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禁毒教育小故事案例

禁毒教育小故事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45:18

① 請給幾個關於"禁毒"的事例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15歲吸毒者敲響警鍾
記者近日從有關資料上獲悉,在我國吸毒人群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達77%,而且他們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16歲以下的吸毒人數更是數以萬計。吸毒人群的低齡化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憂慮的社會問題。在「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特地來到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進行采訪,希望通過眼前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幫助青少年朋友們在戒毒者悔恨的聲音中築起防範毒品的堅固防線。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於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強,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現象和行為當成時髦追求或認為是「酷」的表現,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於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乾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葯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葯後,因無錢買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莊家,以賭錢為營生。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葯」過癮。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葯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葯」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裡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只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抵禦病魔需要親情

② 要戒毒成功的小故事

例子:張學良曾經有一段時間吸食毒品,而且癮甚大。張學良為雪國仇家恨,決定戒版毒。會後即將張學良權及夫人們送進一家外國人辦的醫院,醫生把張、於、趙三人用絲帶綁在三張連在一起的病床上,並關照所有人:不論這三人發出什麼命令或請求,一概不要理會,旁人更不能擅自進入病房。 經過痛苦的努力,終於成功解毒。
在豆豆戒毒網,和中華禁毒網都有很多成功戒毒的故事。

③ 禁毒小故事

一位吸毒者啊武的故事:「我二十歲那年,正好汕頭特區經濟大發展,我就發了財,生意場上朋友的應酬也日益多起來。」在一大群朋友中,有一個是癮君子。阿武賭博輸了,情緒也降到了低谷。在朋友的慫恿下,情緒低落的阿武主動問朋友拿來「白粉」,就這樣,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再就有了無數次。一開始,阿武每天只花10來元錢就能滿足毒癮,可後來發展到每月幾千元,家裡生意賺的遠遠不夠他花,他開始以各種借口騙取家人的錢。由於長期吸毒,賺的錢都花光了,家裡人也不再相信他給他錢,他只好找到毒友幫忙,於是阿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偷車的人當瞭望風,他也因此被判了10個月的監禁。出來後,父親為他在蓮下開了家茶葉店,本以為他從此會好好做人,可沒想到又被朋友引誘重新走是吸毒路。

啊樹和啊巧是戀人。有一天,阿樹下班回家,發現阿巧正在廁所里吸毒。她18歲那年因為經常頭痛吃葯不見效,被朋友引誘開始吸食海洛因,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阿樹決定幫助女友戒毒。兩次多沒成功。於是啊樹決定自己吸一次,戒給啊巧看。「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不久我發現自己完全離不開它了,每天開銷增大,至少400元。我忘記了對阿巧說過的話,忘記了我追求的目標,無心工作……「
女友終因吸食過量毒品而死,連番的打擊讓阿樹痛苦欲絕,自己從戒毒所出來後也曾有過3次復吸。直到他最好的朋友移民出國,臨走時給他留了一封信,讓阿樹感慨萬千,「大家同齡人,一起出來打拚,自己到頭來一無所有,別人卻前途無量。都是白粉害了我,我不能再沉淪下去。」這一次,他走進廣州市戒毒勞教所,在幹警耐心教育下決定痛改前非,成了改造的積極分子

④ 禁毒故事

一位吸毒者啊武的故事:「我二十歲那年,正好汕頭特區經濟大發展,我就發了財,生意場上朋友的應酬也日益多起來。」在一大群朋友中,有一個是癮君子。阿武賭博輸了,情緒也降到了低谷。在朋友的慫恿下,情緒低落的阿武主動問朋友拿來「白粉」,就這樣,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再就有了無數次。一開始,阿武每天只花10來元錢就能滿足毒癮,可後來發展到每月幾千元,家裡生意賺的遠遠不夠他花,他開始以各種借口騙取家人的錢。由於長期吸毒,賺的錢都花光了,家裡人也不再相信他給他錢,他只好找到毒友幫忙,於是阿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偷車的人當瞭望風,他也因此被判了10個月的監禁。出來後,父親為他在蓮下開了家茶葉店,本以為他從此會好好做人,可沒想到又被朋友引誘重新走是吸毒路。

