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潔方面的小故事
A. 關於衛生手抄報的小故事
人都是在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體會到身體健康是多麼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們平時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關。
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現為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個人清潔衛生,衣服要勤換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經常打掃環境衛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我想,這些理論上的知識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家長們曾經教育過我們的。關鍵是我們得時刻提醒自己。養成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衛生是處處都必須注意的,你看,現在在路邊、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攤小販的攤子上,經常做一些油餅、臭豆腐之類的食品,你可千萬不能去買,且不說他們這些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光是擺攤的地方就很不衛生,灰塵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容易生病。
說到健康,也許有人會說:「吃多了東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實健康並不在於多吃東西,你還要常運動、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飯,按時睡覺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健康。在報紙上看到過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維生素,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
B. 有沒有關於清潔工的感人故事
清潔工10年收養6名棄嬰
■68歲的清潔工,在清潔衛生的同時,10年裡在垃圾台、售票窗口陸續撿回了6個棄嬰,依靠自己300元微薄的工資來維持這些小生命的延續。
■不堪生活的重負,3個棄嬰被迫送給別人撫養,另外3個棄嬰則由自己和老伴撫養。
■鄰里鄉黨說他傻,說他活得不值,他卻說:「我什麼都不圖,為的就是挽救一個生命……」
用身體暖活的第一個棄嬰
2006年8月12日中午,記者接到讀者報料稱在西安市青龍寺遺址保管所,今年68歲的清潔工龐英建,多年來在為青龍寺打掃衛生期間,陸續收養了6名棄嬰,自己實在是養活不了那麼多的孩子,龐英建老人就把其中的3個棄嬰送給了別人撫養,現在孩子們都上學了,可最小的棄嬰都6歲了還在當地報不上戶口,清潔工現在很傷心……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了位於西安市南郊的西安市青龍寺遺址保管所,見到了清潔工龐英建和他收養的棄嬰。走路時右腿有點跛的龐英建在青龍寺遺址保管所的一個空地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講述了他10年來收養6個棄嬰的經過。他慢慢地說道:「第一個棄嬰是在青龍寺門口的售票窗口下撿到的。1996年7月6日的早上,我起來准備去寺院上班,途經售票窗口時,在此晨練的一位老人把我叫住說到:『買票窗口下有人用衛生紙包裹著一個棄嬰裝在塑料袋裡,棄嬰的眼睛還不停地動著』。我當時也沒有多想,只要把棄嬰的命救活就可以了,打開塑料袋一看,嚇了我一跳,原來一個滿臉是血的女嬰睜著眼睛,只有出的氣卻沒有進的氣,可能是被遺棄的時間長了,棄嬰的生命已經垂危。急忙將棄嬰抱回我的住處,將衣服解開把棄嬰放在我帶有溫度的懷里,大約30分鍾後,棄嬰終於清醒了過來,我就又把棄嬰放在電熱毯上,也就在這個時候,棄嬰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我揪著的心也算放了下來。」
垃圾台里刨出的棄嬰
說完這些話後,龐英建就笑著撫摸著坐在旁邊的娜娜(9歲),這個娃就說的是你。接著龐英建又講起了第二個和第三個棄嬰的故事。
1997年4月初的7時30分許,我當時想去附近的村口吃飯時,剛走到寺院大門口外約200米處時,在寺院大門過去後的小門旁邊的一個塑料袋裡,同樣有一個棄嬰被人用衛生紙包裹著放在那裡,我就什麼也沒有說抱著棄嬰向住的地方走去。雖然這個棄嬰滿臉鮮血,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棄嬰的眼睛,不停地轉動著讓我好心酸,後經過醫院檢查沒有病後又抱回了老家撫養。
說起第三個棄嬰的時候,68歲龐英建老人的臉上已經滿是淚水。他向記者說:「這個棄嬰是我收養的孩子中最慘的一個。記得那還是2000年的5月份,時間還是7時30分許,我去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准備賣垃圾,走到該村垃圾台時,村民對我喊『龐師傅,垃圾堆中有個娃,在塑料袋裝著呢!』聽了村民的話後,我立即就向垃圾堆跑,終於在垃圾堆中找到了用衛生紙包裹的棄嬰,匆忙打開塑料袋發現,帶血的女嬰還活著,而且還不停地哭」。
收養棄嬰為的是救一命
一個在寺院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為什麼堅持收養一個又一個棄嬰呢?
