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鞋的故事讀後感

讀鞋的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18 10:33:07

『壹』 讀了小鞋匠這篇短文有什麼感受

今來天,我讀了《小精靈與自老鞋匠》這個故事,故事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有個老鞋匠,做了很多鞋,生意也沒有差錯,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窮到做鞋的材料都做完了,一天,為了做到最後一雙鞋,他認真地把一張皮子裁剪了一下,然後他才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鞋子已經做好了,不過每天早上起來,都有做好的,他很好奇,想知道是誰幫助他的,於是他和妻子熬了個通宵,看看誰來幫助他,午夜十分,有兩小精靈走了進來,幫他做好了鞋。他的妻子給他們做了兩件毛衣,兩件背心,又給他們織了一雙小襪子,鞋匠又給他們做了一雙小鞋,終於在晚飯之前做好了禮物,午夜十分,小精靈又來了,看見了兩套衣服,高興得穿上了衣服,然後就走了。

『貳』 紅鞋子讀後感

[《紅鞋子》讀後感]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紅鞋子》,《紅鞋子》讀後感。
《紅鞋子》寫的是一隻被主人丟失的紅鞋子通過一隻小老鼠的幫助,找到另一隻紅鞋子的故事。小老鼠只知道吃,從來也沒有朋友,所以不知道什麼是孤單。它通過和紅鞋子的相處,最終,幫紅鞋子找到另一隻紅鞋子。當它一個人回去的時候,它心裡有一點兒空空的感覺,這種感覺和餓了真不是一會事兒,讀後感《《紅鞋子》讀後感》。它多麼希望有一隻小老鼠在等它回家。
《紅鞋子》這篇故事真感人,讓我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多麼寶貴。有了朋友,我們才不會覺得孤單。
〔《紅鞋子》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叄』 讀了火鞋與風鞋的讀後感寫作夢工場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趣味十足的書——《火鞋與風鞋》。瞧,光是這題目就讓人浮想連翩:這火鞋與風鞋是誰呢?誰為什麼會起這樣的名字「火鞋」、「風鞋」?一想到這里,我就迫不及待得想翻開書來閱讀。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小迪姆認為自己是個最不幸的孩子。可在他七歲生日的時候,他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穿上新鞋,背上背包,跟著父親走進大山……這讓他慢慢有了自信。
讀完這本書後,我豁然開朗,因為我曾經也有和小迪姆一樣的遭遇和煩惱。在學校里,我那些討厭的同學們結合我的名字,給我取了許許多多的綽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個叫起來,那個叫起來,各種各樣的綽號便在我耳邊迴旋,弄得我暈頭轉向,只好憤怒地向四周回敬。而小迪姆不也是這樣的嗎?他因為矮、因為胖,因這家境不好,被同學們嘲笑。可他受到了一個故事的啟發,一次旅行的放鬆,換了更好的心態對待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慢慢地融入了群體之中。而我也一樣,現在我終於明白,其實綽號都是別人善意的嘲笑,特殊的獨一無二的昵稱,也許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圖個開心,並非對你有惡意。以前都是我太在乎這些綽號了,我相信這學期我一定能與更多的同學交上朋友。

『肆』 求一篇《小鞋子1》的讀後感

我看了《小鞋子》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伊朗某個窮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個懂事的孩子,母親生病父親工作,所以家裡的許多負擔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買菜時不幸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剛補好的鞋子。為了不受父母的挨罵,也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讓妹妹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課時間是不一致的,阿里決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讓給妹妹穿,妹妹上完課馬上趕到約定地方把鞋脫給他穿,他再奔跑著去學校。兄妹倆天天如此。但是阿里三次沒有準時換到鞋,所以三次遲到,被教務長發現並受到嚴肅批評,差點被開除。

阿里看到學校有通知選派6名同學去參加長跑比賽,三等獎就可以送一雙球鞋。他彷彿又看到了希望,可報名時間已截止。為了送妹妹那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讓他參加比賽,肯定能得獎。最終他得了第一名,並沒有如願以償地得到那雙球鞋。更糟的是他自己的那雙球鞋也在長跑過程中磨爛了。這時,他爸爸攢夠了錢,幫他和妹妹各買了一雙新鞋。

「窮苦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生在21世紀的我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