不是什麼名人的故事
不知道可不可以

啊樹和啊巧是戀人。有一天,阿樹下班回家,發現阿巧正在廁所里吸毒。她18歲那年因為經常頭痛吃葯不見效,被朋友引誘開始吸食海洛因,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阿樹決定幫助女友戒毒。兩次多沒成功。於是啊樹決定自己吸一次,戒給啊巧看。「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不久我發現自己完全離不開它了,每天開銷增大,至少400元。我忘記了對阿巧說過的話,忘記了我追求的目標,無心工作……「
女友終因吸食過量毒品而死,連番的打擊讓阿樹痛苦欲絕,自己從戒毒所出來後也曾有過3次復吸。直到他最好的朋友移民出國,臨走時給他留了一封信,讓阿樹感慨萬千,「大家同齡人,一起出來打拚,自己到頭來一無所有,別人卻前途無量。都是白粉害了我,我不能再沉淪下去。」這一次,他走進廣州市戒毒勞教所,在幹警耐心教育下決定痛改前非,成了改造的積極分子。

⑤ 毒品的危害小故事80字

毒品是一種危害性極其大的東西,在我的記憶中雖然沒有嘗試接觸過它,但對它的了解專還是不少,媽媽從小屬就教育我讓我不要沾染毒品,媽媽描述了毒品的「功效」讓我覺得毒品就像一個大惡魔。

毒品,讓我害怕,讓我避之千里,不知你可聽聞過在戒毒所戒毒人員的懺悔,他們的悔過已太遲了。不僅傷害了自己,還傷害了他人,使他們原本和諧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朋友們,全國有20多萬人因吸毒而死亡,他們當初只是好奇地嘗了一口,就沾上了毒品,身體一天比一天地瘦弱下去,直到死亡。吸毒的人有些得了艾茲病,有的得肺部病,這樣的病有許多,還有些人甚至把家中的錢去換毒品,使家從毀,有些沒錢的甚至走上盜竊、搶劫等,它們可能毀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有許多青春少年、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而未來就在自己手中,可是被毒品這張大網網住了手腳,束縛心靈把自己埋葬在毒品中,結束了自己的花樣年華。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毒品分為天然、半合成、合成毒品三大類,在這時我想對大家說,千萬不要沾毒品,毒品不僅對人有害,對社會也有害,吸毒者在自我毀滅時,也在使其傾家盪產,家破人亡。

⑥ 關於禁毒的真實小故事

黑白記憶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以幾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染上毒品所經歷的種種身心磨難為主回線,充分答揭示了毒品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給人以「毒品一次也不能沾,對毒品要堅決說不」的強烈警示作用;同時,影片還深入挖掘其內心世界,揭示了這些孩子染上毒品的過程和原因,揭露了毒販們誘惑吸毒的常見手法,從而使青少年能學會一些拒絕毒品的基本技巧,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此外,影片巧妙地將毒品的相關常識和法律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故事情節中,有利於增強觀眾禁毒意識。在表現手法上,影片進行了大膽創新,採用紀實性和警示作用。

⑦ 禁毒防艾 有感人的故事,故事有主人公像寫一件事一樣

禁毒演講稿--《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現實中,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目驚心的嚴重問題。來自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數字表明,我國最近幾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終在吸毒人口中佔80%左右。據不完全統計,16歲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數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一是怕學生知道毒品。認為禁毒教育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冒險嘗試;二是認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門的事,與學校無關。這些認識誤區的一個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學生吸毒者罕見。事實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當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園時再來教育,則為時已晚。由此可見加強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預防工作,是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的根本途徑和出路。

自1997年國家教委規定把禁毒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並正式納入中小學德育教育教學大綱以來,六年來我校通過「家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青春期專題講座」、「青年志願者宣傳隊」、赴禁毒教育基地參觀等多條渠道對家長、學生、社區居民廣泛開展了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不讓毒品進我家」等宣傳教育活動,還組織教師面向市、區專家開了一節「美麗的罌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學校對學生毒品預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長、社區及區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學校優良的校風帶動著周邊小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對所在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提升具有明顯推動作用。學校2001、2002年連續兩次評為「石泉社區教育先進學校」、2002年被授予「創精神文明特殊貢獻獎」。

至於如何搞好學校禁毒教育,還有待於大家在具體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目前毒品雖尚未在學校出現,但「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為好。加強毒品預防教育仍然是學校德育工作一個方面,今後學校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禁毒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開展預防毒品犯罪宣傳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為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中,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法制教育結合起來;與培養青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結合起來,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領導到位,加強對學校禁毒工作的組織領導,多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

