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下象棋的故事500
㈠ 古人堅持不懈下象棋的故事100字
王守仁,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浙江餘姚人。有一次,因他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飯。他母親一氣之下,將象棋扔到河裡,看到隨水漂流的象棋,仁撫首頓足.哭之以詩:
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母一旦丟。 兵卒墮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渡去.士入三川遙浪流。 炮聲一響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㈡ 有關下棋的簡短故事
中國古代圍棋故事——謝安下棋定軍心
距今1600多年的晉朝時代,爆發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淝水之戰。東晉以八萬人馬,打敗了號稱百萬人馬的前秦八十萬大軍。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風呼嘯,大地嗚咽,東晉京城一片驚慌。前秦的首領符堅憑借自己統一北方後的廣袤天地,前秦的力量空前強大,北方各少數民族也臣服於他,此時的符堅是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於是發兵百萬攻打東晉,要掃平江南。東晉的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急招宰相謝安進宮商討御敵大計。謝安從容啟奏道:符堅傾國出師後方空虛,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軍需糧草接應困難,內部又分離不團結。臣早將淮北流散之民遷往淮南,堅壁清野斷其供給。另其勢難立足。晉孝武帝大喜,令其統領八萬人馬抗擊秦軍。
謝安在大軍壓境之際一如既往,照樣下棋,彈琴,飲酒,作詩,閉口不談大戰之事。領軍大將謝玄是他的侄兒,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萬分,急到謝安的帳中詢問叔叔的破敵計劃。謝安只是隨便說了句「到時再說吧」,就什麼都不說了。謝玄回去後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問,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謝石(謝安的弟弟),輔國將軍謝琰(謝安的兒子)一同去看望謝安。
三人進得府來,謝安就知三人是為大戰之事而來。然而謝安卻閉口不談御敵之事。謝安從從容容,好象沒事一樣。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東山別墅遊山玩水。山林間,小溪旁擺下了棋盤,謝安與兄弟和子侄輪流下棋,開始了車輪大戰。謝玄暗自著急,但又不敢問。謝石是謝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掛一個大都督的名,有謝玄在,也就什麼都不問了。謝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雲流水,下得瀟灑自如,得心應手。而謝石、謝琰和謝玄這些人,一個個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裡掂記著戰事,棋下的前後矛盾,不是昏招敗招,就是漏招臭棋。一個個就都敗下陣去。直到日落西山謝安才盡興而歸。
三人深受謝安的感染,知道謝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後,各司其職,各練其兵,兵民們一看,也是人不慌,國不亂。軍民上下,嚴陣以待。
在前秦兵馬攻打下壽陽城後,令五萬人馬住守洛澗。秦軍主將符融得到晉兵缺糧的消息後,馬上請符堅火速出兵,以免晉軍退走。符堅得到消息馬上把大軍留在河南項城,自領輕騎八千,星夜馳往壽陽。大都督謝石和先鋒都督謝玄得知秦軍人馬未齊後,謝玄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澗。領兵的將劉牢之奮勇當先大破敵軍,斃敵一萬五千人,大獲全勝。洛澗大捷,謝石命全軍水路齊進,八萬精兵聲勢浩大。秦軍大敗人心恐慌,壽陽城上符堅驚慌失措,看哪兒都是晉軍,看著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晉兵。問為什麼有這么多晉軍?這就是成語「草木皆兵」的由來。隨後在淝水兩軍的大決戰中,晉軍徹底打敗了秦軍,獲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勝利。
消息傳到晉朝,謝安正在和賓客下棋,家人送上謝石謝玄的手書,他略瞟了一眼,心裡已知裡面要說之事,就隨手把它放在旁邊,好象沒這回事一樣,繼續下棋。客人問信里說些什麼,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破敵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後,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
㈢ 求象棋小故事
