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父的故事800字
⑴ 曾祖父的故事400字左右
曾祖父去世早,關於他的故事,我都是聽祖父和父親及村裡的人講的。其中講的最多的是:
故事一:民國年間,據我村三十里遠的一村子有一個人騎著馬去臨清,路過我村,在我村邊上把錢褡子丟失了。曾祖父起得早,在路上拾到了,心想丟錢的人一定著急。於是,派人騎馬前去追丟錢的人,追到邵古將錢還給了丟錢人,那人感激萬分。從臨清辦完事回來途經我村,特到曾祖父家中感謝。這人回家後不久,又帶著家人,來到我村,給曾祖父送來匾額,上書「拾金不昧」四個金字。這塊匾直到解放前夕還掛在我家大門上。
故事二:曾祖父勤儉能幹,家業不小,家院六七處,田地上百畝。一年麥收季節,有僱工來說:「二爺,有人在咱家麥子地里拾麥子。」曾祖父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你快去給咱家的人送個信,讓他們不要割干凈,留一些在地里,一定記住留一些麥子!這樣咱收完後,別人還能拾一些麥子,到年下,他們就有餃子吃了!」還有一秋天,有幾個小孩到曾祖父的一處院子里的棗樹上偷棗吃,有人告訴了曾祖父,讓他去管一管。曾祖父說:「千萬不要去,你一去孩子就害怕,一慌從樹上摔下來,怎麼辦?」
曾祖父拾金不昧,處處替他人著想,與人為善,寬厚善良的品德,一直被村中人們頌揚,也一直讓我引以為豪,激勵我提素養,修品德,做好人!
⑵ 呼蘭河傳我與祖父的故事中
簡評:
祖父是一個慈祥的人,他的眼睛笑盈盈的,他的笑常常笑成孩子似的。
祖父是一個寬容的人,小蕭紅闖禍了的時候,他總是安慰她,從不怪她。
祖父是一個博學的人,他教蕭紅念《千家詩》,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
祖父是那個時代里獨特的人,當所有人的說小團圓媳婦是妖精的時候,他卻說她是個好孩子。
祖父是那個時代的反抗者之一,但他永遠都默默的,沒有做什麼,但他的言行激勵著所有的人,他是一塊豐碑。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⑶ 我的曾祖父童年故事作文
祖父是一位農民。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很喜歡栽花種草。他有自己的小園子,自從我開始記事之後,受祖父的影響,我有時也喜歡擺弄擺弄,但是在小的時候是進不去的,因為我家養狗,為了防止狗狗進到園子里踩踏蔬菜,所以祖父在園子的入口處放置了一個籬笆欄桿,我小時的身高不足以打開那個籬笆欄桿,所以我經常在祖父進園子的時候跟著他。我一見到好玩的東西便問他,然後他轉過身來看了看,便會告訴我什麼是菜,什麼是草,什麼長大以後會成為參天大樹,什麼昆蟲對植物的生長有害。
祖父是個很嚴肅的人,因此我們都很敬重他。自打我出生起,就發現祖父喜歡把頭發留得短短的,但因為家裡的種種繁瑣的事情要他處理,所以他現在頭發有很多都白了。祖父非常喜歡在餐桌上講他的長篇大論,作為孫子的我也必須聽講,有時候我聽煩了,就會只顧著吃飯,在祖父講話停頓的時候「嗯」一下便完事了。這時,祖父便可發現我聽膩了,便不再往下講。 祖父喜歡開玩笑,這時他自己說的,至於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有時在餐桌上便會講給我聽,祖父說他曾經告訴過別人自己是「冬天不怕熱,夏天不怕冷」,我一開始聽了也很驚訝,祖父竟然有這么好的體質,可仔細想想就不對勁了,是呀,誰冬天怕熱夏天怕冷呀!這才知道自己被蒙了。
祖父說;「還有啊,那天,我去六安進貨,路上遇到一個公園,於是進去歇歇腳,正巧有許多老人在公園里閑逛,有一個老人家看到我,問道:『看你臉色不好,是不是不舒服呀?』我跟他講:『嗯,今個早上難受,我什個都沒吃,在路上看到有人賣甘蔗,我就買了一些,但實在是不想吃,在路上吃著吐著。』他又問:『你沒去醫院看看?』旁邊有一個人聽到了,笑道:『你吃甘蔗不是吃著吐著呀!』旁邊的人聽到都笑了。」此時,我覺得爺爺像老頑童一樣。
我的祖父,嚴厲又善良,人老心不老,栽花又種樹,我希望他越活越好!