1、成立毒品預防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書記、校長任組長,政工教導任副組長,組員由年級組長、家長委員會代表、青保教師、校長助理等成員組成。

2、制定有關學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領導小組指導學生開展禁毒知識宣傳、自護教育、志願幫教等工作,並負責具體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三.加強教育,增強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禁毒氛圍。

(1)多層面、多渠道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學校領導、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可以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宣傳欄、開展 「遠離毒品」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主題班隊會、演講、徵文等形式宣傳毒品的種類、性能、危害以及遠離毒品的方法和知識,使100%的中小學生都能深刻認識毒品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自覺抵制、遠離毒品,從而使廣大青少年自覺增強防毒的意識和決心。

抓好「國際禁毒日」宣傳。每年的「國際禁毒日」,學校可以通過升旗儀式,校班會課,及主題黑板報、電腦小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組織學生觀看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劇目,開展禁毒教育知識競賽,禁毒教育有獎徵文,閱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連環畫口袋書,參觀禁毒教育圖片展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禁毒宣傳預防教育工作。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學校的法制教育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從生活知識、生活規則、生活禮節這樣一些初級生活准則的教育入手,來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的基礎。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範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並非都是有意要藐視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則的修養,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乎生活准則的判斷。第二層次,是加強青少年生活准則和社會公共道德的修養的教育。這是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關鍵,也是青少年自我防範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許多青少年在這方面的修養,大大低於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會生活准則,沒有和缺乏社會的公德修養,就會在客觀行為上出現偏差。

學校將通過思想政治課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識競賽、通過請區公安分局負責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學校做報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以自我互動教育、體驗教育、親子雙向教育、集中授課等形式,幫助青少年在實踐中掌握法律知識,在體驗中增強法制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建立法律服務設施,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咨詢,為青少年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

2、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增強中小學生毒品預防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不同特點,開展有所側重、分層次的禁毒教育活動,使中小學了解毒品的危害、預防毒品的基本知識及禁毒政策與法律法規,掌握拒絕毒品的方法與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持從小抓,重在防,確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

在普遍開展毒品預防教育的同時,把初中二年級學生作為毒品預防主題教育的重點。結合實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探索適合於初二學生特點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帶動全局,並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斷探求規律特點,推動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幫助少數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學校心理輔導老師、衛生老師結合「青春期專題講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毒品預防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可以介紹「什麼是毒品?」、「日益嚴重的毒品問題」、「吸毒的危害」等從醫學角度,生理學角度使學生們認識到與「吸毒、販毒」這一觸犯刑律的錯誤行為作斗爭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用積極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豐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精心選擇、積極推薦一批適合青少年的優秀文化讀物、影視作品、歌曲等,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講一個好故事」、「看一部好電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動,有計劃、有主題地組織青少年開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藝術活動。開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護教育」 活動,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識,教育他們自覺遠離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青少年對毒品的免疫力。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業余愛好,通過廣泛的禁毒宣傳教育,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與社會壓力,以營造一個有利於禁毒的社會文化氛圍。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國際禁毒日」,要充分運用校刊、廣播網、宣傳欄等來宣傳禁毒法律法規知識,揭露毒品的危害,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自我保護意識。

