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現代關於取捨的小故事

中國現代關於取捨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10:26:15

A. 取捨這短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

1、短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用小標題概括出來。①亞歷山大斷繩結②孩子果斷棄腳趾③朋友將托盤倒向自己2."成功往往蘊涵於取捨之間""機遇的獲取,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進行果斷的取捨。"3.傳統的思維方式是用手打開繩結,耗時耗力.亞歷山大的心中只有他的目標,所以他舍棄了紛繁,選擇簡單、迅速,最終得到了他所想要的.4.值得.如果不舍棄他的腳趾,他就會失去他的生命

B. 懂得取捨是明智之舉的例子

  1. 義大利著名來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自蒂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父親就開始教他唱歌。當時,帕瓦羅蒂興趣泛,有很多愛好和目標,既想當老師、又想當工程師、科學家,還想當歌唱家。最終,他在父親的告誡下選擇了唱歌。在經過三個七年的努力後,他最終成為了歌唱家。帕瓦羅蒂做了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只有懂得取捨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2. 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他舍棄了作為一國之君該有的尊嚴,換取了苟活一世的機會。但他卻利用這個機會滅吳復越,報仇雪恥。過程雖然艱辛,但他最終取得了成功。他是一個懂得取捨的人,是一個因取捨而獲得勝利的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取捨。

C. 求一個關與選擇與堅持的勵志小故事,有教育意義的!

生命的價值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總結:
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D. 有關取捨的名人事例

劉翔放棄奧運,休養後奪冠。

E. 關於取捨的故事,要300字以上的謝謝

兩個禪師是師兄弟,都是開悟了的人,一起外出行腳。從前的出家人肩上背著一根鏟子。這個鐵鏟有兩個用處,一個是可以隨時種植生產,帶一塊洋芋,把洋芋切四塊埋下去,不久洋芋長出來,可以吃飯,不要化緣了。另一個是,路上看到死東西就把他埋掉。兩師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個死人,一個阿彌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個卻揚長而去,看都不看。
看到這里,我的反應是這兩人一好一壞啰!故事接下來是這樣的:
有人去問他們的師父:你兩個徒弟都開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們,兩個人表現是兩樣,究竟那個對呢?師父說: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脫。因為人死了最後都是變泥巴的,擺在上面變泥巴,擺在下面也變泥巴,都是一樣,所以說,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脫。
埋也對,不埋也對,取也對,舍也對。《金剛經》有文:「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種大徹大悟很難有人得到,捨得也好,取捨也好,最高境界恐怕不是你在權衡了各種利弊得失之後,作出的一種判斷,而是在你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間一切「法」的程度上,一種隨意的「舍」。這種舍,還是舍棄了你視為珍重的、費盡心力得到的、追求一生的「法」這個層面的東西。的確「舍」掉「取捨」,比你判斷後作出的取捨還難。

F. 取捨有哪些名言和小故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失之東偶,收之桑榆 ——《後漢書·馮異傳》

忘我就是歡樂。 ——海倫·凱勒

鋸掉的枝葉

台風過後,一片狼藉。街道兩旁的大樹被吹倒了很多,許多工人們正在扶正那些倒斜的樹。工人們總是先將靠樹干下部的一些大的枝葉鋸去,使得重量減輕,然後再將樹推正。
一個行人看了,便問:「將樹的枝葉都劇掉了,它還能活嗎?再說也難看了。」
工人們都笑了起來,其中一個回答說:「恰恰相反,鋸掉一些枝葉,樹的成活率才會更高一些。再說,不鋸掉一些枝葉,太重了,把它扶正很不容易;要是再刮風的話,也會因為根基不牢,而再次被風吹倒。」
大道理:失敗了,從輝煌中一下跌入慘淡的境遇里,沒有誰會就此罷休。要想再次成功。就得站起來,拋掉一切不必要的浮華和累贅,從頭再來。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升華。

人生如下棋
父親喜歡下象棋。那一年,我大學回家,父親教我下棋。

我們倆擺好棋,父親讓我先走三步,還不到三分鍾,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將損失大半。棋盤上空盪盪的,只剩下老帥,仕和一車兩 卒在孤軍奮戰,我還不肯罷休,可是已無回天之力, 眼睜睜看著父親「將軍」,我輸了。

