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家的故事
A. 家風家訓及背後的故事怎麼寫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是一家的道德標准,就像糧食一般,不可缺少。而當我呱呱落地時「孝順、誠實、謙遜」就伴我隨行。
我家的誠實之風。從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誠實守信,因為它是做人的道德標准。記得有一次,我把媽媽的香水拿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香水瓶一不小心被我們打碎了,回到家我並沒有立即向媽媽承認錯誤。過了兩天,媽媽說她的香水不見了,怎麼也找不著。
這時我顯得特別緊張,站在那不敢動,爸爸看出了端倪,拉著我說:「鬧鬧」你一定知道媽媽的香水去哪了,是不是?我低下了頭,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還表揚我是誠實的好孩子。爸爸說:」香水打碎了還可以再買,而誠實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我看著爸爸,用力的點了點頭,並把他的話深深的埋藏在心靈的深處。
我家的孝順之風。百孝順為先。從我記事那天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刻在我腦海里。他們從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裡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聽取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是陪著笑臉,不停的討好。
事後還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事情做得多,就會有脾氣,我們要讓著她。」今年暑假爺爺做了一個腰椎盤突出的手術,媽媽在澄縣和西安之間來回穿梭,照顧行動不便的爺爺。媽媽曾經對我說過「百孝順為先,孝敬是沒有底線的。」就在這一刻,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也一定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做個孝順的女兒。
我家的謙遜之風。有人說:成功來自於謙遜。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三年級期末考試考了全級第七名,我非常得意。家庭聚餐時,在姑姑和舅舅面前賣弄,媽媽用嚴厲的目光看向我,我還不以為然。回到家,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鬧鬧,『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
剛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賣弄,這樣對嗎?」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媽媽又說:「即使以後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時刻勉勵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這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話。做個謙虛謹慎的好孩子。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綴的改進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1)家風家訓家的故事擴展閱讀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錢氏家訓》等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
傳統中國,「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淀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家風,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一些古人的家風箴言,願優良家風世代相傳。
B. 家風家訓小故事
家風家訓小故事:
一、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二、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三、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四、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死後,在瓷碗上寫下「不允許官員發財」六個字。他要求陶瓷廠模仿批量燒制,並將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會上,他說:「雖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級官員,但他絕不會欺負人民,掠奪人民財富。我要牢記他父親的教誨,做一個官員,為世界上的窮人做好事,並邀請你的兄弟來監督他。」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為百姓考慮。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五、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C. 家訓家規家風故事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立好家風好家訓,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D. 關於家風家訓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
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4、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
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E. 家風家訓家規小故事
家
風
家
訓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傳承千年,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藝術文化。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的藝術文化反倒被年代的不同而被人遺忘,而取而代之的卻是金錢,利益,甚至違逆不孝。,時代是在發展,人們的品行卻在不斷退化。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討家風家訓這個話題。
所謂「家風」,就是家規,它就如班風一樣,是指一個家庭的風氣。,爸爸媽媽常說:「百世勤為先。」愛因斯坦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其可見勤奮的重要,在家中爸爸也常常督促我要克服心中的惰性,爭做勤奮的陽光少年。
家中的第二條家規是「孝」千萬經典,孝義為先。也就是什麼事兒盡量讓長輩順心順意。不跟長輩頂嘴,不當面指責長輩,這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一定要認真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當然,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餐桌上,吃飯時,長輩先坐,我才能坐,長輩沒有動筷,我也不能動筷,漸漸地,這已成為一種習慣。(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所謂「家訓」字典上說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而我卻認為家訓是一個家庭的涵養,是家教好的表現。我雖不知道我家的家訓是什麼,但小時候,媽媽常教育我說:「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從小到大,我們對父母說過的謊,連起來也許能繞地球幾圈,打個比方:當你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你是否和父母說過:這次考得都不好呢?當你犯了大錯,領導追問時,你是否讓別人當了替罪羊,只為保全工作呢?當你摔壞了什麼東西時,你是否為自己推託,找各種借口,甚至撒謊呢?但其實做錯事情不打緊,如果說謊而為自己找借口,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因為許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可當我主動承認錯誤是,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罵我,相反,當我逃避錯誤時,他們便會非常的生氣。所以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自己也要敢於承擔,而不是靠撒謊來逃避錯誤。
家風、家訓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有的家庭十分重視,而有的家庭卻忽略了這一點。
但是,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藝術文化,我們應該把這種好的文化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
F. 家風家訓小故事有哪些
內容如下: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 為弘揚良好家訓家風,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深刻領悟家風的力量,近期,峨眉一小正積極開展「傳家訓 立家規 牽手父母樹新風」系列教育活動。
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訓
1、雖然生活貧困,但絕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親依然傾注所有的熱情教育子女;