⑧ 有什麼關於吸毒的小故事

阿榮不愛讀書,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同齡人大多還呆在學校里,所以他平時都是和比自己大的玩。
玩得最要好的幾個二十五六歲的朋友,大都是吸毒者。那些人在一起打麻將時,經常會輪流注射毒品。
阿榮回憶,去年五六月的時候,一個叫阿飛的朋友邀請他也「搞一針」,剛開始他沒有同意。
連續幾天去找朋友玩,阿飛都向他發出邀請。後來,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他決定試一次。
朋友們很熱情地張羅起來,用繩子幫阿榮紮好左手腕,讓手背的青筋凸出來,然後用注射器把稀釋好的海洛因吸進針筒,交給阿榮。
據阿榮稱,因為經常見那些朋友「打針」,自己第一次就熟門熟路,只試了兩三下就把針頭插進了手背的靜脈。
大約10分鍾後,毒品發作了,阿榮只感到昏昏沉沉,便到房間里的床鋪上躺下睡覺。兩三個鍾頭之後,他才醒了過來。
此後,阿飛經常打電話問他:「還要嗎?」為了和這些比自己大的朋友打成一片,他沒有拒絕。於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這樣,阿榮迅速成了一個「癮君子」。當他主動開口討要毒品時,朋友們開始向他收錢了,一般50元一次。
「原來他們只是想賺我的錢而已。
」阿榮此時已陷入毒品的泥沼中無法自拔,每天至少要注射一次。
阿榮的父親在柳江縣基隆開發區做建材生意,他幫父親幹活每個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但這些錢只能維持幾天的吸毒開支,他只好向父親要。父親知道他拿錢去吸毒後,除了責罵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多是要錢的時候不給罷了。阿榮就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自家門面的鋁合金等建材偷賣給附近的同行,錢到手就立即跑去找朋友買毒品。
去年8月的一天,阿榮到姐姐家玩,又躺在床上吸毒,民警聞訊趕來,送他去強制戒毒。本來阿榮半年前就可以離開戒毒所回家了,但家人要求他在裡面呆夠一年,阿榮說自己也同意。
「我不願回家,我怕再見到那幫朋友。
」據戒毒所民警介紹,出去後復吸的起碼在80%以上,因為一回到以前的環境,人很難擺脫其他吸毒者的影響。像阿榮這樣的未成年人,意志更薄弱,更容易復吸。
阿梅:女兒跪著求她戒毒在柳州市戒毒所里,阿梅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42歲。
按照阿梅的說法,她的家庭條件很好,丈夫做生意,自己開計程車,兩女一子個個聽話、乖巧,而且工作後收入都不錯。惟一的缺憾就是她10年前開始吸毒,最後活也不幹了,丈夫也和她離婚了,好好的家變得四分五裂。
阿梅留著短發,一副樂呵呵的樣子,說話大咧咧的,與記者以前所想像的吸毒者形象差別很大。她說其實自己以前也偏瘦,體重只有45公斤左右。
在戒毒所里呆了大半年,體重已增至60公斤。
阿梅的「第一口」,也是在朋友的慫恿下開始的。那是1994年,一幫開計程車的朋友經常在一起打麻將,賭錢。有人跟她說,「吃」了毒品好睡覺,她覺得自己平時睡不好,就想試試。
吸了第一口,阿梅感到很不好受,嘴巴苦,想嘔吐,頭昏欲睡。她說其實直到現在她都覺得吸毒很難受,但不吸的時候更難受,渾身上下不自在,喉干、骨癢,「寒毛管都豎起來了。
」阿梅不得不一直吸下去。兩年後,她乾脆連計程車也不開了,和一幫粉友天天混在一起。
阿梅說吸了毒後精神狀態很萎靡,開起車來很危險。有一次她搭朋友到武宣港坐船,半路上糊里糊塗就翻車了。沒辦法,她只好放棄這份收入不錯的職業。
10年來,阿梅一直採用口鼻吸食的方法吸食海洛因,不敢搞靜脈注射。
「那是會死人的,」阿梅瞪著眼睛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和一幫朋友到廣州賭錢,其中一個毒癮大的朋友連續坐了10幾個鍾頭車,被毒癮折磨得受不了,到賓館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衛生間注射海洛因,不知何故竟一頭栽倒在浴缸里,等大家發現的時候那人已經被淹死了。
阿梅覺得自己最對不起3個子女,因為他們都為她吸毒的事不知哭過多少次,大女兒還曾跪在她面前求她戒毒。但是如果和子女發生爭執,阿梅會像頑童一樣惡作劇,故意當著子女的面吸,「氣他們。
」去年夏天,阿梅在家裡吸毒的時候,兒子忍無可忍,直接打電話叫來民警,把母親送進了戒毒所。
已經25歲的大女兒來探望她,她總會催女兒快點結婚生個小孩,然後交給她帶,這樣她就不會因覺得空虛無聊而吸毒了。
