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農民通過種植物致富故事作文

農民通過種植物致富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20:00

❶ 關於「農夫種菜」的800字的作文

盼望已久的秋遊終於到來啦!我們洋涇實驗小學三年級全體同學在校長和老師們的帶領下,探訪了位於松江區的同初安心屋有機農場,體驗了一天小農夫的快樂生活。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新蕾綻放」探究課程,教我們三年級的同學認識、學習並且親自動手種植有機蔬菜和瓜果。我們在教室的後排置物架上種上了有機小草莓,綠油油的葉子,細細嫩嫩的莖,可討人喜歡了。在學校的鐵欄桿裡面,開出了一排排整齊的雞毛菜種植區,已經有第一批雞毛菜收獲啦!不過,學習和研究還只是紙上談兵,到了農場,我們才有機會,終於可以親自動手辛勤勞動,當上了快樂的「小農民」。
一到達農場,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下地幹活——我們沿著田梗小路踏進一片凹凸不平的田地,掏出隨身攜帶的塑料袋,起勁地開始挖山芋。我和同學們把塑料小袋套在手上系緊當手套,先仔細地搜索,找到山芋又細又紅的根,接著把表面的土刨松,把手指插進泥土縫里,使勁扒開土層,再用力把山芋周圍一圈的土挖掉,抓住山芋露出來的部分,用力一拔——「嘿」,一隻完整的大山芋就出來啦,把山芋表面帶著的比較長的根須清理干凈,就可以裝進我們的袋子啦!最後,我們還不忘記很負責任地把挖出來的土填回到山芋坑裡,這才算勝利完成任務。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勤勞作,我們每個「小農民」都收獲了滿滿一大包又大又重的山芋。
午飯後,我們到大棚里聽專家講解介紹,還帶我們採摘了新鮮的生菜。晚上,我吃到了自己親手採摘的生菜葉,味道真是無比新鮮、無比爽脆。等不及讓山芋放熟,請外婆煮了一鍋山芋湯,啊,真是香味撲鼻、滋味甘甜呀!
小農夫的快樂一天轉眼就過去了,雖然在農場體驗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體會到了農民們種地是非常辛苦的,我們要更加愛惜食物。回到學校以後,我們還要再開動腦筋,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多多動手試驗,爭取種出又好吃又健康的有機蔬菜。

❷ 寫一篇種植植物的經歷400字作文

我愛家鄉的黃瓜
我爸爸家住在洞池,是當地有名的種菜能手,他種的黃瓜總是那樣惹人喜愛。

春天,細雨沙沙,黃瓜藤好像在吮吸大地母親的甘露,因而長勢喜人。二月初,黃瓜藤有1尺多高了,爺爺、奶奶忙著用一人多高的毛竹給黃瓜藤搭架。黃瓜藤上長出了卷須似的「觸手」,觸手牢牢地抓住竹竿往上攀。從這以後,它的藤蔓就順著架往上長,越長越高,越長越壯。

黃瓜藤相互交錯著,它的藤蔓有拇指那麼粗。上面側生著嫩綠的小葉子,就像撐開的手掌,一片接一片,非常茂盛。葉子毛茸茸的,你一摸,還挺疼的呢!

不久,黃瓜藤上開滿了小花,像黃色的小喇叭,非常密集。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引來了成群唱著歌兒的蜜蜂,給寧靜的菜園帶來了生機。過了幾天,花凋謝了,從花凋謝處又長出像小青蟲一樣大小的小黃瓜,怪可愛的。

過一兩周,再去看那小黃瓜,小黃瓜已長成了大黃瓜了。l尺左右長的黃瓜,垂直地掛在葉子下邊,把黃瓜藤的腰都扯彎了。看著那一條條黃瓜,我嘴就饞,摘一條去洗,才發現上面還有小刺呢!我又拿起刷子,洗掉黃瓜上面的小刺和白粉,咬一口,又香又脆,清涼極了,越吃越愛吃。

