爾松是貪婪自大的,有時他甚至讓一個蒸汽機爆炸。當我們給孩子講這樣的場景時,我們也會笑。但是,如果這個成為現實,當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也用這種過分的行為來挑釁呢?我們會怎麼做呢?

克麗絲蒂娜·魯茨說:「那麼就是家長可能有些誤解。全世界都在講孩子的成長需要有自由,但這自由絕對不是無界限的,孩子也需要方向,而這個方向就是需要家長來指引的。」許多家長很難做到,比如:飯前吃巧克力,或者是數學成績差孩子還想看電視。對於這些,家長通常會讓步。他們不與孩子討論,而是慷慨地買孩子對自己的喜歡。這種做法是簡單而且節約時間的,但只是暫時的。因為孩子會越來越讓你覺得累:他們會養成掌握巨大權利的習慣。而家長想要嘗試與孩子討論會越來越困難。

心理醫生建議

您應該自問,是否您對您的孩子有始終如一的堅持,您也應該思考一下,那麼快的小妥協是因為什麼,是否您想用這種方式彌補你們沒有的共同時間?還是您害怕嚴格的教育方式會導致不被喜歡?

這些擔憂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孩子需要家長的扶持,使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當你知道了這一點,那麼引入家庭規則,並注意確保它的執行就很容易了。您要敢於始終如一!

事例二:孩子脾氣暴躁,有侵略性

沒有一個人是永遠充滿友愛與和平的。克麗絲蒂娜·魯茨說:「與孩子的關系緊張往往與不被愛的感覺和父母的意願有關」。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陰影」。也就是說,我們總是想要強調我們的積極一面,而隱藏陰暗面。孩子們經常會抓住父母的這種陰暗面,並以此為榜樣。例如十一歲的茉莉。她一直是一個可愛的孩子,而且她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可怕的兩歲」。但自從進入青春期,她給家裡造成了不良的氣氛。她總是摔門,生悶氣,責備別人,甚至在學校里開始威脅和勒索同學。而她的母親說:「我們與孩子很親近的,也和平地解決矛盾」。

克麗絲蒂娜·魯茨認為:「可能問題就出在這兒。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充滿友愛與和平的。侵略性也有被積累到需要爆炸的一刻。」有些孩子將侵略性針對自己,她說:「厭食就是侵略性的一種表現,孩子以這種方式通知外界,尤其是女孩子,她們以自己的身體來阻止長大,想永遠成為父母的小女孩。」

心理醫生建議

您更應該自問:您的家庭是否有公開的爭吵?還是您盡量給孩子「避免爭吵」和「克制自己」的感覺,比如,您是否盡量避免與自己的生活伴侶公開爭執?如果您想幫助您的孩子,您一定要弄清楚,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行為。您也應該自問,我為什麼那麼期望和諧和容易妥協,以及回想一下自己的孩提時代:您曾經想當一個聽話的小公主,還是大膽長襪子皮皮呢?

如果您能認清自己的行為模式,那麼您就能輕而易舉地調控。在起爭執的時候,您能鼓勵爭執,而不僅僅是說教和諧。您能夠讓孩子懂得,要活出自己,並給他一個解放自己的信息:做你自己,不要為了對我的愛而改變自己!

事例三:孩子過分膽小

被庇護得很好的孩子開始上學去,他們會遇到問題。「膽小的孩子往往有不肯放手的父母」,克麗絲蒂娜·魯茨回憶她在診所遇到病例:「娜娜只知道媽媽永久在。例如,她只有當媽媽站在下面並能接住她時,才敢滑滑梯。媽媽從來沒有說過:「自己試試看唄!」。

父母過分庇護的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乖和合群。他們在幼兒園里時期不會遇到問題。但是在小學里,他們會感到不安,因為他們離開父母遠了一些。娜娜的情況很戲劇性:一年級的時候她就有惡心嘔吐症狀和頭痛,而假期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十二歲的時候,她有強大的學校恐怖症。克里斯恩·魯茨說:因為害怕在同學面前嘔吐,娜娜休學了一年。在與娜娜的母親交談幾次後,我們知道了她就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她的不能割捨,她下意識地阻礙了她的女兒。而當娜娜的母親自己因為進修而沒有時間管娜娜時,她的學校恐怖症幾乎突然消失了。

心理醫生建議

例如上學路上,您每天重復:「過馬路要當心」或「別被車壓到」。您的過分擔憂留給孩子的印象是:爸爸媽媽不相信我自己能做好,或許我是真的無能。但如果您改為說:「你是很聰敏和機靈的,我知道,你過馬路時會很當心自己的」。這樣的話,孩子會理解為:我的父母相信我會做得很正確。父母要學會漸漸與孩子告別,並鼓勵他們獨立。而且這種獨立性並不必讓人擔憂,因為我們最大的願望不就是孩子能充滿自信地踏入社會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