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友誼最高境界的故事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應該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兩個人友誼的典故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2、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意思: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范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願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㈡ 王勃的送別名句_____道出了友誼的最高境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版遊人.
海內權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約作於乾封年間,
(唐高宗年號,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
為送別一位到蜀地任縣令的杜姓朋友而作
㈢ 關於友情典故
1、高山流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割袍斷義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不幸的是十六歲那年,他就死了父親。親朋好友見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難,就時常周濟他們,捐錢送糧讓他們渡過難關。
但管寧卻發誓要憑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業,因此他婉言謝絕親友的資助,自己發憤讀書學習知識和本領。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钁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復把玩,愛不釋手。
正當他准備把金子往口袋裡裝時,卻發現管寧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裡鋤地。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
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於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
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
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里總是浮現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於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3、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八拜之交
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
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5、忘年之交
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時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㈣ 異性友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現在都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異性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友誼,好像一定要搞出點什麼曖昧的事情來,但是我卻並不這樣覺得,異性之間也是存在友誼的,或者說是一種超出友情,但是卻又沒有達到愛情的那麼一種感情。
對於現在很流行的那種,異性之間不存在真正友誼的這種說法,我覺得主要是兩個人相處的時候,心裏面不要有那些雜念,因為你一旦有雜念的話,很多事情的發展,往往就會不受自己控制。
㈤ 友誼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真正的友誼是這樣的: 1.在你傷心時讓你走出低谷的人。 2.在你開心時和你一起歡笑的人。 3.在你成功時提醒你不驕傲的人。 4.在你遇到挫折時給你信心的人。 5.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幫你的人。 6.在你貧和富時都不離棄你的人。 記住:真正的朋友是大度的, 包容你的一輩子陪你走的人, 是你一輩子的財富.. . 可以一起玩一起鬧一起承擔一起分享,不會計較太多的得與失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跟你同享樂共承擔,可以想你之所想,及你之所及的人 記得珍惜,感恩.....//.
㈥ 男女之間沒有真正友誼辯論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注意 代表性的
-友誼只是愛情的過渡。有了最初的關注與交往,下一步肯定是互生好感、產生情愫。
-男女之間互相欣賞、坦盪面對,只要不懼怕閑言碎語,真正的友誼一定能天長地久。
真正友誼反對派
-無明確的界限
好像是一個名人說的,男女之間只有愛情沒有友誼。這話絕對嗎?未必。
什麼是友誼?情投意合是,志趣相投是。男人之間的友誼可以發展為生死之交、刎頸之交,為朋友兩肋插刀歷來是友誼的最高境界,友誼可以超越生命的寶貴。
男女之間友誼的發展,除了超越生命的寶貴之外,還有異性間的吸引。人的情愛不僅僅是對一個特定的人才會有的,許許多多的婚外情最初的表現往往是友誼,其中不乏純真的友誼。以身相許和我為卿狂是男女之間友誼發展難以避免的結果。男人間的友誼可以超越生命的寶貴,男女間的友誼也是可以超越道德和傳統的約束的。而客觀環境的影響和人們的猜測往往又是這種超越的催化劑。
任何一個不想鬧緋聞、不想家庭穩定受到威脅的人,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都會把握一個度,不致於使自己陷入情感的沼澤。
-一個旋渦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得破題,男女之間的真正友誼,在此是指介乎戀人(指可以發展成夫妻的那種)、情人與一般同志關系之間的男女關系。因此准確點應該說是:男女之間有沒有純粹的、不涉及「那種事」的友誼?
當然沒有!我們來看看男女關系發展的歷程:首先是兩個性格近似或互補,興趣愛好接近的男女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有了較多接觸,慢慢地他們彼此得以更深了解,並找到共同交往的話題,彼此產生好感,覺得與對方在一起有一種愉悅的感覺。就這樣來來往往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就超出了一般同志關系式的友誼了。這時,他們當然還不是戀人或情人。但隨後,他們平日里就有了一種等待,他們會有許多隻屬於兩個人的話題,只屬於兩個人的秘密,一天不互相傾訴就失魂落魄。到了這份上,結局可想而知了。
