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故事讀後感400字
Ⅰ 中國民俗故事讀後感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閱讀欣賞外國名著,小說,散文,而漸漸忘記了屬於咱們中國自己的語言藝術,民族藝術,為了再次感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
一開始,我並不了解民間故事。這本書的導讀為我詳細地介紹了,原來民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的創作和傳播主要依賴於勞動人民之間的口耳相傳。而民間故事傳承的強大的力量,可以同風俗習慣相比擬,因為這是種靠行動、語言的集體傳承,所以具有著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間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後是作家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懷著一份期待與激動,我開始從第一個故事細細閱讀起,沒翻幾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書,有我很小時候就知道,並且常常聽大人講的故事,比如狼來了,東郭先生和狼,這些故事雖然十分簡短,但卻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許多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無一不性格鮮明,惹人喜愛,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以讓我們明白許多簡單的小道理字
。比如狼來了就讓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後果就是羊都沒了,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心啊。書中也有許多讓我感到無比的故事,比如寶蓮燈,懂獸語的海裡布。寶蓮燈中,三聖母和劉彥昌這段超越界限,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愛情讓我震撼。沉香為了拯救母親,不怕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更讓我感動。懂獸語的海裡布中的海裡布也讓我十分敬佩,他為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賣了自己的密碼,後來拯救了其他人,卻犧牲了自己,成為了一尊石像。當然,也有許多我以前聞所未聞,讓我大長見識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師,李白乃一代詩仙,在文學領域上可謂無人可敵,可他居然也為了尋找高人請教而放棄了欣賞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這種虛心請教,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佩服。
讀完整本書,我彷彿整個人已經融入了進去,去欣賞那些自然人文,同神仙鬼怪在一起。我也深深地被這些生命力頑強的故事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懷。我也相信,這些植根於民間的故事,可以口耳相傳,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Ⅱ 讀中華故事讀後感500到400′字之間.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對大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後,對高逑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總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一個「義」字,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甘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
義,可以解釋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強烈的正義感告訴他們是與非。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他們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凍結,只是他們的靈魂與社會上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義」滲透了我們的生活。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冽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中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傳,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Ⅲ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4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這本書追隨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的巨大變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名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上下五千年》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個生動的小故事,和一張張精美的小插圖。
1全書用嚴謹、簡潔的文字勾勒時代背景,介紹歷史常識,使我們更了解那歷史。不僅如此,書中的小插圖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圖和文物圖片,全面而直觀地展現社會風俗和歷史面貌,讓我們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那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史了!
在暑假中,書不僅是我的好夥伴,還是我的好老師,它陪我開心、傷心、動腦筋、做游戲……又使我在學習方面更上一層樓!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歷史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切該經歷和不該經歷的。
著名歷史家龐朴說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歷史了呢?那麼,請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頁吧!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
遠古時期,「湘妃竹上的斑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代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為人類所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於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最吸引我眼球的好事關於「忠臣、奸臣、明君、昏君」這四個詞的話題了。一代天驕,莫屬於從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愛民,他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他從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在這本書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檜了。就在岳飛即將抗金勝利、凱旋歸來之際,是他,是秦檜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語,致使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12塊「金字牌「遞發繁榮班師詔書。可憐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趙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抗金名將殺死在獄中。