我不服氣,擺棋再下。幾次交鋒,基本上都是不到10分鍾我就敗下陣來。我不禁有些泄氣。父親看看我說:「你初學棋,輸是正常 的。但是你要知道輸在什麼地方。否則,你就是再下上10年,也還是輸。」

我知道,輸在棋藝上,我技術不如你,沒有經驗。「

「這只是次要因素,不是最重要的。」

「那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奇怪地問。

「最重要的是你心態不對。你不珍惜你的棋子。」

「怎麼不珍惜呀?我走一步都想半天..」我不服地說。

「那是後來.開始你是這樣嗎?我給你計算過,你三分之二的棋子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時間內失去的。這期間你走棋不假思索,拿起來就走,失了也不覺得可惜,因為你覺得棋子很多,失一兩個不算什麼。「

我看看父親。不好意思在低下頭。「後三分之二的時間你又犯了相反的錯誤:對棋子過於珍惜,每走一步,都思前想後,患得患失,一個棋也不想失,結果一個一個都失去了。」 說到這,父親停下來,把棋子重新在棋盤上擺好,抬起頭,看著我,問:「這是一盤待下的棋,我問你下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想也沒想,脫口而出:「贏啊!」

「那是目的。」父親不滿地看了我一眼,「下棋最基本的原則是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走一步,你心裡都要非常清晰:為了贏得什麼,你願意失去什麼。這樣才可能贏。可惜,大部分人都像你這樣,開始不考慮得失,等到後來失得多了,又過於考慮得失,所以才屢下屢敗啊!其實不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

我看著父親,又看看眼前的棋,恍然大悟:人生不就是一盤待遇下的棋嗎?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棋剛剛擺好,還沒開場:有的人,棋已經下了一半,得失參半:而有的人棋已經接近尾聲,塵埃落定!

人生如下棋,不管多麼精彩的棋,其中總有遺憾。

人生也不如下棋,下棋地大的好處是:如果你下錯了,還可以接著下。

別怕付出
甲乙兩人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王查看功過簿後說:「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惡,准許投胎為人。但現在只有兩種人可供選擇:付出的人與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必須過付出、給予的人生,另一個則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走道:「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見此情景,也沒有別的選擇,就表示情願過付出給予的生活。
閻王聽其所願,當下判定二人來世前途:「甲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輩子當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別人施捨;乙就成為富翁,廣舍錢財,享樂一生。」

大道理: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捨得」的道理。有舍才能有得,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報。付出多少,決定了成就大小。

G. 求關於取捨的故事或事例(要真實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以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霸王捨生選擇自刎。
李白舍名利選擇放白鹿於青涯。
韓信舍一時之榮辱(胯下之辱)而選擇自己的一番偉業。

H. 關於「懂得取捨」的議論文有什麼事例

1 霍去病屢立戰來功,獲得源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2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 為了喚醒國民,魯迅選擇了棄醫從文的艱辛道路。

4 錢學森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物質生活,選擇為祖國服務。

5李四光、華羅庚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物質生活,選擇為祖國服務。

I. 現代小故事

上帝從不為難頭腦簡單的人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就是一個例子。郭靖憨厚質朴,但懂得用功不輟,也把握得住善惡界限,有這兩條,就有了後來的郭大俠。像楊過這樣飛揚跳脫、聰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盡挫折、性情大變,估計最終一定是泯然眾人矣。

玩過一個電腦游戲《金庸群俠傳》,游戲的情節是一個金庸迷突然掉進了虛擬世界,他必須親自經歷江湖險凶,最後才能回到現實世界。游戲一開頭,那個「小蝦米」撓撓頭說,我除了「野球拳」,什麼武功也不會呀。這個「野球拳」,估計是台灣話里「瞎胡亂打」的意思。游戲中有意思的設計是,如果你選擇練這個「野球拳」,練得最辛苦,而且攻擊力很久也沒法提高,但到了最高的第十級,這個「野球拳」的威力會超過「九陽真經」和「降龍十八掌」。這個小小的富有哲學意味的設計讓我對這個小游戲一直念念不忘。

在現實世界的學術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這樣,聰明者未必最後勝出,知道堅持的才是最後的贏家。聰明人往往淺嘗輒止,而且對聰明人來說,誘惑常常更多,他們在起跑的時候會把別人都甩在後面,但卻經常是最早退出比賽的人。

