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15字
『壹』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貳』 你還記得哪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呢15字
您好,孔融小時候就知道將大梨讓給哥哥。
『叄』 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一: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二: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三: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四: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五: 李商隱。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六:邱少雲。 邱少雲(1926~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今重慶銅梁)。 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全身。 邱少雲犧牲後。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七:馮如。
『肆』 古人刻苦學習的而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如下: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2.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3.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4.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5.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伍』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事例
1、《林則徐對聯立志》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2、《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3、《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4、《貝多芬拼搏成長 》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
5、《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陸』 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一、王冕
王冕幼年好學。他每次牧牛從鄉學門前經過,聽到裡面琅琅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一次,他在鄉學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但是他並不「悔改」,以後出外放牛,路過學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於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習,學問長進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二、歐陽
修
歐陽修 4 歲時,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極其貧窮,母親供不起歐陽修識字讀書。歐陽修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李家 ( 藏書豐富)去借。為了能借到書,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
每當借到一本新書,他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讀起來,常常是通宵達旦。碰到好文章,連抄帶背。就是靠這股精神,歐陽修成了文學史上的一代名家。
三、車胤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
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四、司馬光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五、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
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柒』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
1、少年華佗拜師
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富有鑽研精神,對醫學饒有興趣。在母親的教育下,小華佗立志不圖官位,願為良醫,以救民濟世為本。
之後,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期望你早日學成醫術,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了華佗發憤學醫、普濟眾生的決心。他來到城裡,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生為師學醫。蔡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但是一想,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轉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
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蔡醫生主意已定。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里採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一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採下來嗎?」
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採到了。蔡醫生又看見兩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個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山羊拉開嗎?」華佗又說:「能。」
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斗架的羊早就斗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鬥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之後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鑽研,注重實踐,最後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
2、茅以升立志建橋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
他和小夥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裡。端陽節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麼羨慕自己的小夥伴啊!
晚上,小夥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明白,原先秦淮河上出了事。由於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裡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必須要學會造橋,為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占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資料,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不勝數。因為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3、施瓦辛格立志做美國總統
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里,身體十分瘦弱,卻在日記里立志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務必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必須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聚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務必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恆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
最後,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最後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4、哥白尼從小立志研究氣象
哥白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喜歡觀察天象。他常常獨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問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邊,望著天空發呆,難道這表示你對天主的孝敬?」
哥白尼回答說:「不。我要一輩子研究天時氣象,叫人們望著天空不害怕。我要讓星空跟人交朋友,讓它給海船校正航線,給水手指引航程。」
5、汽車大王亨利福特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緣於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
根據亨利福特的描述,在他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興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向十分嚮往的高級餐廳吃飯。卻不料,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里呆坐了差不多15分鍾,居然沒有半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
最後,還是餐廳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個人坐了那麼久,才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只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菜單粗魯地丟到他桌上。亨利福特剛打開菜單,看了幾行,耳邊傳來了服務生輕蔑的話語:「菜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只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驚愕地抬起頭來,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務生滿是不屑的表情,當下使得亨利福特十分生氣。惱怒之餘,他不由自主地便想點最貴的大餐。但一轉念之間,又想起口袋中那一點點可憐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亨利福特只點了一個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單,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地讓亨利福特明白:「我就明白,你這窮小子,也只但是吃得起漢堡罷了!」
在服務生離去之後,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為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而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只能點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下立志,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從此之後,他開始朝夢想前進,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捌』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小歐拉智改羊圈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