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的故事350
A. 人與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一篇350字左右)
媽媽的葡萄
山洞裡住這狐狸媽媽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餓了,嗚嗚地哭著向內狐狸媽媽要容吃的,「嗚——嗚——媽媽,肚子餓了。」狐狸媽媽說:「你等著,媽媽這就給你找好吃的。」
狐狸媽媽翻過一座山,翻過兩座山,又翻過第三座山,終於來到了長著葡萄的村莊。
「對不起,我的孩子餓得直哭,讓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媽媽這么說著,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裡跑。翻過一座山,翻過兩座山,又翻過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媽媽聽見小狐狸嗚嗚的哭聲了,可是它實在跑不動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樹下,坐下來休息。忽然,遠處傳來了汪汪的狗叫聲,獵人帶著狗追來了!怎麼辦?狐狸媽媽大聲喊:「嗚——嗚,有危險快逃呀!」
小狐狸聽見媽媽的叫聲,趕忙逃出山洞,向深山裡逃去。後來,小狐狸到處在深山裡尋找著媽媽的蹤影,一年、兩年,小狐狸不知不覺的長大了。有一天,小狐狸來到和媽媽住過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樹下,發現樹下長著一串葡萄,它嘗了一顆:「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媽媽的話:「你等著,媽媽這就去給你找吃的。」於是,小狐狸放開嗓子,對不知在什麼地方的媽媽喊道:「媽媽,謝謝您!」
B.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350字左右)
孟姜女哭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徵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准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干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范札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C. 身邊感人的故事作文350字
「叮鈴鈴—來—」下課了。我們源像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小鳥一樣,從教室里飛了出去。
操場上人山人海,有的小朋友在跳長繩,有的小朋友在踢毽子,有的小朋友在打籃球……
我剛想走過去玩爬天梯。突然,一個小朋友飛快地向我沖來。我還沒反應過來,那個小朋友就像一顆炮彈一樣重重地撞到了我。我一個趔趄,「啪」地一聲倒在了地上。頓時,感到左胳膊一陣劇烈的疼痛。我痛得齜牙咧嘴,不爭氣的眼淚噴涌而出。
正在這時,王緒颺、董夢緣、李戎戍……我們一(3)班的好幾個小朋友看到我摔倒了,立馬著急地跑過來,把我扶起來。這時,我發現左胳膊掉了一層皮,傷口滲出了很多血。我又痛又怕,於是嚎啕大哭起來。只聽見耳邊傳來同學們關切的聲音:「沒事吧?痛不痛啊?」在同學們的簇擁下,我向學校醫務室走去。王緒颺安慰我說:「沒事的,忍一忍就過去了。」我的心裡暖洋洋的,頓時覺得胳膊上的傷口不怎麼疼了。
生活在一(3)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我覺得真幸福啊!
D. 名人讀書的故事(350字)
名人讀書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問: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2.(1)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2)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施洋搓腳夜讀: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5.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6.曹禺真讀書假洗澡: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7.張曜拜妻為師: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謚他為「勤果」。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②名人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他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
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傑克·倫敦的「餓狼式」讀書法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經過苦難磨練,十分珍視讀書機會。他遇到一本書時,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開它的鎖,然後盜取點滴內容,而是像一頭餓狼,把牙齒沒進書的咽喉,凶暴的吮盡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頭!直到那本書的所有纖維和筋肉成為他的一部分。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
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系,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愛因斯坦的「總、分、合」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系,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讀書。
要不要讀書方法?我有很好的
E. 最感人的故事,作文350字
感人的故事
一艘遠洋輪上坐著一位父親和一個小女孩。他們已經坐了回好幾天船了,他們去千答里迢迢的美國去看望孩子的媽媽。
早上,父親和往常一樣正在為旁邊看書的女兒削蘋果。
突然,一個巨浪打過來,父親手上的水果刀准確無誤地刺入自己的心臟上。父親沒有倒下,而是忍著巨痛用手把刀拔了出來,並擦乾刀上的斑斑血跡,繼續為女兒削著蘋果。
到媽媽那裡還有三天,父親每天都若無其事的像以前一樣為女兒唱歌,為女兒梳頭,陪女兒看日出。
只是,他的神情有些疲憊,動作有些遲緩。還有一天就快見媽媽了,父親深情的對女兒說:「孩子,明天,我們就可以看到你親愛的媽媽了,替我告訴她,我很愛她。」女兒疑惑不解,為什麼爸爸不自己對媽媽說呢?