黃瓜能止渴,又能當菜吃,還是美容品呢!黃瓜是家鄉人民致富的「搖錢樹」,我愛家鄉的黃瓜。

仙人掌
如果你問我世界上什麼東西的生命力最頑強,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仙人掌。
那是一個暑假的中午,我來到奶奶家,吃過午餐,在院子里玩。突然看見一個花盆裡栽著一株渾身長刺的植物,上面還有幾片大葉子。我很好奇,心想:如果把這些大葉子剪掉,它會不會死呢?它死了會變成什麼樣子?於是我便跑到屋裡拿了一把大剪刀,咔嚓幾聲,仙人掌的葉子就掉在了地上。正巧,媽媽走出來了,發現了這一切,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這盆仙人掌是奶奶最喜歡的,要是讓奶奶知道它死了,她一定會生氣的。」我聽了以後很為自己的魯莽行為後悔。
我正忐忑間,奶奶知道了,可她老人家竟然沒有責怪我,只是把那些剪下的仙人掌的葉子又重新栽到花盆裡了,過了幾天,這些仙人掌的葉子居然活了。
雖然仙人掌沒有菊花那樣美麗,但是它的生命力卻如此頑強。
仙人掌這頑強的生命力令我震驚!

我很喜歡花草樹木,所以我在我家的花園里種了一些植物,每天我都很細心地照顧它們,給它們澆水、施肥、清雜草。
我家的植物中有一棵富貴竹,它是一種室內植物,不可以被陽光照射的。有一次我把那棵富貴竹放在屋外,沒想到第二天那棵富貴竹變成又干又黃,快要死掉。我害怕極了,趕緊把它拿進屋內。過了幾天,富貴竹又變綠了,看到他生機勃勃的樣子,我的心情也變好了。作文網 home.sanwen8.cn
我最喜歡的花是我親手種植的向日葵。它和富貴竹剛好相反,它非常喜歡太陽。開始,我把一些種子放在盆子里,擺在太陽底下,發覺他們一天一天地在發芽、長高。現在,它們已經長成六棵小樹苗了,其中有兩棵特別高,有兩棵特別粗,可就是還不開花。但是,它們的樣子可愛極了,葉子長得像一朵大玫瑰花,並且,還會轉動呢,早上向著東邊微笑,傍晚朝著西方揮手

❸ 農民種米過程的作文400字

俗話說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自。這不,我和奶奶就到屋後去種玉米了。第一步是在空地上除草。奶奶給了我一把鋤頭就讓我干起來了。說干就干,我拿起鋤頭,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翻了起來。幹了一會兒,我就累急了,而且只除了一小塊,可奶奶卻除了一半,除過的地方一根草都沒有。於是,我便向奶奶請教竅門。原來用力扯起一連串草根,扯不動了,在向上翻起草根,邊摳邊翻邊卷,就象卷地毯似的,一卷就是一大片,真是個好主意!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卷了起來,一杯茶的功夫,一大片「草原」就被我倆消滅了。接下來該挖坑播種了。奶奶先用鋤頭整齊的挖了一排坑,我則在旁邊用鐮刀挖,邊挖邊播撒種子,一開始我不知道放幾顆種子,就隨便放了6—8顆奶奶見了,連忙喊道:「錯了錯了,是放兩顆。」唉,沒辦法,只得重新挖,誰叫我不懂種玉米呢。夕陽西下,我們終於完成了所有任務,我倆像個灰猴似的,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但也磨練了我的意志,我覺得挺開心的。

❹ 農民種瓜的感受。作文

我一直都很喜歡吃紅薯,恰逢「十一」期間,正是紅薯成熟的季節,真想去體驗一下田園的勞動,感受一下挖紅薯的樂趣,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一天老師告訴我們要組織去郊外遊玩,其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挖紅薯,我聽了以後心裡高興極了,第一個報了名,並在心裡暗自給我的這次出行命名為:我的挖紅薯之旅。

