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成長故事
1. 家庭成長故事500字
家庭成長故事500字
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有好多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情卻令我至今難忘。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六上午,我正拿著iPad高高興興地玩耍著。突然,爸爸走過來說:「兒子,今天老爸帶你去科技館玩,好嗎?」我愉快地說:「好啊!」「要帶上自行車哦!」爸爸說。我說:「為什麼?」「我想看你的車技啊!」爸爸又說。聽到了這句話,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終於可以和爸爸一起騎車了,緊張的是我將要第一次騎車上馬路。
我和爸爸推著自行車上了馬路,剛上了車,這龍頭好像不聽話似的,晃來晃去,擺不穩,爸爸和藹的對我說:「別緊張,你可以的。」這句話讓我信心百倍,終於我龍頭擺穩了,可是,我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象箭一般地飛馳而過,我的心又慌了,好不容易上車了,晃晃悠悠地騎著,爸爸在一旁不停的指導我:「騎車時,龍頭要放直,眼睛盯著前方,靠右騎,保持直線……」
好不容易騎到了「十」字路口,來來往往的車流嚇得我根本沒有辦法騎過去,爸爸說:「推過去吧!等熟練後就可以騎過去了。」我感覺推著自行車過馬路比要騎車過馬路的輕松多了。就這樣,在爸爸的指點下,我們騎一會兒,停一會兒,終於騎到了科技館,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當初的那份緊張被成功的喜悅取代了。
這件讓我記憶猶新,因為它讓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成長的快樂。
2. 關於家庭的感人小故事
關於家裡故事
這是老爸走後的第三個夏天,家裡變得更冷了,這也是我聽到老媽啼哭的無數次,在離家三千多公里的我很無助。
家門口的依舊綿綿細雨,天空中的烏雲始終沒有完全散開。一天的忙碌開始了,老媽依舊為了補貼家用外出忙碌。(現在家裡不缺錢,可是為了更好,老媽願意傾盡所有讓家裡更好。)哥哥和嫂子還是我走時候的樣子,還是那麼僵硬,還是那麼矛盾,還是那樣失敗……。深夜十一點點,灶台碗筷成群結隊,電磁爐像個木頭人,哥哥像個孩子一個耍脾氣躺著,嫂子像個外人在外,爸爸陌生人,離我們越來越遠。稍作停頓,瓦片上的聲音越來越響,今天最後的大雨來臨了。
老媽空腹纏綿痛心上了二樓休息,一開始,在視頻里的我還嘻嘻哈哈,覺得他們都挺好。泣不成聲的那頭讓我一下心碎,三十度天氣也讓我難於呼吸。想不通的還是哥哥說的那句話「以後這種事還會發生,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奔著和解,奔著說服的我瞬間就崩潰和激動了,和哥哥極地的不滿,也說了很多關於今天、昨天、明天的事,大概我只記得,我不想讓一步步走到今天今天毀在你我她的手裡,更不想成為狼狽的過去。內心一下很產生很多想法,眼中的星星也漸漸消失,特別想往家裡,再也不想再說嘴上的義務者,不想做空話的孝子,更不想就此「愛慕能助」。於此,我發誓 ,絕不讓自己後悔莫及,絕不做放棄 絕不讓故事不按我的劇本走。
我愛我家
我要全家都好
家人是我一生不甘於此的努力動力。
3. 一個在家庭關愛下成長、成才的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
從前在波蘭的華沙,有一戶人家,雖然生活清苦了點,可是家人相處的氣氛卻非常融洽。
這戶人家,除了有一對慈祥的父母,另有五個天真活潑的小孩,其中排行老么的瑪莉,是全家人公認最聰明、最喜歡讀書的小孩。
瑪莉的父親出生貴族,本來擁有百畝大的田地,但是經過了一連串的戰亂,俄國佔領了波蘭,從此波蘭境內的土地一律歸俄國管轄。父親的土地也也平白被俄國當局全數搜刮。
幸好,瑪莉的父親畢業於俄國列寧格勒大學,俄國政府非常贊賞他、信任他,特別派他到華沙中學,擔任教師及
副督察職務。當時,俄國政府最害怕波蘭人灌輸後代反抗俄國統治的思想,所以三天兩頭就派遣督學到各校查看,嚴格禁止任何具有抗俄色彩的教學內容。
起初,滿腔愛國情操的父親一口回絕,不願替俄國效勞,後來為了養家活口,只好委曲自己接受俄國政府的安排。可是,他並沒有完全依照俄國政府的指示做事,反而暗中鼓勵學生背讀波蘭歷史。
有一天,父親從學校教書回來,才剛滿四歲的小瑪莉,老是跟前跟後,死纏著父親不放,並且吵著父親要聽故事。父親以為隨便給她說段小故事,就可以打發了事,沒想到一連說了四、五個故事,瑪莉還是賴著不走。其實,忙了一整天的父親很想合上雙眼,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看著小女兒一副需要大人關愛的模樣,不忍心讓她失望,就勉強撐著加重下垂的眼皮,再給她說一段波蘭歷史。
第一次聽到祖國歷史的瑪莉覺得很親切,她瞪大兩眼、集中注意力,聽得津津有味。直到夜深了,才心滿意足的倒在父親的懷里,進入甜美的夢鄉。
