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選擇的故事
❶ 好書推薦經典寓言故事
磬鳴有因
在洛陽的一座寺院里,有一隻磬(qing)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出響聲,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又沒有人去敲擊它,它總是這么自己響起來。僧房裡的僧人對這只會自鳴的磬十分恐懼,總以為是鬼怪在作祟,時間長了以後,這位僧人因驚恐而嚇出了病。寺院里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們請來許多術士、法師,讓他們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沒有一個人能制止這只磬的自動發聲。這件事搞得僧人坐卧不寧,惶惶不可終日。
僧人有個好朋友,名叫曹紹夔(kui),他聽說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這一天,曹紹夔來到洛陽的這座寺院,見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詢問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鳴的情況和自己的懷疑都告訴了曹紹夔。正說話間,寺院里敲起了齋鍾。忽然,那磬又自己響起來了。僧人一聽到磬又響起來,自然是嚇得臉色慘白,跳起來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著說:「你聽……你聽……」曹紹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鳴的原因。他見朋友嚇成那個樣子,不覺笑了。他對僧人說:「這樣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鳴的侵擾,你明天擺好豐盛的酒宴等著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嗎?」
曹紹夔神秘地笑了笑說:「我必須回去拿一樣東西來才能解決問題。」
僧人以為朋友跟自己鬧著玩,不大相信他說的話,但是,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為曹紹夔准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紹夔果真來了,僧人十分高興,招待曹紹夔吃過飯,便一同來到那隻會自鳴的磬跟前。只見曹紹夔不慌不忙從衣兜里掏出一把銼刀來,在磬上連銼了幾下,就告辭走了。
說來也怪,打這以後,這只磬真的再也不自鳴了。僧人不解其中奧秘,便專門找到曹紹夔,問是什麼原因。曹紹夔笑笑,解釋說:「你僧房裡那隻磬和你們寺院里那口鍾有相同的頻率,那邊敲鍾,鍾一響就引起磬的共鳴,於是磬也就發出聲響,哪來什麼鬼怪作祟!我只不過將磬銼幾下,破壞了它原有的頻率罷了。」僧人聽了,如釋重負,病也很快就好了。
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學道理,就能掌握它並改造它,而不致於疑神疑鬼了。
五官爭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種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靈氣,有一天,它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互不服氣。
嘴巴對鼻子說:「人所有的食物、營養,都是通過我才被接納的,我的功勞最顯著。而你,有什麼本領,位置竟然居於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說:「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經過我的辨別,才能決定什麼東西可以進到嘴裡,什麼東西不能進到嘴裡,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當然也就應在你之上!」嘴巴一時語塞,不出聲了。鼻子越說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勞最大,於是它不滿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沖著眼睛說:「你有什麼本事,竟然擺在我的上頭?」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說:「我能觀察美醜,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過我獲得,慢說什麼辨別香臭、接納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來,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們之上,是天經地義!」說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發現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於是它非常生氣。眼睛對眉毛說:「喂,你是什麼東西?你憑什麼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揚,說:「是呀,我為什麼就偏偏高居你們各位之上呢?你們想想,如果把我擺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個臉該放哪兒啦!」
沒想到,耳朵終於沉不住氣了,它也說:「各位剛才的爭論我都聽見了。要論能耐,我決不在你們之下,要說功勞,我的功勞也不小。我耳聽八方,辨別動靜。說起來我最委屈,你們不管高低,總還擺在臉上顯眼的地位,而我卻連臉都上不了,我能服氣嗎?」
五官爭位,正是那些妄自尊大、只顧爭權奪利而不顧全局的人的寫照。
誰投的鼠屎
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孫亮非常聰明,觀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細致,常常能使疑難事物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孫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黃門官去庫房把浸著蜂蜜的蜜汁梅取來。這個黃門官心術不正又心胸狹窄,是個喜歡記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庫房的庫吏素有嫌隙,平時兩人見面經常口角。他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復,這次,可讓他逮到機會了。他從庫吏那裡取了蜜汁梅後,悄悄找了幾顆老鼠屎放了進去,然後才拿去給孫亮。
不出他所料,孫亮沒吃幾口就發現蜂蜜裡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誰這么大膽,竟敢欺到我的頭上,簡直反了!」心懷鬼胎的黃門官忙跪下奏道:「庫吏一向不忠於職責,常常游手好閑,四處閑逛,一定是他的瀆職才使老鼠屎掉進了蜂蜜里,既敗壞主公的雅興又有損您的健康,實在是罪不容恕,請您治他的罪,
❷ 給我找20個寓言故事
一、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鍾」,范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鍾。
想要背著它逃跑,又背不動,於是用錘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就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把鍾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五、杯弓蛇影
