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錢家庭故事
㈠ 關於零花錢的名人事例
美國的「石油抄大王」約翰.戴維森襲.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僱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裡干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洛克菲勒這樣做並非家中一貧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美德和艱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賬本上記載的豈止是孩子打工賣力的流水賬,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歷! 其實,在不少發達國家,對待在校學習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掙錢交學費零用。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們的「商品」掙錢零用。美國中學生有個口號:「要花錢自己掙。」每逢假期,他們就成了打工族,學習自食其力。
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就找到這么多
㈡ 網上故事是真的嗎,男的工資養家,女的工資當自己零花錢,感覺一定是男的有錢才不在乎,生活中真沒看到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㈢ 關於零花錢的小故事
六年級的小學生,該不該有零花錢呢?一個月是多少勒?怎麼花?說下!謝謝! ...當然應該 一個月至少50快 花在買零食 買學慣用品. ...從小培養孩子...
㈣ 作文【我和零花錢的故事】
看到精品店裡人們在各種精美的小工藝品中穿梭,買下自己喜歡的小飾物放進口袋中,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零花錢和它的故事。
上小學時,父母一般不給我零花錢,不過,偶而也給一兩元。但是大街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又怎能不使我心動?每天放學後,我和同學們都會到精品店裡亂轉,像只沒頭的蒼蠅,因為口袋裡沒錢,就算看到了喜歡的東西,也只能讓我過過干癮而已。
有一段時間,學校里流行十字綉,我非常喜歡。看著同學們書包上都掛著自己綉的圖案,心裡十分羨慕。於是,我問父母要零用錢,買十字綉,可他們卻不同意,我心裡十分的難過。有一天去上學,同學問我:「你怎麼沒有十字綉呢」?我心中不禁一顫,我是沒有十字綉的,但礙於面子,我只好說:「我還在綉呢!過幾天就綉好了」,同學說:「是嗎,那你可得趕緊綉啊!」我口上雖說好,但心裡卻為這謊言而焦急,我說了我有十字綉,過幾天怎麼辦呢!我不安地想著,咬咬牙,決定不能讓同學瞧不起,於是,一個賺錢的方案便很快在腦海中閃過。回到家,我把爸爸、媽媽叫到客廳來,對他們說:我決定幫你們打工,一星期三元錢,負責收碗,這是合同,看完後簽字吧」!爸爸、媽媽先是一驚,聽完後笑著點了點頭說:「我們簽,我們簽」。
一個星期後,我拿著打工賺來的錢,高興地買了十字綉,用自己的錢買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多麼令人愉快啊!
經過這件事後,我明白了爸爸、媽媽賺錢的辛苦,也體會到只有花自己辛苦賺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那種感覺才最踏實,最神氣。
㈤ 我認為小學生應該有零用錢,用一個故事說明
從小就把孩子的零用錢卡得緊緊地,孩子從來沒拿過錢沒理過財沒算過賬,以後長大了要到外地讀書了,好了,你突然給了他一大筆錢讓他自己支配,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他會怎麼花——茫然無措、無計劃無預算決算、盲目跟風沖動消費,花多少錢心裡沒數,所有的消費行為都幼稚得像個小孩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別指望有「奇跡」出現,世界上沒有「奇跡」,所有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發展的結果。
從小就對孩子太大方了也不好,孩子一張口就給錢,花光了不要緊再給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把爹媽當取款機,消費完了從來都不擔心付賬的問題,這種習慣一旦固定下來也不好改。
那應該怎麼辦呢?
按期給他零用錢,花不完的歸他自己,花光了不再給讓他自己節衣縮食想辦法。時間一長他自然會明白「錢不是自來水,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就會慢慢得學會各種精打細算節約開支的方法,這種自己摸索出來的「理財方法」可比什麼「理財教育」都管用。
還有一點,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到了法定成年的年齡,家長可以考慮適當向他透露家裡的財政狀況和各種收支項目,進行家庭投資決策的時候也應該適當征詢他的意見等等。一來作為成年的家庭成員他有權利了解「家底」;二來如此方能使其更有責任觀念,也更能明白民生之艱、父母養育之苦、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理當珍惜。
㈥ 求相聲或小品的名字以及台詞。內容是爸爸叫大明,兒子叫小明,兒子問爸爸要零花錢的故事
侯耀華 和 奇志 搭檔演過這樣一個小品,時間不長,近兩年的作品
侯耀華 演父親 ,奇志 演兒子(背了個大書包,還帶了個帽子)
侯耀華 和 奇志 搭檔演過這樣一個小品,時間不長,近兩年的作品
侯耀華 演父親 ,奇志 演兒子(背了個大書包,還帶了個帽子)
㈦ 朵朵用二十元零花錢給同學買禮物練習本六元故事書六元怎樣買
你確定價格是這樣
㈧ 小華用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到書店買書, 她買了一本 《故事大王》 正好用去了總錢數的一半,又買了一本《快樂作
倒推法阿、
(2.28*2)*2=9.12
你小學生吧、
我從小數學雖然基礎不怎麼樣、
但是偶難題都會做、
我搞不懂、
㈨ 王明平時積蓄下來的零花錢比陳剛的3倍多6.40元,若兩人各買了一本4.40元的故事書後,王明的錢就
設陳剛原有x元,則王明有3x+6.4元
列方程:
(3x+6.4)-4.4=8(x-4.4)
3x+2=8x-35.2
5x=37.2
x=7.44
所以陳剛原有7.44元,王明原有7.44*3+6.4=28.72元
㈩ 關於零花錢的小故事
童年時,星期六早上是爸爸給我們幾個孩子發零花錢的時間。在指定的時刻,我們幾個小孩在家門口的橡樹下排成一隊,來領一毛錢的零花錢。我至今記得這樣的一幕: 父親坐在樹下臨時擺放的一張桃木桌後,發給我們每個小孩一個五分硬幣和五個一分硬幣。我們一得到這些硬幣,就必須立刻把兩個一分硬幣還給他。父親這樣解釋:「在你們的生活中,你們永遠不可能得到你們全部的工資,其中有一部分會開銷到稅收、房屋貸款等等上面。」 我們緊緊抓住剩下的八分錢,轉身回屋裡。在這之前我們有一個選擇,就是可以往我們的「銀行」一個隨便在上面開了一條縫的橙汁罐里扔下任何數量的硬幣,或是什麼都不扔。橙汁罐上貼的標簽寫著:到歐洲(旅行)。有時我會把五分硬幣投進去,希望爸爸能看到我這么做,並誇獎我懂得儲蓄。而我的哥哥經常是漠然地走開,一分錢都不存。 小時候的零花錢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 1.我不能指望父親能夠資助我。 2.你無法留住你所有得到的東西。 3.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哥哥最終和我坐在同一艘船上到歐洲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