日後,不管怎樣,每天晚上父親一定要為她提點波蘭歷史,瑪莉才肯乖乖上床睡覺。也許,正因為瑪莉從小就有熟悉祖國歷史的機會,所以她一直都比別的小孩愛國。
瑪莉小時候,除了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看書。只要姊姊布洛尼亞把書本擺在一邊玩起游戲來,瑪莉一定會馬上跑過去抱起書來,不停的翻閱。
一開始,瑪莉年紀太小,一個字也不認得,只能翻翻圖片干過癮。但是好學的瑪莉一直盼望自己能趕快看懂書本上的字,好了解課文的意思。所以,只要姊姊布洛尼亞坐在書桌前,嘩啦嘩啦地朗誦課文,瑪莉一定會靜靜地站在後面,用心聽姊姊的發音,並且盯著書本一個字一個字對照看著。
經過一而再,再而二的學習,記性好又聰明的瑪莉,已經把整本書的內容,全部清清楚楚的記在小腦袋瓜里,隨時都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誦出來,而且她也認得了書本上大大小小的字。
已經認得不少字的瑪莉,非常羨姊姊布洛尼亞能夠到學校上學。打從布洛尼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瑪莉每天天剛亮,就會掀開溫暖的被子,套上自己最喜歡的小紅裙,並且穿上白襪、皮鞋,規規矩矩的坐在家門口,等候姊姊帶她一起去上學。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瑪莉的希望並沒有實現。每天早上,布洛尼亞吃過早餐,總是一個人背著小書包,又跑又跳地上學去了。瑪莉看姊姊頭也不回地往前走,一點也沒有帶她一起去上學的意思,整個人好像破了洞的氣球,一直在泄氣。有時候還會獃獃地坐上一整天。
母親看出瑪莉的心事,但是她認為瑪莉年齡太小,還不適合入學,只好安慰瑪莉說:「瑪莉最乖,再過兩年媽媽就帶你去上學好嗎?」年紀小小的瑪莉根本就不知道兩年到底有多久,但是她一聽到自己不能馬上到學校上課,心裡忽然有一種摸不著邊的感受,覺得兩年好像很漫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過去。
有一天,瑪瑪縮在牆角,悶悶不樂地想著上學的事,突然間竟然高興的跳了起來說:「咦!我可以叫布洛尼亞教學讀書寫字呀!」
大瑪莉三歲的布洛尼亞,本來就很喜歡模仿老師上課的樣子,妹妹瑪莉要她充當老師,她當然是求之不得啰!於是,暫時不能到學校聽課的瑪莉,就在家裡上起課來了。
起初,布洛尼亞興致勃勃,又故意板起臉孔,戴上父親的眼鏡,很認真的把自己在學校所學的東西,一點一滴的教給妹妹,妹妹瑪莉也很認真的學。可是不到三天,布洛尼亞厭煩了,不想再跟瑪莉玩老師教學生的念書的游戲。瑪莉為了再多學一點,只好硬著頭皮,自己一本書一本書慢慢的讀。結果還沒上小學,瑪莉的程度的已經不比布洛尼亞差了。
兩年過去了,喜歡念書的瑪莉也上了小學。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看到瑪莉樣樣名列前茅,都非常贊賞。
瑪莉長大以後,雖然一邊念書,一邊辛苦的賺錢,但是她仍然咬緊牙根,拿到了博士學位。並且在結婚以後,和丈夫一起研究鐳原子量的測定,最後還勞獲諾貝爾獎。
瑪莉的丈夫名叫培爾.居禮,所以世人都稱她為「居禮夫人」
4. 我的家庭成長經歷啊人生感悟怎麼寫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談到讀書,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引導孩子主動讀書、愛好讀書就成為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我談談關於陪伴孩子讀書成長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諸位家長、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習慣。
第一點、首先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興趣是培養的,不是強迫灌輸的。想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要讓孩子體驗到讀書的樂趣。我的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一兩歲的時候,他對書沒有興趣,但是對顏色,對圖畫比較敏感,因此,他媽媽就買了《幼兒畫報》、《嘟嘟熊》等圖文並茂的幼兒讀物給他看。由於他對書中的圖畫感興趣,他就急於知道是什麼樣的故事,我們就給他讀下面的文字,或者給他播放隨書附帶的VCD碟片,碟片里都有字幕,久而久之,他就認識了書中大部分的字,還經常自己翻看畫報。每天晚上,我們都給他講故事,他聽故事很入迷,講完故事後,我們會對他說,還想聽好聽的故事嗎?爸爸媽媽講的好聽的故事都是從書里看到的,你要是想聽更多的故事,你可以自己看書。在興趣的驅動下,他逐漸學會看書,並且每天都給我們講故事,對讀書有了很大的興趣。