結論:男女之間的感情是一個萬劫不復的旋渦,你要麼遠遠地躲開它,要麼壯麗地卷進去。除此沒有第三種方式可取。
不信你可以去試試,反正我是從來不試的。
-僅僅是一種願望
男女之間存在純友誼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剛開始兩人可以聲明彼此間是純粹的友誼關系,但隨著交往的深入,或者一方對另一方產生幻想,或者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純粹的友誼要麼進化為感情,要麼不自覺中就劃上了句號。
我們設想一下男女純「友誼」可能會經歷的考驗:一是對方交了男(女)朋友。對方告訴你拍拖的事,你的心情突然變得很復雜。二是你的朋友喜歡上了他(她)。你會覺得你的朋友正在爭奪你心愛的玩具,心裡不好受。三是周圍的人認為你們的關系不一般。你不可能給每個人都作「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解釋,面對議論會有些不自在。四是異性生理上的吸引。一定的氛圍下,一旦有了哪怕是牽手的表示,都很難再維持友誼的純粹。五是你喜歡上了對方。由友誼轉變為愛情是常事,如果對方有相同的感受,會走向戀情,如果對方沒有感受,也可能因為捅穿這層紙而喪失友誼。
-唾沫星子淹死人
過去我一直認為男女之間,除了或明或暗的愛情,可以建立友誼。所以,曾經有過一兩個女性朋友。但現在打死我,我也不敢和女人建立什麼友誼了。有話說話,有事辦事,兩個人絕不能長時間呆在一起。
我愛好寫作,經常有人來請教。去年春天,我到新單位工作,一位女同事請我幫她修改稿子,向報社推薦。我們就這么多來往了幾次,可被一些想像力豐富的同志編造出一串串「桃色新聞」,並傳得有鼻子有眼。她是新婚不久的新娘,我是有美妻愛子的老實人,誰也沒有非分之想。一天晚上,我和這位女同事一起參加市文聯組織的文友沙龍,剛出飯店門正好碰到頂頭上司。第二天一早領導找我談話,說「我們的事」早有風聲,希望我注意形象,別把前途毀在女人身上。我沒有辯解,轉身出來,自己猛灌了一瓶古井燒酒。唾沫星子淹死人,我們忍受不了周圍的閑言碎語,單純的友誼在別人的非議之中灰飛煙滅了。
-播下愛的種子
說男女之間的友誼很純粹,無論是明朗的還是曖昧的,那種異性之間愛慕戀念的感情絲毫沒有……這是種虛偽。
男女之間的朋友情誼,包含著一系列美好感情:相互有好感、願意在一起、信得過、相互關心、樂意互助、肯為對方分憂、為對方「慷慨解囊」、甚至可以「兩肋插刀」……這些美好的感情本身就包含著愛慕。在這種友誼的土壤中,隨時隨地都可以萌發愛戀的種子。
友誼和愛戀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障礙和界限。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兩人之間的友誼不能發展為愛情,那是兩人在用理智壓制感情。革命戰爭年代由於革命事業需要讓青年男女扮作「假夫妻」,他們之間並非不存在愛戀之情,而是為了革命利益壓抑了自己的感情。他們中許多對後來發展成真夫妻,不正說明當初種下的愛的種子已經萌發了嗎?
㈦ 友誼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用命去報答吧!荊坷為了報答燕王的友誼!肯去為他死!我想這就是最高境界!讓你朋友為你付出生命!樓主採納我的吧!
㈧ 什麼是流傳千古的代表純真友誼最高境界的故事
伯牙和子期
㈨ 古今中外關於友誼的故事
(格子整理)古今中外友誼故事
01、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岩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點評: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成為我禮儀之邦交朋友的千古楷模。]
02、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點評:正如豫讓所說:「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他除了有「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的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外,還試圖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人間道義、人的氣節和忠義。古代俠士,完全不象今人「鳥為食忘、人為財死」,他們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准,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著追求甚至獻身犧牲。我們從他們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不斷陶冶、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橫貫日月的浩然正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有高於物慾和世俗的升華和輝煌。]
03、羊左之交 又叫二鬼戰荊軻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列國年間,那個年代裡戰亂連年,各國諸侯求賢若渴。地處南方的楚國貼榜招賢納士。有位賢士名叫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左伯桃比羊角哀長著幾歲。當夜,兩人抵足而眠,談得十分投機。左伯桃發現,這個羊角哀的才學決不在自己之下,比自己還要強一些,真是深山藏虎豹,綠野埋麒麟。就有意說服羊角哀和自己雙投楚王。羊角哀也被左伯桃的才學和雄心所打動。羊角哀就想,要是我二人雙保楚王,何愁楚國不強盛啊?所以就答應了左伯桃結伴同行。
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同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身上衣服單薄,所帶干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於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左伯桃一看,再這么下去兩個人都活不了,怎麼辦?他對羊角哀說:「咱們都不用死,我這有引火的東西,我走不動了,你去找些乾柴來,我們點著了取暖,天好了我們再走。」羊角哀一聽也同意了。羊角哀就去樹林裡面找干樹枝。回來一看大吃一驚!左伯桃赤身裸體,只穿著內衣已凍死多時了,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羊角哀在楚國得官之後,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挑了個風水好的地方埋葬了左伯桃。不久,左伯桃托夢於羊角哀,說自己的埋骨之處離荊軻之墳不遠,總受荊軻欺辱,羊角哀醒來之後,便自刎於左伯桃墓前,與他合葬在一起,赴陰間共戰荊軻。於是留下了「二鬼戰荊軻」這千古傳頌的動人故事。
[點評:左伯桃與羊角哀之間的感人故事,就是著名的「羊左」這個典故的由來。中國古來崇義,重視道義之交,強調士為知己者死。按文中描寫的情形看,要麼兩人皆死,要麼是一死一生。左伯桃「脫衣並糧」,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朋友,體現的是人性的光輝。左伯桃作出這個決定,一則希望朋友能活下去,二則希望朋友完成自己和他的抱負;而羊角哀深深了解這一點,遂離去。這樣肝膽相照的友誼,被千古傳頌,因此後世就把那種敢於為朋友無私奉獻的友誼叫做「羊左」。]