第二天,見到媽媽了!女兒奔向媽媽。可是,身後卻突然響起一陣驚叫聲。女兒回過頭,父親倒在了血泊中。
事後,醫學家們怎麼也無法解釋尖刀刺進了心臟,父親還能活三天。一位醫學家若有所思然而又斬釘截鐵地說:「我知道為什麼,因為那是父愛。」
父愛是偉大的,它往往能創造醫學上無法解釋的奇跡。
F. 感人的故事(350字)
歲早逝的醫師李曉紅:「新的治療方法在我身上試用」
中國青年報
誰也沒有想到,她走得如此之快。4月16日,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帶著未竟的事業,永遠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
3月25日,李曉紅所在醫院收治了一名從急診轉來的患者。對病人集體會診前,科主任告誡身體不舒服的李曉紅不要參加會診了。
可會診前,大夥還是在人群中發現了一身防護的李曉紅。「我看過這方面的資料,比你們有思想准備,讓我來吧!」她從同事手中奪過聽診器和血壓表,開始為這名患者查口腔、聽肺音、量血壓。一陣忙活,她已大汗淋漓。大家勸她休息,她說:「我同這名患者有了接觸史,你們上去會又多一份危險。」
李曉紅哪裡知道,此刻,病毒正繞過層層防護服,向她和她的戰友們侵襲過來。
接下來是病例分析。已經答應休息的李曉紅突然又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是我從網上下載的有關非典的資料和國家推薦的臨床診斷標准,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啟發。」早就關注非典疫情的她提出對這名患者進行消毒隔離,並建議「營養支持、預防感染、激素早期介入」的治療方案,得到全科同志一致認同。
李曉紅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每天對病人查體、修改醫囑、制定治療方案,與病人「零距離」接觸。3月30日,李曉紅突感不適,「沒有想到來得這么快」。
為了不讓救治的病人惦記自己,影響養病,被隔離治療的李曉紅讓戰友封鎖了消息她還反復告誡接管了自己病人的兩名醫生:「××患者肺部感染很重,要提前使用抗菌素;××心功能不全,要隨時探視……」
這個時候,李曉紅的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肺功能本來就差,加上連續高熱、飲食不佳,4月6日,李曉紅病情加重,已不能用語言和醫生交流其他病人的治療方案了,她用筆艱難地寫道:我是一名醫生,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我身上試用,我不怕,你們不要靠近我,一定要搞好防護。
4月16日下午3時30分,李曉紅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永遠閉上了眼睛。
我想:她們能用生命換來千百個病人,令我感動。
G. 勵志故事350字左右
一個商人因為經營不善,多年的奮斗一夜間化為烏有而痛苦萬分,終於決定到跳崖台自殺。
誰想,就在關鍵時刻,前面卻有個女人擋住了商人的去路。女人悲痛欲絕,一邊哭一邊嘮叨著什麼。
商人問:「姑娘,你跑到這里來做什麼?」
姑娘把商人當做了來勸自己的人,憤憤地回頭瞪他一眼:「我就知道你們會找到這里,你們誰也不要攔我,今天我一定得去死!」說著姑娘站起身,直奔崖邊。
商人驚出一身冷汗,他大喊:「姑娘,你弄錯了,我不認識你,我……我也是來跳崖的!」
站在懸崖邊的姑娘收住腳步,驚訝地看他。
商人說:「我和你一樣,也是不想活的人。姑娘,你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也要跳崖?」姑娘說:「我男朋友又有了別的女人,他拋棄了我,沒有他我就活不下去。我真是太痛苦了。」
商人覺得有些古怪,一個人怎麼離開了另一個人就要跳崖。商人說:「那以前你沒男友時是怎麼過來的,怎麼說沒有他,你就會活不下去呢?」姑娘聽罷愣了,顯然,商人的話很有道理。
姑娘不哭了,反問商人:「那你為什麼要跳崖?」商人也被問得一愣,嘆聲道:「我跟你不一樣,我一夜之間企業賠了個精光,好幾千萬啊。我痛苦萬分,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姑娘不屑地說:「就為這?!你以前肯定也沒有那些錢,不是也活過來了嗎?沒錢就去死啊?那世上得有多少人去死啊!」
商人聽了,心裡也一驚,心說,是啊,自己勸別人張口就來,怎麼到了自己這兒,同樣想不開呢。沒錢就死,那世上得死多少人啊!一瞬間,商人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好笑,就笑了起來。一個想要死的人,竟突然笑得一臉綻放……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個人那天誰也沒有死。他們以自己的「死」,點撥了對方,讓對方在一瞬間里感到震動,並幡然醒悟。人,有時看別人,會看得清清楚楚,看自己卻難上加難。看別人的一切都不值當,自己的問題卻比天大,甚至寸步難行。
多少年後,姑娘又有了新的心上人,而且令她更為滿意。多少年後,商人也又有了自己的天地,而且更有發展的潛力。人,有時像是把路走死了,眼前全是絕境,只有跳出來,你才能發現,一切並非像你認為的那樣。
所謂人要想開,是要站在不同的視角,在這個不同的視角,你的目光會是全新的,你的天地也會是全新的!