第二點、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要想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首先我們自己要做愛讀書的家長,因為我們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如果孩子在讀書,而家長在一旁看電視或者上網打游戲,孩子是絕對沒有讀書的心情,即使在讀書,那也是裝樣子,或者是被逼迫讀書,這樣的話讀書就會變成一種負擔。讀書並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要錯誤的認為給孩子一本書他就能安靜地看上半個小時,因此家長們應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讀書,這個陪伴的過程會讓孩子體驗到快樂和溫暖,同時在讀書的過程中也會全神貫注。另外,專門給孩子設立一個書櫃,把家裡所有的書分門別類放到書櫃里,形成「家庭圖書館」,從而營造出一種書香環境。
第三點、選擇能讀懂的書,選擇孩子喜歡看的書 為了讓孩子多讀書,有的家長會急
功近利,不加選擇的買大量的書籍,要求孩子看世界名著,看中國古典名著,他們對孩子讀書的期望值太高,總是希望孩子通過多讀書,提高學習成績、提高修養,強調的是書的教育功能、修身功能,其實,買書也要講究方法,要買孩子能讀懂的書,感興趣的書,在買書的過程中,父母除了引導,更重要的是孩子要喜歡讀,孩子能通過讀書感受到快樂,比如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漫畫、像現在孩子都喜歡看的阿衰、豌豆等。所以我想只要是內容健康的、孩子喜歡的,就讓他讀。如果總是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讀書,那麼,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的讀書興趣就會盪然無存,孩子就會把讀書看做一種負擔,就會像懶於做家庭作業那樣對待讀書。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考慮到讀書的學習教育價值,而忽略了讀書的娛樂放鬆價值,要尊重孩子讀書的興趣點,買孩子感興趣的書,然後加以引導,拓寬興趣點。孩子在對讀書有了興趣後,就會很自然地讀門類更廣泛的書。
第四點、把買書籍作為一種獎勵 在孩子圓滿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後,在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後,或者在孩子的生日即將到來之前,家長們往往會給孩子許諾買玩具、買好吃的食物等等物質獎勵,現在就讓我們改變一種方式吧,那就是把買書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勵。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提高了很多,物質獎勵對孩子來說已經不是一件令人期望的事情了,改變獎勵方式,把孩子的對物質生活的注意力轉移到精神需求上,把買書作為獎勵,孩子會珍惜父母買的書籍,會更加熱愛讀書。
5. 寫一篇文章 家庭成長故事 我愛我家 為主題的作文 600字左右
我有一個溫馨而快樂的家,在這個家裡,到處都充滿了愛,充滿了歡樂。爸爸的幽默,媽媽的和藹,使我們這個家更加溫暖。
首先我來介紹我的家,我的家是套房,有145平方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么一點小場地卻擋不住我們一家的運動之情。先說說離水景公園最近的客房,這可是我的運動天地,我的迷你籃球就在這里,小小個的籃球架掛在牆壁上,每天我會用科比的三分球在這里和爸爸投籃比賽。再來看看客廳,30平方米的客廳可以當兩個運動場地。經過爸爸一番改造,茶幾改裝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乒乓球桌,每當飯後,我們一家人總會在茶幾上「殺」個你死我活。客廳還可以當毛球館,每當下雨天,我都會和媽媽扣殺一盤。這時候的家總充滿著歡聲笑語。
雖然有歡聲笑語,但難免會發生「地震」。一般「地震」起源是來自我,"地震中心"來自媽媽,只要我一犯錯誤,"地震"基本上就會發生,爸爸這時可是一個關鍵人物,有時,他會化成"台風"來助戰,偶爾他會化成春風來撫順我。但只要我們父子倆一起做令媽媽不順心的事,"特大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記得有一次,我因為粗心而考試考差了,家中的「地震」馬上席捲而來。「你不會做那是沒辦法,但是你怎麼可以漏題!」媽媽的火冒三丈讓我聞風喪膽。這時,爸爸馬上加入「地震抗災中」「怎麼可以漏題呢?竟然學我,想當初我考試時都是漏兩題,你居然只漏一題?」爸爸的幽默化解了媽媽的怒氣,也教導我要認真細心。現在,隨著我的乖巧,"地震餘震"不斷減弱。媽媽也一直表揚我,別提多高興了。你也許會想,這還叫快樂?可我覺得有父母愛,真的是很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完美的家,一個溫暖的家。我真想說 :我愛我家!