從茹毛飲血到基因工程,從刀耕火種到電子信息,從爬山涉水到遨遊太空……一場場血戰,一項項發明,億萬人民前仆後繼,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卻是無處不在、
Ⅳ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作文400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成功的要訣。走進知識的殿堂,無疑是走進了一間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展覽廳,踏進了一座異彩奪目、綺麗無比的聚寶庫,來到奼紫嫣紅、風光綺麗的百花園,欣賞著一件件璀璨奪目、價值連城的瑰寶,吮吸著人類智慧的精華。
有這樣一本書,它及童話、故事、寓言、成語、古典文學於一身,那就是藝術的瑰寶、知識的精華、成功的橋梁——《中華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的結構清晰,讓人一看便明白它的含義,是小學同學的必備品。它包含的成語都會為你解釋,並用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來啟發你,不光如此它還會為你講述過往的點點滴滴,從而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
《中華成語故事》中每一個故事,都在教你一個道理或做人的道理。所以又叫做「寓言故事」。
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給我的是震驚的感受,然後便是無窮的回味。
像倘佯在宇宙的星球一樣瀟灑自如,一種可以自由飛翔的感覺。
走進他的世界,如春天般溫暖,夏天般熱情,秋天般滋潤,冬天般美妙,彷彿一下子走進了4種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變換著,一個個字好像小精靈一樣在我面前跳舞。
這本書增長了我的智慧,開拓了我的視野,成為了我忠實的夥伴,為我建造了通往成功的橋梁。
再一次我翻開了這本書,我發現我的視野更遠了,知識更豐富了。「一本小小的書,帶給我海洋般的智慧。」
Ⅳ 上下五千年。 讀後感。 4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_100字
在這五千年中,中華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當一個朝代的更替,總會有一場戰爭,多少英雄兒女,血撒沙場,那把黃金做的龍椅,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失去生命,為此而「浴血奮戰」,這金黃的椅子上有多少人的鮮血,又有多少人的冤魂。那君王的權力也都是用無數人民的軀體換來的,這不正是那句:成則王,敗則寇,弱肉強食的社會嗎?我很慶幸沒有生活在古代,沒有生活在那紅的封建社會制度下。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_600字
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裡面有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在那麼多的小故事中,有幾個故事我印象最深。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歷史紀事,不得不動容於中國古代的文明與發展,以及那時古人的高尚品德,當然,還有對於昏君的那種無奈與氣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能用獸牙,魚骨,石珠……製成漂亮的裝飾品嗎?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藝術其實也是豐富多彩,歌舞樂器在氏族部落簡直就是一應俱全嗎?恐怕你們連做夢都不可能知道我們的老祖先,其實也有愛美的觀念和習俗。不要把他們想成全是一幫形似猿的,還沒進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只紅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畫著人頭像,兩旁繪有魚紋圖案。人像胖胖的圓臉,雙眼眯成一條細縫,「眯眯眼」,咧著嘴巴笑眯眯的樣子,足以叫你愛不釋手,非常惹人喜歡。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藝術,叫人大開眼界,叫我們對原始人群佩服得五體投地。它折射出我們祖先的無窮智慧,凝聚著中國史前社會的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對它再是熟悉不過了吧!傳說堯舜時,黃河泛濫,洪水沖毀了房屋,淹沒了稻田,拔倒了大樹,捲走了人畜。叫老百姓們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於是,在舜主持的議事會上,人們一致選舉禹領導治水。禹不敢稍有一點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勢。終於,禹不負眾望,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把洪水馴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從這個說小也小,說大也不過分的故事來看,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禹的品德是怎樣一種的高尚,「三顧家門而不入」傳進千家萬戶的俗語。依次禹經過家門口,妻子剛生了兒子不到十天,鄰里鄉親的去看看兒子,可他此時卻倔得像頭牛,說現在治水剛開始,沒有工夫回去看。這是怎樣的一種對自己工作負責的態度啊!我們也說,禹回去看一眼也費不了他多少時間,自個兒的親生兒子親骨肉啊!可禹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寧願放棄去看兒子的機會,還要惜時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負老百姓對他的期望。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_450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進程中,中華兒女創造了無數輝煌成就,也經歷了數不清的苦難與挫折。
書中有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有岳飛精忠報國,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還有開國大典的盛大場面……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祖先們都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計其數的物質文化資源。
這本書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虎門銷煙的名族英雄林則徐。當時的廣州是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吸食鴉片已經使整個中華民族危在旦夕。面對這種混亂險惡的局面,道光黃帝派林則徐到廣州銷毀鴉片。身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到了廣州立刻下令收繳鴉片。一共用了34天,收繳煙土近2萬箱,總重量約237萬余斤。用了整整23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時也扞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頗深。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祖先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他們為了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為了維護民族尊嚴,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我們的國家,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自豪!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再創輝煌!
