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童年小故事司馬光作文300

名人童年小故事司馬光作文300

發布時間: 2020-11-18 18:08:49

Ⅰ 關於珍惜時間的作文有司馬光的故事在其中

勤學惜時的司馬光司馬光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當時了不起的大學問家。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鑒》就是他編寫出來的。司馬光小時候在私塾里上學的時候,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記憶力差。為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他常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每當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就能背誦,於是紛紛跑出去玩耍了。司馬光卻一個人留在學堂里,關上窗戶,繼續認真地朗讀和背誦,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罷休。他還利用一切空閑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或者夜裡不能入睡的時候,一面默誦,一面思考文章的內容。久而久之,他不僅對所學的內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的東西,竟至終身不忘。由於他從小學習一絲不苟,勤奮用力,為他後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司馬光一生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寫作,往往忘記飢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一個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做的枕頭。為什麼要用圓木做枕頭呢?原來是這樣的,司馬光常常讀書到很晚,他讀書讀累了,就會睡一會兒,可是人睡覺的時候是要翻身的,當他翻身的時候,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這時他的頭自己會碰到木板上,這樣一振動,人也就醒了。於是,他就馬上披衣下來,點上蠟燭,接著讀書。後來他把那個圓木枕頭看成是有思想的東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就是憑著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時間,編成了《資治通鑒》這本歷史巨著。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例子:鄧中夏的五分鍾談話沙發回目錄2015-05-0610:10|作者:經典1我國早期的革命家鄧中夏先生,他在北大讀書時,給自己規定了嚴格的學習時間,為不受人干擾,他乾脆寫了個「五分鍾談話」的紙條,貼在書桌上,來訪的客人看到這字條後,如沒重要事情便會馬上告辭。有的客人甚至從他那兒得到啟迪,也抓緊時間讀書,不再虛度年華了。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例子:巴爾扎克的時間錶板凳回目錄2015-05-0610:11|作者:經典2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後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鍾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例子:珍惜時間的魯迅#樓回目錄2015-05-0610:13|作者:經典3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在北京時,他的卧室兼書房裡,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裡焦急),下聯為"恐鵜鶘之先鳴"(怕的是一年又去,報春的杜鵑又早早啼叫)。書房牆上還掛著一張魯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到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例子:勤奮的莎士比亞#樓回目錄2015-05-0610:15|作者:經典4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放棄點滴空閑,少年時代在當地的一所「文學學校」學習,在校6年,他硬是擠出時間,讀完了學校圖書館里的上千冊文藝圖書,還能背誦大量的詩作和劇本里的精彩對白。從小喜愛戲劇的他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鎮長,喜歡看戲,經常招來一些劇團到鎮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亞都看得非常入迷。鎮上沒有演出時,他就召集孩子們仿效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演戲。他還自編、自導、自演一些鎮上發生的事,很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戲劇才能。後來,父親因投資失敗而破產,13歲的莎士比亞走上了獨自謀生的道路。他當過兵,做過學徒,當過瓦匠,干過小工,還做過貴族的管家和鄉村教師。在為養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對各種各樣的人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還記錄了他們很有個性的對話,這些都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素材。莎士比亞22歲時來到倫敦。對戲劇的強烈追求,讓他在一家劇場里找到了看門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給看戲的達官貴人們牽馬看車。之後,他用掙來的小費轉付給一些小孩幫

Ⅱ 作文「司馬光」與「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Ⅲ 司馬光誕辰1000年。寫篇作文

司馬光,字君實,號涑水先生。現在山西運城人。小時候就喜歡讀《左傳》內,我容敬佩司馬光的品德、精神和智慧。

司馬光砸缸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在小時候他就可以在緊要關頭急中生智救人,我想換成我可能會不知所措。

