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帶有是字的字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成語故事

帶有是字的字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13:28

㈠ 帶有讀字的成語故事

讀書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 處
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網路釋義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課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

㈡ 什麼是成語故事,什麼是寓言故事。兩者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寓言?

即有所寄託的話;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回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答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

什麼是成語?成語的特點和來源?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它往往用精練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容。

特點: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②意義的整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慣用性。④形成的歷史性。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來源: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由此可見,二者是交叉關系。

㈢ 是什麼字什麼的成語故事

成語: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是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

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比如:「小題大做」、「後來居上」等。有些成語你必須知道它的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綜上所述,「成語故事」,就是通過簡單的語言,或者說簡潔的詞語,來表述一個富有哲理、含有一定道理的故事。
就是講一個成語的出處,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比如亡羊補牢吧,成語故事就會講以前有個人的羊跑了(大概是,記不大清),然後他發現是柵欄的問題,就把柵欄補了起來,這就是亡羊補牢.通常也還會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寓意.

㈣ 帶有嘗字的成語故事

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㈤ 含有「故事」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含有「故事」的四字成語是:

  1. 奉行故事[fèng xíng gù shì],意思是遵照辦理;故事:老規矩、老章程。按照老規矩辦事。

  2. 虛應故事[xū yìng gù shì],是指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3. 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4. 完璧歸趙[wán bì guī zhào],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5. 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㈥ 含有四字的成語故事

塞翁失馬、老馬識途、馬革裹屍、伯樂相馬、鷸蚌相爭、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羽扇綸巾、錦囊妙計、舌戰群儒、乾乾凈凈、彎彎曲曲、雪中送炭、一葉障目、指手畫腳、取長補短、嫦娥奔月、四海為家、管中窺豹、拔苗助長、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垂頭喪氣、光彩奪目、金碧輝煌、千里迢迢

㈦ 有出字有入字下面橫一條尺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量入計出[ liàng rù jì chū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 liàng rù jì chū ]

  • 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同「量入為出」。

㈧ 有個例字什麼成語故事瘋狂猜成語

發凡起例 發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有例可援 有成例可以援引。
舉例發凡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指分類舉例,說明全書的體例。

㈨ 來自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

1、負荊請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舉例造句】: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綉,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舉例造句】: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4、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卧薪嘗膽,刻苦訓練。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 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㈩ 含有聽字的成語故事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淆亂視聽、
言聽計從、
混淆視聽、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聽之任之、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聽見風就是雨、
聽其言而觀其行、
收視反聽、
聽讒惑亂、
聽聰視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