而阿里兄妹呢?雖然他們家境貧困,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很快樂。雖然他們的父母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慾望,但他們可以得到富家子弟沒有的。雖然他們年紀輕輕,卻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困難。阿里兄妹一放學回家,就要幫父母幹家務。一做好家務,就馬上坐在地上,讀書寫字,復習功課,成績非常優秀,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這個感人的畫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讀書一定要向阿里兄妹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主動。

故事中,讓我觸動的第二個地方是,他在長跑比賽過程中,他一直讓自己保持第三名,可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後面的人拽住他的衣服,他摔倒了。他爬起來繼續追,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妹妹穿著舊鞋子的模樣。他一定要沖到前面去,獲得第三名,兌現他要送給妹妹一雙球鞋的諾言。終於他沖出終點線後累到在地上。當老師去把他扶起時,他問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不是第三名?」這個感人的畫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阿里作為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愛。

故事中,讓我觸動的第三個地方是,當莎拉看到他那雙被人拿走的鞋子穿在另一個女同學的腳上時,她並沒有直接跑上前去告訴那女同學並把自己的鞋子直接拿回,而是在放學時等在校門口,然後悄悄地跟在那女同學身後,探到了女同學的住址。後來帶著哥哥打算要到她家要回那雙鞋時,結果發現女同學拉著爸爸的手走出了家門,原來她爸爸是個盲人,想去賣麵包來維持生計。阿里兄妹感動了,放棄了追討鞋子的念頭。這個感人的畫面感動了我,阿里兄妹以及他的父母心地是多麼善良,多麼的通情達理呀。

『伍』 小鞋子只要感600字讀後感

這個星期,我和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伊朗的電影—《小鞋子》。
《小鞋子》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阿里無意中丟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鞋子,為了不讓貧窮的父母發現,他這樣告誡妹妹:千萬不能告訴爸爸,家裡沒錢給你買鞋的,他知道了你也會挨打的。但阿里看著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經哭出來的時候,他害怕父親會知道這件事,他害怕的是憂郁的母親的眼裡再添上一層困苦,他擔心浮躁的父親的頭上再添一根白絲。他不想讓本來就困難的家裡因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絲負擔……兄妹倆輪流換穿哥哥的球鞋去上學。兄妹倆在水溝邊的小巷裡來回奔跑,穿了大拖鞋的阿里在街口等著下課的妹妹,飛快換了鞋子,然後再飛奔去上學。
一夭,阿里兄妹知道自己的鞋子是一位比自己家裡還貧窮的小女孩拿了,卻沒有去拿回來。窮苦人之間並沒有互相敵視,而是相互幫助,相互同情。
後來阿里得知區里舉辦小學生五公里長跑比賽,三等獎的獎品就是一雙運動鞋。為了給妹妹爭取這雙鞋子,阿里懇求老師給他參賽的機會。阿里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他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要得到冠軍,更不是為了要得到老師的表揚,只是希望給妹妹贏得一雙鞋子,可以慢慢走著上學,不用奔跑上學,也不會因為鞋子太大而掉進水溝里。可是最後他拿到的是冠軍,而不是第三名,他非常地傷心。冠軍的獎品不是鞋子,而是夏令營和運動服,阿里成了最沮喪的贏家。
電影里有很多感人的情節,阿里和莎拉的兄妹情深令我感動。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又擁有一個美滿又幸福的家庭,但我們卻沒有阿里那麼乖巧懂事,又沒有妹妹莎拉那麼善解人意,我們應該像他們學習!