司馬光學習刻苦。他怕早晨睡懶覺,就用圓木頭做了一個警枕。只要一翻身,警枕滾了起來,司馬光便驚醒了。而我每天總要爸爸媽媽叫醒時說:「再睡五分鍾。」

我最敬佩司馬光知錯能改的精神。又一次,司馬光和姐姐一起吃胡核。姐姐剝了不開就去請人幫忙。一位婢女走過來幫司馬光用開水燙一下就很容易剝開了。姐姐回來後看到胡核已經撥開,便問:「是誰撥的?」,「是我撥的。」司馬光撒謊道。背父親知道後批評了,自此司馬光一輩子再也沒有說過謊了。

長大了的司馬光成了國家的棟梁,他的政見和王安石正好相反,他一生反對王安石但切把他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但讓司馬光想不到的是他提撥的能臣蔡京後來切成了千古罵名的大奸臣。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對他的敬佩。

Ⅳ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寫一篇作文

司馬光砸缸的啟示

司馬光砸缸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少 皆知。我非常佩服司馬光年紀雖小,但是 遇到緊急事情能夠沉著應對、冷靜思考。 有一個問題一直令我很驚訝,當年司 馬光只有7歲,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大 家在一起玩耍。然而,在遇到突發事件 時,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對於 一個閱歷尚淺、乳臭未乾的孩子來說,著 實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正常來講,一 個小夥伴掉進一個比自身高很多的、大許 多的、裝滿了水的缸里,其他小夥伴會想 出怎樣解決方法?一貫的想法也許就是大 聲呼救、去找家裡人幫忙,甚至有些孩子 只會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了。 和 其他的孩子不同,司馬光立刻拿起一塊大 石頭砸向水缸,是什麼讓他有了這樣的舉 動?答案只有一個:司馬光跳出了某種固 定的思維局限,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 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事情往往就是 這樣,順應的思考模式,往往得不到解決 問題的最佳答案,而最好的解決方式,又 是如此的觸手可及。 慣性是自然界的 規律,事件的條件似乎總是有意無意的引 導我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規律進行著。俗 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 中。」打破條件的束縛、跳出規律的限 制,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一切則顯得更為可 貴。 某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在招聘 面試的時候,出了一道題: 你隻身在 大雨中開車,這時,路邊有三個人在大雨 中等公共汽車,一位是生命垂危,急待去 醫院就診的老人,一位是曾經救過你性命 的醫生,最後一個是你的心上人。但是, 你的車上只能坐一個人,你期望誰能上車 呢? 有人說:應該讓老人上車,因為 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且身患重病, 理所應當成為救助的第一選擇;有人說: 應當讓醫生上車,他是你的救命恩人,為 人要知恩圖報;還有人說:應該讓你的心 上人上車,因為,她是你今後一生的伴 侶。 最後,只有一個人被錄取,他 的答案是:讓醫生開車帶著老人去醫院就 診,而自己留下來在雨中陪著心上人等公 共汽車。 順應著他人的一種思考方 式,從而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 似乎已經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一種慣性。 然而,轉變看待問題的視野、改變審視問 題的角度、變換思考問題的方向,讓思維 打破傳統的枷鎖、讓思維沖破條件的桎 梏、讓思維自由的在天空中遨遊,迸發出 激情的火花,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

Ⅳ 尋找名人的足跡司馬光作文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

Ⅵ 作文[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司馬光】450字

司馬光砸缸「聰明」「聰明」大人們看見了司馬光都豎起了大拇指表揚他。看來司馬光砸缸的事已傳遍天下了。

由於第一次司馬光用石頭砸缸救人受到了大人們的表揚,因而司馬光就學著繼續去砸缸了。有一天,司馬光走在大街上看見一個小孩在一個木桶里,他的手在動,他的手在掙扎,司馬光本想叫大人,可是旁邊沒有大人啊!他就用以前的方法用石頭砸,他用一塊大石頭砸那木桶,木桶破了,小孩哭了。司馬光以為是他救了小孩,小孩激動的哭了,他就站在那裡等待著大人們過來表揚他。大家聽見小孩的哭聲,就趕過來了,看到眼前的情景,大家都明白了怎麼回事,不但沒有誇他反而批評了他。

他又去了公園,看見有幾個小朋友在一個水缸那裡玩耍,他又以為那裡有小朋友要跳入缸里,其實那缸盛水是用來滅火用的,結果司馬光把那缸砸得一團爛。

他又來到院後的糞坑那邊玩,他看見了一個小孩掉入了糞坑裡,因為他上幾次都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他這一次就沒有直接去救人,卻跑去找大人了。他心想這一次總可以受到表揚了吧!大人們一起到了後院,但是已經晚了,那小孩已經淹死了。司馬光後悔地說:「這不能怪我吧!」!

