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故事的散文800字
『壹』 將《牡丹亭·游園》改寫成800~1000字的散文故事
回首這一路躊躇走來,我們歷經了太多太多的悲喜離合,從來沒想過,那麼令人艷羨的情感,也會走到揮別的一天。有些時候,你的無賴,你的灑脫,你匪夷所思的話語,都讓我猝不及防,而這些,卻是你留給我僅存的回憶。
我知道,縱使時光再度倒流,我們的結局,也會像現在這般倉促的完結吧。因為,就像你說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更何況,兩個毫不相乾的人呢。也許,我能做的,就是在相遇的時候好好的珍惜,在離去的時候,輕輕的道別,然後,彼此揮揮手,一個轉身,即是永隔。
早已記不清,我們相識了有多久,感覺就像深交了百年,又感覺,只是匆匆一瞥。或許,人生就是如此吧!從相識到相知,從相愛到分離,似乎只是一場久違的幽夢,夢醒,人散,樓亦空。
紅塵中,也許只有過客,才是彼此最終的歸宿。這場俗世的輪回,我路過你,你路過我,來來去去,走走停停,故事的結尾,我們什麼也沒留下,什麼也沒帶走,猶如不曾有來過這世間。幻境人生,活著,或許只是一個血肉模糊的過程,上蒼讓我們相互傷害,只為了能夠記住彼此,即便永不相見,也好過、從未碰頭。
本以為,今生不會再這么奮不顧身的去愛上一個人,當你傻乎乎的出現,卻無形中讓我弄丟了自己。轉眼,五年了吧,再也沒有那般會心的笑過,不知為什麼,有你的世界裡,我的天堂,彷彿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每天每天的和你撒嬌,和你貧嘴,聽你損我,聽你罵我,似乎,這一切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知道嗎?只有在這樣的氛圍里,我才能感覺到你的在乎,只有在你無賴聖尊的話語里,我才能感覺到滿滿的幸福。
可能,所有的美好,都是短暫的吧,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我知道,從一開始愛上你的那刻起,我就預知了結局,雖然我無力去改變,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它晚點到來。只是,這一幕來的太過突然,我還沒來得及准備,你慢慢的疏遠,慢慢的冷落,已然讓我迷失了原有的矜持。
『貳』 將《牡丹亭·游園》改寫成800~1000字的散文故事
正在這時,列車停了,岳陽站到了。旁邊座位上的一個人起身,對我說:「我到站了,你坐我的位置吧!」我欣喜若狂,千恩萬謝坐下來才知道坐著是件幸福的事,我往裡面擠了擠,騰出十來公分的距離,示意他坐下來,他說不累,自己到長沙就下車了,「怎麼不累!快坐!」我都奇怪自己的語氣怎麼像下命令,他愣了一下,大約是怕我生氣,就挨著我坐下來。
『叄』 寫一篇兒童故事或兒童散文 要富有兒童趣味 一定是要自己寫的 800字
在漫漫抄紅塵中,在平凡襲的生活里,別離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去面對的一件事情。人各有性,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演繹最後的結局!
面對別離,有人習慣相擁著別離,在不舍中,淚眼迷離;有人習慣站在分別的路口,深情目送,哪怕遠去的背影,消失不見;而我,總是習慣,用一個悠然的轉身,與將離之人作告別。因為我覺得,那樣的姿態,是留給對方最好的禮物!