篇二:小鞋子觀後感
現在的社會,科技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要買什麼就買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用愁吃愁穿。當然,什麼事都有兩面性,當人們太富裕時,小孩會變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樣,人們之間友誼慢慢淡化。電影《小鞋子》里的兒子是個窮孩子,卻令人感動。
故事主人公是兩個孩子,一個叫阿里,還有一個是阿里妹妹叫莎拉,他們都是品學兼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他們從小家裡很貧窮,而他們整個家庭是團結友愛,雖然在物質上並不富裕,可是在精神上卻是「億萬富翁」。故事中,阿里不小心弄丟了莎拉的鞋,他們協議輪流穿阿里的球鞋去上學。阿里為了讓莎拉可以穿到新鞋,在馬拉松比賽時,阿里想得季軍拿獎品球鞋送給莎拉,可最後得了冠軍,這讓阿里傷心透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為阿里感到難過,因為阿里遲到,以及後面的馬拉松後的那場景等,阿里好像都是被「冤枉」的。令我感觸很深的還有阿里一家,因為他們一家團結友愛,父母之間,孩子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都非常關愛。想想我們現在,有些人為了利益而和朋友不和,父母之間離婚的數不勝數,父子之間有代溝……這就是貧窮與富裕的區別。再想想阿里拼盡全力要為妹妹掙一雙球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們現在,有些人能樂於助人,但大部分的人只是嘴上說說,暗底下互說誰誰誰的壞話,可謂是表裡不一。
往往在物質上富裕的人在精神上貧窮;往往在物質上貧窮的人在精神上很富裕。

篇三:小鞋子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小鞋子》這部電影以後,使我感悟很深很深!
電影中得小男主角叫阿里,是個伊朗的小朋友。他因為把妹妹的一雙修過後得鞋子弄丟了,嚇得也不敢高告訴爸媽媽,只好每天跟妹妹換到穿,他心裡多麼渴望有一雙鞋子啊,這樣就不用每天跟妹妹換來換去了,可是他家裡很窮,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當他和妹妹發現了那雙被丟失得鞋子後,他們准備去要回來的,但是後來發現那個小女孩家裡也不富裕,小女孩的爸爸還是個盲人,於是他們就不忍心再要回來了。
終於機會來了,政府要舉行一次不同年齡的運動會,可是沒有他。於是他哭著懇請老師讓他也參加,老師答應了他得要求。比賽得過程中,阿里他得耳邊老是想起對妹妹得承諾,一點要得季軍給妹妹掙雙鞋子。小阿里越跑越有勁,有個同學還給他絆了一腳,可是小阿里爬起來仍然繼續跑,終於跑了個第一。所有得人都為他高興,可是他還是哭了,因為第一名是個獎杯,他多麼渴望得到那雙漂亮得鞋子啊!
阿里回到家以後,在自家得小院里,蹲在水池邊,把他那雙讓他掙了冠軍得破鞋脫了下來扔在了一邊。天啊,他得腳磨了好多得水泡啊,可能是為了緩解疼痛,他把腳放在水池裡,這時好多得小金魚都遊了過來,好像都在看阿里的那雙磨破的雙腳,都在心疼小阿里。看到這里我好感動啊,以後我一點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想想別人為了一雙鞋子而付出這么多的努力,對於現在我們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多多幫助有困難得同學!

篇四:小鞋子觀後感
2012年1月5日,我和同學們一起在學校觀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不要告訴爸爸媽媽。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兄妹倆是多麼渴望擁有一雙新鞋子啊。有一天,哥哥阿里的學校舉辦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新鞋子。在比賽中,阿里跌倒了,又不顧一切地爬起來繼續跑,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最後他傾盡全力第一個跑到了終點。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發現得了第一名的哥哥在鏡頭前哭了。其實他真正傷心的原因是他沒有得到第三,因為他是多麼需要一雙新鞋,給妹妹帶回一雙她期待已久的新鞋。阿里回到家裡,不知道該怎樣安慰妹妹,他脫下自己跑爛的那雙舊鞋,把滿是血泡的腳泡在在院內的水池裡,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過來,觸碰那一雙小腳。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電影《小鞋子》,片中的兄妹他們的生活雖然貧窮,但他們依然會不時的爽朗的開懷的大笑,好像生活在天堂里。他們是那樣的單純、天真、善良和快樂,讓我非常受感動。我家的鞋櫃上放著很多鞋子,我是多麼想拿幾雙給他們兄妹穿,生活在兩個不同社會里的兒童,生活條件是多