一大早我按老師的要求背著書包帶著干糧興奮的來到了學校,哇!放眼望去,有好多的人參加這次的活動,我們按照次序有條不紊的坐上了車,車在路上飛馳,同學們一路歡笑,有吃東西的;有聊天的;有睡覺的,而我呢,早已在腦海里幻想出了各種挖紅薯的場面了,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富景生態園。透過車窗一看到處都是綠樹和鮮花,「紅薯不是長在地里嗎?這里會有紅薯嗎?」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失望我下了車。就在這時,班主任賈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失望,她問我們:「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這樣的地里不會有紅薯呀,紅薯只能在乾乾的土地里生長,對嗎?」同學們都小聲回答說:「是。」這時,賈老師語重心長他說:「過去,我們國家由於受綜合國力的影響,所以在吃的方面不是特別注重營養,但是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國家的人民在飲食方面已經不單單的只是吃飽這么簡單了,我們要注重食物的營養含量,那麼同學們想一下,是不是環境好了,這些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才能吸收和獲取更多和更好的養料呢?這樣是不是自身的營養含量會更高呢?」哦,這下我們全明白了,原來現在農作物的生長也是和環境有密切的聯系的,疑惑解開了,我們和老師一起來到了四周是綠樹鮮花的紅薯園, 到了紅薯園,我看見滿地的葉子綠油油的,大片大片的,像在地上鋪了一層綠色的地毯。紅薯在哪兒呢?我正在納悶,只聽老師說,大家都扒開葉子,看看發現了什麼,我連忙扒開葉子,發現地上有裂紋,原來紅薯就在裡面呀,我順著裂紋向下一挖,可怎麼也挖不出來,我氣得直撓頭,又瞄準了一個露在外面的紅薯藤,插了進去,挖掉了一層土,露出了一小塊紅薯。我見有希望,就急忙用手去拽,最後在我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終於挖出了一個大紅薯,雖然指甲里全是泥土,但心裡高興極了。吃飯的時候,老師把我們挖出的紅薯切開了分給了大家, 吃著脆脆的生紅薯,回想剛才那有趣而辛苦的勞動,真是甜在嘴上,樂在心裡。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一天的挖紅薯活動也接近了尾聲,我疲憊的坐在回來的車上,回想著今天的活動,我想種植農作物是多麼的不容易呀,它需要付出多少的辛勤和汗水呀,我以後也一定要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❺ 有沒有農民致富的事情、事例

鹹蛋黃大王龍金平

龍金平,今年38歲,是湖南省衡東縣霞流鎮李花村農民。目前,他以創辦的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組建了全國最大的鹹蛋黃加工基地。2001年,他已向北京、廣東、上海、香港等地銷售鹹蛋黃1980萬枚,產值1600萬元。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鴨業已成為衡東縣的支柱產業,全縣有3.1萬農民因從事養鴨、鴨蛋加工、收購、銷售而脫貧致富。近幾年來,他多次被省、市、縣有關部門評為「優秀經理」、「先進企業家」、「全省農產品營銷大戶」。2001年他被評為全省勞動模範。

依託本地資源 創辦龍頭企業

龍金平家緊靠京廣鐵路,鄰里鄉親有傳統的養鴨習慣。9歲時,他被生活所迫,每天一大早就用籃子提著20隻鴨蛋去火車站,偷偷賣給列車員。每隻鴨蛋凈賺2分錢,以此解決自己的部分生活費用和學費。
1980年,他高中畢業後,來到衡陽市某建築隊打工。他每天將2400塊紅磚挑上6樓。當拿到第1個月160元工錢時,他哭了:在鄉下時,父母辛苦半年也難掙到這么多錢呀!
一年的打工經歷使他成熟了許多,他不相信在家鄉的土地上發不了財。於是,他揣著打工掙下的一點錢回到了家鄉,立志干出點名堂來。
那個時候,政策還沒有放開,城裡居民很難吃上農村的新鮮鴨蛋。他與愛人每人挑一擔鴨蛋,乘火車到廣東去賣。車到廣州時,已是晚上10點多鍾,他們往火車站邊的大樟樹下一倒,便蒙頭大睡。第2天清晨,他們又提心吊膽將蛋挑到10公里外的清平市場賣。一次來回1個星期,可凈賺50元。
改革開放後,他從霞流鎮信用社貸款200元起家,以家鄉作為大後方,在廣州不斷開拓銷售的前沿陣地,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但龍金平不滿足。他發現:養鴨雖然是個傳統產業,但效益不高,鄉親們主要靠出售新鮮蛋來獲取微薄的利潤,營銷途徑大多局限於農貿市場交易。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著他去開拓新的事業,那就是:創辦自己的蛋品加工廠,變賣原料為賣產品。當地有眾多的養鴨專業戶,有豐富的鴨蛋資源,有傳統的鹽蛋、皮蛋加工技術,這些不正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嗎?
說干就干,立項、論證、籌資、建廠房、購設備,一氣呵成。1997年4月,他成立了以鴨蛋收購、加工、銷售為主要業務的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他引進先進技術對鮮蛋進行深加工,從而結束了只賣原料的歷史,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帶動了蛋鴨產業的發展。
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創辦的公司已發展成為內聯千萬農戶、貨暢大江南北的龍頭企業。

