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名人故事500字
㈠ 名人故事(500字)
公元1769~公元1821 著名的法國將軍和皇帝 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亞丘鎮,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派遣到法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四年後,法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拿破崙十分自信,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不久,拿破崙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因為自信,拿破崙獲得了成功。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為法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
可以說自信造就了拿破崙的成功。
㈡ 關於名人愛國故事500字
陸游愛國故事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㈢ 名人故事大全500字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㈣ 名人故事500字。
1、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2、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㈤ 名人故事五百字作文
司馬光,宇復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陝州制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㈥ 名人故事兩則500字左右
王蒙:永遠的巴金
在這個星空之夜,巴金走了。如果設想一下近百年來最受歡迎和影響最大的一部長篇小說,我想應該是巴金的《家》。早在小時候,我的母親與姨母就在議論鳴鳳和覺慧,梅表姐和琴,覺新覺民高老太爺和老不死的馮樂山,且議且嘆,如數家珍。而等到我自己迷於閱讀的時候,我寧願讀《滅亡》和《新生》,因為這兩本書里寫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寫了犧牲,寫了被壓迫者的苦難和統治者的罪惡。我還記得《滅亡》的扉頁上寫的取自《聖經》上的一句話,說是一粒種子只是一粒種子,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泥土裡,它自身死了,卻會結出千百萬粒種子。這話使我十分震動,使我嚮往泥土,也嚮往並且震動於獻身和犧牲的價值。「文革」開始以後,我在伊犁,同院有一對工人夫婦,他們找了一本《家》偷偷閱讀,讀得津津有味,放低了聲音告訴我他們閱讀的感想。他們現在才知道《家》?這使我覺得他們未免少見多怪。到現在《家》仍然感染著征服著年輕的讀者,這又使我贊嘆感奮不已。然後我和妻把書拿過來,重新讀一遍,仍然像讀一本新書一樣地心潮澎湃。我也讀過巴金寫的與譯的《春天裡的秋天》《秋天裡的春天》還有《寒夜》《憩園》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熱烈的情思,哪怕這種情是用無望的寒冷色調來表現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後,他寫什麼都是那樣的充沛、細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書永遠像火炬一樣地燃燒,巴金的心永遠為青春、為愛、為人民而淌血。只是在「文革」以後我才有機會見到老人,他憂心忡忡,他言之諄諄,他反思歷史,他保護青年,他永遠寄希望於未來。他遠遠不像許多作家那樣善於辭令,善於表演,善於抖機靈式地賣弄。作為一個作家他太老實,太朴實無華,對不起,我要說是太呆氣啦。他在關於《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書寫:「青春是美麗的。」所以他特別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壓迫人性、敵視文學藝術、維護封建道統的頑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應該不幸的人卻遭到了不幸,他充滿了感情的郁積。直到晚年,在建國五十周年的前夕,他與張光年同志一起泛舟杭州西湖的時候,他才表示,(由於國家的發展)「現在中國人能夠直起點腰來了!」我在一次又一次在交往中,還從來沒有聽他老人家講過一句這種欣慰的話。他太苦了。我從前說過,當代中國至少有兩個痛苦的作家,一個是巴金,一個是張承志。這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巴金的作品其實一向直言不諱,擁護什麼,同情什麼,反對什麼,都清晰強烈。一個愛國主義,一個人道主義,是他終身的信仰———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會的時候說的。他甚至於講得有點極端,因為在另一個場合他曾經說自己不是文學家,他拿起筆來只是為了呼喚光明與驅逐黑暗。他喜歡在高爾基的作品中描寫過的俄羅斯民間故事,有一個英雄叫丹柯,他為了率領人們走出黑暗的樹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臟,作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輩子說是要把心交給讀者,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是一個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來寫作,來做人的人。所以提起歷史教訓來他永遠是念念於心,他太了解歷史的代價了,他不希望看到歷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議下,世界一流的現代文學館終於建成了,這是「五四」以來的現代文學的豐碑,也永遠是巴金老人的紀念館。