江山千古秀 祖國萬年春 _《復興中華 從我做做起》讀後感_800字
我們的祖國猶如一隻沉睡在太陽升起的地方的雄獅,我們的祖國有氣勢磅礴的宏偉建築,被稱為歷史長龍的萬里長城;我們的祖國有古樸雄風,精緻如畫的蘇州園林;我們的祖國還有令人稱道的民間藝術,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圖》……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的來源以及中華民族輝煌的歷程和光耀的業績鑄就了走向復興之路的偉大豐碑都是過去各族人民努力拚搏創造的結晶的源泉。
讀後我的心伏久久不能平靜,它使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愛國之情噴涌而出。
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壯舉不正是中華民族結實的脊樑嗎?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永垂不朽……屈原投身淚羅,張騫出使西域,鄭成功揮師收復台灣,狼牙山五壯士視死如歸,董存瑞捨身炸碉
Ⅵ 中華老故事讀後感400
銀元禍
紅山縣近來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一塊銀元起風波,
三家人亡家又破;
汗水換錢錢是福,
邪門撈錢錢是禍。
這首歌謠說的是這個縣最近發生的一件奇特的案子。
離紅山縣城七十里的南山腳下,有座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靠山屯。
屯東有條小河溝,溝那邊住著兩戶人家:後院姓劉,前院姓沙。
沙家的戶主叫沙大發,他為人刁滑,心眼多,再加上前些年隊里窮,一直到三十八歲還是光棍一條。前年實行責任制後,他拼著勁幹了一年,腰裡攢了幾百塊錢,才託人在山南討了個寡婦。結婚不久,那寡婦便懷了孕,眼看著老婆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沙大發心裡像倒了蜜糖罐——甜透了。為了不讓老婆坐月子時再受煙熏火燎之苦,他決定蓋間灶間。
這天下午,他拉上架子車,帶上老虎耙,來到離屯三里多路的一座荒莊上。這莊子因解放前遭土匪燒毀,一直沒人再來住,如今是斷壁殘牆,雜草叢生。沙大發為了省勁,沒上山拉石頭,到這兒刨根腳來了。他刨著刨著,突然「當」的一聲,蹦出一件圓東西來,急忙拾起,擦掉浮土一看,噫!是塊「袁大頭」。他樂得咧開嘴笑了。
早些時,屯裡來過個外地人收銀元,十塊錢一塊,價錢真不低,可惜,他把箱子、櫃子和牆旮旯都扒過,也沒找到一塊。如今不想它,它卻突然跑出來了,這真是「有福不用忙,沒福累斷腸」。一想到「福」字,他腦瓜忽地裂開一道縫:有一塊,就沒第二塊?說不定還能刨出一缸哩!他頓時力氣猛增,舉起老虎耙,朝著蹦出銀元的地方拚命刨起來。他刨呀刨呀,一直刨到日頭落山,挖了個三尺見方、八尺深淺的大坑,也沒見到第二塊銀元。他有點掃興,但轉念一想:誰埋銀元決不會只埋一塊,只要把這片宅基地翻一遍,還愁找不到?今天不行,還有明天哩!於是,他又高興起來,隨便拉了幾塊根腳石,哼著梆子腔回家去了。
沙大發心裡憋著一股喜氣,不說急得慌,吃罷晚飯一上床,便樂滋滋地對老婆說:「喂!今後晌,我在荒莊上刨著財氣啦!」他老婆撇撇嘴說:「你還能碰上財氣?」「不信?你瞧瞧。」沙大發說著,從懷里摸出了那塊銀元。他老婆接過去一看,喜得嚷嚷起來:「喲!還是塊袁大頭哩!」沙大發忙「噓」了一聲,說:「別咋呼,可不能讓外人知道了。明天我再多刨些,能換上千把塊錢,咱就蓋卧磚到頂的瓦房。」