『陸』 《小鞋子》讀後感

阿累深受魯迅的恩澤,雖然是小小的一次贈書,但是給他帶來莫大的鼓舞。文章在第二部分寫道,在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種種殘酷的打擊,也總是昂起頭,高傲的說:「魯迅是和我們們一起的。」立時煥發他生命的活力和勇氣。對於先生的逝世,他更表現出驚人之處,化悲痛為力量,沿著先生未盡的道路前進,這是一種更加深沉崇高的懷念形式,而且是永恆的。我為之感動。
讀至此,我想起對故人失去而有的另外一種形式:痛不欲生,甚至自我了斷。這種所作所為,較於阿累有沒有低劣之處呢?是否可惜?是否有不珍惜生命之嫌呢?
想起伯牙與子期,為子期的死,伯牙摔琴而逝。這個故事從來都動天泣地。甚至成為人們的一種追求。當自己心愛的人或物失去之後,也就失去了自我,萬念俱灰,無了日月,啼血而亡。
這也是動了真性情的,無可厚非。心靈總要有所寄託,才不感到孤獨,心靈總要有所依附,才能不感到寒苦。人心需要安慰,需要別人愛的呵護,才會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如果失去了依傍,的確是要碎的了,這是很讓人悲哀的事情。看似無情的動物們,因失去佳配都會自損,何況人乎?
然而我在為之流淚的同時,又對此不滿起來。她死了你也要死,生命就這么草率的對付來顯示其悲愴的主題嗎?
如果你真的愛她,就應該從精神上升華的。離去的離去了,留下的更要放出光彩來,向世人展示更加耀眼的一面,以此為逝者而歌而舞,這種紀念的形式,並非無情無義,而是更有深情的。這另一種比啼血而亡的更燦爛形式,是承載著雙份的生命分量。她何其偉乎,壯哉!
如果我真的在某一天悄然而逝,我希望愛我的人不哭。也在要求自己當失去最寶貴的東西的時候,還要重新站起來。……
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柒』 兩千字小鞋子讀後感

小鞋子讀後感
《小鞋子》令人感動,雖然這里貧困落後,但更多的感受還是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而這種堅韌和倔強表現在一個純真樂觀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感慨和震撼。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流淚的。他們不需這些,他們的精神飽滿富足的讓每一位觀眾汗顏。以前對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戰爭、石油、沙漠、宗教等,給人災難令人困苦的事情,覺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對伊朗的印象大為改觀,它讓我感受到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面臨貧困的堅韌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給人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民族不屈抗掙的現在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小鞋子》的故事很簡單: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部電影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表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而不願給操勞的父母增添一絲的負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才能實現夢想。阿里與莎拉每天奔跑著換唯一的一雙球鞋。莎拉承諾哥哥不告訴父母他的失誤,穿著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學們那些華麗的鞋子中間是多麼的羞怯和自卑。妹妹放學急急回家,匆忙間鞋子落如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著鞋子拚命的奔跑,幾乎聽得到她的心臟焦灼的跳動聲。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飄飛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撈撈不到鞋子時,頹然倒地深深的絕望和悲痛壓迫著孩子稚嫩的心靈。考試時,莎拉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的手錶,這時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還有時間嗎?阿里因時間緊迫拚命跑向學校還是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委屈的淚水溢滿眼眶,可是一個孩子最終也只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卻不被理解。阿里和父親進城工作,父親賺到錢後,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諾。可是美夢又在瞬間破滅,父親帶著阿里的自行車失去控制撞到了樹上。當阿里得知運動會季軍獎品是一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參加比賽,流淚的眼睛、沙啞的聲音,讓老師也為之心痛。阿里想著妹妹因自己的失誤而天天焦急奔跑,想著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諾,拚命的奔跑著。可是他只想要季軍,因為他需要一雙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後又放慢腳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別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拚命沖向終點,他得了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