沒有巴金就沒有現代文學館。他還想紀念與記住一些遠為沉重的東西,那樣的記憶已經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隨想錄》里,把記憶和反思鐫刻在人們的心底了。「我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但是我並不悲觀,我把希望寄託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後,他一次又一次地這樣說。他像老母雞一樣地用自己的翅膀庇護著年輕人。他與女兒李小林主編的《收獲》本身就是勤於耕耘、勇於創新、尊重傳統、推舉新秀的園地。「要多寫,要多寫一點……」他一次又一次地對我說。在他還能行動的時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總要邊叮囑邊站立著……走出房門相送,而當我緊張勸阻的時候,他與女兒小林都解釋說他也需要活動活動。我們握手,他的手常常冰涼,小林說他的習慣是體溫維持較低,然而他的心永遠火燙。他不怎麼笑,有時候想說兩句笑話,如說到張潔的一篇荒誕諷刺小說,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認真而且苦澀、無奈。有一次,我看他老態沉重了,便信口開河起來,我說作家之間的無窮內斗可以組織麻將大賽決定輸贏,青年熱血過度沸騰可以組織搖滾或秧歌大賽,優勝者可以免費環球旅行。他笑了。他用執著的四川口音重復我的話說:「呵?這就是你的救世良策?」他每一個字都吐得那樣認真,使我惶恐觳觫無地。事後我愈想愈悔,便打電話給小林致歉並檢討自己的放肆,但是小林說那次見面是他老一些日子以來最高興的一次。唉,他總是那樣誠實、謙虛、質朴、無私。他永遠踏踏實實地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他提倡講真話提倡了一生,卻遭到過詆毀,曰:「真話不等於真理」,倒像是假話更接近真理。現在,這種雄辯的嚼舌已經不怎麼行時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誠的真實的與真摯的文學對於假大空偽文學的勝出。想一想他,我們剛剛有一點懈怠輕狂,迅速變成了汗流浹背。
㈦ 名人成功的故事 500字左右 多謝幫助!!!
史泰龍——1850次求職被拒
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當電影明星。 好萊塢當時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根據自己仔細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拜訪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無情的拒絕,他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不久,他就又從第一家開始了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第二輪拜訪也以失敗而告終。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但這位年輕人沒有放棄,不久後又咬牙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第350家電影公這時,這里的老闆竟破天荒地答應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幾天後,他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他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不久這部電影問世了,名叫《洛奇》。
這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到了新疆,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林則徐生存的分量:他至今仍然活在新疆人民的心中。
鴉片戰爭爆發後,林則徐在虎門一把火點起了中華大地抗英的烈焰,這是世界禁毒史上的第一把火。現在,美國特地從中國運去林則徐的塑像,並把他樹為禁毒英雄。但是,當時的清朝政府卻以「誤國病民」之罪,把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伊犁。
在閱讀史料中,我看過林則徐在19歲時寫的「山登絕頂我為峰,海到無崖天作岸」,這股豪氣是罕見的,而「敲一聲鑼替天地喊威,打一通鼓為百姓吶喊」,這種正氣註定了他日後對國家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從1842年7月被貶後,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他於1842年12月到達伊犁。當時,他住的是民房,想的還是國家的大事。他認為,當時新疆最大的事務莫過於邊防與軍墾。他主動向當時的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軍墾的建議,准備引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水,開墾伊河北岸大片良田。伊犁將軍布彥泰對這位民族英雄是敬佩的,也是信任的。他不僅委派林則徐協助管理兵餉錢糧,而且對林則徐修這條後來被命名為「皇渠」的動議全力支持。1844年,「皇渠」工程歷時4個月完工,共擴建和溝通大渠全長100多公里,灌溉數10萬畝農田。現在「皇渠」(伊寧縣人民渠)的龍口工程遺址猶存。「皇渠」修好後,布彥泰主動為林則徐請功。但是昏庸的朝廷還是不予解除林則徐充軍的處罰,又把他派往南疆繼續辦理「墾復」事宜。
到南疆後,林則徐繼續為民辦好事,當地百姓永世紀念著這個心存「大體」的民族英雄,便把由林則徐主持開墾的渠道叫「林公渠」。在南疆,他共主持開墾了310城60萬畝的良田。
在吐魯番,坎兒井是與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傑出工程。它是當地老百姓引天山的冰川水灌溉農作物的地下引水工程。由林則徐組織挖掘的坎兒井,當地的老百姓就叫「林公井」。
林則徐還請一些漢族木匠,為當地百姓打造紡車織布機,教授農民紡花織布,這種車就叫做「林公車」。正因為林則徐在當地百姓中擁有崇高的聲望,在霍城縣伊犁將軍府舊址,如今還保留著四棵林則徐親手栽的青剛櫟大樹,當地人小心翼翼地用圍牆圍起來,供後人瞻仰,並取名為「林公樹」。