偌大的世界,60多億之人口,兩個陌生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愛概率是0.000049,這個概率很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這茫茫之中,相遇實屬緣分,相知亦是不易,送別更是難能可貴。
兩個陌生人相遇,或許成為朋友,或許成為同事,或許成為知己,或許成為戀人,也或許僅只是擦肩而過。老天爺安排許多人,他們用自己特有的妝容,在我們生命里的一場場盛宴里,盛裝出席。讓我們學會了理解,懂得了寬容,知道了感恩,明白了是非之後,他們又決然而然的華麗轉身,重回到自己的軌道里去。
『肆』 我的成長故事小標題記敘散文800字
浩浩長空,皎皎圓月。宇宙的美麗與神奇賦予了人們豐富的浪漫與想像,月亮從來都不是回什麼單純答的虛幻的神話與傳說,它寄予了人類對神秘天空的遙想與期盼。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可以說是「孤篇蓋全唐」。它集中概括了世人對月的理解和寄託。「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詩人彷彿置身與清明澄澈的純凈世界,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但又時時刻刻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妙。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伍』 有故事的散文500字
念人一篇故事性較強的傷感散文《今夜細雨綿綿》,情節很令人難忘。文筆簡潔優美,值得一讀。有空點擊看看。
『陸』 把 烽火戲諸侯 的故事 改編成一個800字左右的散文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好像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看著熒屏問爸媽:他是好人壞人。當周的烽火繚繞起時,我便如是問道。忘記了大人們是如何答復了,只是我從此知了一句話叫「烽火戲諸侯」,知了那個被 謚為周幽王的男人為了女色失了家國。
那是小孩子的認知標准,一心以為世界是黑白分明的,沒有灰色地帶,所以壞人就是純粹的壞人,而周幽王便被我固執地打上了壞人的標簽。
直到可以忘掉那個王的稱號,直到知道有一個男人叫做姬宮湦。
妾無所好。
妾平生不會笑。
這是褒姒給自己的憂郁全部的解釋。
姬宮湦不是個好的君王,他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他變本加厲地剝削使百姓苦不堪言,他用人不善惹得內外怨憤……但他是王,他有他的倨傲和不可一世。唯獨面對褒姒,他放下了 一切。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統統被當做反面素材流傳於世,因為他是王,這頂冠冕的強光嚴實地遮擋了他對心愛的女子的溫情。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么一個人,即使在相遇前是一隻孔雀睥睨萬物,也會在那個人面前把自己當作一隻麻雀心甘情願地淪陷;即使相遇前是無所畏懼的騎士,也會在那 個人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反正姬宮湦沉淪在了一個不會笑的女子所給的缺陷的愛情中了。他放下了所有的驕傲,驪山上笙歌曼舞,可何般的盛宴依舊換不來褒姒一笑,只是這 個女子愈是獨樹一幟,姬宮湦愈想征服。
他為她燃了烽火。
煙火直沖霄漢,引來千軍萬馬,一路煙塵滾滾。諸侯亂作一團。
褒姒嫣然。
後來烽火變成了戰火,國亡,再沒有一個笑靨絕世的褒姒,亦再沒有一個為心愛的人傾國的姬宮湦。
他們的故事在後人的口水中漂流至今,他是王,歷史不許他浪漫。
其實我倒挺喜歡褒姒,即便有人說她的冷漠是種病態,即便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只是覺得,一個可以在君王面前依舊如故的女子,活得真實率性。就像高山上的蒼雪,孤傲篤 絕,她的性情便是那道不容侵犯的雪線,將自己與塵世分明隔開。不想笑,就是不去強顏,管你裂帛管你絲竹,就是沒有心意松開緊鎖的眉黛就是學不會魅惑學不會迎合。當諸侯亂作一團,感到可笑,就隨心展歡顏,管你軍馬管你國家,就是不改真性情。
很歡喜,那個活的真實的女子,遇到了一個肯為她傾盡天下的男人。
都說周幽王荒唐,不給真心留一點餘地。為何不可以說,他只是太愛了,於是忘記了原則,於是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忽然想起了李商隱的那句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如盧家有莫愁。倘若他不是王,她不是妃,那他們的故事定不會如此聞名了,但一場不聞名的愛,或許可以長遠許多。
不知道有沒有三生石有沒有輪回之類,我只是自以為是地揮舞著手指,以我的方式給他們一個我喜歡的結局。來世,他只是姬宮湦,她只是褒姒,做尋常人,守護一場尋常的愛。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不要江山,也不要分別。
本篇文章來源於卓芒文學網|http://www.zhuomang.com 原文鏈接:http://www.zhuomang.com/xiaoshuo/jianghu/8313.html
『柒』 泊秦淮改寫成散文800字
如煙的水氣霧氣籠罩在繁華如晝的秦淮河上,如銀的月光靜靜地映照著江邊喧鬧的沙岸.在寧靜的夜裡,我的小船停泊在岸邊,不留神靠在了離酒家很近的地方.酒家夜市繁榮,弦歌處處,我躺在小船里,聽著隱隱傳來輕快的歌聲、樂聲和眾多的嘻笑聲,不禁無限感慨.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唱著《玉樹後庭花》.她們只知清謳娛客,豈知前朝亡國之鑒?而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以這種亡國之音尋歡作樂,怎能不使人有歷史重演的隱憂呢?
