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家裡發生的算盤小故事

家裡發生的算盤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3 20:27:29

① 算盤的小故事

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

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

(1)家裡發生的算盤小故事擴展閱讀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

② 關於算盤的神奇故事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專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屬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

③ 求趣味數學小故事(真實的!)

網路里有好多,給你提供幾個

高僧下棋

在古代印度,一位高僧十分精通棋術,國王正好也喜歡下棋。有一天,國王把這位高僧召到宮里,要與他對奕。國王對他說:「聽說你棋術十分高超,所以把你請來與我下棋。你不要因為我是國王就不敢贏我,你要拿出真本事來。如果你贏了我,我可以答應你提出的任何條件。」高僧說:「既然陛下恩准,我就斗膽與陛下下上幾盤。不過如果我贏了你,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國王說:「剛才我說了,你可以提任何條件,我將滿足你的要求。」高僧說:「我的要求很簡單,這棋盤上不是有64個格嗎?我贏你一盤,你在第一個格給我一粒米,贏兩盤,第二個格里給我兩粒米,贏三盤,給我四粒米,四盤給我八粒米,……每一盤都比前一盤多一倍,直到這第六十四格。」國王一聽哈哈大笑,說:「這還不容易,我國庫里有的是米,這點米連九牛一毛也沒有。」高崐僧說:「陛下可不要反悔。」國王說:「一言為定。」於是兩人就下起棋來,結果高僧贏了30盤,你猜國王應該給高僧多少米?」

韓信點兵

韓信是我國漢代著名的大將,曾經統率過千軍萬馬,他對手下士兵的數目了如指掌。他統計士兵數目有個獨特的方法,後人稱為「韓信點兵」。他的方法是這樣的,部隊集合齊後,他讓士兵1、2、3--1、2、3、4、5--1、2、3、4、5、6、7地報三次數,然後把每次的余數再報告給他,他便知道部隊的實際人數和缺席人數。他的這種計算方法歷史上還稱為「鬼谷算」,「隔牆算」,「剪管術」,外國人則叫「中國剩餘定理」。有人用一首詩概括了這個問題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這意思就是,第一次余數乘以70,第二次余數乘以21,第三次余數乘以15,把這三次運算的結果加起來,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盡的余數便是所求之數(即總數)。例如,如果3個3個地報數餘1,5個5個地報數餘2,7個7個地報數餘3,則總數為52。算式如下:

1×70+2×21+3×15=157

157÷105=1……52

下邊給同學們出一道題,請用「韓信點兵法」算一算。

小紅暑假期間幫著張二嬸放鴨子,她總也數不清一共有多少只鴨子。她先是3隻3隻地數,結果剩3隻;她又5隻5隻地數,結果剩4隻;她又7個7個地數了一遍,結果剩6隻。她算來算去還是算不清一共有多少只鴨子。小朋友,請你幫著小紅算一下,張二嬸一共喂著多少只鴨子?

奇怪的數字

數學老師問它的學生們:「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六位數,用它分別去乘1、2、3、4、5、6,得出來的六位數積還是那個六位數,只是排列次序稍有不同?」

會有這樣奇怪的數字嗎?學生們都感到難以相信。

「有的。有這樣的六位數。現在我把它寫下來。你們自己用1--6分別乘它,看看這六個有趣的乘積。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數學老師說完

,在黑板上寫下了那個六位數。

小朋友,你一定想知道那個六位數吧?

有趣的自然數

五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350。求出這五個自然數各是多少?

買菜

小黑去菜市場回來,告訴爸爸他一共買了4樣菜:4根黃瓜、3個西紅柿、6個土豆、5個辣椒。「黃瓜每根6分錢,辣椒每個9分錢,」小黑對爸爸說,「一共花了1元7角錢。」

「這筆帳不對,」爸爸笑著說,一定是算錯了。」

「您還不知道土豆每個多少錢、西紅柿每個多少錢,怎麼就知道錯了呢?」

「你再算一遍吧,肯定是錯了帳。」爸爸肯定地說。

小黑仔細在算了一遍,真的是算錯了。怪了,爸爸是怎麼知道的呢?

井底小蟲

一隻小蟲不小心掉進了井裡。它每天不停地往上爬。不幸的是,它每天白天能往上爬3米,可是一到夜裡就要滑下2米。但是小蟲還是堅持往上爬。這口井從井底到井口是20米。小蟲從清晨開始從井底往上爬。它需要幾天以後才能爬出井口呢?