俗話說:「隔牆有耳。」沙大發怕漏氣,結果還是漏了氣。漏給誰了?後院的劉家。
劉家的戶主叫劉喜財。別看他人很瘦,腦袋小,心眼可不比沙大發少,而且還多一招:好逸惡勞,嘴頭饞,有時還干點偷雞摸狗的勾當。因此,前年他兒媳婦一過門,就吵著分家。兒子劉二能是個認錢不認親的寶貝,嫌他爹是個「漏斗布袋」,也慫恿著媳婦鬧。劉喜財一氣之下,四間瓦房中間拉道界牆:一家變成兩家。隨後,他跑到附近張庄女婿家,發誓賭咒改掉壞毛病,才把氣跑幾年的老伴接回家。老伴回來後,他真變了,一頭扎到責任地里,一年多沒犯老毛病,只是有時忍不住嘴饞,趕集時免不了下館子吃一頓。
卻說這天上午,他趕集時下館子喝了四兩白酒,吃了一盤嚼不爛的老牛肉,回家拉起肚子來。吃罷晚飯,他准備睡覺時,肚子又「咕嚕嚕」一陣響,就慌忙往外跑。他家的廁所在沙家屋後,他剛進去,正好聽到那兩口的對話,心頭一震:乖乖,這傢伙挖著財氣啦,還要蓋瓦房哩!嘿嘿,他要保密,偏偏讓我聽見了,這不是財神爺看得起我劉喜財么?心裡一激動,肚子也不疼了。他悄悄轉身回到屋裡,見老伴已睡著,便點上馬燈,扛上钁頭,出門一溜小跑直奔荒庄。他到那兒一看,果然有個才刨過的大坑,便將馬燈放在旁邊的一堵斷牆上,舉起钁頭,順著沙大發的茬口,連夜奮戰起來。
不說劉喜財一夜如何辛苦,卻說沙大發因心中掛著刨銀元的事,幾乎一夜沒合眼,天麻麻亮時,他起床撩起老虎耙就往荒庄跑。遠遠地,他瞅見荒莊上有一團光亮,以為是鬼火,身上頓時起了一層雞皮疙瘩。正要轉身走,突然傳來了「咚咚咚」刨石頭的聲音,他心裡「咯噔」一跳,急匆匆奔上前喝道:「誰?」
這一聲喊,嚇得劉喜財的钁頭怔了好大一會,回頭見是沙大發,便乾笑兩聲說:「噢,是大發呀,我還以為遇上了歹人哩!」沙大發見是劉喜財,覺得蹊蹺:他又不蓋房子,半夜三更來挖根腳幹啥?
劉喜財刨了一夜,累得腰酸腿軟胳膊疼,連銀元的氣也沒聞著,如今見沙大發來了,唯恐銀元被沙大發獨自刨去,兩只小眼「骨碌碌」一轉,便雲天霧地地撒起謊來:「嘿嘿,大發兄弟,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我實話告訴你吧,解放前,我姑老表的丈人家在這住時,埋過一百塊大洋。後來,他一家都讓土匪殺了,埋大洋的事除我沒第二個人知道。土改時,我就想把它刨出來,又怕刨出來後會給定高成分,沒敢刨。眼下,銀元又吃香了,我想刨出來換幾個錢。既然你來了,咱就一塊干吧,刨出來的銀元二一添作五,你看咋樣?」
沙大發聽了這番話,心頭一松一緊:老天爺!我只說是碰運氣,誰知真的有財氣。一百塊銀元要讓他得一半,我可就蓋不起三間瓦房啦。想到這,他靈機一動,故意問:「真的只有一百塊?」劉喜財打了個愣怔,回道:「聽說,只有一百塊『袁大頭』。」沙大發「哈哈」一笑,說:「要是只有一百塊『袁大頭』,刨出來全歸你,我不稀罕那玩意兒。」說罷,就舉起老虎耙,扒起根腳來。劉喜財心裡犯了疑:聽沙大發的口氣,像是一百塊「袁大頭」已到他手裡。再看看那個七八尺深的大坑,便確信無疑了,不由得暗暗罵道:娘的,一百塊大洋你刨走了,讓老子給你刨根腳石?想得倒美!他二話沒說,提了馬燈,扛起钁頭,怒氣沖沖地走了。
路上,劉喜財越想越憋氣:一百塊「袁大頭」,下廣州少說也能換一千五百塊。一千五百塊,就這樣讓姓沙的獨吞了?娘的,你不讓我得一點,我也叫你一點得不到!他打算告沙大發一狀。
