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化成長故事
1. 作文800字 題目:湘陰農村的變化 內容:低碳環保,個人成長經歷,紅軍故事,身邊的人和事,黨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望無際的冀中平原的中部。這里田園平整,土質較好。村裡既沒有歷史古跡,也沒有傑出人物,只有平民百姓祖輩生息於斯,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
我到省城工作之後,有了妻室兒女,父母又早逝,便很久沒有回家鄉了。每當觸到「鄉情」的字眼,我便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緒之中。因此,今年國慶大假,我就偕家人回老家住了十幾日。在家鄉的日子裡,晚上同弟弟拉家常,白天走家串戶看鄉親。耳聞目睹村新、人新、天地新。舊貌換新顏的風物變化,給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催促著我秉拙筆撰寫家鄉見聞於紙。
整潔的村容村貌
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我就漫步在村大街上,用心觀察著家鄉的變化:昔日低矮、破舊的房屋不見了;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土路,變成了筆直、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在一塊規劃的長方形的村垣里,蓋起了嶄新的磚房一排接一排,寬綽的院落一座挨一座,紅色磚牆,黑色大門,平面屋頂,整齊劃一,美觀大方。在房落的排與排之間,是筆直的小街小巷,有的叫「幸福路」、有的叫「愛民巷」·····幾條主要街道兩旁栽的月季花已經花香四溢,白楊樹也綠樹成蔭;高大粗壯的電線桿直挺挺地矗立著,乳白色的電燈泡像白蘭瓜似的整齊地垂掛在電桿伸出的橫臂上,十分搶眼。
夜幕降臨,路燈亮了,銀白色的光芒把大街照得如同白晝,在燈光下兒童們的玩耍嬉鬧聲、男人的下棋聲,聲聲入耳,打破了千百年「日落而息」的習慣,不僅為農民構建了釋放一天勞頓的平台,也為寂寞的鄉村增添了新的歡樂。
回到家鄉的第五天,我又見到了一道新景觀。在昔日的下雨天,因村裡道路泥濘難走不便出門,只能在家裡「憋著」;可今天我驚奇地看到,村中男男女女,在雨中撐著各式各樣的雨傘,有紅色的,有金黃色的,也有乳白色的,好像一朵朵、一簇簇的鮮花。他們不緊不慢地走在水泥鋪成的大街上,腳步邁得那麼從容,神情那麼自負,格外俏麗脫俗,令人稱美! 熱鬧的村口
在家鄉這段日子裡,我每天清晨照例按時起床散步,每次走到村口,隨著朝陽在東方升起,大街小巷傳來一陣陣的喇叭聲、鈴鐺聲,有的開著汽車,有的騎著摩托車,也有的騎著自行車,朝村口開來,向著村外平坦的馬路上駛去。他們欲到何方?是去趕集嗎?不是;是走親戚嗎?也不是。這是村中離土不離鄉新一代農民到鄉鎮、縣城企業和私營企業去上班。
我久久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忽然想起30多年前同樣在村口見到的一幕:一個個背著糞筐的老叟,一輛輛拉土、送糞的牛車,還有提籃小賣的婦女,也陸續地走出村口,朝著不同方向走去。回憶當年,感慨萬分,我心想:時間竟能改變一切,昔日「執鞭趕車人」而今成了「開車」追趕新潮的農民,時代創造了奇跡啊! 多彩的時尚
這次回到家鄉,見到許多新鮮事,既教育了我,又使我深深感覺到,在逐步富裕起來的農村,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豐富多彩的新時尚正在悄然興起。
時尚之一:姑娘胸前的手機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人有之。尤其姑娘們愛美更甚。我記得,1975年回過一次家鄉,那時的農民還不夠富裕,生活較清貧。然而,姑娘們的愛美之心未泯,仍然在編織著那時的「時尚」:騎坤車,穿「的確良」,梳辮子,就覺得很美、很時尚了。可是,近些年來,不知從哪裡刮來一陣風,不少女孩子一改昔日的「愛美觀」,開始買一款粉紅色的手機,戴在脖里,吊在胸前,走起路來手機左右擺動,盪起姑娘們陣陣內心的美感。
時尚之二:老媼趕時髦
過去農村的老婦人思想守舊,對女孩子們的穿著打扮總愛挑剔,說什麼「鞋跟太高啦」、「裙服太短啦」、「口紅太艷啦」;而他們自己幾十年一貫制,總是穿布衣、穿布鞋。現在,他們也「俏」起來了,有的穿上夾克衫,有的穿裙服,也有的穿皮鞋,還有的到理發店把銀發染成黑的。說起來也怪,他們穿就穿吧,非要找個理由,打個圓場,風趣地說:「好日子不能只讓年輕人獨享,俺們已經半截入土了,也該風光風光了」!他們說完了,還捂著嘴笑起來。
時尚之三:飯桌上的「革命」
據我的回憶,家鄉過去曾有個不成文的「美食譜」:肉吃肥的,麥面吃白的,炒菜吃鹹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竟在飯桌上進行了「革命」。
我這次回家鄉住了十幾天,先後在十幾位親朋好友家吃過飯,在每家飯桌上所看到的,不僅是瘦豬肉,而且牛
2. 現代中國愛國事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內難局面面前容,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2、華羅庚回國為國家效力,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3、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4、錢學森回國為國家做貢獻,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使客居美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備,終於到了報效祖國的時候。他向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了。」
5、伍修權,1950年11月29日,安理會會議討論美國誣蔑中國的所謂「侵略朝鮮案」,南朝鮮的代表第一個發言。隨後蔣介石的代表蔣廷黻接著發言,這時伍修權為了伺機予以反擊,又坐回到了會議席上。
參展資料:
網路-詹天佑
網路-華羅庚
網路-錢學森
3. 月是故鄉明這一課寫了作者的哪些成長經歷
月是故鄉明這一課文寫了作者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到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的革命戰士的故事
4. 關於高斯的小故事
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時,一次當他正要發薪
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 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
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
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
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4)家鄉變化成長故事擴展閱讀:
高斯的成就:
高斯不僅對純粹數學作出了意義深遠的貢獻,而且對20世紀的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電磁學的實際
應用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高斯開辟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都
留下了他的足跡。
從研究風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體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紀之交的中堅人物。如果我們把18
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
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高斯是"人類的驕傲"。天才、早熟、高產、
創造力不衰。 愛因斯坦曾評論說:「高斯對於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尤其是對於相對論的數學基礎所
