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故事作文300
Ⅰ 西遊記全部內容3oo字作文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尤其是曲折離奇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稀奇古怪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主要講述唐僧和三個徒弟千辛萬苦地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這本書以天馬行空的綺麗想像向人們展示了師徒四人在茫茫的西行取經路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並將這些千難萬險幻化為險象環生的各種災難,一場場與妖魔鬼怪之間鬥智鬥力的較量,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書中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各具特色,有誠實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聰明機警、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愛耍小聰明的豬八戒,踏實可靠、寡言少語的沙僧。小說情節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特別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既是家喻戶曉的經典,也是我愛不釋手的故事。
唐僧師徒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對我觸動很大。以前我雖然有當科學家的遠大理想,但是不能吃苦耐勞,做事經常拖拖拉拉、半途而廢,一味貪圖享受,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在未來的歲月里,我一定改掉做事虎頭蛇尾的錯誤做法,努力發揚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一往無前地奮勇邁進!
Ⅱ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作文300字!
你好,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300字作文
這個我建議你去看一遍西遊記里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一段。
然後寫300字的作文,那就順手拈來了。
Ⅲ 《西遊記》故事梗概,300字以內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頂聳立著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異常勇敢,被推為水簾洞洞主。後來,石猴四海拜師求藝,在西牛賀州得到菩提祖師的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後自號「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反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開頭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覺得委屈了自己,於是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二郎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批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反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如來因南贍部州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取經人,去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菩薩在流沙河、雲棧洞、五行山分別度化沙悟凈、豬悟能、孫悟空三人,將來做東土取經人的徒弟,又度白龍給取經人做腳力。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功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奪落經卷。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不這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鼉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回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師徒四人也終成下果,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又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受封凈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Ⅳ 西遊記故事梗概五篇300字左右。
大鬧天宮
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後,龍王又反悔,並去天宮告狀。 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封他為弼馬溫,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後,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宮分庭抗禮。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聖」,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藉,他獨自開懷痛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收羅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暴怒,傾天宮之兵將,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將他送進煉丹爐,結果不但沒有燒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無比。於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帝狼狽逃跑,求得如來佛祖幫忙,才將猴王降服,壓在五指山之下。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千年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老丈又被孫悟空識空。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真假美猴王
