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故事民間故事童話故事
Ⅰ 格林童話是____國民間故事集
格林童話是德國民間故事集。
Ⅱ 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有什麼區別
Ⅲ 找一本書, 中國民間故事, 匯集了很多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
看看這里有你需要的嗎
http://www.amazon.cn/s?search-type=ss&index=books&field-keywords=中國民間故事&tag=iclickcn-23&ref=pd_sl_xmo_tsqses614
Ⅳ 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民間故事有哪些
一、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回構簡短,多用借喻答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二、童話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主要面向兒童,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誇張、象徵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生動可愛,引人入勝。童話集: 《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鄭淵潔作品》等。
三、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亦或是藝術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知識水平的低下,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代表作品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等。
Ⅳ 歐洲民間故事童話劇
《智斗老巫婆》
劇情介紹:
一天,亨特和妹妹格蕾特到森林裡去玩,他們采了草莓與森林裡的小動物們分享,並和它們成為了好朋友。忽然吹來一陣狂風把兄妹倆吹的迷失了方向,狂風過後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位奇怪的老奶奶,老奶奶還拿了大奶油蛋糕給他們吃,兄妹倆高興極了。這時小動物們跑上來警告兄妹倆,原來那個老奶奶是個專門吃小孩子的老巫婆。老巫婆想盡辦法要纏住倆兄妹,於是他們就將計就計和老巫婆一起唱歌跳舞,
直到老巫婆累得趴在了地上。
兄妹倆趁機逃跑,沒想到老巫婆又使用魔法將他們抓了回來,還定住了亨特,並想把格蕾特扔進烤爐里。
聰明的格蕾特再次識破了老巫婆的詭計,並在小動物的幫助下偷取了魔杖,最終擊敗了老巫婆。
Ⅵ 傳統民間童話有哪些
民間童話是民間創作和流傳的適合兒童閱讀的幻想故事。其故事情節奇異動人,具有濃厚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為群眾所歡迎。
我們熟悉的民間童話有:神筆馬良,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守株待兔、誇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猴子撈月亮、龜兔賽跑、 拇指姑娘、杜康造酒醉劉伶、張良與老人、紀昌學箭、李廣射虎、包分審石頭、包公斷鵝、獵人海力布、阿凡提與皇帝、歌仙劉三妹、臘八粥、粽子和龍舟、年、後羿射日、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牛郎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盤古開天闢地等等。
民間童話的幻想有兩種:一種是幻想情節貫穿全篇。另一種幻想情節只表現在局部。民間童話中的幻想情節的發展,有兩個出發點:一是歌頌勞動,幫助朴實的勞動者;一是熱愛善良、窮苦的被壓迫者。總之,反映了善良的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童話的結局,總是正直、善良、朴實、被污辱被壓迫的人得到好結果,而一切壞人最後都遭到失敗。在人物配置上,多用鮮明的對照法。如品德相反的兩兄弟,心地不同的主和仆等。故事經過多次反復和種種糾葛,好人和壞人最終得到相反的結局,表現了人們對善良、正直、勤勞等品德的熱情歌頌和對貪婪、自私、殘暴等丑惡行為的尖銳批判。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建議你找相關書籍來看。如《365夜童話》、《中國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大全》、《中華上下五千年》、《民間故事120篇》等等。
Ⅶ 十個成語故事,十個神話故事,十個童話故事,十個民間故事,600個成語。
成語故事:一、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本來成語輸上了,可是,由於字數受限,所以沒輸,請你看另外一個我回答的問題!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二、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三、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四、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五、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 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六、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七、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八、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九、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十、井底之蛙
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
「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
里,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裡:或者在軟綿綿的
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裡的主
人,在這井裡極自由自在,你為什麼不常到井裡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