劉喜財告狀找到了誰?治保主任李青山。因為這些年來,他跟李青山打交道最多,雖說十有九回是挨訓,但畢竟住在一個屯上,話頭客氣得多。這回,他要在治保主任面前表現表現,因此,一見李青山便神秘地說:「李主任,我揭發一件很重大的案子。沙大發在荒莊上扒了一百塊大洋,那是小地主王老八埋的,應該充公。」
李青山半信半疑:「你看見了?」
「我親眼看見的。一百塊袁大頭,在大肚壇里裝著,他連壇抱回家了。」
劉喜財說得有鼻子有眼,李青山也信以為真了。他想:雖說銀元不能沒收,可也該動員沙大發賣給國家,免得惹是生非。於是便說:「你回去吧,我隨後處理。」吃罷早飯,李青山去公社開會時,順路拐到了沙家。誰知,他剛露出點意思,沙大發便蹦了起來:「我哪來一百塊大洋?半塊也沒得。你別信那『三隻手』的鬼話。」
一個說親眼見,一個不認賬,李青山一時也無法弄清,只得說:「沒有就算了。我勸你兩句也沒啥害處。有銀元賣給國家,免得招風惹草。」說完,上公社開會去了。
後院的劉喜財見李青山進了沙家,本想看場好戲,沒料被沙大發一句話就打發走了,氣得心口頓時窩了個大疙瘩,一碗飯沒吃完便躺到床上生悶氣去了。那一百塊袁大頭在他腦瓜里滾來滾去,攪得他六神不安,越想越不是味。一百塊大洋,一千五百元呀!按每天四兩酒一盤肉的開銷算,夠他吃好幾年哩,能不心疼么?他嫉妒,他眼紅,最後,終於抵擋不住那白花花大洋的引誘,又動了邪念:娘的,反正他沙大發得的是不義之財,他花我花都一樣,轉轉手,這不能算偷。可是,那一百塊大洋在哪藏著呢?他腦瓜轉了九九八十一個圈,終於轉出一個主意來:聽牆根。說不定沙大發兩口子夜裡說私房話時,會把藏銀元的地方漏出來。
果然,老天不負有心人。這天晚上,劉喜財在廁所里蹲了整整兩個時辰,終於探得了底細。只聽沙大發對他老婆說:「把銀元放到床底下的空壇里,等湊夠一百塊時,咱再換錢買磚瓦。」
劉喜財心中一陣驚喜:嘿嘿,不夠一百塊,九十塊也將就。他只顧得意,竟忘了自己是蹲在廁所里,起身便走,「撲通」,掉進了糞缸。他怕被沙大發兩口子聽見,學了兩聲貓叫,才悄悄爬上來。
他回到屋裡,老伴一見便罵起來:「你個老東西,又幹啥去了?」劉喜財「嘻嘻」一笑:「不小心掉到茅坑裡了。這有啥?糞是莊稼寶,寶就是財,沾了糞,就是沾上了財氣。」老伴瞪他一眼:「胡說八道!」「你不信?」劉喜財「嘿嘿」一笑,忍不住說:「沙大發那個笨蛋,把一百塊大洋藏在床底下的壇里,咱要弄過來,不就是咱的財氣?」老伴一聽這話,頓時火起,搗著他的頭皮罵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你再干那昧良心事,咱非打離婚不可!」劉喜財慌了,急忙說:「看你,撿著棒槌當針使,我只是信口胡說,哪能真干?」他嘴裡這樣說,心中卻另是一番主意:銀元到手,悄悄換成錢藏起來,零打碎敲地花,吃到肚裡長成肉,誰知道?就干這最後一次了。
事也湊巧,第二天上午,沙大發老婆的娘家捎來信,說她娘有病,讓她回去瞧瞧。可她懷著七八個月的身孕,咋能翻山越嶺?只好讓沙大發去了。
這一來,喜壞了劉喜財,真是難得的好機會!可是,老伴在身邊礙手礙腳的,咋辦呢?他眼皮一眨,孬點子出來了:「哎,我說二能他娘,你不是想閨女么?這幾天沒啥活,我也想去瞧瞧外孫,咱一塊去吧。」他老伴就怕他在家惹是生非,自然滿口答應。劉喜財暗暗得意,看看天沒晌午,到女婿家趕午飯還來得及,便催著老伴揀了一籃雞蛋,又交代媳婦照管一下雞籠,隨後和老伴一塊瞧閨女去了。
這天夜裡是個大陰天,天黑得張嘴不見牙,伸手不見五指,劉喜財獨自睡在女婿家的西廂房裡,心中暗暗得意:半夜摸回去,弄到大洋埋好再趕回來,這才叫神不知、鬼不覺呢!