昨日下午,清潔工龐英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真情。
讓我有了收養棄嬰的想法還得從在寺院的桐樹林里發生的那悲慘的一幕說起。上班第四天的一個晚上,我沒有事情就出去在寺院外面轉悠,時間大約是晚上的22時許,在桐樹林里的一個樹根上有一個棄嬰,旁邊有兩只狗在嗅著棄嬰,把我著實嚇了一跳,眼看著棄嬰的生命危在旦夕,多虧了狗主人一聲大喊才將狗嚇走。事後我一直睡不著覺,老想著那棄嬰到底是死是活,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就下定了決心,只要我以後遇見棄嬰,我把他們都要收養下來。
雖然鄰里鄉黨說我傻,說我活得不值,其實我自己什麼都不圖,為的就是挽救一個生命……
無力撫養三個孩子送他人
龐英建在說完三個棄嬰的故事後,顯得非常激動,摟著如今撫養成人的孩子,他的手在不住地顫抖。記者遞上紙巾,孩子懂事的替龐英建擦拭著,顯得是那麼地親,那麼地感人。穩定情緒後,龐英建又接著說起了下面三個棄嬰的故事。
那還是2000年深秋的一天,下午15時許,記得很清楚天在不停地下著雪,我在寺院的停車場掃雪時,突然聽見有一個嬰兒的哭聲,循聲望去,什麼也沒有看見,只看見在雪地里有一個被子很顯眼,我走過去後發現,嬰兒的哭聲就是從被子里發出來的。我一層層地打開包裹,棄嬰穿戴非常整齊,好像棄嬰的父母是事先做了充分地准備後才遺棄的嬰兒。這個棄嬰是個男嬰,收養的棄嬰實在是太多了,300元一月的工資怎麼能夠養活得過來呢?沒有辦法,我就給棄嬰找了個好的人家。
2001年2月一天的早上7時許,我照例出去打掃寺院的衛生,在寺院大門口的一根高壓電線桿下,靠著一個塑料袋,我打開後發現又是被人遺棄的一個剛出生的女嬰,棄嬰渾身是血,惟一的印象就是睜著的一雙黑眼睛。我將棄嬰抱回後,用溫水清洗後發現完全是個健康的女嬰,買來奶粉後喂養了幾天又送給了別人。2006年3月15日,青龍寺舉行櫻花節,就在那個早上的7時10分許,我去附近的村口吃飯,出了寺院後走到寺院與村口的交接處發現一個用褥子包裹的棄嬰,眼睛睜著很可憐,好像向我求救似的,實在沒有辦法,又怕孩子被壞人抱走或者發生夭折,我就將棄嬰送到了當地派出所。
同事這樣看待龐英建
昨日記者在采訪龐英建的過程中,龐英建的同事,今年42歲的陳潤生和薛冰也向記者講述了龐英建多年來收養棄嬰的感人故事:「要說龐英建的事情那可真是說不完了,老人勤勤懇懇對工作是極為負責任的,別的同事有什麼事情或者有病,龐英建就毫不含糊的擔起了同事的空缺,不管是多晚還是要起多早,你只要一到青龍寺就能夠看到龐英建的身影。我們單位對龐英建的收養棄嬰給予了充分地肯定,把原來300元一月的工資調整到了400多元,老龐的為人是沒有什麼說的,誰也給他挑不出毛病來。記得一次老龐撿回個棄嬰,我們都給他送去奶粉啊白糖什麼的,薛冰還告訴記者:「老龐在我們寺院收養棄嬰是出了名的,沒有人不知道,三個棄嬰現在都已經被老龐撫養成人,每個假期,孩子們都要來到寺院看望他們的爺爺龐英建,我們看到孩子摟著龐英建的脖子時的情景好羨慕」。
全家人支持龐英建收養棄嬰
昨日采訪的過程中,龐英建的老伴李秀英對記者說:「以前我對老龐收養棄嬰的事情想不通,自己本身就有4個兒女還嫌不夠,收養棄嬰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找罪受嗎?可是,當我慢慢地和這些棄嬰有了感情,把棄嬰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時就沒有那麼多的怨氣了,仔細一想老龐的做法也沒有錯啊,你想棄嬰本來就命苦,一出世就沒有了親生父母怪讓人同情的,這樣想也就想開了,從有怨氣到沒有了氣支持老龐的這一行為。光我支持還不行,最後我對自己的4個兒女說,要他們也來支持老龐的行為,現在我們全家都支持老龐。」
隨後李秀英還說道:「大孫女起名叫龐娜娜,今年9歲了,上四年級,二孫女起名叫月月,今年8歲,上二年級,三孫女起名叫肖肖,今年6歲,上一年級,其中,娜娜和月月今年考試在當地還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