依靠先進技術 開發名牌產品

公司辦起來了,但要使它發展壯大,單靠加工普通鹽蛋、皮蛋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名優產品,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龍金平憑自己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的經驗和對蛋品市場的敏銳洞察力,認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蛋黃月餅、蛋黃粽子、蛋黃糕點等食品將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而鹹蛋黃是這類食品的基礎性原料,其市場銷路必定大增。他果斷地作出了開發營養價值高、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鹹蛋黃系列產品的決策。
1997年底,他風塵僕僕地來到廣東華南食品工業研究所,花5萬元請專家將鴨蛋保鮮技術研究成功。接著,他花3萬元買來了鹽蛋腌制配方及鹹蛋黃脫水、保鮮、殺菌、烘乾、包裝技術,到北京花5萬元請來了中國農業大學著名教授現場講解操作要點。
經過反復試驗,他終於生產出了色紅、光亮、香濃、味佳的「金黃」牌紅心鹹蛋黃,克服了一般產品具有腥味、易霉變的弱點。該產品經全國食品協會烘焙分會鑒定為優質農產品,在1999年湖南省首屆農副產品博覽會上獲得了銀獎,2000年獲得國家專利。
1999年中秋節,他生產的首批40萬枚鹹蛋黃被運進人民大會堂,端上了國宴餐桌。1999年國慶這天,在人民大會堂門口,國旗護衛隊的衛士們抬著一個邊長1.99米的正方形大月餅走向天安門廣場,那月餅上面用他生產的1999個鹹蛋黃組成了「天安門」、「1949-1999」和「國慶」等彩色圖案,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團圓和強盛。

拓展內外市場 壯大公司規模

為了拓寬銷路,爭取較多的市場份額,龍金平絞盡腦汁,在上海、廣州、成都、北京設立了4個銷售點,以便及時掌握信息,簽訂合同,組織生產。他常常把生產的重擔交給妻子和合作夥伴,獨自一個人背著行囊,帶著樣品走南闖北推銷產品,一去就是10多天。1998年5月,他花費7萬多元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中秋月餅訂貨會,印發宣傳資料2萬多份,簽訂了400多萬枚鹹蛋黃的供銷合同。目前,他已與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廠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系,拿到了2000多萬枚的銷售訂單。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他的產品走出國門,成為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地華人的「搶手貨」。到2001年止,他的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00多萬元,廠房面積3000多平方米。公司每年可加工鮮蛋2000萬枚以上,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盈利100多萬元,為國家提供稅收30多萬元。
李花村以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村男女老少加工鹹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鹹蛋黃生產基地。目前,全村從事鹹蛋加工的有520多人。
在公司的帶動下,周邊地區養殖的蛋鴨由最初的10萬羽發展到現在的60萬羽,養鴨大戶由原先的100多戶發展到500多戶,蛋鴨飼養戶因此而增收1000萬元以上。

菇業大王圓了現代農庄夢

磨礪 滿身技術 身無分文

1980年,從部隊退伍的農民趙啟平順理成章地回到山東諸城老家,成為鄉文化站站長。從事文學創作是他多年的夢想。當時,他的工作是編寫地方戲劇本,一年寫一個,很清閑。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諸城這樣的歷史文化古城,「萬元戶」成了家家羨慕的理想目標。趙啟平也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但都不盡如意。
經過種種嘗試,趙啟平發現了一個可以學技術的無本生意--種蘑菇。他200元的啟動資金在一堆鋸末和棉花殼里開辦了食用菌廠。從選場地、租大棚、做培養基到種植、養護、出售等一切工序都由他一個人承擔,他不知在種植大棚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當第一株蘑菇捧在雙手上時,趙啟平不禁流下了熱淚。
門外漢很快成為食用菌的栽培能手。他隨後應聘到江蘇,成為南京食品生物研究所工程師,組建了生物技術開發部並成為中國食用菌協會員。