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
水,海里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
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裡,再沒有話可說了。
民間傳說:一,夜地的傳說。福建武平中堡鎮新化村也叫夜地。聽爺爺們說,以前村子裡的那條小溪兩岸突然長了倆跟藤,它們長啊長就連到了一起,村裡人就把它砍斷了,然後,太陽三天三夜沒出來。二,天井湖的傳說。以前有一壞財主,觀音就懲罰他,發了場大水,把他建在高地上的房子變成了一湖泊。三,蛇王的傳說。四,野人外婆的故事,有倆姐弟去看外婆,卻被野人騙了,弟弟被偷吃掉了,姐姐依靠聰明才智逃走還為弟弟抱了仇。五壞媳婦被雷打的故事。(以上都是我家鄉的傳說噢)六,孟姜女哭長城。七天仙配。八,牛郎織女。九傻女婿祝壽(經典在於對話,但太長了)十嫦娥奔月。
童話故事: A.《海的女兒》當年什麼都沒有記下來,唯獨被小美人魚的美貌所感動,盡管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美,盡管當時還在穿開檔褲。當看到王子和公主完婚,小美人魚自己卻化為泡沫的時候,幼小的心靈下,只是自己納悶,小美人魚太傻了……直到自己知道了「愛」這個字眼兒,直到自己為了女朋友遍體鱗傷,才發現有人比小美人魚還傻……
B.《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我的印象中,西方的童話,很少有這么悲傷的。記住它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故事其實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姑娘的悲慘生活,卻被「語文」課本當成批判萬惡的資本主義的工具——不知道現在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如何概括的。其二,一個男高音為這個姑娘寫了一首《火柴天堂》的歌,成了在錢櫃的必聽曲目——歌不錯,調兒太高,唱不上去啊。
C.《白雪公主》這個姑娘可能是男生在有了意識以後的大眾情人吧——魔鏡不說謊話的。結果到頭來,你我始終扮演的是那七個小矮人,在公主心裡,真正的王子反正不是你我。而反過來,所有女生小時候也都想有個騎白馬的王子來接她吧?不過現在已經改為「開寶馬」了——與時俱進嘛。
D.關於孫悟空的所有故事 這個我想不用多說了吧,只要小時候沒有被豬「犇兒」過或者是「犇兒」過豬的智商正常的孩子,都應該和猴子一起偷過仙丹,鬧過天宮,打過白骨精吧?那個時候,小孩子手裡——也就是我——拿著一個充氣的金軲轆棒,還是一種時尚呢。當然了,現在的時尚是《大話西遊》。同意?不同意?同意?不同意?哎呀,你還真的不是一般貧呢。
E.《小紅帽》第一次感到狼的可怕,知道了以後不再相信陌生人的話。類似的彷彿還有《狐狸分餅》,狐狸分來分去,把整張餅全吃了。等等,為什麼騙人吃人的總是動物不是人呢?難道人就不騙人不吃人了?——你騙人,呵呵。
F.《狼來了》《皮諾曹》順藤摸瓜,小紅帽有狼,狼來了更有狼。小男孩說謊話,皮諾曹也不例外。可是說到這兩個故事的印象,卻是通過這兩個「故事新編」回憶起來的,現摘錄《狼來了》之創新版,至於公主和皮諾曹之間的瓜葛,還望各位動腦子自己想像吧。有一天,小狼正在放羊,覺得特別無聊,於是看著正在下面打獵的狼群說:「人來了!人來了」狼頭領率眾狼趕來,卻發現是小狼說謊,很氣憤地又去打獵了,小狼鄧很高興,第二天第三天,小狼又幫伎重演,狼頭終於忍不了了,發誓下次再也不過來了。誰知第四天,正當小狼放羊的時候,一個人真的來了,瞪著凶神惡煞般的眼睛,齜著牙咧著嘴,向羊群走了。小狼害怕了,大叫起來「人來了人來了!」卻再沒有狼理會他,就這樣,羊群和這只小狼,都被人吃了——我吃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
G.《魔方大廈》說實話沒有看過原著,只是看到了動畫片。但是不愧是鄭淵潔的作品,回味無窮,並且先知先覺。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因為作業太多,而把父母關到罐頭盒裡邊了;不是貪圖每天過生日,這樣你的人生不過短短在吃蛋糕中度過的幾十天而已……一個在童話書里告訴你「接吻就是舌頭之間的打架」的道理的人的書——看我像不像羅大佑——你能夠拒絕嗎?
H.《哪吒鬧海》至今我還是對哪吒的性別持保留意見——小時的邏輯是只要梳小辮兒的孩子,就是女娃。至今這個邏輯在哪吒身上還適用——盡管現在明白了「三太子」的含義。還有就是記得動畫片里拍的他/她?:)自盡的時候,充分認識到了兩個字——英雄。
I.《灰姑娘》就像中國的才子佳人故事層出不窮一樣,西方的公主與王子也是汗牛充棟。和《白雪公主》《睡美人》一樣,都是歷經磨難,都是最終走到了一起。然而這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童話終究是童話:它和現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如果童話不是童話,我們更多的也還是那海的女兒吧……
J.《小貓釣魚》到了最後一個,卻真的不知道說什麼。這個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童話:在最後告訴你一個大人們打死也不相信的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否則蝴蝶和魚都得不到。可是現在的我們,能夠有幾個不是這樣的呢?如果覺得八面玲瓏不是好詞,那就說是辦事效率高吧:)
Ⅷ 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民間故事有哪些
一、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二、童話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主要面向兒童,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誇張、象徵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生動可愛,引人入勝。童話集:
《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鄭淵潔作品》等。
三、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亦或是藝術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知識水平的低下,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代表作品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等。
Ⅸ 童話故事丶寓言故事丶民間故事丶神話故事怎麼區分
童話結局美好,語言揭示道理,
民間故事是被流傳下來的,
神話故事事關鬼神。
這些體裁是可以互相串聯的,如童話寓言、
Ⅹ 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 有上面一個故事的人就告訴我。謝謝你了!