⑷ 150字關於和父母、祖父母發生的感人故事的小作文
我看見電視里播出「最美司機」5月29日,有一個司機叫吳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內一個金屬片插進容他的胃裡,當時他很痛,但是他還是完成了掛擋成功靠邊停,這時他站了起來對車上的乘客說:「別亂跑,注意安全。」
是他拯救了24條生命,我覺得他非常稱職,所以我覺得很感動。但是最後還是因為搶救無效才失去了生命!
⑸ 我的祖父這篇文章 把祖父祖母與我的故事放在一起寫的用意是什麼
通過你和你祖父祖母之間的故事來說明和表達出你祖父對你的關懷和愛護!只有通過事跡才能深刻的表達出你祖父的好!
⑹ 童年 高爾基關於外祖父的三個故事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很小的時候,父親得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斗,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公家彌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裏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災樂禍,連母親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護著阿廖沙。打過阿廖沙後,外公來看他,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畔當纖夫時的情景,阿廖沙覺得外公像一朵雲彩似的迅速地長大,由一個乾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後,阿廖沙結識了小夥子茨岡,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每逢禮拜六,他帶著阿廖沙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擅長跳舞,幻想著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著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後,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茨岡死後,阿廖沙更加依戀外婆。睡覺前,給外婆開玩笑,外婆給他講上帝與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歡的人。
「外婆到來之前,我彷彿在昏睡,彷彿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詩歌、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阿廖沙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裡突然失了火,家裡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隻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批著馬被,毫不畏懼地沖進火里,從裡面抱出一隻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後,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開春,舅舅們就分了家,外公為自己買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著外公外婆住。這是一段節奏平緩的日子,阿廖沙接觸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兒,母親一貧如洗,而且是個殘廢,為了生活,外婆跟隨母親四處流浪、乞討,後來靠外婆織花邊維持生活。外公也講起小時候與法國兵相處的事情。這段時間外公開始教阿廖沙識字。外公老病復發,動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無法忍受。
寧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兩個舅舅為了分外公家產,聯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爾,喝醉酒就鬧事,整夜在房子周圍轉來轉去,帶來幫手把馬林果叢和酸栗樹統統拔掉,搗毀浴室,砸壞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門,外公集合了兩個房客及酒店老闆的妻子對付他。為幫兒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接下來又是一段單調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禱,外公也每天祈禱。阿廖沙認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卻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歡外婆的上帝,討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禱時的失誤捉弄他。這時期阿廖沙經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這些孩子做出的惡作劇令他無法容忍。這時,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雙目失明被舅舅解僱,淪落為乞丐,阿廖沙為此感到難堪。
外公突然賣掉原有房子在別處買了房子。在這里阿廖沙結識了許多人。有外號為「好事兒」的房客,有偽裝成馬車夫搶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奧甫相尼科家的三個孩子。阿廖沙與他們都建立了友誼,但同「好事兒」的關系最為密切。「好事兒」是一個整天忙著做實驗的劑師,對人生有透徹的感悟,經常指導阿廖沙觀察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教給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來院子里平淡無奇沒什麼值得留心的東西。但經他輕輕一推,或者三言兩語指點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彷彿這些東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而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別深。」但「好事兒」終因不被周圍人理解而被外公趕走,阿廖沙非常生氣但毫無辦法。
