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儀的小故事的作文
1. 關於身邊的文明禮儀故事作文。開頭和結尾中間的盡量不需要。求急。最好100字至200字之間。
文明講禮抄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作為中國人的必須條件之一。
文明讓世界更美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這種良好的習慣。文明說話,文明做事。文明就要講禮儀。
現在很多禮儀,我們都要遵守。任何事情都要講禮儀,講文明。這樣別人會以你做榜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就會有更多的人講文明,講禮儀。想像一下,如果人人都講禮儀,講文明,世界就是一個文明講禮儀的世界,該有多麼美好啊!
講文明,講禮儀很重要。希望人人都可以做到。
2. 關於身邊的禮儀的作文
武昌區三道街小學 六(2)班 祝昕玥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發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曾經有過幾件事,讓我重新認識了禮儀的重要性。
在校園中,我見到過這樣一件事:幾個低年級的同學,穿著漂亮的花裙子,肩並肩有說有笑地走著,風兒吹動她們美麗的花裙子,猶如蝴蝶在翩翩起舞。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老師,她們並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地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地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吭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很傻,不認識的老師還給他鞠躬;還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一個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講禮貌!我在後邊聽了這句話很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
一個人是不是懂禮儀有教養,要看他的言行。人的言行就像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人們通過他的語言、著裝、儀表和行為,就能判斷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形象美不美,不能只看他的衣著打扮,更要看他是不是講文明、懂禮儀。因為美好的行為和美好的心靈,是比外表美更重要的美。如果一個人衣著打扮很美,但行為、語言不美,也會使人感到他很醜。因此,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首先要學會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只有對別人尊重,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它僅僅只是一個動作。在校園中,我經常看見徐靜老師見到地面上只要有垃圾,就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這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她以身作則,教導我們。她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同學們也會這么做。他們也更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該讓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就像圖畫一般的在腦海里游動,感動時的美麗難以言喻。歲月如一條悠悠不肯回頭的小河,能夠沉澱河底而不被沖走的貝殼便是那生活中的一件件禮儀故事。珍惜一枚枚貝殼,小河會因此而煥發光彩。
3. 求文明禮儀小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這類作文,快快快
你們也許會看到一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旁若無人地坐在公交車的老弱病殘席上;也許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時髦姑娘,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他*的」之聲;也許會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揚長而去的情況。每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麼不相稱!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對於這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並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准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准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裡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范我們的行為。其次,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著「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的時候,採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文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句話語。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可謂是數不勝數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間里看書,突然聽到輕輕的「篤篤篤」的敲門聲。是誰?爸爸?他還沒回家呢!媽媽?她正在做家務呢!對了,一定是樓上或樓下的人家的敲門聲吧,我便繼續看我的書。過一會兒,又是一陣輕輕的敲門聲,隨即傳來:「小蓮,媽媽可以進來嗎?」啊,原來是媽媽!我趕緊喊道:「媽媽,快進來吧!」媽媽微笑著進了門。我不解地問:「你想進來就進來好了,干嗎還敲門呢?」媽媽看著我說:「你那麼認真的看書,我突然推門而入,會嚇你一跳的!」「嘿,媽媽,我膽子沒那麼小,我可不會被嚇著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這樣做那是對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現呀!你說是不是?」媽媽笑眯眯地看著我。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媽媽比平時更美了。聯想到平時我進出爸爸媽媽的房間都是長驅直入,我的臉紅了:媽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教育我,為我做榜樣啊!「好了,不打擾你了,做作業吧!」媽媽出了我的房間,又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原來,一個小小的文明的舉動,會給人帶來這么多的快樂呀!如果人人都講文明,我們的社會該會多麼和諧、快樂呀!
4. 端午節的故事文明禮儀我最棒作文
今年我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懂得了很多文明禮儀,現在我給大家說一說吧!在過馬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走斑馬線,也要記得紅燈停,綠燈停,看見認識的叔叔阿姨要主動上前打招呼,見到老師校長要問好。又一次,見到摔跤的老奶奶,我急忙上前把她扶起來。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在大庭廣眾之下也不要大聲喧嘩。聽了這些你們認為我怎樣。大家說文明禮儀,我們都是最棒的
5. 我們,班級的文明禮儀故事的作文五百字。
文明抄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雖然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體貼的眼神,都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深遠。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時常遇到。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六七十歲的樣子,身邊還領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兒,老奶奶上車時,公交車上已經非常擁擠,沒有空位了,老奶奶只好領著小女孩在人群中站著。突然,一個銀鈴般的聲音說道:「老奶奶您坐這吧!」我尋著聲音望去,看到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姑娘站了起來。老奶奶感激的朝那個小姑娘點頭說道:「謝謝你,小姑娘!」車上所有的人都向那個小姑娘投去贊許的目光。可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心裡不停的批評自己:你為什麼就不能把座位讓給老奶奶呢?我真為自己剛才的行為而感到羞愧萬分。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每個人的心間,開遍世界每個角落。
6. 有關禮儀故事的作文
■真誠友愛