於是,到了半夜時分,他揣上事先准備好的小刀,悄悄開了門,朝靠山屯奔去。
劉喜財心中得意,腳下生風,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沙家門前。他聽聽沒動靜,就攀著院牆邊的一棵桐樹,沒費勁就翻了進去。可是,當他用小刀撥門閂時,卻遇到了難關:門閂上了銷子,撥不動。他想了想,悄悄摸到雞籠前,拉開雞籠門,把胳膊伸進去,使勁攪起來,直攪得母雞撲騰公雞叫。這一招果然見效,頓時屋裡亮起了燈。他急忙躲到屋檐下,等沙大發的老婆開開門,端著燈去查看雞籠時,他立刻閃身進屋,一躬身鑽到床底下,連三趕四地摸起來。他摸遍大大小小十幾個壇壇罐罐,沾了兩手的醬豆、臭豆腐,也沒摸到一塊銀元。他心裡頓時冰涼,剛想出去,沙大發的老婆卻進屋插上了門,他只得老老實實地趴在床底下。
劉喜財趴在那兒,等到沙大發的老婆響起鼾聲時,他剛要往外爬,突然聽到了輕輕的腳步聲,便急忙往回縮,卻不小心蹬翻了幾個壇子,只聽得「叮叮當當」一陣響,把沙大發的老婆驚醒了。
沙大發的老婆忙起身擦火柴,誰知剛擦著,便「噗」地被吹滅了。就在這一剎那,她看見床前立著一個花臉怪物,頓時嚇得「啊」地驚叫一聲,摔倒在地上。
躲在床底下的劉喜財,也瞅見了怪物,嚇得渾身骨頭頓時散了架,趴在那兒直篩糠,大氣不敢出一聲。他正不知該如何才好時,怪物也往床底下鑽進來,他再也顧不得許多,連三趕四地往外爬,又恰巧撞在怪物身上,「撲通、撲通」兩聲,他和怪物同時摔倒了。
常言道:「狗急跳牆,兔急咬人。」劉喜財摔倒後,嘴正好觸著怪物的耳朵,他一張嘴使勁咬住,只聽那怪物倒吸一口氣,劉喜財就覺得肚子猛地一痛,不知什麼傢伙戳進了他肚裡。他不敢喊,只好使勁咬牙,這一咬,就「咯嘣」咬下了怪物半隻耳朵。於是,他的頭上又挨了一傢伙,便人事不省了。
卻說治保主任李青山昨天在公社開會時,公安人員一再強調,近來為銀元的問題,出了不少案子,要提高警惕,嚴防走私犯把銀元搗騰到國外去。因此,他一大早就趕回來,打算跟沙大發好好談談。誰料來到沙家門前,他連喊幾聲沒人應;隔門縫一瞧,堂屋門大開,卻沒人影。他感到不妙,翻牆進院,到屋內一看,不由大吃一驚:沙大發的老婆和劉喜財都倒在血泊中。他急忙上去查看,見沙大發的老婆還有一口氣,劉喜財已經死了,於是轉身出門,一邊派人去公社報案,一邊讓隊長領人把沙大發的老婆送醫院搶救。隨後,他帶了兩個民兵,又奔回沙家,仔細查看起現場來。
李青山當了十幾年治保主任,經手過不少案子,哪一件也沒今天這事奇怪。他左看右查,前思後想,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在檢查傷口時,他猛然發現劉喜財的嘴裡好像噙有東西,便找來一根筷子,撬開劉喜財緊咬著的牙關,發現了半隻耳朵。他正摸不著頭腦,後院傳來了劉二能兩口的吵鬧聲:「不讓我說,我非說!你八成是偷女人了。」「胡說!」
「沒偷女人,你那耳朵是被狗咬的?」接著,便是一陣廝打聲。
李青山心中頓時亮了,急忙領著兩個民兵往後院奔去。他一見劉二能,果然左耳缺了一半,二話沒說,就命令兩個民兵把劉二能監管起來。劉二能還要爭辯,見李青山兩眼死盯著自己的左耳,頓時骨頭發酥,軟癱在地上。
原來,前天晚上劉喜財和老伴的對話,被隔牆的兒子劉二能聽見後,他也起了偷銀元之心,昨天,見沙大發和他爹媽都不在家,便瞅准了這個機會。半夜裡,他趁老婆熟睡之機,悄悄爬起來,用紅顏色和鍋煙灰抹了臉,掂了把殺豬刀,翻牆進了沙家院子。他進院時,正趕上沙大發的老婆在查看雞籠,所以,比他爹進屋晚了一點。他當然不知道他爹已經先他進了屋,後來當耳朵被咬住時,他一時性起,就用准備撥門閂的殺豬刀連捅了兩下,誰料,卻把他爹給捅死了。
李青山問明了這些情況,又仔細揣摸一下,便對整個案情明了啦。他心中萬分感慨:為了一百塊銀元,兒子叫父親送命。唉,這個沙大發也不像話,你刨到銀元,獻給國家,國家也不會虧待你,干嗎要藏在家裡呢?