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在擊敗了有意挑釁的六耳獼猴後,繼續向西天前進,來到了西涼女國,唐僧等前往王宮內換取通關牒文,誰知女王見唐僧儀容俊美,情願以身相許,讓位於唐僧,這下可急壞了唐僧。幸虧孫悟空機靈乖巧,用計穩住了女王,並乘機嫌得了通關牒文,使師徒四人終於逃離了西涼女國。六耳獼猴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加之他想獨往西天取經,贏得名聲,身成正果。於是,他三番五次地假扮成孫悟空,以假亂真,迷惑了唐僧。六耳獼猴有意在唐僧面前殺傷小盜,讓唐僧誤以為是悟空所為,把他逐出禪門,自己就可以亂中取利,趁機搶走通關牒文。唐僧果然中計,在大念了一通緊箍咒後,要將悟空趕走。孫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不改。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但六耳獼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領,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孫悟空掀起了一場場惡斗,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唐僧師徒四人在戰勝了六耳獼猴以後,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經的漫漫長路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車遲國來了三個道人,號稱虎力、鹿力、羊力,擅能呼風喚雨,幫助車遲國解脫旱魃。國王大喜,尊為國師,在全國獨尊道教,把眾佛教徒驅服道家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而死。唐曾師徒西行到達車遲國,見五百佛教徒被道眾暴力驅使,號哭連天。行者化為道徒,打探情況後勸慰眾僧人,說聖僧唐僧將取經路過,唐僧大徒弟行者法力無邊,能救眾僧出苦難。唐僧師徒到來,眾僧跪拜,把四人擁入智淵寺。這天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行者夜中飢餓,於是約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貢品。師兄弟使法打滅殿中燈燭,道眾四散,又把三清像扔進河內,自化為三清,高坐大吃。一小道報知國師,國師引眾進殿,向三清拜求仙丹。行者先不允許,後撒尿於瓶中交國師,國師發現受騙,怒打三人,三人駕雲而回。第二天,唐僧趨朝換文西行,國師不許,要追究夜晚之事。行者正和國師爭執間,忽眾百姓來求國師祈雨,國王就命唐僧和國師賭賽祈雨。在行者的護持下,唐僧祈雨即來,而國師不能亦不服。行者又以使龍王現身使國王信服,願送師徒西行。國師又從中作梗,要與唐僧賭賽隔板猜物,又被行者暗中捉弄而失敗。國師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禪。行者化彩雲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鹿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蟲,然後,化一條蜈蚣,使虎力大仙從高台摔下來。虎力大仙惱羞成怒,與行者賭利刀砍頭,鹿力大仙願賭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賭赤身下油鍋,但一一被行者所破,三國師都死於非命,現出真相,原來是虎、鹿和羊。國王見狀,心悅誠服,換關文送唐僧師徒西行登程。唐僧又請國王重尊佛教、國王允准。師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門上貼有招僧榜文,眾僧也群集道邊為唐僧師徒送行。
烏雞國鬥法
在烏雞國,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里夢見國王鬼魂訴冤,狀告拜把子兄弟在御花園里把他害死,又變成他的模樣,霸佔了他的寶座和王後;而王後、王子竟還蒙在鼓裡……唐僧路見不平、分外同情,可拔刀相助的事兒,還得孫悟空來完成。孫悟空找到王子,變成小人,假託知道來世今生,向他說明真相,又通過王子跟王後溝通,為除妖做好鋪墊。等到上朝倒換關文的當口,悟空面對假王高唱一曲,揭露了假王的種種劣跡。在悟空正要打的時候,被文殊菩薩擒住,原來是菩薩坐下的青毛獅子下凡。
Ⅳ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簡介寫作文3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編寫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作者通過虛幻的世界,對封建統治者的態度頗可玩味。
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悟空的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Ⅵ 西遊記的故事梗概300字
《西遊記》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的引子部分,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Ⅶ 西遊記文章梗概300字
西遊記
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小說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Ⅷ 《西遊記》300字三借芭蕉扇內容摘要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朝西行,走著走著漸漸覺得熱氣襲人,一打聽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扇滅火後才能通過。悟空把師父安排好後去找鐵扇公主。鐵扇公主是紅孩兒之母。因上次紅孩兒想吃唐僧肉與悟空結下了冤讎,不肯借扇。
悟空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無蹤無影。靈吉菩薩得知實情,給他一粒定風丹。悟空二次來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風丹,一動不動。公主急忙回洞。悟空變作一隻小蟲,乘公主喝茶之際進入其腹中。
公主腹疼難忍,答應借扇,但給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騙得真扇卻激怒牛魔王,悟空與牛魔王大戰。八戒、沙僧上前助戰,最後將牛魔王打敗。悟空用芭蕉扇扇滅山火,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取經。
(8)西遊記故事作文300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老君道:"……扇子是我扇火的……」。至陽的寶扇能扇出火氣,火克金,故能在降伏青牛精時能降服另一件寶貝金剛鐲。
鐵扇仙的扇子至陰。至陰的寶扇能扇出水氣,水能克火,故而能熄滅八百里火焰山。《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她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侖山後自混沌開辟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扇出的陰風能使人飄八萬四千里方能止住。
火焰山的火氣來自老君的煉丹爐,爐里的六丁神火恰恰是老君用至陽的寶扇扇出的。火焰山殘留的六丁神火的火氣,也只有純陰寶扇才能剋制住,乃至扇熄。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Ⅸ 作文西遊記真好三百
初次看《西遊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裡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後看《西遊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裡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和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鬥智斗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說。《西遊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和只有敢於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為這本小說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為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於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斗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後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著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為了凈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因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後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