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和尚的剛感人的故事

關於和尚的剛感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33:53

⑴ 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好像是關於一個小和尚問一個老和尚問題的 麻煩給我故事的全部內容

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⑵ 和尚養了個女孩然後去降魔的催淚故事叫什麼

你好朋友,
有一個
降魔女神

⑶ 關於還俗和尚的故事是什麼

一個和尚因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還俗去了。

沒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沒一個月,又因不耐寂寞還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對他說,你乾脆也不必信佛,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裡設一個去處,賣茶如何?

這個還俗的人就討了個小娘子,支起一個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對,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生命感悟:廣闊天空,浩渺宇宙中,人往往難以找出適合自己生存、屬於自己的一塊自由空間,與許多人相比,這個和尚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可是,許多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忙碌奔波,在生命結束之時,依然沒有歸宿之地。

⑷ 和尚和書生的故事

請看宣化上人對因果的開示:
眾生起惑、造業、受報,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這是自然的道理。譬如,種佛因,就結佛的果;種菩薩因,就結菩薩的果;種緣覺因;就結緣覺的果;種聲聞因,就結聲聞的果,這是四聖道。還有六凡道,就是三善道--天、人、修羅;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總之,種三善道的因,就結三善道的果;種三惡道的因,就結三惡道的果。這種因果的道理是絲毫不爽,千真萬確的,絕無迷信的色彩。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厲害,隨便錯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撥無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報應的厲害,就怕錯因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三思而後行。出世聖人修行為「了因果」,一般凡夫就「造因果」,沒有罪過,他要造出罪過。造出罪過,自己還不承認是罪過,反而認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慚愧之心,這是罪上加罪,不可饒恕。

眾生有種種的異別,包括善惡的種子,都是各有不同,各造各的業,各受各的報,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識五蘊法中,所分別而成就的。若能在種種業果報應之中,觀察明白,就能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壞它。

⑸ 捨得和尚的故事

就是叫你捨得錢給他的故事,種種譬如如何舍錢給他的種種好處,宗教慣用手法!

⑹ 一個和尚和一座寺廟的故事!