象棋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歷經千錘百煉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陶醉神迷,反應出廣大人民對於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讓我們來欣賞這些精彩的故事。 第一節 楚漢相爭 秦朝末年,當時國家大亂,人民生活困苦,群雄們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統一天下為目標。在眾多群雄之中,有兩位實力強大的領導者,一位是漢王劉邦,另外一位則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與項羽歷經七年的對戰過程,這就是有名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位大將軍叫做韓信,有一次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韓信為了讓士兵們頭腦更聰明,所以發明了象棋 。韓信認為下象棋可以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於是鼓吹士兵們多下象棋,士兵們也透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流傳許多關於現在象棋規則由來的典故,以下我們一一介紹。 首先是紅黑的由來。因為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用紅色的軍旗作為代表。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車隊上插著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條黑色的大龍走過,讓項羽非常羨慕,從此愛上黑色。後來項羽騎馬打仗,都騎著自己心愛的黑色烏騅,說明了項羽的軍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紅先的由來。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作了一個約定,目標是一個叫做關中的地名,他們比賽看誰的軍隊能夠先進入關中,誰就獲勝。項羽仗著擁有四十萬大軍,採用直線進攻追打秦軍,劉邦則是採取迂迴的方式,招攬秦軍獲得民心。結果劉邦先一步進入關中,這也是現行象棋紅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漢界的由來。楚漢相爭開始的時候,項羽的實力比較強大,劉邦為了扭轉被動局勢,任用張良、蕭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劉邦實力大增,項羽只好向劉邦求和,兩個人達成以「鴻溝」為分界,劉邦掌管鴻溝西邊,項羽佔有鴻溝東邊。這就好像現在的象棋,棋盤中間畫有一道楚河漢界,用來區分紅黑兩國一樣。 最後是王不見王的由來。楚漢相爭最激烈的一戰發生在鴻溝附近的廣武山,當時楚漢兩軍隔著廣武山對峙,代表漢軍的劉邦站在山上對著項羽大罵,結果項羽生氣地拿起弓箭,瞄準劉邦射了出去,這一箭還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現在象棋有一條將帥王不見王的規定,意思就是形成將帥見面的時候,輪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勝,這就好像代表劉邦及項羽的將帥,朝對方射了一箭一樣。 第二節 橘中之樂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帶)的大地主,家裡庭院有一塊橘園。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著急的地主趕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來,摘著摘著,眼尖的地主發現有兩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地主決定把橘子剖開來看,原來每顆橘子里都藏有兩位白眉仙翁,他們面對面坐著談笑下象棋! 仙翁們沉浸於對弈樂趣中,沒有發現地主正在旁邊。過了一會,一位仙翁開口說:「我們在橘子里下象棋的樂趣,不會輸給在商山下圍棋。只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剛下到精彩的時候,橘子就被摘下來了。」這時另一位仙翁肚子餓了,從衣袖裡抽出一條形狀像龍的草根來吃一口,並且用水噴它,草根竟然變成一條真龍,四位仙翁一起騎著龍,隨著腳下緩緩升起的白雲飛向天堂。 這則橘中象戲的故事出自《玄怪錄》,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傳到後世影響十分廣泛,也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為仙翁下圍棋,不過據張如安先生研究,確認是象戲而非圍棋 ,可見這則故事本身具有相當迷人的吸引力。 後來人們就稱下象棋的樂趣為「橘中之樂」,並有"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的典故,這也是著名象棋古譜《橘中秘》的命名由來。
麻煩採納,謝謝!
㈣ 踢足球和下象棋的故事
童話故事寓言作文:瘋狂惡狗想吃掉天鵝。
鴨子幫助天鵝和惡狗搏鬥。
惡狗咬了貓。貓被狗傳播了狂犬病。
得了狂犬病的貓和惡狗一起把鴨子殺死。
天鵝失去了鴨子的保護,危在旦夕。
關鍵時刻,打狗隊員過來把惡狗和貓一起打死。
理智的人類為了預防狂犬病,實現了禁狗令,不允許養狗。小鳥的生命再也不會被狗威脅了!
㈤ 寫學習下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的作文
自己想
㈥ 關於下棋的故事
下棋的故事