即便你已經站在了死亡的一刻,一切也會被這種全新的視角所改變!
H. 人與動物的感人故事(350-500字左右的)
一隻母熊和一個獨臂獵人的故事
記者在寒冷的俄羅斯采訪一位獨臂的獵人,在他家裡看到一個熊完整的頭掛在牆上,記者好奇的問,於是獵人講起了他那年發生的故事,一個和這只熊和自己為什麼獨臂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這位獵人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山裡打獵,因為孩子還小缺乏在山裡生存的經驗,誤喝了參有某種動物尿液的水,於是孩子開始腹瀉發燒.腹瀉的人都是沒有力氣的,孩子身體出現這樣的狀況是沒法下山的,獵人只好決定和孩子住在山上,等孩子身體好些了再走.
連續幾天的山上生活,他們已經沒有了口糧,寒冷的冬天山上也沒有什麼可以食用的東西,獵人便決定去打只熊回來給病中的孩子充飢,不然他們都將餓死在這山中.
這個山上有很多熊,獵人帶著槍和一把刀往外走,沒走幾步就看見了一隻小熊.獵人慢慢地走了過去,准備擊斃這只小熊,可是小熊也警覺地叫了起來,一隻母熊從小熊的身後走了過來.獵人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他是沒有把握一槍擊斃這只母熊的,不能冒然開槍,不然母熊激怒,他和他的孩子性命將受到危機.他們幾天沒有了口糧,對於熊來說在這冬天也是沒有食物的.可是獵人手裡的這把獵槍也成為了母熊的威脅.就這樣,獵人和孩子,母熊和熊寶寶就這么對峙著僵持著.
獵人知道在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孩子生病了身體極度虛弱,需要吃東西,熊寶寶也很餓,母熊也會隨時冒險來咬死他們.於是獵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把強狠狠地扔到了山下,母熊看出了獵人沒有再殺熊寶寶的惡意,感動不已,連連給獵人磕頭道謝,並向獵人表示自己不會傷害孩子.
獵人也感動了,他用自己手裡的這把刀忍痛將自己的左臂割下扔向熊寶寶.母熊流淚了,它給獵人又磕了幾個頭後奔向懸崖,它用自殺的形式向獵人感謝,感謝他們救了自己的孩子,它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平安的度過這個冬天,它選擇了死來留給獵人和孩子來充飢.
獵人在山谷上看到了死了的母熊,割下來一個肉烤熟後給自己的孩子吃了,又在山下捉了些魚回來喂給熊寶寶.
為了紀念這只母熊,獵人後來就把它的頭完完整整的做成標本掛在牆上.他每到吃飯的時候會准備一碗飯放在熊頭的旁邊,喝酒的時候也會給它道上一杯酒,他要永遠的記住這只偉大的熊媽媽.
I. 古代經典感人故事350字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J. 感人的小故事350字
在一個村子裡,有著這樣一個故事……
村子裡有一條河,那裡沒有橋。但有內一位擺渡的啞容巴老人,那位老人很敬業,有時只為多送一位客人,半夜都起床擺渡。鄉親很少和他交談,所以不把他記在心裡。
直到有一天,啞巴老人生病了。代替他的人擺渡很不好,人們才想起那為老人。一天一位將軍來到那裡,給人們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他的老班長在這炸了一座橋,殺鬼子。自己也受了傷,他知道自己不能打仗就向黨申請在那擺了一輩子渡……現在他死了,但他用擺渡的錢,攢了修一座橋的錢。
那班長就是啞巴老人,頓時鄉親們都呆了,太陽和微風似乎都在訴說同一個故事:
一位紅軍年青時炸了一座橋,他又擺了一輩子渡,死後又留下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