安寺驢

⑺ 有沒有具行和尚的故事

具行法師是雲南鹽源人,從小父母雙亡,入贅賓川縣曾姓人家,婚後生了兩個兒子。
光緒三十三年,他二十歲,家鄉鬧飢荒,失業沒收入,養不活家人,聽說虛雲老和尚在雲南雞足山修建祝聖寺,需要工人,因此他就到祝聖寺向老和尚求職,很幸運,得到收容錄用,從此他就住在寺後柴房做事。
他非常勤奮,天沒亮就起身工作,每天除了挑土擔石修寺之外,還自動開墾菜園,澆水、施肥、種植蔬菜,供大家食用。從早到晚,他不停工作,從不休息,更是不發一語,別人乾脆就叫他「聾子」。
過了一個多月,他的家屬也來祝聖寺投靠,佛寺原本不能住女眷,沒想到,虛雲老和尚竟體諒他們窮苦無依,收留他們在寺里做工,並讓他們在寺院後山搭茅棚居住。他們全家由衷感激,除了當建寺雜工之外,還自動把寺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更將後山開墾成農場,種植青菜、瓜果、豆子等,供全寺食用。
他很喜歡聽虛雲老和尚講經,因大字不識一個,所以,稍微深奧一點的,他都聽不懂,但是卻牢牢記得老和尚說:「只要一心念佛,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就叩求老和尚教他如何念佛。
學會念佛之後,從早到晚,無論是鋤土、種菜、搬磚、挑石,他都在念佛。二十一歲時,他們全家老小彼此約好,一起求虛雲老和尚為他們落發。他受具足戒後,獲老和尚賜法名為「具行」。
老和尚教他念佛、教他打坐,更指示他:「只要做到心中無我、無所求,就自然可以覺悟到」我不是我』」。他不明白「我不是我」的意思,但是,老和尚說,只要保持「精勤一心修行」,總有一天可以真正了解。
穿上僧衣,從早到晚一心念佛,他正式成了和尚,但是,每天還是一樣種菜、挑糞、澆水、挑石、擔土、清掃……從不休息,和之前沒兩樣,也同樣還是長默不語。唯一不同的是,之前別人管他叫「聾子」,現在則改稱「聾子和尚」。
1915年,虛雲老和尚看他修得不錯,可惜見識太少,怕他長守身邊,落入痴執,所以,強要他下山參拜天下名山道場。具行和尚百般不舍,但又不敢違背師命,只好依依不捨地下山去了。
1920年,虛雲老和尚著手重建雲棲寺,具行和尚聽到消息,心想師父正缺人手,就趕了回來。虛雲老和尚見到他,心裡很是驚喜,嘴上卻問他:「要你去參學,怎麼回來了呢?」具行和尚說:「天下名山不外如是!」老和尚又問:「回來打算做什麼事呢?」具行和尚說:「只會服侍師父,做些笨重勞役罷了。」
回到虛雲老和尚身邊的具行和尚,又干起老本行,挖土、搬石、築牆、蓋屋、種菜、種田、割稻打穀、種樹、打柴、清掃、挑糞、澆水、燒飯、煮菜,替師父與同參補衣,第一個上殿參加早課……總是一分鍾也不肯閑下來,不過,他還是長默不語,一心念佛。
不過,他現在會念經了,每天晚上,他念《金剛經》、《葯師經》和凈土諸經,而且還一字一拜。
當工程進行到建造海會舍利塔時,具行和尚已四十多歲,有一天,他突然請求虛雲老和尚,希望舍利塔完成後,能夠讓他來守塔。虛雲老和尚知道具行和尚的進境,知道他就要走了,十分不舍。
這一年的春戒,虛雲老和尚特別要具行和尚擔任尊證。受戒弟子請具行和尚開示。具行和尚說:「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識,但知念一句」阿彌陀佛』而已!」
就在這一天晚上,具行和尚照常到虛雲老和尚禪房叩安,但是,今天他卻忍不住悲傷地拜伏在地。他說:「師父!弟子要去了!特來叩辭!弟子去後,誰來侍候師父?」虛雲老和尚說:「好孩子,該怎麼辦,你就去辦罷!不要誤了你的大事!我在這里念經助你。」
入夜之後,監院法師查房點名,找不到具行和尚,大家遍尋不著。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忽見眩目白光連閃幾次,直沖夜空,照得一片光明。住在寺外,尚未入睡正在乘涼的村民,也看到寺院有強烈的白光沖天而起,以為佛寺失火,趕緊奔跑進來。
眾僧與村民一起找到白光的來處,點上火把一看,卻見具行和尚端端正正、眼睛半合、面帶微笑、合十趺足、一動不動地坐在那,有人上前要去拉他,此時,虛雲老和尚及時趕到,喝住眾人。
老和尚告訴大家,具行和尚已經坐化,剛才大家所看到的白光,就是具行和尚所發三昧真火的光,他已經以真火把自己給燒成灰了,稍一振動,就會化成一攤灰,大家不可動他。
大家仔細端詳具行和尚,只見他披著袈裟,左手執磬,右手持木魚,向著西方趺坐,面色如生,只是沒有呼吸的起伏而已,分明是個活生生的具行和尚,不過,木魚柄、磬柄、僧鞋,還有坐處的稻桿、蒲團都已變成灰燼。
虛雲老和尚見具行和尚以瑞相法身示世,便祝禱具行和尚多保持一天,讓記者攝影留證,以傳揚於世,度化眾生。
第二天,老和尚請來了《昆明日報》攝影記者,雲南省唐都督繼堯,財政廳王廳長竹村,水利局張局長拙仙,昆明社會各界賢達人士,還有昆明佛教徒等前來瞻仰。
虛雲老和尚見具行和尚功德已圓滿,便當眾取下具行和尚手中的小磬,一面向具行和尚說 「可以放心西去」,一面輕敲小磬,敲到第三響,具行和尚全身振動,霎時傾倒化成灰燼。
貴為師父的虛雲老和尚,竟然當眾合掌跪下禮拜,唐都督與數千來賓,也都跟著跪拜。隔日,《昆明日報》以頭條刊出新聞和照片,轟動全雲南。全身燒成灰了,怎麼不倒下呢?有什麼火可以把人全身燒成灰?既然燒成灰,又如何能夠保持原來形貌、姿勢、容貌呢?全身都燒成灰了,袈裟又怎會好好的?……太多不可思議,讓雲南人對佛教信仰更加堅定,數萬人絡繹來山參拜。

⑻ 關於和尚的寓言故事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做事要堅持到底,否則一切努力都會白費

⑼ 三個和尚的故事(完整版)

一座高山上有座廟,裡面住著一個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吃,小和尚就拿著木棍去打,經常把屋子弄的亂七八糟。

後來廟里來了一個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樂,只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讓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卻讓小和尚去,兩人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讓,都不肯去挑水。最後他們決定一同去抬水。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間,誰也不肯吃虧。

晚上,小和尚讓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讓小和尚去打,兩人一直推來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沒人去。

不久,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讓另外兩個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搖搖頭去念經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兩大桶水,然後,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於是,三個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一天天過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他們又渴又餓,經也不念,木魚也不敲了,每天睡得東倒西歪。廟里越來越冷清了。

一天夜裡,老鼠出來了,有了糧食,有的啃桌椅。一隻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蠟燭,幔布燒著了。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著就要爬上房頂了,可是三個和尚還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煙嗆醒了,連忙喊:「著火了,著火了,快救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那以後,三個人再也不偷懶了,一人一天輪流挑水,再也沒有爭吵過,日子過得可快活了。

(9)關於和尚的剛感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角色介紹:

1、小和尚

小和尚在游歷中發現山頂小廟,於是就安頓下來,天天勤奮的打水念經。但是手和胖和尚來了後就生了懶惰思想,和瘦和尚一同抬水喝,當胖和尚來了後,大家都不願打水。

2、瘦和尚

瘦和尚第二個在小廟安頓,到小廟後瘦和尚不願再單獨去打水,最後和小和尚一同去抬著打水。晚上聽到小和尚敲木魚,擾亂了自己節奏,兩人都不再敲木魚,念佛。

3、胖和尚

胖和尚是最後在小廟安頓下來的人,到小廟後喝完了水缸里的水,又不願去打,最後鬧得三人都不願再去打水。最終,使得大家都沒水喝。

二、寓意:

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屬同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

⑽ 關於和尚打油的故事

也許這就是說有心插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做什麼事不要太過執著,過份的用心會出錯緊張吧。在佛學上叫隨緣吧。這只是我個人認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