百無聊賴之中,母親回來了。在幾個城市呆了很長時間又生了一個孩子後,走投無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開始教阿廖沙認字,讓他背許許多多的詩。外公強迫母親改嫁,母親拚命反抗,外公異常生氣,將氣憤轉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發針深深地插進外婆頭皮。阿廖沙為外婆報仇,將外公最喜歡的聖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親送進了學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學在家。因發愁母親的婚事,外婆開始酗酒並向阿廖沙講述父親與母親的往事。不久,母親看上了一個學測量學的學生並堅持要嫁給他。阿廖沙不喜歡繼父與新的祖母,不想讓母親改嫁但毫無辦法。母親改嫁後,阿廖沙繼續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學校,但老師不喜歡他,只有主教賞識他。他因拿了一盧布買童話書被母親打了一頓。繼父對母親很不好,用腳踢她,阿廖沙與繼父拚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後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夥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於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父親 彼什科夫(手工業者,老實、本分)
母親 (善良的下層婦女)
繼父 (脾氣暴躁,經常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希林(兇狠、殘暴)
外祖母 阿庫琳娜·伊凡諾夫娜(勤勞、善良)
大舅舅 米哈伊爾(自私自利)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舅母 納塔利娜
表哥 雅科不的薩沙(順受、麻木)
表哥 米哈伊爾的薩沙(沉默、憂郁)
夥伴 茨岡(棄兒)
老匠人 格里高里(正直本分)
麻臉保姆 葉夫根妮婭
格利戈里·伊凡諾亞齊師傅
格利亨利(外祖父的老伙計)
⑺ 蕭紅和祖父在園子里的故事
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
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祖父一天都在院子里邊,我也跟著他在裡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後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裡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當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穀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給你看。」我跑到屋裡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並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隻大蜻蜓從旁邊飛過,於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蜻蜓飛得那麼快跑,哪裡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裡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
「下雨啰!下雨啰!」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彷彿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
花 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花,就開一個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
(本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
⑻ 作文《我和祖父的故事》讀後感
我曾經讀過一篇作品叫《祖父》,裡面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文中有一位這樣的爺爺,他的手很難看,手背黑褐色,像岩石的顏色,手指又短又粗,手掌上的老繭有硬幣那麼厚。他有一位孫女叫莎莎,因為父母進了獄,爺爺在她1歲的時候,把她從城裡抱到了鄉下。而莎莎因從小幹活也擁有一雙和爺爺差不多的手:一雙小手顏色黑紅掌心厚實,手指短粗,皮膚粗糙,但卻靈巧有力。
莎莎的爺爺是個石匠,生活很貧苦,但她很懂事,才五歲,就跟著大孩子去挖野菜;過了十歲,她可以幫爺爺搬動塊小一點的石頭。很快莎莎的父母出獄了,他們把莎莎接回了城裡。但是回的城裡的莎莎並不快樂,因為同學們都因為她那雙手而嘲笑她。一天她在街上漫無目標地逛著,走著走著,她走進了一家商店,買了一副雪白的尼龍手套,突然,她想起了爺爺,想起了她和蘭姐姐一起到城裡為爺爺收購手套……
莎莎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故事:我的爺爺是一位農民,他也有著一雙像莎莎爺爺那樣的手。從小到大爺爺是最疼我的,他幫我洗過無數次手,可我從來沒有幫爺爺洗過手。但自從我讀了這篇作品,便立志要像莎莎一樣好好孝順家人,好好孝順爺爺。有一次,勞累了一天的爺爺吃過晚飯後,筋疲力竭地坐在躺椅上,我走到爺爺身後,為爺爺敲起背來,他見到我在幫他敲背,爺爺忙說:「好了,好了,不要敲了,去玩吧。」「沒事兒,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嘛。」我答道。爺爺滿臉欣慰地說:「我的孫女懂事了,長大了,哈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身為炎黃子孫,應該把中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學生要做的事情。
⑼ <<聽祖父輩講故事>>作文
聽爺爺講故事
爺爺的故事,就像沙灘邊的鳥蛋一樣少,但是,爺爺卻常常講他那些千年不變的老故事,比如說《貪心的人》啊,《瘋子》那些。爺爺最喜歡給別人講故事,講的人津津有味,聽得人全神貫注這就是爺爺最希望的。爺爺第一次給我講故事是在我六歲的時候。
那時,爺爺給我講的故事名字叫《貪心的人》,首先,爺爺問我一個問題:「貪心的人會有好下場嗎?」我說:「肯定不會。」於是爺爺開始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有兩個人,家裡很窮。後來,年邁的母親死了,老大和老二開始瓜分家產,老大把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拿走了,老二隻好拿走了靠在門旁的斧子和樹,那棵樹是一棵老樹,上面住著一隻老鷹。有一天老二窮得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拿起斧子來砍樹,樹上的老鷹說:「求求你,別砍樹,我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有好多好多的金子銀子,花也花不完。但是必須在太陽快要升起時離開。因為那裡是太陽山,不然會化成血。」老二想了想,說:「好。」
這時,我問爺爺:「老二最後是不是因為貪心而化了?」爺爺說:「不,沒有。老鷹帶著那個人來太陽山,那個人拿一些金子就走了,沒有貪心。老大知道這件事後,也拿斧子去砍樹,並叫老鷹帶著他來到太陽山。老大見錢眼開,拿了好多好多的銀子金子,裝了兩口袋。老鷹說:「好了,夠你全家老小花一輩子了。」但他說:「不夠,還不夠。我要多拿些。」老鷹說:「太陽馬上出來了。」老大還不走,說:「不夠,還不夠,太陽不會出來的。」老鷹看著他,無奈地飛走了,這時,太陽出來了,老大心想:壞了快走!但是沒有老鷹,他出不去,結果,他化成血了。」「沒有了?」我問。爺爺點了點頭,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么?」我回答說:「做人不能太貪心,依賴於他人,否則雞飛蛋打——兩落空。」「恩。」爺爺說。
爺爺給我講的故事總會讓我明白許多的道理,對我們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