6. l家庭孩子成長故事案例2500字
< 成長,需要爸爸媽媽一句能給予力量的話,哪怕一個讓人充滿信心的微笑. 記得那是小時候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情景.一天,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兩邊有小輪的小自行車,我一見面就喜歡上了它,朋友們都有一輛這樣的自行車,可我又不敢騎.因為我曾親眼看到我的表哥學騎自行車時,由於沒掌握好平衡,摔了一個狗吃屎,破了好多口子.爸爸鼓勵我說:「試一下吧,不要怕.」我乖乖地坐在自行車上,可就是不敢騎.媽媽也鼓勵我不要怕,並讓我坐在車上,她來幫我推,自行車一會兒向這邊倒,一會兒向那邊倒的滋味可不好受,嚇得我膽戰心驚,可不一會兒我就有了勇氣,自己向前騎,剛騎了一會兒,我就上了癮.整天,早上騎著車子出了家門,很晚才回來.哪兒難騎,就到哪兒騎,甚至還跟朋友玩起了漂移,摔倒了不哭不鬧,馬上起來繼續騎. 過了幾個月,一天傍晚,爸爸媽媽讓我騎著車子出來,然後在車子上敲敲打打,不一會兒,兩個小輪就被拆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爸爸讓我試著騎一下,雖然我並不怕摔,但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使我不敢上前,爸爸安慰說:「就當作還騎著原來的那輛自行車,別怕,你肯定能行.」我還是猶豫不決,不敢上前,媽媽也鼓勵說:「試試看吧.」我忐忑不安地坐了上去,然後一蹬,自行車搖搖晃晃地向前駛去,我幾次感覺要摔倒了,可車子仍在向前駛,並越來越穩,我停了下來,但還是十分緊張,爸爸說:「繼續,不要怕,保持身體平衡.」我又一次蹬了起來,終於我能勉強控制車子,雖然不能算得心應手,但還是學會了騎真正的自行車. 父母的鼓勵能產生並給予孩子巨大的力量,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挫折和失敗中成長
7. 名人在窮困家庭里成長的故事,求一個簡短的小故事。 急啊!!!!!!!!!!!!!!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莎士比亞,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為:環境越惡劣,越能錘煉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被稱為東方鴻儒的季羨林,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當自己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出去很遠的地方,到別人割過莊稼的地里去拾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揀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穗比較多,母親把麥粒磨成粉,做了一鍋面餅子,我大概吃出味道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吃了一塊,讓母親看見了,她趕著要打我。我當時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就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辦法來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面餅吃光"他又說,"現在寫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但它使我終身受用。有時能激勵我前進,有時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不計較,難道同我小時候的這一些經歷沒有關系嗎?"接著他又說:"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於是坑害子女"。
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2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為了學習音樂,十幾歲的孩子,沒有旅費,一個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漢堡去拜師求藝,為了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可他哥哥執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情有獨鍾,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奮追求,終於獲得成功。