創業 賠了生意 賺了技術

1992年,趙啟平從杏花春雨的江南轉戰到駿馬秋風的塞北,在長白山下開始種植食用菌的二次創業。這次創業,從表面上看是完全失敗了。由於決策失誤,他的菇業生意賠了本。東北無霜期短,野生菌多,市場不好。但趙啟平把長白山野生的榆黃菇、猴頭、靈芝都引入大棚,並培植成功,成為種值食用菌的多面手。生意是賠本了,但所學到的技術是賠不掉的。
大雪冰封的東北再一次讓趙啟平到了走投無 路的境況。多年前,他面對過第一個妻子亡故的慘痛。這一次,和他結婚5年的第二個妻子又在他最艱難的時刻拋下一雙兒女,選擇了離開。趙啟平看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臨近崩潰的邊緣。
北京,成了他追逐夢想的啟明星。趙啟平留下了兒子在東北讀書,帶著5歲的小女兒在一個北風蕭瑟的初春季節踏上了進京的列車。

進京 抓住市場 打下根基

許多尋夢的人都在春節地後闖北京。雖說奏已經來了,但寒冷的天氣加上失落的人心,總不免讓人有幾分凄涼。19984年,趙啟平來北京的時候,手裡拉著瘦小的年紀的女兒,口袋裡裝著100塊錢,迷茫地從北京站走到天安門。
好心的交警看到他因為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火車而消瘦憔悴的面容,上前詢問他是丟了錢還是不舒服。就這樣幾句話,趙啟平至今還記得。他說,那時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期聽到的最溫暖的問候。
當時,一位朋友在通州租了幾個大棚。但由於不懂技術種不出蘑菇,一年6萬元的租金只能白白消耗。趙啟平的到來無疑給朋友帶來了生機。於是,趙啟平又開始了自己的無本買賣產。兩人你出資金、大棚,我出技術種蘑菇,一年下來,4個大棚賺了4萬多元。
經過4年的努力,趙啟平打下了事業的根基--佔地近2000平方米的京都菇業開發中心成立。趙啟平認為農業種植更多的是靠經驗,靠不斷實踐。這位曾經想當作家的山東農民在北京種蘑菇種得越來越好,他的基地不斷向北京各郊區縣擴散。

責任 輸出技術 助人致富

作為共產黨員、退隊軍人的趙啟平,曾給自己這個民營企業家的身份下了4點責任:一是民營企業要在經濟戰場上當尖兵,要有當「烈士」的准備;二是民營企業要有精神,要講政治,在經濟上講政策策略;三是民營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四是民營企業要搞好高附加值的帶動性產業,對京都菇業來說,就是要把農業產業化搞出名堂來。
有了這4點責任,對於趙啟平關註失業人員的舉動不不奇怪了。
許多失業人員沒有本錢做生意,又不能在一夜間學到技術。於是,趙啟平打出廣告:「下崗待崗不用愁,租個大棚種蘑菇。」下崗職工租大棚後,從購料到銷售均由京都菇業有限公司負責,他們還免費培訓技術。截至2002年4月,有上百戶下崗職工靠租大棚得到190萬元的報酬。趙啟平以成為上百戶老百姓的打工仔而感到榮幸:「您當老闆我打工,我就是個打工的命。」
談起這些學技術的人,趙啟平還記得有個山東壽光的女孩。「1999年9月,有個壽光的女孩看了電視上關於我的報道,她一個人用了三天的時間騎自行車到北京來學技術學了半年,她回去了,自行車還留在這里。」趙啟平談起這些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的人們,眼裡滲透出一種很慈祥的東西。很多技術好的人,都是在他鼓勵下回家鄉的。他說:「他們技術好,適合自己創業,我當然得鼓勵他們離開,自己當老闆。」