『捌』 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讀後感,不要微博上的那篇

讀《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有感
以履歷為標題,是想語義雙關,透露我在寫此文章想表達出兩層意思。寫之前我網路了一下,網路全科告訴我:履 lǚ,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踐踩,走過:履歷(a.個人的經歷;b.記載履歷的文件)。這就對了,履,與鞋有關,與走的歷程有關,這正是我表達的兩層意思。
被勾起寫這篇文章的慾望是由最近我頻頻閱讀三毛同志的文章所引起的。
雙「十一」,本不是什麼節日。可是如今的網路,如今的青年一代,卻輕而易舉地成就了它,也成就了商家。如果連炒作都不會,那就難以成為成功的商家。我再次網路:據阿里巴巴總部數據顯示,截止至11月11日24時,2013年的網路購物節,天貓以350億元的交易額成功收官,這個數字,大概是去年美國網路星期一交易額的兩倍。京東官方微博宣布,雙十一期間三天(10日~12日)銷售額25億元,三天訂單總量超過680萬單,是2012年11月11日當天訂單量的3倍多。炒作如此升級,作為稚年輕一代的女兒思覺得不做點貢獻,實在有愧於「90」後這么鮮嫩的年紀。於是她果斷在11.11關門之前,購得三毛的一整套系列書籍。由此我也有了眼福,有機會被我一向喜愛的三毛同志的書再來熏熏,很願意陶醉其中。
三毛生活的年代與我是有交叉的,她敘述的有些經歷總能與我產生共鳴。我就是在閱讀她的《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一文時,腦中閃現了很多過去的關於鞋的記憶。
「那時候我們家的孩子們,夏天穿的是碎布襯底,縫上鞋面,加上一條布絆扣橫在腳面上,如同蠶豆瓣似的舒服布鞋。」這是三毛兒時穿的舒服布鞋,我肯定是沒穿過。三毛是在一九四三出生的,她的兒時我卻不知是在哪個「國度」正翹首以盼等待哪戶人家在我投胎時收留我呢?但不知是巧合還是有因緣,這段我不敢想像的經歷已在前幾天由和三毛近乎同齡的婆婆向我描述了。當時我睜大眼睛,不相信一雙鞋子是這樣做出來的,而且婆婆在描述到「縫上鞋面」時用了一個形容詞「漂亮」,我沒法想像這種鞋子會是漂亮的,可是婆婆還說,有了這樣一雙鞋子常常捨不得穿,寶貝似的珍愛著。有了三毛這段文字的有力印證,我不信都不行,而且三毛「舒服布鞋」的感受讓我也能理解婆婆講這段經歷時的那種幸福感了。
三歲就有一條代溝,我和婆婆的這條代溝深了。
我兒時穿的是白球鞋。三毛在讀書時也穿上了這種鞋。「小學生的日子,大半穿的是白球鞋,高小時比較知道愛美了,球鞋常常洗,洗清了還給塗上一種鞋粉,曬幹了時,便雪也似的白亮,襯上白襪子,真是非常清潔美麗的,那時候我的鞋子就是這一種」。三毛生在台灣,五六十年代時經濟上較之大陸應該是好過很多,她的家庭也還算富有,才有這樣的美麗日子。在大陸的婆婆能穿上這種鞋子大約要推後十來年。而我們這一代投對了胎,出生以後沒受過多大的苦,在婆婆的眼裡,我們是享受了,冬天穿上白球鞋還嫌凍腳。我們洗球鞋時也給塗了白色的鞋粉,沒塗時球粉被太陽一曬,靠近鞋面的邊緣便會黃了一層,影響美麗的效果,年輕追求完美的心是絕對不允許的。沒有白色的鞋粉,用白色粉筆塗上亦可滿足那顆心的需要。
台灣與大陸的經濟差距應該就是這十幾年。三毛和我在學生時代也都穿上了涼鞋。不同的是她第一次穿上時有的是一份感動,「涼鞋真是自由的象徵,我跟它相見恨晚,一見鍾情,、、、、、」。學生時代,當夏天來臨時,我習以為常地穿上了涼鞋,有白色的也有粉色的,鞋底是塑料的,配著輕飄飄的裙子,走起路來舒服、美麗。當然在當時一遇到雨天,家裡便預備著雨鞋。穿上雨鞋,在水窪處踩著水的那種灑脫,如今似乎已尋覓不到。
高跟鞋、長統靴,以後的日子,什麼鞋都穿過了,什麼樣的人生也都經歷了。鞋的歷程便是人生的歷程,社會發展的歷程罷了。

『玖』 感動世界的一雙鞋讀後感

智者也做白日夢
2# 2006-9-23 10:00 x2 只看該作者
文:殷健靈
出處:中華讀書報 2006年9月

你會做白日夢嗎?