Ⅶ 要一篇真實的有關司馬光作文

買櫝還珠
楚王對田鳩說:「墨子,是聲名顯赫的學者。他親身實踐還可以,他講的話很多,但不動聽,這是為什麼呢?」田鳩回答說:「從前秦伯把他的女兒嫁給晉國的公子,叫晉國給她准備好首飾服裝,跟著陪嫁去的穿著華麗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來到晉國,晉國人喜歡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兒。這可以叫做善於嫁婢女,而不能說善於嫁女兒。楚國人中有一個在鄭國賣珍珠的,做了一個木蘭的匣子,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過,用珠子和寶玉點綴著,用紅色的美玉裝飾著,用綠色的翡翠環繞著。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而還給他珍珠。這可以說是善於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於賣珍珠啊。現在社會上的言論,都說一些巧辯華麗的話,君主只看重那些華美的言辭,卻忘了它們是否有用。墨子的學說,傳揚先王的道理,論述聖人的話,來宣傳眾人;如果修飾他的言辭,就怕人們流連於它的文采,忘了它的價值,為了言辭而損害了實用。這和那個楚國人賣珍珠,秦伯嫁女兒完全一樣,所以墨子的言論大多不好聽。」

疑鄰竊麩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他覺得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丟斧子的這個人在山谷中挖到了斧子。第二天又看見他鄰居的兒子,就覺得他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子的樣子。

好好先生
東漢末年的司馬徽,平常從來不談論別人的短處,凡事幾乎都是說「好」。曾有人問起他「最近還安康嗎?」他只簡單地回答一個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訴他有關自己兒子的死訊,他聽了竟說:「很好。」見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責備說:「人家是認為你有德行而出於尊重,才把兒子的死訊相告,那有聽說別人死了兒子,反而對他說很好的道理呢?」聽完妻子的話,他響應說:「像您剛才的話,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稱的「好好先生」一語,其出處就來自於此

曾子殺彘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
子跟著她哭。他的母親說:「你回去,回來給你
殺豬(吃)。」
妻子從集市回來,曾子(正)准備抓豬來殺。
妻子制止他說:「不過是跟孩子的戲言嗎。」曾
子說:「孩子不能欺騙啊。孩子什麼都不懂,
是向父母學習的啊,聽父母的教導的。今天你欺
騙他,是教導他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
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於是煮豬肉(吃)。

揠苗助長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慎獨
【譯文】 所謂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如同厭惡污穢的氣味那樣厭惡邪惡,就如同喜愛美麗的女子那樣喜愛善良。只有這樣,才能說自己的意念誠實,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養高尚的人必須謹慎地對待獨處的時候,使自己規行矩歩。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獨也。

【譯文】 那些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在閑居獨處的時候,無論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當他們見到那些有道德修養的人,卻又躲躲藏藏企圖掩蓋他們所做的壞事。而裝出一付似乎做過好事的模樣,設法顯示自己的美德。其實別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這些壞人壞事,就像是見到他們的五臟六腑一樣,那麼這種隱惡揚善的做法,又有什麼益處呢。這就是說,人心裡有什麼樣的實際德性,外表就必然會有什麼樣的言行表現。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謹慎地對待獨處的時候,即使獨處之時,也要使自己規行矩歩。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譯文】曾參說:「一個人若是被許多雙眼睛注視著,被許多隻手指點著,這難道不是嚴肅可怕的嘛!」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使房屋華麗;道德可以修養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寬廣開朗,身體自然安適舒坦,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誠實。

