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成長的故事
1. 小班科學教案《我的成長故事》要詳細的教案
作文要求
寫一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讀了《烏塔》以後想到了什麼,再從中確定一兩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討論以後,還可以寫一寫「從《烏塔》想到的」。還可以讀一封來信,討論信中提出的問題,再給那位同學寫封回信,幫她解決遇到的煩惱。注意書信格式。
一、引入
談話:上節課,同學們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交流了難忘的成長經歷。聽過之後,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那些難忘的經歷。
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難忘的成長經歷」。
二、明確習作內容及要求
1.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
2.寫「從《烏塔》想到的」。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給「需要幫助的王虹」寫回信。要把想說的意思寫清楚,書信格式正確。
三、指導習作
1.根據自己選擇的話題理出提綱。
2.交流提綱,分組指導。
話題一:寫誰的什麼事。閱讀本單元課文學習如何寫。
話題二:《烏塔》主要講了什麼事?你對文中什麼問題最感興趣?對此你的看法是什麼?(建議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例子)。
話題三:王虹遇到了什麼煩惱?你的看法是什麼?你認為她該怎麼做?(指導書信格式)
四、學生獨立習作,老師巡視指導
五、習作交流與講評。
1.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
2.每個話題選出代表作講評。
六、修改謄抄。
1.生根據講評修改習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議修改。
2.謄抄習作。
七、拓展活動
話題一:編成短劇演一演。
話題二:開展讀書心得展示活動。
話題三:自學信封寫法,把回信寄給老師。
第三課時作文講評
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學聽後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A、內容充實具體。
B、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C、運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語句通暢。
D、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2. 六年級小學習作要求四百字 《成長的故事》(寫發生在校園中的別人關愛你的一件事)
轉眼間,我即將小學畢業。回頭看看那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也布滿著一個個深深淺淺的腳印,那便是我成長的足跡。
看,那一串漸進模糊而輕巧的腳印。那是我嬰兒時期的步伐。從出生,到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那時的我,也許會安靜的坐在嬰兒床上睡覺,也許會因不順心而大哭一場,但大家都不會責備我,在為我操心的同時,又盼望著我的成長。於是,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尚還稚嫩的腳印。
瞧,那一串時深時淺的腳印。那是我幼兒時期的見證。那時的日子是最快樂的。我不會因學習而困擾,不必擔心沒人和我玩,不用擔心做錯該怎麼辦,一切在我眼裡都是那樣新奇。用著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手,甚至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去感受這新奇的世界。那時的我,是大人們手中的「寶」,每天捧在手心,呵護著。和夥伴玩耍,和父母耍賴,無憂無慮地過著每一天,於是,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幸福的回憶。
噢,那一串整齊的腳印,是我上小學時的記憶。剛開始接觸書,書對我的誘惑是那麼大,我開始關心自己的學習。我會因學習考試考個「優」而高興一整天,也會因被老師批評一兩句而心情沮喪。一年級一年級的爬升,知識的增加,閱歷的豐富,但同時也給我不少的煩惱。於是,我開始明白成長之路的坎坷與曲折。於是,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我酸甜苦辣的回味。
還有那一串最深,離我最近的腳印。是我上中學以來的歷程。長大了,所見所聞多了,道路也就更坎坷了。有了對手的存在,使我懂得了奮進;有了壓力的鞭策,使我奮起前行。功課重了,自由沒了,歡笑少了,也漸漸變成熟了。一路走過坎坷的道路,使我深知成長的艱辛。
成長足跡,無論是直是彎還是斜,不管是笑是哭還是怒,相信努力的自己會在今後踏出一片平坦的路,留下一串奮斗的腳印…
3. 大家給我寫一篇作文,要書信格式的 四年級 小木偶的故事
1、寫一處自然景觀
本組的每一篇課文,都像瑰麗壯美的圖畫,使我們感到大自然是那樣的奇妙。有人曾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雲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要講清楚奇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聽的同學可以提問,可以補充還可以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可以寫著名的旅遊景點,也可以寫身邊的景物。寫之前要想像主要突出哪一點奇特之處,大體按怎樣的順序寫。希望通過你的習作,讀者能夠想像出畫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2、觀察日記
近來,你留心觀察了什麼事物?是怎麼觀察?有什麼新發現?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仔細回憶一下,把你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題目自己定。
如果你在進行連續觀察時,堅持寫觀察日記,可以選幾則自己滿意的日記,認真進行修改加工,成為一篇習作,題目可以用《觀察日記×則》,要注意日記的格式。
3、寫童話
自己選擇幾種動物,或者幾件物品,以它們為主人公,想像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一些什麼事,編成一個故事寫下來。也可以寫你續編的小木偶的故事。
4、寫自己喜歡的動物
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愛、盡職的母雞……在作家筆下,一個個小動物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想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吧?那就來試試。先說說自己最想說什麼動物;想說同一種動物組成一組,分別說說這種動物的特點。可以講它的外形、脾氣,也可以講它怎樣進食、怎樣嬉戲、怎樣休息等。然後各組推出代表在班上匯報。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完成初稿後,寫同一種動物的同學一起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提出修改意見,然後修改自己的習作。
5、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游詞