千年前,你把命運的舟泊在秦淮河邊,讓最美的年華沉醉在夢與醒之間.
千年後,小女子我站在歷史的彼岸,透過迷濛的雲霧,回望著秦淮的故事.
秦淮河風情萬種的記憶像花苞一點一點在我的心頭綻開.
夜夜笙簫的小樓上有歌聲隱隱,透過那扇宿命更替的木窗,我看到了你冰清玉潔的眼波中綴滿憂傷.
生在亂世的你身委芳塵,日子好像沒了歸期,只好把心思向夜色訴說,然後交給花兒去記憶.
人們多是從「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中想像著你的美貌,也因為這句話讓與你一脈相承的國色天香成了千古罵名,你與「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幽王為數舉烽火」而博其一笑的褒姒成了亡國的導火線,背負了紅顏禍水的罵名.
可這又豈是你的初衷?難道你這位江南女子的夢里不曾有過一個飽讀詩書、白衣飄飄的少年,他會在燈下吟詩,他會在月下論劍,他會「呵手為伊書」,他會帶你遠走高飛,去過紅袖添香的寧靜生活?
也許你曾在秦淮河邊無盡地守望,把清晨的鳥鳴等待成晌午的陽光,又把晌午的陽光站成斜陽的凄美和殘月的清幽.
於是那個風度翩翩的冒郎輕輕地叩響了你的小窗,也打開了你緊閉的心房.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槳聲燈影的秦淮河邊拉開了帷幕.
原以為望斷天涯的等待可以換來「執子之手」長相廝守,原以為將生命的帆停在秦淮河邊的聲色犬馬可以換來「與子偕老」細水長流的寧靜.可塵事難料,曉霧弄人,一封家書讓你和冒郎的相識變成了離別,再回首已是天各一方.
素裙白衫,襲一身清麗與古典,可誰又知道了冷傲外表之下的你卻有一顆赤子之心,紅顏禍水的背後你豈不也想和姐妹們「通權達變,大義凜然,苟利國家,生死以之」?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畫堂,再也沒有飄逸的裙裾讓你起舞,再也沒有精緻的花冠裝飾你長長的秀發,五華山華國寺的孤燈下卻有長齋綉佛的你的身影.
最終,在一個雷雨後的黃昏,你把自己交給了清澈的蓮花池,和曾經的過往一樣,把自己交給了水.從將生命的舟停泊在秦淮河邊,到把生命的舟沉匿於蓮花池底,都好像一場夢,一場凄美的夢.
這就是你的一生,驚鴻一瞥的一生.只是你在沉入池底前可曾回頭,可曾再看一眼那美麗的暮色,可曾想起與冒郎在黃昏中並肩的身影?