想曹操,曹操就到。李青山剛回到前院,便碰上了急匆匆趕回來的沙大發,他劈頭就問:「你那一百塊銀元在哪兒?」
沙大發正是為那一百塊銀元的事,才起五更跑回來的。他見李青山追問,愣了一下,說:「我哪來一百塊銀元?」
李青山火了,嚴厲地說:「為你這一百塊銀元,出人命了!」
沙大發一聽這話,慌了神,急急分辯道:「真的,我真沒有一百塊銀元,只刨出來一塊。」說著,從懷里摸出了那塊袁大頭。
李青山略一想,便明白過來,感到好氣又好笑,說:「你呀……快帶上錢去公社醫院吧,你老婆是死是活,還不好說哩!」
沙大發如同當頭挨了一棒,頓時呆若木雞,好大一會才愣過來,「哇」的一聲哭了,隨即發瘋似的往公社醫院跑去。
故事到這兒結束了。可聽故事的人都想聽個頭尾,咱就把結果告訴大家吧:劉二能被判了死刑;他老婆捲起家當回娘家去了;沙大發欠了整整五六百塊的外債,才救活他老婆的命,可老婆肚裡懷著的孩子卻丟了。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紅山縣。不知是哪個土秀才,除了編了那四句歌謠外,還編了一副對聯:劉二能錯殺他爹——錢迷心竅;
沙大發賠錢丟娃——自討苦吃。
Ⅶ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中的3篇讀後感400---450字
第一篇:《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翻閱歷史的長卷,在字里行間之中,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韻得以一一呈現,五千年的燦爛與輝煌,屈辱與沒落鑄就了千年來中華民族歷史的主旋律。在歷史長河的記憶里,二十餘個朝代的更替變換為世界歷史的畫卷,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閱讀《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本絢爛的歷史文化典藏,在掩卷沉思之餘,深深的感悟到歷史的車輪碾壓所留下的車轍是一種民族精神與魂魄的聚。
《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滄桑歷史。書中從盤古開天闢地一直寫到五四愛國運動,包括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到奴隸王朝到戰亂頻繁的春秋在到秦始皇一統華夏,在講到三足鼎立兩晉南北朝,經過群雄爭霸再次統一,走到隋唐五代時期,再到宋元明清,但是由於晚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曾經繁榮昌盛的華夏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有了一段悲慘,屈辱的百年歷史,這段歷史更讓我們華夏子孫銘記於心,激勵我們為民族的強大做貢獻。
《中國上下五千年》深刻全面的闡述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們用自己特有的勤勞、勇敢與智慧所創造的一個個奇跡。回顧五千年的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史,一位位值得我們崇仰的歷史巨人,如韓信的執著,岳飛的忠誠,諸葛亮的智個炎黃子孫感到無尚的自豪。歷史的長河是不可倒流的,但當我打開遠古的歷慧……一代代風流人物的精神讓我崇敬。這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基。 如果把歷史定格在近代,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短短的百年卻匯聚了太多的中華血淚吏篇。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相繼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使華夏九州方圓陷入了水深火熱。從咸同年間的農民戰爭到洋務運動的最終失敗;從中法、中日戰爭到清末時期的維新運動;從辛亥革命到清王朝的覆亡。無數為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的英雄志士們。面對滿目瘡痍的山河,相濡以沫揭竿而起,先後發動了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新思潮為主流的五四運動。這一次次的民族正義之舉促成了中華民眾的徹底覺醒。1924年孫中山先生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民工」的三大政策,為國共兩黨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雖然第一次國共合作只是稍縱即逝,卻給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從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到秋收起義。雖然人民武裝的星火很快被熄滅,但卻開辟了武裝救國的重大轉折。從百團大戰到驅除日寇;從西柏坡的英明決策,到三大戰役的輝煌一刻;從百萬雄師橫渡母親河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一個世紀以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座豐碑式的偉人,領導著古老的中華獲得了新生。看今朝,在億萬炎皇兒女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正以嶄新的民族風貌大踏步的跨入了新紀元。我們要向歷史中的賢人學習,向顏真卿學習不畏強暴;向陶淵明學習,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魏徵學習直言善諫:向包拯學習大公無私;向道同學習剛正不阿:向鑒真學習不怕艱苦。我們不能像奸臣和貪官污吏那樣胡做非為,禍國殃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學習歷史,總結經驗,辨清事非,以後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做貢獻。
第二篇:《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Ⅷ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400字以上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歷史使人聰明。」這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龐朴先生在回答一位大學生的問題時說的名言。他接著說道:「因為歷史是前人成功和失敗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 今天,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干年》這本書後,使我不僅知道了以前從未學過和聽說過的歷史知識,還深深地了解了我們生長在一個具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和具有博大精深歷史文化的國家。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但無處不在,無處不起作用。每一個炎黃子孫出生就會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使他的整個身心都逐漸融入巾華民族的大集體。因此,厚重的優秀民族文化積淀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我們應該大力發掘,大力弘揚。 遠古傳說及中古時期和近古時期的歷史篇章中,有許多膾炙人口、名垂青史、轟轟烈烈、至今傳頌的民族英雄和歷史名人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的一生只是短暫的一瞬。縱觀古今中外,凡名垂青史而被後人景仰者,莫不有遠大的抱負、憂國憂民的胸懷。