幾個9

明明和沉沉都十分喜歡數學。一天明明問沉沉:「你最喜歡幾?」

「我最喜歡9。」

「那你說說從1數到100,要說幾次『9』?」

「啊!……這」沉沉被難住了,「這要數一數才能知道」

「一分鍾時間」明明說。

小朋友,請你在一分鍾內說出從1到100有多少個9。

鄭板橋喝酒

清朝書畫家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有一年春天,他提著一壺酒在街上邊走邊飲,又是吟詩,又是畫畫,正好遇上老朋友計山,計山說:「光你一崐個人喝酒,也不說請我喝呀?」鄭板橋說:「請倒是想請,只是你來晚了,我的酒已經喝完了。」計山問道:「你一個人喝了多少酒呀?」鄭板橋「哈哈」一笑,吟出一首詩來:「我有一壺酒,提著街上走,吟詩添一倍,畫畫喝一斗。三作詩和畫,喝光壺中酒。你說我壺中,原有多少酒?」計山眨著眼想了半天,說:「我算出來了,你的壺中原來一共 有7/8斗酒。」鄭板橋說:「對,你很聰明。」小朋友,你知道計山是怎樣算出來的嗎?

愛因斯坦的數學游戲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就特別聰明,有一次同學們在一起玩,他說:「我們做一個數學游戲怎麼樣?」同學們說:「怎麼做法呢?愛因斯坦說:「你們隨便想一個數,然後做一些運算,我就能知道你們一開始想的那個數是多少?」湯姆說:「我不信,但是我可以試一試。」愛因斯坦說:「那麼好吧,現在開始。你心裡隨便想一個數吧。」「我想好了。」湯姆說。「在這個數上加上18。」

「再加上136。」

「減去27。」

「減去你所想的數。」

湯姆按照愛因斯坦的要求做了運算。他還沒有說出答案,愛因斯坦就說:「最後得數是254。」

湯姆驚呆了,愛因斯坦說的一點也不錯,可是他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掛鍾上的數學

星期天下午,小林在家裡開始做作業。當他開始做第一道題的時候,牆上的掛鍾正好敲響4點鍾。當他把語文、數學作業做完的時候,小林又看了看掛鍾,這時鍾止的長針和短針正好重疊在一起,走成了一條直線。你能算出小林做作業一共用了多少時間嗎?

小林做完作業後,就到街上玩去了。玩了一會兒,他忽然想起還有篇作文沒寫,便趕緊回到家裡去寫作文。開始寫作文的時候,小林看了看錶,正好是五點鍾,等寫完第一段,他看了看錶,這時長針和短針走成了直角。他又接著寫,等寫完了的時候,鍾睛的時針和分針又正好走成了直角。請問小林寫第一段用了多少時間?寫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分酒

張三、李四兩人一人拿了一個酒瓶,裡面都放著酒,兩人想把酒分勻,李四先把自己酒瓶中的酒往張三瓶中倒,使張三瓶里的酒成了原來的2倍,又把張三的酒往李四瓶中倒,使李四瓶中的酒增加到3倍。這樣倒了兩次,還是沒崐分勻,張三瓶中有酒160克,李四瓶中有酒120克。請問張三、李四瓶中原來各有多少酒?

有這樣的分數嗎

上數學課時,老師對同學們說:「你們能找出5個小於1/3而大於1/4的分數來嗎?」張山同學想了半天,說:「這樣的數我一個也找不到。」這時劉小娟同學舉手說:「我找到了。」老師說:「劉小娟同學很聰明。」同學們,你們知道劉小娟找到的是哪些數嗎?

和尚數念珠

小明和小光去寺廟遊玩,看見和尚靜坐打禪的時候,手裡總是拿著念珠一個一個地數。小明說:「一分鍾能數多少數呢?」小光看了會兒,說:「我看最多能數200。」小明又說:「要是數到1兆,我看用是了幾天,最多用上八天八夜。」小光說:「1兆是1萬個億吧?」小明說:「對。」小光說:「要是那樣的話,我看一輩子也數不到1兆。」小明說:「不可能,你說的也太長了。」小朋友,你們認為數到一兆需要多少時間呢?

牛吃草

這個問題是大科學家牛頓提出來的,這是一個看著簡單而實際上要動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片牧場,養著27頭牛,6天把草吃完;養牛23頭,則9天把草吃完;如果養牛21頭,那麼幾天能把牧場上的草吃完呢?請注意,牧場上的草是在不斷生長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史前期的算題

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發現了一處史前期壁畫,上面除繪著一些人形和野獸的圖形外,還繪著一些莫明其妙的算題,這些算題也是阿拉伯數字,但考古學家們看了半天,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算題。後來他們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算題中的數字與我們現在的數字並不是一回事,但是絕對符合四則運算的法則。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算式,想一想算式中的數字各等於現在的什麼數字,然後把它翻譯出來。

