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簡述故事節
Ⅰ 有關專注的名人事例
有關專注的名人事例很多,下面列舉幾個:
1、屠呦呦專注研究,因為發現青蒿素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屠呦呦榮登科學界最高殿堂並不是偶然,這與她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醉心科研,艱苦奮斗,圍繞國家需求,克服困難、一絲不苟的精神品質息息相關。她在葯學研究道路上的優良科學精神,奮發圖強、持之以恆、不怕失敗、埋頭苦幹、拒絕浮躁。
2、發明大王愛迪生
1871年的聖誕節,發明大王愛迪生舉行結婚典禮。婚禮正在進行時,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大家都納悶。原來愛迪生突然想到自己在研究的電報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發明上,不知不覺地跑到工廠搞實驗去了。一個工人發現了他,告訴他已是午夜12點了。這時愛迪生才想起來請人吃法的事情。
3、數學泰斗陳景潤
有一次,數學家陳景潤走路時撞到樹上,非但沒察覺到自己走錯了路,反倒以為是撞著別人了,一連說了幾聲:「對不起,對不起!」後來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樹,不由得會心地笑了。原來,他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數學問題。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研究效率高,取得巨大成功,與其專注有密切關系。
4、居里夫人
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5、圍棋名人常昊
俱樂部正在進行圍棋比賽,一位教練被觀眾中的一個兒童所吸引——這個小孩在棋盤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看來,孩子入迷了。
第二天,這個小孩又來了,又專心致志地一上午。一個孩子有這樣好的專注品質,確實難能可貴,一個好苗子被教練發現了。6歲的上海兒童常昊就這樣被吸收進了圍棋隊。
3年後,常昊獲全國「棋童杯」賽冠軍;還曾在被讓四子的情況下,戰勝過日本棋聖。常昊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長時間穩定。
Ⅱ 名人講誠信的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二、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三、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四、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分析: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於企業、商家而言,經營人心是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五、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六、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Ⅲ 上海外國語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看到很多回答里提到了外交官和演員陳沖、章齡之一類的演員,答主則想到了去年加入聯合國維和警隊的上外學子張紫璇。
圖源和部分信息來自 official account上海外國語大學
Ⅳ 大連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大四老學長來說一下對自己影響頗深的幾位大工校友
孫效里教授
去年差不多這時候孫老師帶給了我一份激勵與感動。電子技術最後一節課上來聽課的專家竟然是孫效里教授。這個在大一高數課上經常被高數老師謝琳提及,將其稱為他最佩服的人;她曾作為主講者參加長春書院砥礪人生講座,講述她的人生故事,可惜那次我好像有事沒有去下課時孫教授箭步沖上講台,和我們說她已經和一千二百多名學生談過心,我們無論有哪方面問題都可以去找她。她已經退休了現在作為學校的返聘老師,主要負責學校教學督查任務還自願承擔負責學生的思想方面工作。不得不感嘆,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真的將生命寫進立德樹人。
教授贈言:現在正是你們正當奮斗的年代,年輕時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時不拖累你生的人。最後啊,看著自己拍的這張照片又有感而發,年輕有為的章老師有愛地看著功成名就的孫老師,互相欣賞著,共同立德樹人。
Ⅳ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Ⅵ 關於魯迅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寬容的故事
魯迅家裡有兩個保姆,不知何故,發生了幾次口角。魯迅受不了整天的吵鬧,竟病倒了,晚上經常失眠。隔壁的俞芳小姑娘問道:「大先生,你為什麼不喝止她們?」
魯迅微笑著說:「她們鬧口角是因為彼此心裡都有氣,雖然可以暫時壓下去,但心裡那股「氣」是壓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與其三個人或兩個人失眠,那麼還不如讓我一個人失眠算了。
2、演講
名流免不了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
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過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做客
有一次,魯迅的侄女在魯迅家作客,吃晚飯時,她問道:「你和爸爸哪兒都像,就是有那麼一點不像。「哪一點不像?」魯迅問道。「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你的鼻子又扁又平。」
侄女說。「你不知道,」魯迅笑了笑,「小時候,我鼻子跟你爸爸的是一樣的,只是後來才變扁變平了的。」「那是為什麼呢?」侄女不解地問。「那是到了後來,我住的環境比較黑暗,到處碰壁,所以把鼻子都碰矮了!」魯迅說。
4、風趣
廣州的一些進步青年創辦了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為創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你們自己先寫的好,我以後再寫,免得有人說魯迅來到廣州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銷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文學社青年說。「要刊物銷路好很容易,」魯迅風趣而又嚴肅地說,「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
5、辣椒驅寒
魯迅很喜歡吃糕餅糖果等甜食。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餅給他,他喜歡得不行,藏起來自己偷偷享用,捨不得給別人吃!只有在女士來做客時,才「大方」地拿出來,因為女士們胃口小,只能吃個一兩片而已!
他還能吃辣椒。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有一次他期末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魯迅沒有把獎章作為自我炫耀的標牌,卻懂得實惠,跑到鼓樓街把它賣了,買一大串紅辣椒回來。
每讀書至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隻辣椒來,分成幾截,放進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噓唏不已。只覺周身發暖,睡意頓消,於是捧書再讀。
Ⅶ 關於孤獨造就成功的名人事例
1.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他對封建禮教、舊傳統的批判,與復古派的論爭,一直延續到《且介亭雜文末編》對國民黨政府的法西斯專政的抗議,對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路線的反擊等集中的體現了魯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異質性。他的孤獨造就了他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