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神話故事的作文300字
1. 端午節作文300字
最佳答案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河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裡泡一泡,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鍾後,再泡在湯水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著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 ,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2. 端午節作文一篇300字
共三篇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麵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囊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准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干什麼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盪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希翼.
3. i端午節的作文三百字共十篇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干凈,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4.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以上!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麼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後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5. 小動物過端午節的故事300 字作文
老奶奶家在樹林里,她可會講故事了,大家都喜歡聽。
一場大病後,老奶奶不能說話了,不能講故事給小動物們聽了,怎麼辦呢?
於是,老奶奶開始用青青的葉子,白白的米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進了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
嘰嘰喳喳,飛來了一隻小鳥。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鳥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小鳥撲棱撲棱講不出故事。
吱、吱吱,跳來了一隻猴子。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竄上竄下地講不出故事。
哩哩哩,哩哩哩,跑來了一隻小狐狸。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狐狸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
蹦蹦蹦,跳來了一隻小兔子。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講不出故事。
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不會講故事,真急人。嗯,怎麼辦呢?還得找個會說話的小朋友。
快看,那兒有個小姑娘在采蘑菇呢!
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沖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扔下竹籃拚命逃。
糟糕!想個什麼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呢?
有了,有辦法啦!它們去采了好多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腳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蘑菇就像一把把撐著的小傘,站起來了。
過了幾天,小姑娘又來了。嗬,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
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
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小姑娘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老奶奶一邊聽一邊點頭,小動物們個個著了迷。
小姑娘回家了,她拎了滿滿一籃蘑菇,還帶了滿滿一肚子故事,要說給更多的小朋友聽。
6.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7.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作文300字左又
.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准備大吃一場了.
8. 端午節的由來三百字作文
端午節的來歷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為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眾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里,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歷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9.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300個字數限制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盡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著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劃著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裡。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著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粽子。 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10.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300字作文怎麼寫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300字作文範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粽子,我也急忙去吃粽子。
我想起前天,我和媽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粽子的情形。媽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為抗敵的主張沒被採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為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里扔一些糧食,後來成為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粽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故事,我開始和姐姐學者包粽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里倒黏米,奶奶和媽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粽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粽子很快就包完了,媽媽說:「後天就可以吃粽子了。」看著那些可愛的粽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於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粽子了,媽媽還給我一個五綵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粽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