那天傍晚,我安排了分區活動。林林和同同選擇了下棋,和他們臨桌的是源源和俊俊。顯然,源源和俊俊的棋藝略高一籌。大家都很喜歡下棋,擺好棋子,開始決一雌雄。林林平常很少下棋,今天好象很有贏的把握,因為他說在家和爸爸一起下過了。看來今天是一個展示的機會了。他們兩兩合作,一切都很平靜而有序地進行著。一會兒,一陣哭聲傳來,原來是林林。「咦,好好的為什麼哭啊?」 「老師,俊俊總是來幫同同,幫了就不算了」林林傷心地哭著。原來是俊俊在旁邊插了一手,林林輸了。這時,旁邊圍過來好多小朋友,有的在撫慰林林,叫他別哭了,還主動拿來紙巾給他擦;有的小聲地責怪起俊俊來——你干嗎去幫同同啊,看棋是不可以隨便說的;源源馬上站出來說——不對不對,他是在教他們呀,他們不會下的。看來「觀棋不語」與「互幫互助」已形成了對峙。
看著林林傷心的樣子,我想馬上去撫慰他,然後給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一個評判——你不該去幫人家下棋;你不該遇到一點點小事就哭泣,這不是大班孩子的樣子……可是旁邊圍了那麼多小朋友,他們最有發言權了,讓他們去評判不是更好嗎?於是我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贊成觀棋不語的坐一邊,贊成互相幫助的坐另一邊,還有自己的想法的做中間。孩子們很快就坐好了,中間沒人坐,兩邊人數差不多。於是,我請各組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觀棋不語」隊認為:「別人在動腦筋的時候不能打擾別人,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好了」;「電視上的下棋比賽也都不說的,說了就沒意思了。」「互幫互助」隊認為:「不會時,教一教又沒關系嘍,永遠不教就永遠不會了」;「俊俊他是想幫助別人,我覺得俊俊是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禮,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見解了,而且善於表達了。我想,該我出手了,於是,我話鋒一轉——「那麼,怎麼樣做才能讓大家都開心呢?有自己想法的人還可以再坐到中間來。你來教教俊俊該怎麼做?林林做的對嗎?為什麼?」過了大概5秒鍾時間,有三個小朋友坐到了中間,他們表明的態度差不多,都覺得俊俊幫助他們是對的,但在他們在正式下棋的時候不可以去幫助,要不就等林林同意了再教他們。林林哭也是不對的,哭不能解決問題,輸了就輸了,要勇敢一點。我看看旁邊兩隊人馬,對他們說:現在改還來得及,贊成這三個小朋友的還可以坐回來。小朋友都坐到中間來了。林林也已露出了笑臉,原來俊俊已經偷偷地向他道歉了。
㈦ 中國象棋的小故事150字
中國象棋里車的故事
中國象棋,蘊涵深刻的理數。
象棋,稱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
象者,形而上之內景也,為形而下一切形式、變化之肇端。
皆言萬物,萬物者,萬物並稱也,有萬有物,萬言形而下,物稱形而上者也。此與形象一詞相呼應,形象者,形與象也,形講形而下,象述形而上也。
棋逢對手,陰陽也。
卒五,五行也。卒後是炮,炮二,五行背後是陰陽也;炮打隔山,言陰陽者萬後之物也,乃作用於萬後之物也,故陰陽者,萬物背後的變化。
陰陽之內為何?棋九,陰陽背後為九宮也。數用九而不用十,正是變化之所由也。車二,直行,走陰用陽也。陽之內,陰也,陰走陽,故馬、象、士,講陰之三層也:外層馬,悍氣也,故走日,日者,午也,午馬走日,故可過河。象,本象也,故在本方,立四象,故走田。士者,與將為三才,神之三才也,在於心中動,不可出也,一陽二陰,以為輔,陰走陽,陽走陰。九宮之數,車二將一,為陽,馬、象、士三走陽者而數二。
奇數者卒五、將一、六合也,五行之後有空中之主也。
過河者卒五、炮二、車二、馬二,兵陰,炮陰,車陰,馬陽,外影響者五運六氣也。
守本者象二、士二、將一,內五行也。
直走者卒五、炮二、車二、將一,十成數在形而下,分內外為九外一內,得之者內也,而變化者九也,含五與四。
斜走者象二、馬二、士二,三才也,六陰守四象而用陰陽。
㈧ 我與中國象棋的故事300字
一尺見方的棋盤,縱橫交錯的線條,紅黑三十二枚棋子,構成了中國象棋這一尺天地。
平常,我總愛和爸爸、同學下象棋,拚拚殺殺,勝勝敗敗,「棋」樂無窮。和別人下棋,勝了,興高采烈,趾高氣揚;敗了,決不灰心,總結教訓,下次一定能贏。不過,我對象棋的偏愛,更在於它對我的啟發和幫助。
一次,我和爸爸下棋,開始勢均力敵,漸漸地,爸爸的局勢開始不穩定了。我很自信,覺得自己的陣地固若金湯,堅如磐石,便有些飄飄然了。我坐在椅子上,蹺著腳,輕輕地哼著流行歌曲,身子輕輕晃動著。而爸爸卻沉著身,緊鎖雙眉,目光在每個棋子上掃過,又直起身,注視一會兒棋盤。忽然,他眉毛一挑,眼睛裡露出喜悅的目光,但很快又嚴肅起來。他把擋在「將」前面的「象」挪開,又注視起棋盤來。「哈哈!」我就盼著爸爸走這一步呢!急忙把自己的「車」挪到了爸爸「象」原來的位置上。我想這下贏定了,剛想站起來收拾棋盤,只見爸爸不慌不忙地把「象」挪了回來,把我的「車」吃掉了。「啊!」我大驚失色,懊悔之餘,深深地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小心謹慎,絕不能草率行事。
另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十分被動。左半邊雖然實力雄厚,但進攻不利。右半邊兵力空虛,對方的攻勢很強,防不勝防。正在這時,爸爸好像想起了什麼事,離開了座位,去廚房了。我見機會來了,向廚房望瞭望,見爸爸還沒回來,趕快從自己失掉的一堆棋子里摸出一隻「車」,又把棋盤上爸爸的一隻「車」拿走了。這偷梁換柱的把戲,不知是爸爸的疏忽,還是有意讓我一盤,雖然我贏了這盤棋,卻沒有絲毫快活之感。我又感到:名不符實的虛榮是要不得的……
下棋,陶冶情操,鍛煉思維敏捷,對我又有這么大的啟發和幫助,我越發喜歡下象棋了。
希望樓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