龐英建對記者說:「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給老三把戶口報上,今年我去鄉政府給肖肖報戶口時,有一件事情讓我很難受,鄉政府管戶口的幹部向我伸手要500元錢,還不讓我向別人說,給他500元才給肖肖上戶口,我當時就和那位幹部說崩了,我心想我做的是公益事情,把一個小生命養活這么大都沒有一聲怨言,報個戶口你憑什麼要500元錢?實在是想不通,如果你們報道後能夠引起重視,把肖肖的戶口給解決了那我的心願也就了了;以後只要我遇見棄嬰還照樣收養,只是實在養不起了,收養後會送給當地派出所或者好心人。」
C. 我跟清潔叔叔的故事500字作文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無私奉獻的人,比如說有已經去世的雷鋒叔叔、清潔工的叔叔阿姨們。。。。。。每天清晨,大家剛剛睡醒清潔工阿姨叔叔們就已經開始忙了,掃帚碰到地上的聲音真是叫人難忘,清潔工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
讓我最喜歡的一個清潔工阿姨,因為她更勤奮。她有一頭長長的頭發,每天都扎著馬尾辮,穿著綠色的工作服,一聲不響的默默工作。每天放學,有些同學隨手扔垃圾,破壞環境,她就迅速跑過去拿起掃帚掃起來,看著她那豆大的汗珠,我心裡想,你們不要再隨地扔垃圾,做一個綠色的小天使吧!那位阿姨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忘懷,清潔工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
D. 清潔工感人的故事500字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清晨,我睡眼蒙矓地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打了個哈欠後,我把窗簾拉開一個小縫,路燈下,一個孤獨的身影正在默默無聞地清掃著地面。
這個身影是誰?這就是平凡而偉大的清潔工,他們整天早出晚歸,辛勤勞作,薪水卻並不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依然執著地堅持著,讓我為之敬佩和感動。一個星期五的夜晚,我吃完晚飯後出去散步。不知不覺,我走進了一條鬧市街。大街上一片狼籍,路邊散落著無數空瓶子和食品包裝、殘渣,空氣中不時散發出陣陣令人惡心的氣味。我撿起幾個飲料空瓶丟進一旁觸手可及的垃圾筒里。沒過一會兒,我便沒了耐心,不想撿了。
這時一位身穿橘黃色制服的清潔工來了,他熟練地拿起鐵夾子和垃圾收集袋開始工作,他快速而又認真地工作著,幾分鍾便把一段馬路清理干凈了。這時他遇到了強敵--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只見他搖了搖頭,向一旁走去,我想:唉,我還以為清潔工多麼偉大,多麼有耐心呢,看來還是言過其實了,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為薪水賣力而已。可事實證明我錯了,他飛快地從工具箱里找來一把鐵鍬,用力地把一團黑糊糊的口香糖從地上鏟出來,扔進垃圾筒。
燈光下我看見了他粗糙、布滿老繭的雙手,我不禁肅然起敬。這就是讓我感動的清潔工,不怕臟、不怕累,為城市的清潔、美麗默默地貢獻著自己力量。
E. 在家裡打掃衛生的故事情節怎麼寫出來
年二八,洗邋遢,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每年年二十八家人就會把家裡陳舊的,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去,清潔整理衣廚,物品,鍋碗瓢盤,把門窗徹底清潔一編,進行一次大掃除。
F. 衛生方面的 古詩 兒歌小故事