所以,有人說他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法拉第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倫敦市郊一個貧困鐵匠的家裡。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他一個星期只能吃到一個麵包,當然更談不上去上學了。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上街去賣報。一邊賣報,一邊從報上識字。到13歲的時候,法拉第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圖書裝訂學徒工,他一邊裝訂書,一邊學習。每當工余時間,他就翻閱裝訂的書籍。有時甚至在送貨的路上,他也邊走邊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法拉第終於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漸漸的,法拉第能夠看懂的書越來越多。他開始閱讀《大英網路全書》,並常常讀到深夜。他特別喜歡電學和力學方面的書。法拉第沒錢買書、買簿子,就利用印刷廠的廢紙訂成筆記本,摘錄各種資料,有時還自己配上插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於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回家後,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後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並附了一封信,表示:"極願逃出商界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像,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後,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幹,決定把他招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後,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後,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稱贊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書房裡看書時逝世,終年76歲。由於他對電化學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姓--"法拉第",作為電量的單位;用他的姓的縮寫--"法拉"作為電容的單位。
8. 幼兒園家庭中的成長故事怎麼寫
幼兒園孩子成長故事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發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有的令人傷心,有的令人高興,就像一隻只小船,慢慢的掠過腦海。
這時,一隻小船飄了過來,我看到的是高興的情景。記得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條新褲子,我穿著新褲子去上學,幼兒園的老師看見了,對我說:「呀!你這褲子真時髦啊!」我聽了不解的說:「什麼十毛呀!我一毛也沒有啊!」我剛說完老師就笑了,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
又一隻小船飄了過來,我看到的是難過。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本來應該是一個歡天喜地的日子,但卻被我給攪混了。我在放炮的時候不小心點燃了垃圾堆,燃起了熊熊大火,也把鄰居的車子燒著了,父母為了賠償這事東奔西走,我心裡也十分難過。
接著,又有幾只小船飄了過來。我又看到了一個個情景。在小時候,我看見農民伯伯種地,爸爸說他們埋下一些穀子,秋天就能收獲更多穀子。當時我想:種穀子既然能收獲更多穀子,那種錢不就能收獲更多錢了。回到家,我向媽媽要了五毛錢,將錢埋在土裡。
十天過去了,我將錢挖了出來,可還是五毛錢。我去問媽媽,媽媽笑著告訴了我原因,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六歲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濟南玩,但沒有想到得了一場大病,他們立刻把我送到了醫院,並無微不至的關照著我。由於帶的錢不夠,爸爸又坐火車回聊城拿了錢。當時,我感動的眼淚都流了下來。
這一個個故事見證了我的成長,見證了我童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