真誠友愛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樹立「心中有他人」的觀念,與同學友愛團結。同學之間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平時遇見同學一定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問好、點頭、微笑、招手或喊一聲名字等。要做到熱情、誠懇。用你的真誠去愛別人,必然會得到別人真誠的回報。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學都需要被他人關愛,被他人尊重。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譏笑、辱罵、給同學起綽號,不僅傷害同學的自尊心,還侮辱了同學的人格,是低級趣味很不禮貌和很不道德的行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每位同學的生活習慣是自幼養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潛移默化的結果。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就等於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體意識
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集體,正像一滴水離不開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樣。因此,我們每位同學都要有集體意識。在集體生活中,要顧全大局,遵守規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在你付出的同時,也將會得到社會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於交談
交談是同學之間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交流可以增加同學間的了解、友誼和相互增長知識。同學們之間的交談應該注意一些問題:1、說話態度要誠懇謙虛,要語調平和,不可裝腔作勢。2、交談中力求語言文雅注意場合分寸。3、開玩笑,應注意,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不說。聽同學說話時態度要認真,不得輕易打斷別人的講話,要插話或提問應選擇適當的時機,若同學說得欠妥和說錯了,應在不傷害同學自尊心的情況下,懇切、委婉地指出。吵架、罵人說難聽話是一種無教養的行為及無禮的表現。
■借物還物
同學們經常在一起,難免相互之間借用東西,但是須謹記有借有還,即使隨便用一下別人的物品,也應事先打招呼,徵得他人同意。
■幫助他人
樂於助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也是校園禮儀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有同學需要幫助時,應分清是非,弄明情況,如果是對的,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虛作假,或者是違反校紀的事,就要有正確的是非觀,不可同流合污。自己需要幫助時不要強求別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替他人考慮。盡量不給別人造成困難,甚至帶來麻煩。(北京禮儀學院院長校李檸)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幹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禮儀的故事:
1.團結友愛--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麼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4.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7. 用禮儀為話題的作文
文明禮儀伴我行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為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形象禮儀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我們停留於顧影自憐之中,讓「形象禮儀常駐你我心中」,讓我們「學好禮儀,美化形象」,努力用雙臂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身邊的禮儀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文明人,心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我們身邊的文明禮儀處處可見,但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所以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做到著裝整潔干凈,勤剪指甲,勤洗手,按時理發,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不隨地吐啖,亂扔果皮紙屑,經常洗澡、換衣服,不當眾扣鼻孔,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公共場所的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還有問路、購物、乘車、走路等方面,也應注意禮儀,做到謙恭禮讓,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 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予自己帶來了快樂,帶來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儀已經成為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8. 關於文明禮儀的作文120字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 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首先我們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整個城市的素質、整個中國的素質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最後敬告各位同學: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希望文明禮儀從所有的同學做起
9. 高一作文 關於禮儀的故事 題目自擬 不少於800字
文明規范伴我行
文明,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軌跡,劃過了華夏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古有三綱五常,今有五講四美,文明的江水,順著黃河的波濤,順著長江的碧浪,叢遠古至今,敲擊著中華大地,敲擊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靈,也洗滌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靈魂。
古有孔融讓梨,這是尊敬兄長的文明;有程門立雪,這是尊師重道的文明;有孟母三遷,這是愛護晚輩的文明;有高山流水,這是朋友互敬互愛的文明;有舉案齊眉,這是夫妻見相敬如賓的文明。
但是,曾經無比璀璨耀眼的中華文明如今卻變得暗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而歷史長河中千淘萬漉的珍珠,卻被世界的浮華與喧鬧蒙上一層沉積的污垢,無法抹去。當道德與利益的天平已經嚴重傾斜,當人們對文明規范充耳不聞,當人們的心靈為世俗名利所紛擾,我們,是否還能看到文明那微弱的光芒,是否能聽到祖祖輩輩的諄諄教導?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名號是否依然無愧的毅力於世,不曾傾倒?
令人嘆息的是,這文明正遭受著無情的摧殘,如珍貴的書卷無人翻閱已被蠹蟲侵蝕,大街上隨處吐痰亂扔的情況扔屢禁不止時有發生,公共物資仍時時被破壞,干凈的牆面仍時有小廣告的出現,公共汽車上讓座的人越來越少,爭擠上車的人卻越來越多,大量河水被污染,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珍貴物種正走向死亡的邊緣……到了我們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來彌補的時候了!
文明不能只放在嘴裡,更要放在心上,表現在行動中。
見到一張廢紙彎腰撿起,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類丟棄,愛護動物,不亂踏草坪,不在樹木上亂刻,真正把居民區乃至城區當作家來呵護,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加美好。遵守法律法規,知法、守法、護法,自覺弘揚文明道德之風,對違法亂紀行為堅決抵制,把自己融入家庭、集體、社會,而愛祖國,熱愛生活,那麼祖國便會成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一句公益廣告說的好:每個人跨出一小步,那整個社會就會跨出一大步。當行為規范支撐起中華13億兒女的脊樑,那麼中國這條巨龍必將騰飛而起,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10. 文明禮儀小故事的作文兒怎麼寫400字的哦
文明禮儀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可以增加人與人內之間的友誼。雖然只是一住簡單的容問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非凡。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行動。
星期六,我跟媽媽去圖書館借書。剛上公交車:車子裡面的人很擁擠。我好不容易擠了一個座位,就舒坦地坐了下來。這時一個老奶奶上車了。坐在我後面的一位叔叔立馬用報紙把自己的臉遮起來了。其實:他不想讓座。我正准備讓座,被我旁邊的一小女孩搶先了。她把老奶奶扶上座位,就自己站在旁邊。
小女孩還沒站穩:突然司機叔叔來了個急剎車,讓小女孩摔了一跤,這一摔就驚天動地了。乘客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她有愛心;有的說小姑娘要當心一點。這可說的那位叔叔心虛了。他把小姑娘連忙扶起來,座在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公交車上誰帶了頭。對他們鼓起啦掌聲。這時我臉上火辣辣的,暗暗下決心要向小女孩學習。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請大家齊心協力讓文明之花開篇每的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