出自《晉書
樂廣傳》樂廣在河南做官,曾經有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也沒來看他,樂廣就問朋友為什麼不來的原因。
朋友回答說:「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裡十分惡心,不喝吧,對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後,就得了重病。」
樂廣想到可能是牆上掛著的那隻弓,弓上有一條用漆畫的蛇。
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於是樂廣再次邀請朋友喝酒,還是在原來的地方。
樂廣問朋友「看見了什麼?」
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樣,有一條蛇」。於是樂廣就告訴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六、守株待兔
出自《韓非子 五蠹》傳說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子上死了。
他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導致兔子也沒有得到,莊稼也荒蕪了。
寓意:比喻不主動的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❸ 兒童寓言故事50則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經典著名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長》、《鄭人買履》、《龜兔賽跑》、《猴子撈月》、《烏鴉喝水》、《老鼠開會》、《殺雞取卵》、《農夫和蛇》等。還有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俄國的《克雷洛夫》、法國的《拉封丹》、 古希臘的《伊索》。
一、揠苗助長
有個宋國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長高,於是就去田裡把禾苗一個個的拔高,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田裡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二、鄭人買履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三、龜兔賽跑
兔子嘲笑烏龜的步子爬的慢,但是他笑了,說總有一天他會和她賽跑,並且贏她。"快點",兔子說,"你很快會看到我是跑的多麼的快。"他們打算馬上就開始比賽。烏龜拚命的爬,一刻都不停止,兔子認為比賽太輕鬆了,他說他先打個盹,然後很快的可以追上烏龜。同時烏龜堅持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只能看著烏龜在他前面到達終點。
四、猴子撈月
從前有五百隻獼猴,在林中遊走。一起到大樹下.樹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現.這時獼猴的首領見此月影,對眾猴伴說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應當一同撈出它,不要讓世間的長夜變得黑暗。大家一起議論道:說說有什麼辦法能撈出它來?這時獼猴首領說:我知道撈出它的法子。我抓住樹枝,你抓住我尾巴。經過許多手腳相連接,就可以撈出它。這時眾獼猴,就按照首領的話,許多手腳相連接。樹脆弱枝折斷,所有的獼猴跌落井水中。
五、農夫和蛇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蛇,就把它放在懷里。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蘇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的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❹ 學習了寓言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挑選一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寓言故事有很多的,比如說守株待兔告訴我們不要不勞而獲,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葉公好龍告訴我們要心口如一。
這樣的成語類似的很多,可以選擇一個寫出解釋或者感想就可以了。
❺ 伊索寓言每個故事的寓意
❻ 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1、割草男孩的故事
一個替人割草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兒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寓意:只有不斷地探詢客戶的評價,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不要蕭規曹隨,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問幾個「為什麼?」
2、驢的故事
上級領導老虎下山視察,看到其他動物都在玩,而只有驢在拉磨。老虎頓時贊不絕口:「有這樣勤奮的員工,是我們動物王國的幸事!」領導秘書狐狸對老虎說:「老闆,驢很勤奮沒錯,但是,磨上已經沒有東西了,他還在拉磨,這不是製造假象嗎?」
老虎一看,果真如此,不禁搖頭嘆息。驢子勤勞毋庸置疑,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結果,雖然讓人不便指責,卻讓人不禁嘆息。
寓意:與其滿負荷工作,不如靜下來思考工作的各個環節以提高效率。如果工作沒有收獲,你必須果斷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
3、綠洲里的老先生
一個青年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里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一樣糟。」
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里也是同樣的好。」
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寓意: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
4、「聰明」的小男孩
一個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你來說有多長?」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鍾。」小男孩又問上帝:「100萬元對你來說有多少?」上帝回答說:「像一元。」小男孩再問上帝說:「那你能給我100萬元嗎?」上帝回答說:「當然可以,只要你給我一分鍾。」
寓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有投資的觀念,甚至需要投資毅力、耐心。
5、青蛙的故事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游來游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
寓意: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最具威脅。要改變這一切,唯有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