長城、頤和園、兵馬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先確定自己要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然後選取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可以講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寫好以後,可以根據所寫的導游詞,模擬導游進行講解。
6、看圖作文:勝似親人
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注意圖中人物的服飾,想一想她們是誰,她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什麼事。再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內容具體,語句要通順。可以用「勝似親人」做題目,也可根據習作的具體內容自己擬題。
(圖見教材)
如果你不想寫這幅圖,也可以寫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所寫的事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的或見到的。要把事情經過寫清楚,最好能寫出自己的感受。
寫完後,先自己讀一讀,看看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再聽聽同學或家長的意見,然後進行認真修改。
7、成長的故事 、從《烏塔》想到的 、給需要幫助的王虹寫封回信
「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吧。建議從下面的提示中選擇一兩項,完成口語交際和習作。
我們了解了許多人的成長故事,也回顧了自己成長的經歷,請寫一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寫清楚具體。寫完以後,可以和同學交流,還可以變成短劇演一演。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讀了《烏塔》以後想到了什麼,再從中確定一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以後,還可以寫一寫「從《烏塔》想到的」。
讀下面的信,討論信中提出的問題,再給那位同學寫封回信,幫他解決遇到的煩惱。要把想說的意思寫清楚,還要注意書信的格式。
來信
知心姐姐:
您好。最近,我遇到一件苦惱的事,希望得到您的幫助。
這學期開學不久,我的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過十歲生日,她悄悄約了班上幾位同學晚上到她家去。我高興地打贏了。可是,和爸爸媽媽一商量,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好,堅決反對,我就沒有去成。這件事以後,那些原來非常要好的同學漸漸和我疏遠了,每當有同學過生日時,都有意避開我。我感到孤獨,心理很難過。
知心姐姐,您能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祝
工作順利!
需要得到幫助的王虹
5月12日
8、寫想像作文
在20世紀,人類的許多幻想變成了現實。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展,暢談各自的奇思妙想,說說未來的衣服、未來的食品、未來的住房、未來的交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介紹,如邊畫邊講,邊演示邊講,把奇思妙想講清楚。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聽,可以補充或提出問題,還可以就共同感興趣的一兩個奇思妙想展開討論。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篇想像作文。可以寫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寫受別人啟發想到的內容,還可以寫科幻故事。想像要豐富,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題目自己定。寫好後,認真讀一讀,改一改。
下 冊
1、寫校園里的景物或發生的事
我們都愛自己的校園,它也許像一座美麗的花園,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它也許僅有平房,幾棵老樹,一個小操場。不管怎樣,在可愛的校園里,我們都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日子。讓我們到校園里走一走,看一看,選一處景物,仔細觀察一下,把觀察到的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把內容寫具體,語句寫通順。如果不想寫校園里的景物,也可以寫別處的景物,或者寫校園里發生的事。
2、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裡話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裡話要說,卻沒有機會說出來?這一次,就讓我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一吐為快吧!例如,對老師說,為了我們的成長,您操碎了心;對媽媽說每位已經長大了,別在把我當小孩子看;對鄰居叔叔說,謝謝您多年來對我們家真誠的幫助;對小夥伴說,我們不要再互相起外號了,這樣不文明……總之,敞開心扉,把自己心裡想說的話,在習作里向對方說一說。說心裡話,就一定要真實,要說出內心的想法。寫完後可以讀給對方聽,再根據別人意見改一改。
3、大自然的啟示
寫「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活動經過或心得。「習作」既可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又可寫活動經過或心得。
4、看圖作文:轟炸過後
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仔細觀察照片,想一想這個小孩為什麼哭?他的父母在哪裡?當時可能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孤獨的孩子後來的命運如何?聯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
(圖見教材)
5、熱愛生命
我們學習了本組課文,還搜集了有關的資料,對生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把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收獲和大家交流,可以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也可以說說身邊的那些熱愛生命的故事,還可以說說自己的收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內容要具體,要寫出真實的感受。習作的題目由自己定,寫完後認真修改。而後把習作和搜集到的資料整理整理,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牆報。
下面的資料供大家交流或學習時參考。
2003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蔓延開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打響了。這是生命與疾病的抗爭。在充滿生命危險的病區里,那些可敬可親的白衣戰士,面對病魔,前赴後繼,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前百個病人的康復,譜寫了一曲麴生命之歌。鄧練賢、葉欣、王晶、丁秀蘭、李曉紅……這些閃光的名字後面,都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忠於職守的警察叔叔……他們用勞動創造著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
樹,砍斷枝條還能再生;草,燒了還能再長。懸崖上的一顆松樹
4.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在我記憶的童年裡,我經歷過許多趣事.傻事,其中有一件使我難