新疆是多民族的聚居地,但是不管是哪個民族的人,也不管有什麼樣的頭銜,作為百姓來說,他們只記住你為百姓做了些什麼。林則徐在新疆前後只呆了兩年多時間,但是老百姓一代又一代地他記住了他。
歷史自有公論,大浪淘沙,能夠留下的是一顆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心,是一份能夠福蔭子孫萬代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林公遠去,英名猶存,業績長在。
㈧ 名人故事作文500字
艾薩克·牛頓是曾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於1642年聖誕節出生在英格蘭伍爾斯索蒲村,這一年正值伽利略與世長辭。和穆罕默德一樣,牛頓也是一個遺腹子。童年時代的牛頓就顯示出巨大的力學天賦。他有一雙非常靈巧的小手。他聰明伶俐,但對功課卻總是粗心大意,在學校並未引起特別的重視。十幾歲時,母親讓他輟學,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象樣的農民。幸虧他的母親被說服了,她相信了兒子的主要天賦不在於務農,而是另有所為。十八歲的牛頓進入劍橋大學後,迅速地掌握了當時的科學和數學知識,很快就開始進行獨立的研究工作。他在21到27歲期間為科學理論奠定了基礎,使隨後的世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十七世紀中期是一個科學鼎盛的時期,該世紀初期望遠鏡的發明,使天文學的研究發生了徹底的革命。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都極力勸告所有歐洲的科學家,再不要依賴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而要親自做觀察和實驗。培根和笛卡爾的倡導為偉大的伽俐略所實踐。他用新發明的望遠鏡所做的天文觀測給天文學帶來了革命,他的力學試驗建立了現在人稱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其他偉大的科學家,如發現血液循環的威廉·哈維和發現行星繞日運動定律的約翰尼斯·開普勒都為科學領域提供了新的基本知識,而且純科學成了知識分子的一種消遣,但還無法證明弗朗西斯·培根的預言:當科學被運用到技術領域時,就會使人類的全部生活方式發生革命。
雖然哥白尼和伽俐略澄清了古代科學中的一些錯誤觀念,為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作出了貢獻,但是還沒有一套系統的定律來把這些似乎是互不相乾的發現變成可以做科學預測的統一學說。是艾薩克·牛頓提出了這種統一的學說,從而使現代科學進入了它一直所遵循的航程。
牛頓一般不願意發表他的研究成果。早在1669年他就在他的大多數著作里對基本概念作了系統的闡述,但是他的許多學說卻在很久以後才公開發表出來。他公布的第一個發現是有關光的性質的一項突破性的貢獻。牛頓經過一系列認真的試驗,發現普通光是彩虹所有的不同色光的混合光。他還對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結果做了認真的分析,根據這兩個定律,1668年他設計並真正製造出了第一台反射望遠鏡,如今大多數天文台都使用這類望遠鏡。牛頓29歲時把他的這些發現及其許多其他光學試驗結果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
僅就光學方面的成就或許就可以使他在本書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比起他在數學或力學方面的成就來,那就相形見絀了。他對數學的貢獻主要是發明了積分,這一成就可能是他在二十三、四歲時做出的,這一發明是當代數學中最偉大的成就,它不僅僅是許多現今數學學說產生的種子,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沒有這一工具現代科學在隨後就不會取得進展。如果牛頓僅僅發明了積分而別無所獲,也可以使他在本冊中排到相當高的名次。
但是牛頓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力學方面,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的科學。伽俐略發明了第一運動定律,這一定律描述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物體運動的情形。當然在現實中所有的物體都受外力作用,力學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種情況下物體怎樣運動。牛頓提出的最著名的第二運動定律,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一定律可能被理所當然地視為經典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定律。他的第二定律(其數學表達式為F=ma)可表述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即速度變化率),與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合力成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除了這兩個定律外,牛頓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運動定律(這定律可表述為,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學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這四條定律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實際上所有的宏觀力學體系都可以利用這一體系來加以研究和預測,從單擺的振動到行星繞日在其軌道上運動都用得上。牛頓不僅提出了這些力學定律,而且還利用積分這一數學工具說明了如何利用這些基本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