河水幽幽,依然泛著粼粼青光,一波一波的,似是人心湖的搖曳.一位麗人在夜風中向我款款走來……
『捌』 寫敘事性散文和編寫故事的區別
敘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個敘事部分,從頭到尾是敘事部分,沒有記敘文那種鮮明內的開頭。 下面我提出容記敘性散文應注意的兩點: 一:要選擇典型且富有生活氣息,但一定不能照抄生活,要有豐富合理的聯想與想像。尤其是在寫一些歷史故事,要有「目擊」現場的能力,學會運用豐富的聯想與想像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甚至可以選擇與歷史人物直接對話的方式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可讀性。 二:二是要准確地捕捉事物的細部特徵,同時要學會力求用簡約生動的筆觸去勾勒、描摹,給讀者留下鮮明突出的印象。描寫分兩種:一類是白描,一類是細描。白描是一種簡潔樸素、不加渲染的描寫方法,而細描則要求筆法工整,描繪細膩。如果說白描相當於中國畫中的寫意,那麼細描更像是中國畫中的工筆,但對於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來講不論運用哪一類,都應盡量簡潔、干凈,一般不會是濃墨重彩,關鍵在於抓住細節的精神。
『玖』 散文有故事嗎
《散文不散》。
它有它的中心思想。
也有舉例子的簡短小故事。
『拾』 把《錦瑟》改寫成800字的散文 咋寫 給一篇範例
《錦瑟》別解
「一篇《錦瑟》解人難」(王漁洋《論詩絕句》),李商隱這首短短的七言律詩,僅僅五十六字,卻引出歷代詩家的紛紜眾說,有的以為是歌詠瑟聲的「適、怨、清、和」的音樂意境的;有的以為是為一個名為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為是詩人悼念亡妻的輓歌;也有的以為其詩是詩人回顧反思平生遭際之作。而人教版的教參則以為,有些內容「無須討論」,詩中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更是莫衷一是,其語近乎虛無了。
《錦瑟》不易講解,這是事實,就連金代大詩人元好問,也發出過如此的慨嘆:「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但不易講解絕不等於不能講解,只要我們真正把准了詩的情脈,揭開這一詩迷,也就有了一種可能。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正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走上窮途之時。這個時期,整個的王朝在朋黨紛爭的風雨中飄搖。李商隱十七歲便以文才見知於牛黨重要成員令狐楚,引為幕府巡官,25歲時,得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的獎譽,中了進士。可就在這時,令狐楚染病去世。沒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隱,一時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這個時候,屬於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因愛慕其才,聘請他去府中掌書記,並且還把女兒嫁給了他。自此,李商隱便被捲入了「牛李黨爭」的旋渦。原先李商隱出自令狐楚門下,自然被歸入了牛黨的陣容;現在李商隱又成了李黨的東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隱卻如此輕易地「改弦更張」,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他的一生便始終伴隨著牛黨人的咒罵、詆毀、中傷,最終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渦中的溺水者。真可謂「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嘗開」(崔珏《哭李商隱》)。
鑒於此,《錦瑟》一詩,便也就浮出它的冰山一角。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自宋元以來,詩家囿於「五十弦」而引發出種種猜測。或以為詩人寫此詩時「年近五十」;或以為「瑟本二十五弦,一斷而為二,則五十弦矣。故曰無端,取斷弦之意也」。其實,李商隱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並無特殊的內涵。起句是以「錦瑟」為興感之物,是為了藉以譴詞見意罷了。詩眼該是「華年」,瑟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緒亂,緒亂而「華年」見難。周汝昌先生以為「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實為中的之語。
頷聯的上句「庄生曉夢迷蝴蝶」,用的是《莊子·齊物論》中的寓言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此典故常為後人用來表示浸沉於一種虛幻的痴迷之態。李商隱的詩里也常常「飛」出這樣的蝴蝶,「憐我秋齋夢蝴蝶」(《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顯然,李商隱用其典,隱約包涵著一種美好的境界,這境界讓詩人品嘗到的是「自喻適志」之況味,即愉悅而愜意。然而,這一境界最終又如虛緲的夢幻。縱觀李商隱一生,唯一能讓詩人心性歡愉的生活際遇,便是他與王茂元女兒的婚姻。傳說兩人婚後琴瑟和諧,情深意篤。李商隱極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便是一個明證。可惜的是,這種幸福只給了詩人十三年的時間,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樣飄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纏繞在詩人心頭永遠揮之不去卻又迷離朦朧的夢。
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鵑」,用的是有關「望帝」的傳說,說的是望帝稱王於蜀,起用荊州人為相,後又禪位退隱,於西山修道,不幸國亡身死,則「化為杜鵑鳥,或雲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李商隱的詩中,時有這樣的哀鳴傳出,「蜀王有遺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韻》),「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燕台四首·夏》),「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龍」(《井絡》)。詩人將自己難言的哀怨寄予望帝託付於杜鵑。「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由此可見,其怨情之痛之深。李商隱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這短暫的幸福,使他無意中墜入了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終身,而且人格也備遭詆毀,「放利偷合」、「詭薄無行」(《新唐書·李商隱傳》)等等罪名被集於一身。「新知遭薄俗,舊友隔良緣」(《風雨》),便是詩人現實生活中孑然孤立處境的寫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傾訴,也唯有「托物寓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