圓夢 探索現代庄園經濟

說起在京城尋夢的最大收獲,趙啟平覺得不僅僅是種出了那麼多讓自己和他人致富的蘑菇,而真正感知了全球化的市場,能夠從發達國家的案例中去認識農業產業化,學會對術單農業、觀光農業的操作。「開發旅遊項目,從種蘑菇發展到種草種樹,是我對現代化大農業認識的延伸。」趙啟平這種想法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家地業」的成立。
他獨家承包障日山大面積山地,創立」大家地業「。他的目標就是要在2003年底建成60套農家小院式的度假村,建成佔地500畝,既可經營又可觀賞的真菌園區。此外,還有佔地5000畝左右的植物園區、動物園區、經濟林區、百鳥園、魚文化區、形成立體的觀賞農業。
從京都菇業的「租個大棚種蘑菇」到障日山莊投資開發的優惠鼓勵政策,趙啟平都是為了吸引農科單位、民營科技企業和城鄉民營資本的共同參與。
在京都菇業總部的前台有一幅畫,上面的二龍戲珠圖案全是用靈芝拼成的。傳說中,百歲老人吃了靈芝又長出新牙,趙啟平希望京都菇業成為失業人員和農民的靈芝,讓他們帶著技術去創造新事業。京都菇業將和他們一起走向富裕。

還有其它事例:http://www.lzny.gov.cn/info/index.asp?Curpage=1&classid=29&nclassid=72

❻ 關於種莊稼農民的作文的最後一段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來說:「果實都熟了!你們來不來呀!」我說:「我很想回去。」於是

我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同意了,我高興極了!

終於到了

長假,我們一家早早地就坐上旅遊車啟程了。一路上我一直貼窗遠望,看著一畦畦金黃色的稻田,隨著風形成

一片片稻浪。遠處有一片翠綠的柿子樹,金燦燦的柿子隱藏在濃密的葉子後面,只露出半

邊臉,對著路人微笑。我來到田野心情格外舒暢。

我終於來到奶奶家,奶奶帶我們來到田地里。我看見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金燦燦的棒子像咧開嘴巴

在樂。我們把掰下來的玉米拉到奶奶家的院子里。我和奶奶的任務是剝玉米皮,奶奶說:「你先看我怎

么做。」奶奶先把玉米的皮剝開,左手把後面的根攥緊,右手握住玉米,

然後用力一掰,玉米就剝了出來。奶奶問我:「會了嗎?」我說:「

會了」,我就和奶奶一起剝起了玉米。爸爸和媽媽的任務是晾曬玉米,爸

爸先把梯子靠在屋檐上,再慢慢爬爬上去,然後媽媽把剝好的玉米放在籃子里,爸爸用繩子把籃子拉上去,最

後把玉米一個個擺在屋頂。

我看見各家各戶,有的剝玉米;有

的晾玉米;有的收稻粒;還有的摘水果,一片收獲的景象。一隻只嘰嘰喳喳的小鳥在樹上

飛來飛去,不時飛到樹上偷吃成熟的水果;不時飛到地上偷吃玉米粒,它

們一見有人走來,就趕快逃走。一隻只肥嘟嘟的土雞在

吃著灑落在地上的玉米粒,連它們都知道不要浪費一粒糧食。

這次我回奶奶家,欣賞了鄉村美麗的景色,雖然勞動

的很辛苦,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並且收獲了許多糧食和喜樂,我知道吃的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更要珍惜糧食。

❼ 寫一篇農民耕耘的作文

俗話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農民伯伯早春時節就下地辛勤耕耘,在夏天,他們更是頂著烈日,對農作物呵護有佳。最終大自然給了他們回報,秋日裡他們迎來大豐收。在農業上播種與收獲是這種關系,在實際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播種是收獲之母。
在英國一個農場里,一位老農夫有一天在馬廄里發現了一個嬰兒,這位老農是善良的,他收留了這個孩子。過了幾天,一輛豪華車開入農場,