北人食菱
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裡。有人(就)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保護自己的缺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解毒。」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邴原泣學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千里赴期
卓恕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諸葛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都停著不吃不喝,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客人們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里之遙,怎麼能按時到來。停了一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說話不算數,打折扣,這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彌補可就難了,所以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輕易的下承諾一樣

教學相長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後才能自己刻苦地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孟母三遷
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鍾能辨盜
服虔擅長於《春秋》的研究,准備作注,想參考些不同的觀點。聽說崔烈召集門徒講《春秋》,他於是隱姓埋名,讓崔烈的門徒僱傭自己煮飯。每到崔烈開講時,就站在牆壁外偷聽。知道崔所講的不能勝過自己,就同崔烈的學生稍為議論了一下崔的得失。崔烈聽說後,猜不出這是什麼人,但早就聽說過服虔,懷疑是他。第二天早晨,服虔還在睡夢中,崔烈就前往大聲叫喚:「子慎!子慎!」服虔被驚醒,不知不覺作了應答。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

涸轍之鮒
莊周家境貧寒,因此到監河侯那借糧。監河侯說:「好的!我馬上就可以得到俸祿了,(等錢到了)我將借給你三百兩銀子,好嗎?」
莊周忿然變(臉)色道:「我昨天來(的路上),(聽見)在道路中間有東西在叫喊。(我)四周環顧一看,在車轍中有(條)鮒魚。我問它道:『鮒魚啊!你這是在干什麼啊?』(鮒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水族臣民。您有沒有斗升之水讓我活命啊?』我說:『好啊,我將去說服南方的吳越國王,引來西江的水來迎接您,好嗎?』鮒魚忿然變色道:『我失去了我慣常生活的環境,我沒有安身之地了。我只要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了。您卻說這樣的話,還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鋪去找我嗎!』」

一箭易折十箭難斷
從前吐谷渾阿豺有十二個兒子:他患病臨近死亡時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們各拿一枝箭給我,我要用然後吩咐弟弟慕利延說:你拿出一支箭來並且折斷,慕利延折斷了它。阿豺又吩咐說:你拿九枝來,再折斷它們,慕利延卻不 能折斷。阿豺對他兒子們說:你們 知道了嗎?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則不能可能折斷,所以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國家就可以穩固了,說完就死了。

罵鴨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到了夜裡,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一天夜裡,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你的病是老天爺給你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你一頓,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一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於色。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一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司馬光好學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 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

後羿射箭
後羿、逢蒙,是很善於射箭的人。王良、造父,是很善於駕車的人。聰明的君子,是很善於使人們服從的人。人們服從了而權勢就隨之而來,人們不服從而權勢就會隨之而去,所以稱王者已經是使人服從的人了。所以領導人想要善於射箭,射得很遠又能射中微小的目標,那就不如尋找後羿、逢蒙之類的人。想要善於駕車,跑得很快又能很遠,那就不如尋找王良、造父之類的人。想要協調統一天下,制約秦國、楚國,那就不如尋找聰明的君子。這樣運用智慧就很簡單,做事也不勞累,而且功效名譽可以達到很大,這樣就容易處理事務又極其輕鬆快樂。所以明白的君主以此為寶,而愚蠢的人卻以為這很艱難。

生不逢時
過去周朝有個人做官,(一生中)多次求官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直到)年老鬢發斑白,(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問道:「您為什麼哭泣呢?」他回答說:「我幾次謀官都得不到晉升。現在自己傷心已經年邁,失去機會了,因此傷心地落淚。」那人又問:「您為什麼一次都得不到晉升呢?」他回答說:「我少年時苦讀經史,後來文才具備,試圖求官,不料君王卻喜歡任用老年人。這個君王死後,繼位的君王又喜歡任用武士,我改學武藝,誰知武功剛學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現在新立的君王開始執政,又喜歡任用年輕人,而我的年齡已經老了,所以終生不曾得到一次機會。」