作的貢獻,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無與倫比的。」
5. 我們同家鄉一起成長的故事作文怎麼寫
在繁華的重慶直轄市裡,有一個美麗的城鎮,那就是——XXX
雖然梁平與重慶比起來相差甚遠,但是梁平在我心中依然是最美的,因為他是我的家鄉。
人們都知道梁平三絕,一是竹簾、二是燈系、三是賴子鑼鼓……嘻嘻我們梁平雖小,但是我們還是有絕技的,因此梁平也有很高的美譽。
在我小的時候,我很羨慕外面的大城市,覺得自己倒霉,為什麼會出生在這么個小城鎮里,但是長大了,就明白了。俗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在我心中,唯有自己的家鄉最美。
梁平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雖然我和他不是一起出生的,但是我在這片樂土已經生活了十幾年,他看著我一天一天長大,我看著他一天一天繁華。
在我只有幾歲的時候,西門那條街兩旁的房子全是瓦房,爛稀稀的,而如今現在的山峽風<以前的西門》卻是一條鬧市街。
以前的名豪也是破破爛爛的,而如今的名豪卻是熱鬧非凡,那迷人的夜景,亮麗極了。寬大的露天電視橫跨在名豪對門兩棟房子之間。每到夏天的晚上,人們都喜歡到這里來乘涼,因為這通風。人們坐在石台上,一邊吹風,一邊看著新聞;那更是別有一翻風趣。
在我的記憶里,很久以前梁平到處是瓦房,那時做樓房的,那便是當官或是有錢人家做的房子。可現在人們富裕了,有錢勒,那新房就像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家家戶戶也都搬進了新家,坐上了好房子。
還有以前梁平的人們不知道環保,不注重衛生。到處可見亂扔垃圾的人;可是現在的梁平非常干凈,也沒有那麼多人隨地吐痰了。
雖然梁平在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富裕,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因為家裡有錢而不學習,在學校打架、鬧事、惹是生非。甚至有些初中還沒畢業就不讀書了,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因該及早找到解決的辦法,挽救在懸崖上的青年,讓他們從新回到校園學習。
我與梁平共同生長了十幾年,看見了他的成功,也看見了他的失敗……..
但是我愛我的家鄉,永之不變,我要讓他看到我更成功的一面………..
6. 是故鄉明作者因月亮想起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長經歷
就是用小時候的的童年記憶的美好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情。因為身處異地諸多不如意才想家,家鄉最美好的 不過家人,朋友,和童年裡美好的回憶
通過小時候的故事 回憶事情, 因為兒時的事情是充滿溫馨回憶的 並且那時候也是很懷舊的 月亮也是一樣的
7. 魯迅一生的經歷
魯迅的經理主要分成三個階段:
一、早年經歷
1881年9月25日(中國農歷八月初三),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一個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
11歲就讀於家鄉紹興的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1893年(光緒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周福清被判「斬監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資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作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1902年,他 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三、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
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
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
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四、革命時期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政府通緝(註:魯迅並沒有被通緝,這里《而已集·大衍發微》有錯),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數月後,1927年1月16日,46歲的魯迅離開廈門,18日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許廣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聽了,不以為然,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五、晚年病逝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7)家鄉變化成長故事擴展閱讀
毛澤東曾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8. 傷仲永的故事
重溫《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9. 我的祖國我的家,家鄉變化,家風傳承、成長經歷
我愛我的中國
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有著黃色的皮膚,黑色頭發,黑色的眼睛,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這些都是我是中國人的標志。
我的中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我在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這也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自古至今,我們都是一個文明古國,即便是在當今世界上,外國人提到我們中國都會說到的是,這是一個講文明,有文化的國家。
從老一輩,我們的中國人,我們的祖先,就有著勤奮好學的精神,就有著不怕辛苦的毅力,大家都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這也是反映了我們中國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怕挫折,更不怕流血流汗,為了目的,為了理想,就會努力的去拼搏,去奮斗,這樣的精神,也是一直傳承下來。
我非常愛我的國家,我的國家,擁有著佔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資源非常的豐富,疆土非常的遼闊,在這樣大的面積上生活著56個民族,生活著將近14億人,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傳承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人。我為我們的國家擁有這些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我愛我的國家,我的國家不再像幾千年前那樣,受到外國列強的欺負,我的國家逐漸走向了富強,從綜合實力來講,也走向了世界的前列,這都是我們中國人,我們的科研人員,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團結起來的結果,我們的中華民族逐漸的走向更加富強,更加強大,但是,我們永遠是文明古國,永遠不會以強大來欺負弱小。
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中國。
10.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小歐拉智改羊圈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