太陽眯眯笑, 我們起得早。 手臉洗干凈, 刷牙不忘掉。 飯前洗洗手, 飯後不亂跑。 清潔又衛生, 身體長得好。 講衛生 小鴨叫,嘎嘎嘎, 叫我經常剪指甲。 小雞叫,嘰嘰嘰, 叫我別忘擦鼻涕。 小狗叫,汪汪汪, 叫我常常換衣裳。 飯前要洗手 小臉盆,水清請, 小朋友們笑盈盈, 小手兒,伸出來, 洗一洗,白又凈, 吃飯前,先洗手, 講衛生,不得病。 拍手歌 你拍 一,我拍一, 天天早起練身體。 你拍 二,我拍二, 天天都要帶手絹。 你拍 三,我拍三, 洗澡以後換襯衫。 你拍 四,我拍四, 消滅蒼蠅和蚊子。 你拍 五,我拍五, 有痰不要隨地吐。 你拍 六,我拍六, 瓜皮果核不亂丟。 你拍 七,我拍七, 吃飯細嚼別著急。 你拍 八,我拍八, 勤剪指甲常刷牙。 你拍 九,我拍九, 吃飯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 臟的東西不要吃。 小臟手,長指甲 指甲長長不剪掉, 又像小貓又像豹, 小手伸給奶奶瞧, 奶奶見了嚇一跳。
G. 有沒有近期關於清潔工感人的故事
清潔工10年收養6名棄嬰
■68歲的清潔工,在清潔衛生的同時,10年裡在垃圾台、售票窗口陸續撿回了6個棄嬰,依靠自己300元微薄的工資來維持這些小生命的延續。
■不堪生活的重負,3個棄嬰被迫送給別人撫養,另外3個棄嬰則由自己和老伴撫養。
■鄰里鄉黨說他傻,說他活得不值,他卻說:「我什麼都不圖,為的就是挽救一個生命……」
用身體暖活的第一個棄嬰
2006年8月12日中午,記者接到讀者報料稱在西安市青龍寺遺址保管所,今年68歲的清潔工龐英建,多年來在為青龍寺打掃衛生期間,陸續收養了6名棄嬰,自己實在是養活不了那麼多的孩子,龐英建老人就把其中的3個棄嬰送給了別人撫養,現在孩子們都上學了,可最小的棄嬰都6歲了還在當地報不上戶口,清潔工現在很傷心……
H. 清潔工的事例
在列日炎復炎的一天,我看制見一個清潔工站在下水道旁邊專心致志地掃地,我想這下水道這么臭,何況今天這么熱的天,也該回去乘涼了,這人怎麼這么傻啊!這位清潔工身材一般,滿臉皺紋,但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那額頭上掛著豆大的汗珠,汗珠落到地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過路的人用厭惡的眼神看看這位清潔工,迅速離去。而清潔工只是默默地繼續掃地。
就在這時一個青年正騎著自行車風馳電掣地朝前面趕去,而清潔工繼續掃地,可是一不心把灰塵掃到了過路青年的身上。咔——————嚓——————車馬上停了下來。頓時青年的臉色極為難看。他對著清潔工怒吼道:「你弄臟了我的衣服,你是不是活膩了啊!你必須賠。」而清潔工只是望著他,一聲不吭。青年又說:「你聾子啊?咋不吭聲,不可能你是啞巴吧!」清潔工終於說話了那得多少錢啊!青年得意的說:「1200」。清潔工突然愣住了,半響不說話。青年氣急敗壞,、朝清潔工吐了一口唾沫,丟下一句:「臭掃地的,騎著車走了。走時,還濺了清潔工一身的灰塵。清潔工這才回過身來,擦了擦臉上的唾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工作。我再也不感到熱,只感到一種說不出來滋味湧上心頭。我想:「如果世界的人都像這樣該多好啊!」
I. 衛生小故事70個字
有一隻胖胖的小熊,真讓人喜歡,可他又一個壞習慣,就是不愛洗臉。有一天,小熊過生日,熊媽媽給他買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有蛋糕阿,糖阿,有風靡阿,有巧克力阿,等等。小熊吃了這樣,又吃那樣,吃完了,嘴巴也不擦,就往外面跑。熊媽媽在後面喊:「小熊啊,快洗臉。臉上很臟呢!」小熊說:「不要,不要,我不要洗臉。」小熊說著,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熊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睡著了。突然,小熊覺得有什麼東西在他的臉上爬,又疼又癢,好難受啊!小熊睜開眼,用手一抹,啊!是螞蟻。小熊著急了,他一邊哭,一邊喊:「媽媽,快來呀,好痛啊。」熊媽媽跑來了,趕走了螞蟻,對小熊說:「吃完飯應該洗臉,要愛清潔,講衛生,這樣螞蟻才不會爬到你的臉上來。」 叢那以後,小熊每天都做到了吃飯前洗手,吃完之後洗臉。螞蟻呀,再也不爬到小熊臉上找東西吃了。
J. 高尚的人的小故事(不要寫家人、清潔工、警察和其他常用的職業)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