阿旺:三進三出為戒毒目前呆在柳州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員中,阿旺來的次數最多,從1997年起至今已來過3次。吸毒8年以來,他有一半的時間用在強制戒毒上,但始終沒有成功。
「我想做警察。
」記者問阿旺出去後想做什麼,他的回答讓人覺得十分突兀。他解釋說,這是因為自己「老毒鬼」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如果有機會做公安,他可以以身說法,教育其他人。
「我想讀書。
」這是阿旺對上面那個問題的補充回答。接受采訪時,他的手中一直拿著一本《禁毒知識讀本》,他說自己爭取全部背下來,好參加戒毒所為迎接國際禁毒日開展的知識搶答賽。
28歲的阿旺身材瘦小,但顯得很機靈,說話速度快,思路清晰。他說自己就是因為太聰明,小小年紀便賺了不少錢,為追求刺激才走上吸毒之路的。
1996年,阿旺才20歲就和朋友一起開電子游戲室,錢來得快,每個月都有好幾萬元收入。有錢之後,他和多數年輕人一樣,總想玩點「刺激」的,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手裡的錢還是花不完。那些來玩游戲賭博的人,經常把一包包海洛因放在游戲室的桌面上,玩久了就吸一下。見得多了,他也有點動心:「毒品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剛開始他不好意思問,就從顧客放在桌上的毒品中偷走一點,躲到自己的房間里學吸。一天試一點,一個月之後阿旺向熟悉的顧客公開:我也上癮了。
於是,顧客和他這個老闆就打成了一片,經常向他提供毒品。今年5月初,阿旺打電話給妹妹,說自己要到廣州,想向她借一點錢。他按照約好的地點在雙馬三角地等她,卻等來了公安人員。原來妹妹知道他要錢無非是想買毒品,索性向公安報了案。經過尿檢後,證實阿旺是吸毒人員,公安人員把他送去強制戒毒。妹妹來看他的時候,他曾埋怨妹妹「不成熟,不懂事」。但進來一段時間後,他理解了妹妹的苦衷,他說其實他們兄妹感情一直很好,他不怪妹妹,只怪自己不爭氣。
阿凱:自己走進戒毒所6月22日記者采訪阿凱時,他才剛進戒毒所不到一天,是最新的一個成員。此前的一天,阿凱經歷了29年人生中的一次大蛻變。
21日上午,阿凱一個人呆在家裡,望著空空盪盪的家,心裡頓感凄涼。他10年前開始吸毒後,家裡的景況一天不如一天,父母的錢被他全部花在購買毒品上了,「家裡有時連買菜的錢都沒有」。
阿凱有一個念頭:男人到了30歲還沒有「搞」,這輩子就完了。所以,在這一天,他戒毒的念頭出奇地強烈,他決定馬上到戒毒所戒毒。
10年來養成的惡習,要一朝拋棄談何容易。阿凱身上只有200元錢,他決定拿出大部分「犒勞」自己,最後狠狠地過一回癮。於是他花180元向粉友買來毒品,一個人躺在床上連續「享受」了幾個小時。中午的時候,他起床用5元錢買了一包煙,又用10元錢買了一包零食。
然後又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家裡,繼續想問題,「享受」最後的「快感」。
直到下午5時,因擔心戒毒所工作人員要下班了,他才起床匆匆忙忙收拾好一些生活用品,然後走出家門。他來到自家所住巷子的巷口,對一個「摩的」司機說:「送我到戒毒所!」據阿凱說,那司機當時用怪異的眼神望了他一眼,接過他手中的5元錢就開車了。來到桂柳路旁的戒毒所,阿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身無分文地開始了自己的戒毒生活。據戒毒所的民警稱,為了鼓勵吸毒人員走向新生,他們可以免費接納一定數量的自願戒毒者,這樣的人目前在所里有六七個。
阿凱高高瘦瘦的,如果不開口露出兩顆發黑的爛門牙,可以稱得上是「玉樹臨風」的帥哥。采訪的女記者還憑女性的敏感注意到,阿凱有一雙「漂亮」的手,膚色白皙,手指細長。很明顯,這雙手大多數時候是閑著的,所以才「保養」得那麼好。阿凱坦然承認,自己長這么大了,幾乎什麼活都沒干過。
阿凱把自己的墮落歸咎於居住的環境不好。他家就在柳州市有名的谷埠街大同巷,曾有一段時間,這里被稱為「白粉巷」。
「那裡的年輕人很少有不吸毒的。
」阿凱的說法當然有點誇張,但他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初中畢業後就呆在家裡,身邊的玩伴大多是「吸毒鬼」。在這樣的氛圍里,他自然而然就和大家一樣了。阿凱的父母曾以賣服裝為生,生意好的時候一家人也不愁吃穿。
但自從阿凱吸毒以後,經常向父母要錢買毒品。父母覺得賺多少錢都填不平這個無底洞,做生意的心機也沒有了,後來乾脆什麼也不做。一家人過一天算一天,10年來家裡幾乎沒添置過什麼值錢的東西。這就是阿凱後來看到「家徒四壁」,悲從中來的原因。
阿凱說他現在最發愁的是,如果戒毒成功重新回到社會上,自己沒有任何技術,父母也沒有了做生意的本錢,到時候做什麼呢?「你還有一雙手啊,」記者提醒他。
阿凱望著自己那雙白皙而細長的手,沉默不語。---😊😊😊😊😊