三人成虎
魏國的太子將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當人質,魏王決定派大臣龐蔥陪同前往。龐蔥一直受到魏王重用,怕去趙國後有人背後說他壞話,魏王不再信任他。為此,臨行時特地到王宮里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人向您稟報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立刻回答說:「我當然不相信。」
龐蔥接著問:「如果第二個人也向您稟報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說:「我將信將疑。」
龐蔥緊接著問:「要是第三個人也向您報告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一邊點頭,一邊說:「我相信了。」
龐蔥分析說:「街市上沒有老虎,這是明擺著的事。但三個人都說那裡有虎,便成為有虎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鄲,那裡離開我們魏國的都城大梁,比王宮離街市要遠得多,再說背後議論我不是的,恐怕也不止三個人。希望大王今後對這些議論加以考察,不要輕易相信。」
魏王很勉強地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公子去吧!」龐蔥去趙國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說他壞話。開始魏王不信,後來說他壞話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龐蔥從邯鄲回來後,真的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沒被魏王召見。

請君入瓮
大臣周興與人謀反.武則天命來俊臣招來周興.兩人共飲論事.來俊臣問周興:"囚犯多不認罪,有何辦法?"興說:"好辦.取一口大缸來,四周用火燒,將罪犯投入,何罪不承認."來俊臣馬上叫抬來一口大缸,四周點火如法刨制.站起來對周興說:"老兄,有人告你謀反,請你進去吧."興立刻低頭認罪.這一典故.比喻以其人的辦法,降伏這個人.

唇亡齒寒
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齊、楚兩國起兵救趙。秦王盤算道:「如今齊、楚前來救趙,如果他們團結一致,寡人退兵未遲;假如他們一盤散沙,則乘勢攻之。」
這時,趙軍糧食告急,派人向齊國借糧,可是齊王不理睬。謀臣周子對齊王說:「大王不如把糧米暫借趙國,讓他擊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會無所忌憚,不會退去。這樣,就正中了秦國的計策,而齊、燕就失策了。而且趙對於燕、齊兩國來說,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這正象牙齒跟嘴唇的關系,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今日趙國罹難,明日滅亡之禍就會降臨到齊、楚身上。因此救援趙國就好比捧著漏瓮、澆滅燒焦的鍋一樣,實在是十萬火急。再說救趙是一種高尚的「國際」義舉,擊退秦國,也可以張揚名聲,不去顯示正義張揚威名,卻一味地吝嗇糧食,這是戰略決策的重大錯誤啊。」

不只是不是這些

Ⅷ 想要擴寫司馬光,字數要達到300字左右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時,有一個很聰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馬光。這個小孩,生來聰慧,喜歡動腦筋,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顯得與眾不同。
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花有樹還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趕,玩的很高興。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邊上的大水缸。水缸里滿滿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嚇到了,在水裡掙扎著,大聲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救救我啊……」這時,小朋友們才發現,有人掉缸里了。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膽小的孩子,都嚇得哭起來了。
這時,司馬光說:「大家不要害怕,我們趕緊想辦法,把他救上來。」大家面面相覷,甚是慌張。聰明的司馬光正在努力的思考著,「我們都比水缸矮,又不能把他撈上來,要是能把水缸里的水倒出來就好了,可是,我們怎麼才能把水倒出來呢?」小小的孩子不慌不忙,苦苦思索著。當他看到假山邊上一塊塊的石頭時,突然靈光一閃。他高興的想到,「我可以用石頭把水缸砸破啊」,隨即他又想到,「萬一砸到小夥伴怎麼辦呢?」.於是他跑過去撿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對大家喊道:「大家不要著急,我有辦法了。」他舉起石頭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個窟窿,水嘩嘩的流了出來,小男孩終於被救出來了。大家高興的手舞足蹈,直誇司馬光聰明機智。
這就是著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它啟示我們,遇事不能慌張,要敢於突破常規,用創新思維來解決問題。

Ⅸ 司馬光砸缸的詳細故事300字左右 在線等!來的速度 第一給最佳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線就是這樣的,他們看到一個小朋友,把缸裡面的水放了出來。

Ⅹ 名人成長的故事作文400字

司馬抄光,宇君實,號襲迂叟,是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