5+6+7=5×6×7

5+5=6

6÷5=6

7×5=7

④ 劇本家裡發生的小故事作文

大家都聽說過大長今吧!大長今做飯可是一流的。我,小小年紀就會做飯,這都是爸爸媽媽為了培養我的自主能力才讓我學的。但今天,我們一家要PK一下,看看誰是大長今,這可是我們家頂有趣的事。
一大早,爸爸就打著鑼鼓,催促著讓我們各就各位,當大家都准備好時,想到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為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參加比賽,就沒有了裁判。,於是,我們想讓饞嘴貓表弟來當裁判。緊趕慢趕還是到了中午,大家就更加忙碌了。
比賽開始了,我和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來忙去,終於,把菜做好了。媽媽做的是紅燒魚、米飯;爸爸做的是炸帶魚、牛奶、米飯;我做的是醋溜土豆絲、米飯、果汁;表弟這嘗嘗,那兒嘗嘗,最後把爸爸給淘汰了。我和媽媽進行下一場比賽。
比賽開始了,我和媽媽在廚房中忙碌,真是緊張,飯做好了,媽媽做的事醋溜土豆絲、湯、小菜;我做的是木耳拌洋蔥、果汁、辣子;表弟這次可是很細心,因為得罪誰都不好。終於,表弟把我和媽媽都弄上來大長今的寶座,我和媽媽高興極了。比賽結束了,大家都笑嘻嘻的,十分高興。尤其是我,因為我為有我這樣美好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快樂。
講述我家的故事作文二:我家的故事
星期天,陽光燦爛,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海洋水族館遊玩,這是對我通過銀章的獎勵。
在水族館里我們見到了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300多個品種、1萬余條珍稀魚類及瀕臨絕種的稀有生物。但是在所有動物中我和爸爸媽媽最喜歡的是企鵝,它們非常可愛。他們看上去好像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風,只露下肚子的那一塊沒有蓋到,所以是白色的。在水族館裡面有許許多多企鵝,可是有些藏起來不讓我們看,好像很害羞。有的開始還悠然自得,可每當它發現我們看它時,它都會一下子跳進水裡,難道它害怕我們欺負它?可是卻有那麼幾只我們一直注視著它,可它們都沒有退縮的意思。看這只最「厲害」,我們都看著它可它卻仍然在悠然自得的游泳,我猜它一定剛出生,俗話說的好真是「初身牛犢不怕虎,長出角來反怕羊」。
再瞧那隻企鵝,它正准備上岸呢!你瞧!它正扭來扭去,每當快要大功告成時,它卻不動了,好像在休息,所以一直上不上去。不過它那滑稽的樣子卻惹得人們捧腹大笑。後來它突然呆住不動了,可能是因為它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笑得這么開心吧!
其他的景點我就不說了,想要知道的話,就自己去海洋水族館看看吧!海洋動物館真是一個奇妙的地方,不但讓我見識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海洋動物,更讓我學到了許多生物知識。
講述我家的故事作文三:我家的故事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家裡十分和氣,常常洋溢著幸福的笑聲。不信?我講一個故事,我家的故事。
那是一個上午,媽媽要出去買菜,叮囑我和弟弟在家別貪玩,就出門了,一隻「老鼠」看著媽媽出去後,馬上瘋了起來:翻箱倒櫃。為什麼?它呀,在搜吃的呢!不一會兒,媽媽藏起來的麵包、蛋糕、花生、瓜子……都搜出來了,這可是他的真本領——藏在哪兒的食物都能找出來。「咔嚓咔嚓」花生被它吃了半包,我看著,驚訝極了:這可是它最快的速度呀!

⑤ 算盤的發明故事

算盤來
徐岳(?~220)字源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東萊(今萊州市)人。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漢獻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⑥ 計算機和算盤的小故事有什麼

有這么一來個關於算盤的源故事:一家公司有倆位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拉,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你們看,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自動的計算器各式各樣,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忘掉算盤這個手動的「計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啊!

⑦ 算盤的故事150字

算盤是我國抄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算盤的人比起現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⑧ 算盤的故事100字

算盤是我國抄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算盤的人比起現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⑨ 算盤的來歷或故事

算盤的出現和使用在我國由來已久,距今歷時兩千多年。算盤最早是由「籌算」而來的,「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籌算」一開始就採用十進位制,這在世界上是比較早的。其最初只是進行加減運算,之後有了簡單的乘除法。後來,由於計算上的發展,「籌算」因其計算速度較慢而顯落後。於是,在改進「籌算」的過程中算盤運用而生。
算盤的出現可追溯到我國漢代。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漢代即有算盤,但不同的是當時的算盤中間沒有橫梁相隔,上下珠以顏色相區別。而上一珠當五,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
算盤之名稱最早見於宋代《謝察微算經》,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梁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宋代發達的商業,推動了珠算的廣泛運用與普及。在《清明上河圖》中,就可看到趙太承葯店的櫃台上就放著一個算盤。
到了明代,有了數學家編著的關於珠算的專著,如吳敬的《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徐心魯的《盤珠演算法》、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等,並形成了簡明易記的珠算口訣。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俄國,又從俄國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⑩ 算盤的小故事

算盤是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版算盤的人比起現權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