只有擁有這種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才能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能有不為任何困難壓倒的氣魄,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請你站到五千年歷史的肩膀上吧!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不能忘記前人為我們樹立的光輝榜樣。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可是,對於世世代代在地球的東方繁衍生息的中華民族來說,卻是非常漫長的歷史。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2 1世紀,人類社會在高科技的沖擊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不僅要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科技,而且要懂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書是知識的源泉。歷史長廊里,書籍是多麼高貴和神聖。我們要到浩瀚的書海里去探尋,從中不斷吸取營養充實自己。 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口我們不僅要學好文化課,還要多了解一些歷史知識。
Ⅸ 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國》,這篇文章闡述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汶川地震中顯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還有中國為了迎接世博會所作出的努力。通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在千年的歷史上對人類作過巨大貢獻。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經歷過深重的苦難和屈辱。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英勇頑強。 與古國歷史共光輝的炎黃子孫,幾千年的拼搏奮斗,使中華民族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大發明做貢獻,萬里長城振國威,蘇軾堅貞不屈,岳飛精忠報國,李時珍嘗盡百草,徐霞客踏遍山河,林則徐虎門銷煙,董存瑞勇炸碉堡……我們這個千年古國,歷史故事之多,如同海浪揚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卻給朋友們講的不多。你們知道,我國13億人口,半數以上誕生在新中國,當你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兒童說起自己當年的生活和知道的故事,你們覺得陌生。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21世紀的主人,應該知道、應該記住偉大的新生的共和國的腳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苦難中走向新生。東方的雄獅從沉睡中覺醒了,在這片貧窮與落後的土地,幾代人艱苦奮斗,經歷了勝利與曲折,有多少人為它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才建立起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 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不平凡的路程——45個春春秋秋,16425個日日夜夜,多少壯麗輝煌的事跡,多少為國為民的典範,我們只在這本小書里講了45個真實的故事:百萬農奴的翻身、川藏公路的建成、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聯合國確立我國合法席位以及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從不同側面幫助你們了解這段歷史是前無古人,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創業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振興,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今後待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慢慢地了解它,理解它。希望你們能從這本書中吸取營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長大以後,去譜寫共和國歷史的新的輝煌篇章。
Ⅹ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
寫《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可以簡述這本書的書名,等基本情況,再講一下讀了這本書的感受和體會,概括書中主要內容,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富有時代氣息,可以聯系自身,聯系生活,聯系社會現象。
正文: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像和幻想,用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
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抒發了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一般來講,民間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多種形式。
中國民間故事經過了廣泛的採集、選擇,在流傳、講述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與琢磨,其中許多故事成了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相傳他是皇帝的史官,為了研究出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他悉心觀察天上星術的分布情況,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子,尋遍了鳥獸魚蟲的痕跡,看盡了草木器具的形狀通過描摹繪寫,創造出種種代表不同意義的文字。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食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在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
讓我覺得最感動的就是日月潭了。這個故事講的是太陽和月亮被兩條惡龍吞下去了,一個叫大尖哥和一個叫水社姐的人,看見沒了太陽,人們生活得那麼艱辛,便想要去殺了惡龍。於是他們挖出了阿里山腳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殺死了惡龍。
後來他們一直守著大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化身成了兩座大山,設置的大盤也變成了日月潭。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差點哭了出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舍小家保大家的品質是多麼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