04、管仲和鮑叔牙 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一起充軍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幹部吧!)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各為其主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字——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么一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後,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國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獃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得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己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里。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
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率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拚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么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庄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舉賢重德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么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准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佐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捐棄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成就霸業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
[點評:友誼的基礎是彼此相知。因為相知,管仲可以多取而無愧;因為相知,鮑叔牙讓出相位而坦然。管鮑的友誼如溫潤的水,掬之可凈面可滋養生命。讀「管鮑」,使人領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寬容,這樣志同道合的人才算得上是朋友。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被譽為交友的最高境界。]
㈩ 朋友之間的友情最高境界是什麼
朋友,不一定是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也不一定是經常循循善誘,直言相柬。
朋友,是聖誕節第一個給你及卡片卻不署名,你能一下子猜到是誰的人,是唯一有權知道你揉成一團塞在書包最底層試卷上分數的人。
朋友,會在以由於莫名其妙的奢侈而囊中羞澀的時候掏空口袋買零食和你分享的人。
朋友,會與你在冬天拉著凍得通紅的手在街上吃雪糕,只為了追求一種冰天雪地中的浪漫。
朋友,即使你的1500米是多麼的糟糕,也會盡全力在及格線前一秒鍾把你拖過終點線。
朋友,是你再患了重感冒,唯一有勇氣坐在你對面和你共進午餐的人。
朋友,會在深夜和你一起從學校里逃出來,在熱騰騰的小吃攤前吃到把前襟全部弄臟的人。
朋友,是當你心煩意亂的時候,陪你白痴的坐在濕漉漉的廣場草坪上,一句話不說甘願看你發呆的人,也是你心情很好的時候,陪
你邊啃芒果邊看日落的人。
朋友,願意在party上把自己心愛的舞伴讓給你,如果她奪走你的老公你也不會動怒。
朋友,即使你一個星期沒和她說上一句話,但提起話筒仍能聽到她興高采烈的聲音。
朋友,是唯一肯在考試前一天耐心聽你羅嗦上2個小時,然後再花2個小來安慰你的人。
朋友,在你拿到獎學金的時候,會不失時機的敲你一筆,而你也絕不會吝嗇,只會興沖沖的把她填的直打飽嗝
。
朋友,在你借她心愛的cd的忘了還的時候,他會靜靜的等你自己想起來,即使半年,一年也絕不催你。
朋友,有時候不需要過多的表白,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話,就能表達無限的溫馨。
朋友,相聚時從容,分手時也淡然,從不用嬌飾的眼淚來沖淡濃濃的情誼,只默默將這份關懷深藏在心底。
時空流轉的某個夜晚,當我獨自坐在床前和我的music還有滿屋子的寂寞為伴,忽見窗外絲思細雨,點點星光,心中不由得會想到我
的朋友,在身邊的何不在身邊的,想起在這個茫茫塵世的一個角落裡,此時此刻會有以為這樣的朋友正關懷著我,掛念著我,瞬間我的心裡
填滿了感激,感激上蒼給我一次這樣的生命,感激上蒼讓我懂得體味友情,也感激上蒼,讓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味道的朋友。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孤獨的時候,你會倒一杯茶,和他說會話。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郁悶的時候,你會找個地方,和他喝杯酒。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會跑幾步路,為他買點葯。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喝醉的時候,你會削個蘋果,為他倒杯水。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不想找人幫忙的時候,他還能想起你。
朋友是這樣一個人,當他象孤魂野鬼似的滿水木游盪的時候,看見你的ID,他不再感到孤獨。
朋友是這樣兩個人,就算經年不見,你們也不會忘記彼此。天涯海角,總有那份淡淡的牽掛。
什麼是朋友?朋友就是那個一旦你有高興的事,就與她分享的人。朋友就是那個你受到委屈,受到寒風冷雨時的避風港。朋友就是那個當你的心情墜入谷底時,讓你抬起頭來面對太陽笑逐顏開的人。朋友就是那個好久不見,明明心中牽掛見面卻只淡淡招呼一聲的人。朋友就是那個你在你名利雙收時不見蹤影,而當你失敗時,友好地伸出雙手的人。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朋友,珍重朋友!
朋友之間的友誼是淡淡的、像水一樣清澈和透明。在快樂的時候,你會想起他,找他分享;在悲傷的時候,你也會想起他,找他傾訴;可一旦利益沖突在朋友之間出現,就象沙土突然被倒入清水,友誼就會變得渾濁不堪,兩人之間的裂痕也將隨之出現。這時,既使兩人合力使它恢復原狀,可利益是和其他污染不同,它會沉澱下來,等著下一次的機會再次泛濫,從此,友誼不再純潔。想到這里,我心裡的一個問題有了答案,為什麼有人朝夕相處,卻貌合神離,有人遠隔千里,卻真心相對,也許這就是利益的手在操縱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