⑨ 急需 毒品小故事 簡短 大概3到5個 拜託 速速

一位吸毒者啊武的故事:「我二十歲那年,正好汕頭特區經濟大發展,我就發了財,生意場上朋友的應酬也日益多起來。」在一大群朋友中,有一個是癮君子。阿武賭博輸了,情緒也降到了低谷。在朋友的慫恿下,情緒低落的阿武主動問朋友拿來「白粉」,就這樣,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再就有了無數次。一開始,阿武每天只花10來元錢就能滿足毒癮,可後來發展到每月幾千元,家裡生意賺的遠遠不夠他花,他開始以各種借口騙取家人的錢。由於長期吸毒,賺的錢都花光了,家裡人也不再相信他給他錢,他只好找到毒友幫忙,於是阿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偷車的人當瞭望風,他也因此被判了10個月的監禁。出來後,父親為他在蓮下開了家茶葉店,本以為他從此會好好做人,可沒想到又被朋友引誘重新走是吸毒路。
啊樹和啊巧是戀人。有一天,阿樹下班回家,發現阿巧正在廁所里吸毒。她18歲那年因為經常頭痛吃葯不見效,被朋友引誘開始吸食海洛因,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阿樹決定幫助女友戒毒。兩次多沒成功。於是啊樹決定自己吸一次,戒給啊巧看。「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不久我發現自己完全離不開它了,每天開銷增大,至少400元。我忘記了對阿巧說過的話,忘記了我追求的目標,無心工作……「
女友終因吸食過量毒品而死,連番的打擊讓阿樹痛苦欲絕,自己從戒毒所出來後也曾有過3次復吸。直到他最好的朋友移民出國,臨走時給他留了一封信,讓阿樹感慨萬千,「大家同齡人,一起出來打拚,自己到頭來一無所有,別人卻前途無量。都是白粉害了我,我不能再沉淪下去。」這一次,他走進廣州市戒毒勞教所,在幹警耐心教育下決定痛改前非,成了改造的積極分子

格說這不是傳貼,是我從一本書上看來的。
看這個故事前先了解下這個小貼士----精神類葯品可分為興奮劑、抑制劑、致幻劑。
以下是正文。
三個男人在半夜到了一個緊閉的城門下。這三人分別中了酒精、鴉片、大麻的毒。
中了酒精毒的人說:「讓我們把城門拆下來吧!」
中了鴉片毒的人打著哈欠說:「還是讓我們休息到明早,等城門開了再進去吧。」
中了大麻毒的人高聲宣布:「隨便你們,反正我要從鑰匙孔里鑽進去。」

⑩ 關於禁毒的小故事

今天我為大來家講一則有源關禁毒的小故事:撕碎的年華。毒品問題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重大威脅,毒品泛濫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害之一。毒品的危害輕則可以毀掉一個人、一個家庭,重則可能使一代人、一個民族蒙受災難。所有踏進吸毒這個圈子的人只要有了第一次嘗試就會有第二次,接二連三不能自拔。
主人公小冬最初吸毒是在讀高中二年級時,當時他是住宿在學校,每個星期回家一次,吸毒也是一個星期口吸一次,第一次吸毒是在同村人的影響下開始的。起初是口吸,再發展到肌肉注射,最後是靜脈注射,到社工和他接觸時,已經是一個星期打二針,情況比較嚴重。當時他已是成人大學的一名學生,天資聰穎,但終因吸食毒品而沒有考到全日制大學。
通過家庭支持,朋友關心,在各方的努力下小冬終於在其親戚廠里工作,一邊工作還一邊上學。期間他也曾有反復,不願去上班,社工和他進行了多次溝通,終於他同意繼續工作,努力學習。最後,小冬經過近三年的時間,自身抵禦毒品的能力在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也在不斷的成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