比學問更復雜的是人生和社會。在社會中生存的最優法則是什麼?我相信,這些法則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簡單的道理。比如誠實、勤勞、寬恕、合作。我把電影《阿甘正傳》看做是一則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幾乎屬於傻子。他最喜歡說的話是「我媽媽說……」阿甘的媽媽告訴他遇到危險的時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這樣從越南戰場上撿回一條命,還成了英雄。從常人所理解的成功角度來看,阿甘是成功的。他有錢、受人尊敬、生活經歷豐富多彩。盡管當所有這些來到的時候,阿甘是渾然不覺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她這一代人認為自己聰明到足以對抗社會、顛覆傳統,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尋找極端的邊界:她被大學開除、上《花花公子》雜志、跳脫衣舞、流浪、吸毒、反戰。但最後,她被碰得頭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邊,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這兩條路再次證明:上帝從不為難頭腦簡單的人。

成功的訣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它必須對每個人都適用。哪怕是像阿甘和郭靖這樣頭腦不太靈光的人,只要遵照某一規則,就能最終成功,這才能算作好的訣竅。第二,它必須是顛撲不滅的。朝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制度的更迭,應該都不會對這些基本的規則帶來顛覆性的沖擊。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邀請了很多學者,將每個人心目中最優的在競爭中制勝的規則寫下來,並翻譯成計算機程序,讓計算機模擬不同規則的競爭。最終勝出的規則是所謂的「針鋒相對」。這一策略包括:如果別人不欺騙,自己永遠不欺騙;如果別人欺騙,馬上對欺騙者進行懲罰;如果欺騙者悔改,馬上寬恕它,返回合作的軌道。這一策略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它是善良的;二是因為它是簡單的。被淘汰的很多規則是因為過於復雜。說謊就是一個復雜的規則,為了圓謊,你必須再撒新的謊,到最後謊言會變得無比復雜。

告訴年輕人成功的秘訣在於勤奮和誠實,很多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會瞪著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訣這樣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嗎?因此,他們斷定:成功的秘訣一定是一些更加詭秘的東西,比如厚黑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走這條路的人還非常非常之多,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會非常非常之少。阿甘的媽媽說得最精彩的話就是:「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人。」

樸素的20條人生哲理
1、庸人敗於惰,能人敗於傲

世上兩種人必定慘敗,一種是懶惰之人,另一種是驕傲之人。前者什麼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後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常常招來他人的不滿和怨恨,於是往往受人詆毀、咒罵,最後被惡意的誹謗所吞沒。

2、不必一味討好別人

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5、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終生尋找所謂別人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庸俗的評論會湮滅自己的個性,世俗的指點會讓自己不知所措。為錢而錢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

7、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里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8、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在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9、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贊賞自己。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10、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莫被一時之得失沖昏頭腦,一味陶醉於暫時的勝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勝利,意味著駐足停頓,陶醉勝利,意味著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鬆懈,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為一時之得所迷惑,誰笑得最晚,誰笑得最開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實

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總憂慮明天的風險,總抹不去昨天的陰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總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今天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憂愁和焦慮。痛苦源於不充實,生活充實就不會胡思亂想。

12、愉悅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寄託在外界的事務上,依附於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麼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的。為什麼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其代價卻巨大無比。許多哲人都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

14、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後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後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忘恩負義」只得益於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15、凡事要留有餘地

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人。第一種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應當尊為師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第二種人對自己造成深深的傷害,需要智慧地遠離,而不是煩惱和計較。對於第三種人要以禮相待、和平共處。了解不同的人,區別對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於人,於己於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嚴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習。以自己的固執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僅是默忍或是隱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與社會和諧,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同。人與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否則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於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應當歡樂有度

適當的娛樂活動能調節情緒,無休無止的歡樂卻易轉益為害。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大凡快意處,即是多病處。」「棋可遣閑,易動心火。…」一味狂歡盡興是膚淺的人生,換來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盡興有度是達觀的人生。樂極生悲不局限於娛樂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使歡樂常伴。

19、一味忍讓不可取

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面臨步步進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採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氣用事

做事不能只憑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意氣用事必有麻煩。有時自己的知覺是錯的,事情並不是想像的這般簡單,表象總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於反復折騰,理性做事不會出現大的差錯,理性做事才不會使自己後悔莫及。切記:凡事都不能太沖動!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被炒魷魚的女孩