夢通常是在夜裡訪問我們的,它既強烈又具體,或許燦爛斑斕,或許凶惡猙獰。當太陽升起,不管它是怎樣的面目,都會像水汽一樣無聲而溫柔地消散。人們有時想挽留美好的夢,於是選擇在白日做夢,這樣,可以讓那種如母親懷抱般的感覺來得頻繁一些,滯留得久一些。

做白日夢的,通常是心裡比較干凈的人,保留著孩童時期的憧憬與清澈。更多的人在白天失眠,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日程表,和一些與金錢相關的數字。只是,不會做白日夢的人是很悲哀的。並且,他們無法讀懂《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於爾克·舒比格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讀著《當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彷彿在瀏覽一個童心未泯的智者的白日夢。這裡面有泥土樸拙的芬芳,太陽眩目的光環,還有冷峻的岩石的顏色。它很像孩童的胡言亂語,但是,冷不丁地,你又會被文字里冒出的滄桑與哲意打動。

粗看,它是一種稚拙的面目,就像伏在你的腿上起勁地為你胡亂編故事的小孩,上天入地,天馬行空。有些故事,似乎依著孩童的邏輯,講得絮絮叨叨,不合邏輯,可仔細品,便覺得那些古怪的話里都有意思。

夏娃擁抱了亞當,並且吻了他,讓亞當知道了愛的滋味,然後世界出現了。萬物雖然簡單地生活,卻必須懂得簡單的道理。因為「對火來說簡單的事情,對於風來說卻未必;對魚來說簡單的事情,對鳥來說卻未必;對樹根來說簡單的事情,對樹枝也未必」。

一個穿著厚大衣的拉普蘭男人見到一個拉普蘭女人,一見鍾情,就把她拉進自己的大衣里,在大衣里結婚,生孩子;星星愛上了鄰村的漂亮的胖女孩,帶著她離開家鄉,再也沒回來;女孩想和天使結婚,天使沒有答應,後來女孩選擇了另一個人,再後來,女孩老了,天使還是很年輕,愛吃水果蛋糕……

不要以為這是幼稚的孩童邏輯。或許,兒童才是天生的哲學家,順著孩童思維走下去,你會發現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它歪歪斜斜地通往一個秘密小花園——那裡結了各種飽滿多汁的果子。

一家人曾經和汽車住在一起,雖然有汽車,他們卻過著「美好但困難重重」的日子。當有一天,汽車生氣離開了這個家,他們才過上了簡單的日子,他們有了一隻貓,雖然它和汽車一樣頑固,但它更適合一個家庭。(《汽車》)這種返璞歸真的渴望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俯拾可得,似乎是微弱的聲音,卻像路邊倔強的小草一樣,昂著頭齊聲沖你叫喊。

一隻好奇的駱駝開始流浪,它總是想發現沙丘後面有什麼新的東西。可是,當它走過數千座沙丘,看到的,仍然是沙丘。當它走到最後一座沙丘的時候,它失去了最後的勇氣。「這後面一定什麼也沒有。」它想。但實際上,在最後的沙丘後面有樹木和泉水。它狂飲泉水,心裡卻在想「什麼也沒有」。從那天起,駱駝有了疲憊的眼神。(《為什麼駱駝有著疲憊的眼神》)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醒來後見不到夢中的東西?然而,世界上並沒有答案。歷經滄桑的人,一路行走,飢渴疲倦都不能讓他完全泄氣,然而在目標來臨的一刻,疲憊卻就此降臨。有些道理無法分析,心靈卻在閱讀中被悄然擊中。

小女孩費心去尋找自己的藍色獵鷹。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什麼才是她的藍色獵鷹。小女孩歷經辛苦而不得,最終她找到了自己的獵鷹,卻全然不費工夫,並且那鷹看上去像個「烏鴉」。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又見面了。(《藍鷹》)對,藍鷹長得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自己的藍鷹,別讓它飛跑了,如果它跑丟了,也要把它找回來。……

這樣的解讀不能多。大智慧往往深藏於最簡單的話語里,語言永遠比思想蒼白。在我心裡,於爾克·舒比格很像那隻尋找松露的豬(《聖伯納犬、兔子、母豬》),他要得不多,懂得樸素極簡才是人生真諦,因此,「他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身上散發出好聞的氣味」。他也懷舊,也不滿現實,但他不憤怒,不故作憂傷,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做一個孩童,吐露著智者的囈語,做著他的香甜的、幸福的白日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