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神話故事的作文200字
⑴ 作文端午節200字
端午節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權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粽子投到江里,認為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粽子,劃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粽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著把粽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粽子綁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⑵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150字至200字。(急!)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⑶ 端午節作文200字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版國。
楚國時,朝權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採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劃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裡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⑷ 作文端午節想像深刻的故事200字左右
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童年,那個童年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悲歡離合。然而,童年的記憶也是一朵芳香四溢、五彩繽紛的花,是一個裝著小秘密的燦爛無比的寶盒,是一條清澈透明而又無聲的小河,又是一個色彩斑斕、盪漾著歡笑的夢。童年的故事就像那群星璀璨的天空中的星星那樣多,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有的故事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我的腦海中如流水般悄然離去,但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在我的心中畫下了一道永生不滅的長痕。那麼,我就向大家訴說這件事吧!
記得那時我正在上一年級。一天晚上,我正在欣賞那迷人的夜景。只見巨大的銀河系穿過深邃而廣闊的天空,從我的頭頂傾瀉下來,真像一道氣勢磅礴的瀑布。那晶亮閃耀密集的星群,恰似瀑布飛濺出的水花。月亮從東方天邊悄悄地露出笑臉,它像一個文靜的姑娘,把柔和、皎潔的銀光灑向人間。這時,媽媽跨著輕盈的腳步走了過來。媽媽微笑著對我說:「莎莎,如果這次期中考試你考雙百,我就獎給你50元錢。」當時,年幼的我看到那麼好的獎品,就想迫不及待的得到。於是,我每天盼望得到那個珍貴的獎品。
也許是命運吧,到了期中考試,沒想到我真的考了雙百。那一天是在夏季,陽光高照,萬里無雲,微風徐徐,真是一個好天氣呀!我走在路上,因考了雙百,臉上盪漾著甜蜜的微笑。看著那粗桿的大樹,競相開放的花朵,鳥兒在樹枝上自由自在地唱歌。我的心情變得更歡快起來,想盡快讓媽媽看到我的成績,這樣,她才會給我獎品,我便快速跑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氣喘吁吁地來到了家。可是,家裡格外安靜,一個人也沒有。我身上已經汗流浹背、大汗淋漓了,看見了那口味清香無比的冰淇淋,我早已垂涎三尺了,便拿了一個,痛痛快快地吃了起來。在吃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了媽媽的錢包放在桌子上。我走了過去,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媽媽的錢包。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浮現了一個壞念頭:「媽媽到底去哪兒了?沒關系,倒不如我自己去拿錢,如果現在不拿,媽媽回來也會給我的。」我這樣想著,自己便自作主張地打開媽媽的錢包,只拿了一張20元的票子,出去買我想要的東西。
我來到商店,首先買了一個自己盼望已久想得到的穿著華麗衣服的洋娃娃,然後又買了許多零食。不一會兒,那20元錢就不見身影了。
我回到家,看見媽媽已經回來了。她發現自己的錢包里少了20元錢。當時年幼的我,一時不知所措。心想:「媽媽的脾氣我是知道的。為什麼當初還拿了那20元錢……真是自找苦吃,唉!」我看到媽媽那著急的樣子,心裡膽怯極了,怕媽媽懷疑到我身上,那剩下的30元錢會不會保不住了?我為了掩飾內心的恐慌,故意找媽媽套近乎,好分散媽媽的注意力。
這樣,雖然我順利地隱瞞了一天,但是我一直被恐懼包圍著,心中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第二天上課時,老師又給我們講到了關於誠實的故事,老師講得十分深入,我聽後似乎又回想起當時的所作所為,不禁對自己所犯的錯後悔萬分,深感自己大錯特錯。我彷彿看見胸前飄著的紅領巾,她好像指著我的鼻子,批評我說:「你不是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少先隊員應該誠實,而你……」
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像看到那高大茂密的樹,溫柔美麗的花朵,還有那可愛的小鳥,它們都好像對我做出的事感到不滿。
後來回到家,媽媽正在看報紙。我走到媽媽面前,慚愧地低下頭,准備主動向媽媽說這件事。把事情的一五一十、一字不漏地說給媽媽聽。媽媽聽完,讓我坐下。她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考了雙百,媽媽是要給你50元錢。但是,你不能沒經過媽媽的同意就拿了錢,那可算是偷。你可要知道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道理呀!還有,人沒有了誠實的品質,可以說是一億兩黃金也買不回來的呀!」
聽了媽媽的親切教誨,我的心中豁然開朗。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做錯了事,只要你態度誠懇地說真話,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是,一想起來,我的心頭卻漸漸地籠罩著一團陰雲,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回想起那慚愧的一幕,突然產生如坐針氈的感覺,我好難過好後悔啊!
至今,我依然忘不了那深刻的人生一課,忘不了媽媽那意味深長的話語!
⑸ 端午節作文20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⑹ 二年級端午節習俗200字作文
如果想要寫好一個作文兒,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把自己對端午的感受寫出來。
⑺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00字怎麼寫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內子,容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
怎麼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⑻ 端午節作文200字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