3、越是偉人,越要自我學習與自我感悟;
4、失敗也絕不氣餒,用頑強的挑戰精神武裝自己;
5、通過長途旅行考驗和鍛煉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結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親自教授子女,只監督和考察其學習情況;
9、人性的弱點有時反而會成就一代偉人;
10、培養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G. 家風家訓故事家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節日,特別是春節,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吃年夜飯,我父親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爺爺)是一個大家庭20多人,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太爺盛飯,太爺動筷了,他們才敢吃飯,我太爺就把好吃的給我爸吃一口,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每到節日,農閑時節,村裡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賭博,父親就告誡我禁止參與賭博,賭博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煙:煙有百害,無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傷身,我就養成了不吸煙不賭博,少飲酒的習慣。母親每天都講: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父母身傳言教的教導我們,「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知
【篇二】:家風家訓小故事-百善孝為先
踏實做事、誠信待人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就是在傳統、朴實的家風熏陶下長大的……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是父母對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在我的成長的記憶中,父母一輩子沒和人發生過爭執,他們一直把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看得很重。我的母親是一位老實本分、任勞任怨的農民。在村裡,她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東西給我們;贍養老人,雖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讓奶奶頤養天年的還是她;出工幹活,她從不挑三揀四,她認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樂於助人,有好東西除了留一部分給我和哥哥,大部分都會分給鄰里鄉親——我們家現在是老年活動室。在我眼裡,父親是全能的,所有的農活都會做,農閑之際他會外出打工賺錢,在70年代較貧困時期父親的勤奮保障了我們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親的影響下,我們的耳濡目染使我們及下代孩子們都傳承著父輩的優良傳統——做事踏實、與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在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際關系復雜、私慾都較重。作為老二的母親,沒有學習的機會,帶大8個弟妹、做繁重的勞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
【篇三】:七年級組好家風家訓小故事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是教育規范後代的准則,也叫家法。好家規會造就好家風,家風即門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也就是家規、家訓形成的習慣。善、孝、仁、禮等品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質,都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節日,特別是春節,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吃年夜飯,我父親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事:他爸爸(我的爺爺)是一個大家庭20多人,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太爺盛飯,太爺動筷了,他們才敢吃飯,我太爺就把好吃的給我爸吃一口,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每到節日,農閑時節,村裡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賭博,父親就告誡我禁止參與賭博,賭博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煙:煙有百害,無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傷身,我就養成了不吸煙不賭博,少飲酒的習慣。母親每天都講: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
H. 家風家訓的故事
1、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2、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代代相傳。
3、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4、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5、家,心靈的守護地;家,溫暖的港灣處;唯天下間最美麗的地方!
6、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7、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8、陰陽和,萬物生長,父母安,家庭興旺。
9、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保一家興旺。
I. 我家的好家風好家訓的故事
有孔融讓梨
還有七步成詩
司光砸缸
駱賓王的鵝鵝鵝
晉明帝的日近日遠
J.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好吃的先給奶奶
我們家,女兒樂迪的奶奶長期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幫助我們照顧樂迪的飲食起居。平時,只要不是特別忙的時候,我和丈夫都會自己照顧樂迪,畢竟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上一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責任。我們這樣去做,奶奶就有很多時間去打牌、跳廣場舞,每天開開心心的。而我們一到了工作忙碌的時候,奶奶就會把樂迪照顧得很好,也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家裡的家務,奶奶總會乘我們不注意就搶著做了。我們總把最好的尊敬和孝順留給奶奶,樂迪從小就看著我們這樣做,所以她現在知道,也是她的口頭禪:「好吃的要先給奶奶!」我想,一個家庭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我們的父母為我們作出榜樣,我們又為自己的孩子作出示範,那麼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也會去作出更好的傳承。
第二個小故事:我的爸爸是超人
電影《美麗人生》中,父親為自己愛的孩子營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敘利亞的父親告訴女兒炮彈的轟炸是在放煙花......我在熱淚盈眶的同時,也在思考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我也應該成為家庭關系的調和劑。生活中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如何變得有趣,正在成長的女兒如何讓她幸福快樂。我也能為家庭編織「美麗人生」。樂迪談起爸爸,總是一臉自豪,她和小朋友說,我爸爸什麼都會,我爸爸會幫我修玩具車、還騎小紅摩托帶我去上學、我媽都擰不開蓋子只有我爸擰得開......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樂迪的眼裡卻是對爸爸滿滿的崇拜。其實在現實中的她爸爸是什麼樣呢?家裡的水管爆了,給他打電話,他說我在加班回不來,你自己看著修下;平時他打電話給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在開會,接不了樂迪了,你打的去接下......
我曾經看過一個別人家的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的爸爸平時愛出去應酬也不怎麼管家裡,媽媽很反感,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如何如何不好,媽媽其實初衷是想讓爸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最後卻導致了小男孩的孤僻、易怒、膽怯等性格缺陷,作者最後鄭重提醒:「喪偶式」的家庭尤其要注意爸爸的作用。
我於是冷靜,我的丈夫並沒有不顧家庭,他很愛自己的家,只是他實在很忙,忙也是為了這個家在打拚。於是我對樂迪講述的都是爸爸的好,爸爸的愛。就有了樂迪和爸爸甜蜜的「小情人」感情。
我的脾氣也不是回回忍得住,記得有一次,丈夫喝醉了,我很生氣就數落他,結果樂迪在旁邊嚴肅的批評我說:「媽媽,超人也有犯錯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喝醉了,我們也要愛他呀。」我親手栽的樹,開出了花,結下了果,於是我還是默默享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