童年趣事
每個人都有一個難忘的童年,那些有趣的往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光彩奪目,時常散發著迷人的光彩。這些有趣的往事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至今都難以忘卻。
童年是幼稚可笑的。記得那一次,媽媽因為有事不在家,快要到飯時了,可是我又不會做飯,我心想:如果我把菜洗完了,媽媽做飯不會更快一些嗎?於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錦囊妙計:媽媽平時不是用洗衣機洗衣服嗎?我為什麼不能用洗衣機洗菜呢?肯定又快又省力。我於是把媽媽准備做飯的一盆菜倒進了洗衣機里。可是,我還有些不太會用,但我還是明白尺度的,索性我就把洗衣機上的按鍵都調成了最大,洗衣機開動了,我心裡一陣狂喜:「這么簡單就開動了,真是小菜一碟!」接著我又一陣大笑。過了一會兒,洗衣機停止了,「咦,怎麼回事,菜怎麼都碎了?」我有些著急了,馬上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用洗衣機洗菜,菜怎麼全碎了?」「哎呦!我的寶貝,洗衣機只能洗衣服,洗菜當然會碎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童年又是幼稚自私的。記得有一天,我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切好了西瓜准備接待客人,我到廚房一看,「哇,這么多西瓜!」我的口水不禁緩緩流了出來,真是「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偷偷地把西瓜尖都咬成了「月牙兒」形,我心想:「我都咬了尖,這下誰還會吃?」媽媽到廚房一看,笑了笑對我說:「吃了西瓜尖可是會死人的。」我驚訝了,急忙對媽媽說:「不會吧,我吃了西瓜尖會死嗎?」媽媽抱起我:「你呀,都是貪吃惹的禍!」我詭異的笑了。
啊,童年難忘,童年快樂……童年的一切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伴我童心飛揚,伴我茁壯成長。
教師評語:該習作生動有趣,通過兩件事描寫出了小作者一個天真、幼稚的童年。全文構思巧妙,結構嚴謹,想像豐富,語言幽默,思路靈活,字里行間都跳動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童心,體現了孩子幽默詼諧的童趣,讀後讓人感受到小作者對童年美好的嚮往和留戀。整篇習作首尾呼應,結尾處點明中心。
我寫的,希望對你有幫助,附教師評語
5. 魯迅一生的經歷
魯迅的經理主要分成三個階段:
一、早年經歷
1881年9月25日(中國農歷八月初三),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一個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
11歲就讀於家鄉紹興的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1893年(光緒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周福清被判「斬監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資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作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1902年,他 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三、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
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
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
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四、革命時期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政府通緝(註:魯迅並沒有被通緝,這里《而已集·大衍發微》有錯),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數月後,1927年1月16日,46歲的魯迅離開廈門,18日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許廣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聽了,不以為然,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五、晚年病逝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5)習作成長的故事擴展閱讀
毛澤東曾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6. 成長故事習作的一件事題目自擬290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當然,我也有許多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下面我就選一件與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我的性格天生就非常膽小,因此,我一想起學自行車的樣子,就情不自禁得笑了起來。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姐姐寫完作業。姐姐就在巷子里,騎起了自行車。我見姐姐騎得津津有味,就吵著要姐姐教我。姐姐無可奈何,只好教我了。
開始騎了,姐姐說:「要先從小自行車開始練。」於是,我三步兩步地把小自行車推了出來。姐姐坐在大自行車上,我坐在小自行車上。姐姐說:「騎車,要保持平衡......」我的雙腳剛踩上去,就摔了一跤。我想:騎自行車怎麼這么難呀!看起來卻那麼簡單。姐姐又開口了:「先用一隻腳把車推幾下,然後再把另一隻腳放上去」。我照著姐姐說的去做,可剛踩上兩只腳,車就不聽我使喚了。車往一邊倒了,我就急忙把一隻腳放下來。姐姐只好從後面扶著車,我騎。過了一會了,姐姐悄悄地把手放了,讓我自己騎。沒想到,我既然會騎了!當姐姐告訴我時,我高興地一蹦老高。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學事情總有一段過程,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要知難而進,就能成功。
童真,是「傻冒」的意思。就像五味瓶一 樣,有著酸。甜。苦。辣。鹹的味道。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去回想童年的趣事。
在我五歲那年的一天早晨,我一起床就突發奇想,問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呀!」媽媽笑著說;「你呀!是被我在垃圾堆里撿來的。」我生氣地說;「不可能!」「怎麼不可能呀!我對你這么嚴厲,還老打你。」媽媽回答道。我想;肯定是撿來的,要不然為什麼老打我呀!想到這我「哇」地一下哭了起來,越哭越傷心。媽媽只好哄我;「不是啦!你是從我肚子里出來的,不是撿來的。」可是我還是不相信,拚命地哭。媽媽沒辦法,只好給在單位上班的爸爸打電話,對爸爸說明情況後,爸爸對我說;「不要聽媽媽胡說八道。沒有的事,男子漢不要動不動就哭。」我邊檫眼淚邊說;「知道了。」於是我掛了電話。也不在哭了。媽媽笑著說;「我說的沒錯吧!」我心裡想著;我在也不相信你的話了。你打我罵我不還都是為我好嗎?我生病的時候,你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的病情。我真應該好好聽媽媽的話。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無論家長怎麼「騙」,孩子多麼小,也永遠騙不成功的,因為家長已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