一個女孩毫無道理地被老闆炒了魷魚。中午,她坐在單位噴泉旁邊的一條長椅上黯然神傷,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顏色,變得暗淡無光。這時她發現不遠處一個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後咯咯地笑,她就好奇地問小男孩,你笑什麼呢?"這條長椅的椅背是早晨剛剛漆過的,我想看看你站起來時背是什麼樣子。"小男孩說話時一臉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這小傢伙一樣躲在我的身後想窺探我的失敗和落魄嗎?我決不能讓他們的用心得逞,我決不能丟掉我的志氣和尊嚴!
女孩想了想,指著前面對那個小男孩說,你看那裡,那裡有很多人在放風箏呢。等小男孩發覺到自己受騙而惱怒地轉過臉時,女孩已經把外套脫了拿在手裡,她身上穿的鵝黃的毛線衣讓她看起來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著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隨處可見,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乾的椅背在不經意間讓你苦惱不已。但是如果已經坐上了,也別沮喪,以一種"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態面對,脫掉你脆弱的外套,你會發現,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花販的哲學
1.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結論是: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2.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 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3.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志氣了。

4.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那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 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凋謝。

5.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 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還有,如何不 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其實,生活就像洋蔥,一片一片地剝開, 總有一片會讓我們流淚。

我們最初的追尋,是為了什麼?要尋找多久?
能不能最終得到,是不是真的有那麼重要

做個屢敗屢戰的鬥士

當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圖逃跑的時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礙後,它屈服了,匐在籠里,被動地忍受著電擊的折磨……
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在外與敵國作戰的將軍,由於種種原因總是吃敗仗。在又一次被敵人打敗之後,他急奏皇帝,一方面報告情況,一方面尋求對策,要求援兵。他在奏摺上有一句話是「臣屢戰屢敗,……」。
他的上司看到這個奏摺,覺得不妥,於是拿起筆來,將奏摺上的這句話改為「臣屢敗屢戰,……」,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頓時將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為英雄的百折不撓。
這里我們不關心這個故事表達的權謀方面的含義,我們探究的是為什麼「屢戰屢敗」會傳達給人失敗和痛苦的感覺,而「屢敗屢戰」則帶給人希望。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點殘忍的實驗:將小白鼠放到一個有門的籠子里,籠子的底是金屬的,然後,給籠子底通低電流,使小白鼠受到雖然不致命,但是會引起相當痛楚的電擊。
如果將籠子門打開,小白鼠會立刻跑出籠子以逃避電擊。但如果用一個玻璃板將籠子門堵住,那麼小白鼠在遇到電擊往外跑的時候,就會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後被擋回來。重復給籠子底通電,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圖逃跑的時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礙。最終,小白鼠學會了屈服,它匐在籠子里,被動地忍受著電擊的折磨,完全放棄了逃跑的企圖。
這時,即使籠子門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讓小白鼠的鼻子從門伸出籠外,它也不會主動逃出籠子,而是放棄所有努力,絕望而被動地忍受著痛苦。小白鼠的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慣性無助」。
習慣性無助是描述動物--包括人在內--在願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後,表現出來的絕望和放棄的態度。這時的基本心理過程是退縮和放棄,對人來說,還有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設限等,使人變得悲觀絕望、聽天由命,聽任外界的擺布,任自己的命運隨著外力的強弱而波動起伏。
有人可能認為,人和小白鼠不一樣,人如果看到有獲救的希望,不會連試都不肯試一試。這個結論在類似剛才那個實驗的情況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換一種情況,很多人的表現卻和小白鼠有驚人的相似。當我們說「理想已經被現實磨平了」的時候,當我們說「現實帶給我的是一次次打擊,我終於放棄」的時候,我們的表現就是「習慣性無助」。
命運之神也許可以像實驗者對待小白鼠那樣操縱著我們,然而人卻不一定要像老鼠一樣活著。人可以思考,更重要的,人可以通過駕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來征服命運。這是人性光輝的地方,是人類英雄主義的根本特徵之一。正是有這樣的價值,「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的含義才會有這樣巨大的差別。
做不做一個屢敗屢戰的鬥士,其實是視乎你的抉擇。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那隻小白鼠--玻璃板其實不是擋在籠子門口,而是擋在它的心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