孩子。過了幾天,一輛豪華車開入農場,從車中下來一個高官,這孩子正是他的。出於感謝,這位高官把農夫的孩子帶走了,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名醫生。而正是這位醫生在數年後發明了一種葯物,治好了身患肺結核即將去世的高官的孩子。而那位高官正是丘吉爾。
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巧合嗎?不。這是一個播種與收獲的過程。如果不是老農善良的心播種下了種子,也許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農夫,碌碌無為。如果不是丘吉爾的熱心幫助,他的孩子也會夭折。播種什麼收獲什麼,像希特勒那樣播撒罪惡的人,最終也會自食其果,受到人民反對,自盡而亡。
我們不能播種罪惡,但也更不能因此而不在春天播種、耕作。
當別人拿到某個獎項後,許多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但在羨慕的同時,你想沒想過你、我、他同樣是正常人,而你卻得不到半個獎呢?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付出,在別人學習的同時,你也許在睡覺;在別人學習的同時,你也許在嬉戲; 在別人學習的同時,你也許在看漫畫……天上掉餡餅的事中華上下5000年沒有發生過,自然你也不會有任何收獲。這時可能有人要問:「為什麼我付出了,卻沒有回報那?」的確,農民也會遇到天災人禍,糧食減產的現象,生活中也是如此,但請你不要放棄,一位成功就在你眼前,你的一隻腳已跨入了成功之門。等你真正成功了,你就會發現,這播種、耕作的過程是何等的快樂。
同學們做一個辛勤勞動的農民吧!在自己心中肥沃的土地上,種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到了秋天,這里將會成為金色滿園,香氣撲鼻的麥田。給它起個名字,「成功的殿堂」怎麼樣?

❽ 幫農民種種子的作文500字

滿樹的花朵,滿樹的果實,最初只源於那粒小小的種子。好書
是一粒種子,使人睿智地成長;夢想是一粒種子,使人奮斗和堅強
;善念是一粒種子,使人變得陽光和高尚。為自己種下一粒種子,
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在一次馬拉松比賽結束後,選手們頒完獎,觀眾們也都走了,
史密斯看了看四周,說:「忙了半天,走吧。」這時從外面跑進來
一個氣喘吁吁的男子,他的膝蓋紅腫,甚至發黑,但他絲毫不停步
,直到終點。史密斯知道他是運動員,就問他:「比賽早已結束,
為什麼還要這樣跑呢?」那個運動員回答說:「我的國家不遠萬里
把我送到這里,我做的要對得起我自己和國家」。
我被震撼了,雖然他只跑最後一名,但在精神上,他是當之無
愧的第一名。在別人看不懂的舉動背後,總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
持著他,而這力量,最初只緣於一份小小的信念。
有了這份信念,麻雀也能飛上青天,再小的人物也可以創造奇
跡。
為自己種下一粒種子,給自己一份小小的信念。
那時你不再會感到夢想的遙遙無期,只會覺得它觸手可得,它
並不遙遠,只要堅持那份信念。堅強地奮斗著,種子就會萌芽,長
大。
為自己在心間種下一粒種子,用信念讓它萌芽,用純潔的信仰
讓它開花,開出一朵最美麗的心靈之花。
為自己種下一粒種子,讓燦爛的陽光陪伴它。

❾ 農民伯伯種田我們要了解他的感受作文

春天農民伯伯要種地,秋天農民伯伯們還要收割,你們大家知道農民伯伯是多麼的辛苦呀!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農民伯伯的辛苦吧!
春天馬上就來到了,農民伯伯開始往家裡買肥,一袋一袋子的肥是農民拜拜自己往車上背的,他們背完一百多斤的肥,後背上有多麼的紅嗎?有時甚至後背都腫。春天來了,農民們開始開著車到山上種地,背著肥一粒一粒的撒,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撒完嗎?玉米地里的玉米長了出來,農民們還要精心的為它拔苗,有時地乾旱還要為它們澆水,玉米也一天比一天長大了,秋天又來了,農民們還要收割,收割其實是最麻煩了,還要把五穀雜糧給脫粒,之後才能吃,種田就要這么多的腦子。
我們大家要說一聲,農民伯伯您辛苦了。
望採納謝謝

❿ 農民靠種地發家致富作文

這些,完全有可能的。
我們老家在三十年前,用一包水泥建一棟房子。具體是這樣的:內
買一包水泥回來,一百斤容的。用裹旱煙的小紙張包起來一小包一小包的,當老鼠葯去走街串巷的去賣。一小包老鼠葯當時的價格是0.25元, 正常情況人家一次性會買個四包左右,就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老家的這個老鄉,就用一包水泥賺回來的錢,建了一棟房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