盤古開天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聲巨響,"大雞蛋"碎了,千萬年的混沌黑暗被攪動了,其中又輕又清的東西慢慢上升並漸漸散開,變成藍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地下降,變成了腳下的土地。盤古站在這天地之間非常高興。盤古很怕天地再合攏起來還變成以前的樣子,他就用手撐著青天,雙腳踏著大地,讓自己的身體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也隨著他的身體每天增高一丈。這樣又過了18000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長得有90000里那麼長了。
盤古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終於把天地開辟出來了。可是,盤古也累死了。盤古臨死前,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天空的雲霧;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傳說,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後羿射日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奔月
後翌射殺了九個烈日之後,太陽月亮交相生輝,寰宇從此炎涼。玉帝念其功偉,讓西王母給其仙丹,讓他在月圓之夜,吃丹飛天。列入眾仙,並賜廣寒宮一座。旨雲。 「 正是十五月如銀,瓊樓玉宇可登臨,世間百姓抬頭看,後翌射日萬世吟」
後翌接到詔書後,告訴了他的姐姐嫦娥,這是一位好姐姐,後翌總是把些事告訴她,快樂,痛苦,得意,失意。每當這時嫦娥總是聽著,她的招牌是她的笑容,誰也沒有見她哭過,後翌得到了玉帝的聖旨,也就想到的是嫦娥。嫦娥還是那樣的淡,:「你覺得好,你就去吧!「,她竟然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後翌的快樂頓時不著邊際。
十五這天的夜晚就到了,後翌來看嫦娥姐姐。姐姐倚門望著她。
「今天就要走了?」
「是的「
「天上很好嗎?「
「應該很好的,天上的一切都是好的。」後羿眼神中有著無限憧憬。
「也許吧!「嫦娥不再說什麼。依然是那一笑。
後翌望著嫦娥,若有所思。
「來,今天十五,你和我,對月成三人,咋們來個一醉方休「 後翌說道。
天邊的月色被浮雲遮住,其實天上並沒有那一輪。嫦娥察覺到了這點,一抹若有似無的嘲笑從她嘴角邊揚了起來。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吧。「心裡狠狠的說道。轉過頭,淚水流了下來。兩淚漣漣帶著溫度滑入酒杯中。嫦娥的身子微微的晃了起來
嫦娥,你怎麼了?「
嫦娥轉過身來 「沒什麼「,忽地一笑。
「後翌,你上了天堂,還會想念我嗎?「
「會的,我會常來看你:」,後翌說這句話時連自己都不敢相信,人間天堂,本來就屬於兩個世界,難道這是永別。後翌不忍多想。
「天上一日,地下多年,等你上去轉個把月,姐姐就歸於那短松崗了,別騙姐姐開心,只要記的姐姐就行了」。嫦娥還是淡淡的笑著,也許她想哭,但是她這么的笑著。
後翌望著這個女子還是一如既往的微笑,就這么走了嗎,就離開這個每日在夕陽中待我歸來,輕輕拂去我身上塵土,給我溫柔一笑的女子了嗎,就離開那個總是鼓舞我.,勇敢去做,萬事無懼的女子嗎,就離開那些喝酒談心,互相依偎的歲月了嗎?後翌發覺自己已經不能夠離開這個女子,離開她的微笑,她的關懷。而這些原本只有在失去時才能感覺到的啊,
可是這個女子,總是雲淡風輕,沒了我,她還是可以這樣美麗的笑著。我或許再也看不到她了,就讓我記住她笑的真好。後翌心裡這么想。
舉起酒杯,一干而盡,酒中有一種苦澀的滋味,真奇怪喝完這酒的感覺會這么的痛楚。後翌抬起頭。
嫦娥那雙明如秋水的眼睛正脈脈含情地望著後翌,後翌亦回望她,四目相對……後翌發現她那笑容後有兩行淚水順著臉頰流過。他終於明白了酒的苦澀。嫦娥也會有的苦澀。
沒有狂風大作、沒有電閃雷鳴,枝頭的秋蟬也在這一刻變得格外沉靜。
「天上很好嗎?「 嫦娥問
「不知道,但我知道現在最好 「。
一輪明月從浮雲中飄出來,紅色的月亮映在嫦娥和後翌的眼球中,他們久久的凝視著。
『那正值良辰美景,還看我干什麼,知道該做什麼嗎「 嫦娥笑了,笑容如同一朵盛開的白蓮綻放在如水的月色之中。
『當然知道「
「嫦娥,賞月了!「 後翌激動的喊道。
現在他們可以盡情的享受著月光,後翌抱著嫦娥,而嫦娥唱著那首歌。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
…………………………….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