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我的家庭禮儀故事作文

我的家庭禮儀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3:00:12

『壹』 以我愛我家寫一篇作文又讓我們認識到家庭禮儀的重要

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家裡最愛我的爸爸、最愛啰嗦的媽媽,因為有了他們,我才感覺到無比的專幸福。

每天早晨,媽媽屬把早飯做好,等待我起床吃早飯,但是我吃飯的速度很慢,媽媽總會對我說:「你以後吃飯的速度得快點,否則就趕不上校車了。」吃完飯之後,我准備去學校,媽媽又會叮囑我說:「過馬路要小心,要看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別要陌生人的東西。」這還不算什麼,最啰嗦的還是快要到考試的時候,她會告訴我:"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能三心二意,還要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幾句話我幾乎每天每天都能聽到,媽媽真啰嗦啊!可是,我心裡明白,這啰嗦裡面飽含著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爸爸是個對待任何事都很認真的人,無論何時吃飯,都要對我說:「你得向你們班學習好的同學看齊,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我經常對爸爸說:「你真像個鸚鵡,媽媽說一句,你就會說十句。」可是我說完之後,爸爸好像沒聽見似的,下次又會重復著去說。

這就是我的家,充滿了溫暖和幸福。我愛我家,愛家中的爸爸媽媽。

『貳』 家庭禮儀我知道作文400字數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教育著我們我們知道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有

最有名,孔融讓梨,不好意思,寡人覺得家庭禮儀和我們關系不大,知之甚少,
或許這是性格問題・_・

『肆』 幼兒家庭禮儀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家庭禮儀教育包括: 一、尊敬長輩的禮儀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家長要培養出一個孝子賢孫,必須教育孩子尊敬長輩。 Ⅰ、幼兒尊敬長輩的禮儀包括: ①、使用禮貌用語 家長教育幼兒要尊敬長輩,稱呼長輩必須用尊稱「您」或「您們」,回家和離家的時候要與長輩打招呼。 ②、聽從教導 家長教育幼兒要尊敬長輩,聽從教導,要信任長輩,對長輩有安全感,相信長輩說的話、做的事都是為了自己好,不會害孩子,因此,孩子要聽家長的話,不要頂嘴,不要數落長輩的不是。 ③、體貼長輩 家長教育幼兒要尊敬長輩,體貼長輩,有長輩陪伴身邊時應請長輩先行,回家了問候長輩辛苦了,給長輩捶背、搬椅子坐、端茶喝,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到附近商店買東西、掃地、拖地、擇菜、擺桌椅、擺碗筷、丟垃圾等。 ④、理解長輩 家長教育幼兒要尊敬長輩,理解長輩,知道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要感恩長輩的辛勞付出,要以寬容的心對待長輩的錯誤。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又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人受益終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則貽害無窮。 Ⅱ、幼兒行為習慣的禮儀包括: ①、與人談話的禮儀 家長要教育孩子與人談話要面帶微笑,說話柔聲細語,輕言慢語不急躁,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以示尊重,眼睛不要四處游移、飄忽不定。 ②、收拾玩具的習慣 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歸原位;借用別人的物品要記得及時歸還,明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 ③、勤儉節約的習慣 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盲目攀比,愛惜物品、不浪費,懂得節儉、環保、慈善,學會廢物利用、變廢為寶,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呢。 ④、樂觀的生活態度 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與人和諧相處,笑對生活,要和家長在一起,遇事尋求家長幫助,盡量避免消極情緒,心裡不舒服可以向家長傾訴宣洩,也可以看故事書或動畫片,還可以吃吃東西、玩玩游戲,不一會就忘記煩惱了。 三、接待客人的禮儀 家裡有客人時,孩子需要與客人打交道,應該學習一些接待客人的禮儀。 Ⅳ、幼兒接待客人的禮儀包括: ①、迎接客人的禮儀 當孩子發現是客人來訪時,應該及時去開門,並歡迎客人到來,說:「您(們)好!歡迎您(們)來我家做客!快請進!」並側身讓客人先進門。 ②、接待客人的禮儀 當孩子把客人引進門之後,應邀請客人坐到客廳沙發上,說:「您(們)請坐!先休息一會兒。」收到禮物要致謝。 ③、招待客人的禮儀 當孩子把客人邀入座後,應及時端來茶、水果與點心,放到茶幾上離客人較近的位置,給客人敬茶,並說:「請喝茶!請吃水果與點心!」 ④、招待小客人禮儀 如果有小客人隨訪,家長可以教育孩子詢問小客人最喜歡吃啥水果與點心,及時為小客人准備好,並拿出自己的故事書、動畫片陪同小客人觀看,或者拿出玩具陪同小客人玩耍、游戲。 四、拜訪做客的禮儀 去拜訪做客時,孩子需要與主人打交道,應該學習一些拜訪做客的禮儀。 Ⅴ、幼兒拜訪做客的禮儀包括: ①、按時守約 家長要告訴孩子,去拜訪做客一定要事先預約,以免主人有事外出,等協商好了時間再按時赴約,如果臨時有事需要改約,一定要及時告知對方。 ②、拜訪要帶禮物 家長要告訴孩子,去拜訪做客或慰問病人一定要帶禮物,以表示自己的心意。 ③、不亂摸亂動 家長要告訴孩子,去拜訪做客時要遵守規矩,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不要瘋趕打鬧,不亂摸亂動,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意翻看別人的東西。 ④、餐飲禮儀 家長要告訴孩子,去拜訪做客時要講究餐飲禮儀,餐前不要隨意吃別人的水果、點心,適當吃幾個即可;就餐時要注意吃相,不要發出聲響,吃好了擦乾凈嘴巴,要說:「我吃好了,您們請慢點吃。」然後離席坐到旁邊休息。

『伍』 我和家庭的一次文明行動作文不少於500字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國家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在古代學說中,大多都以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像《禮記》,《論語》等一些書籍。還有像「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等等這樣一些名言,都證實了這一點。古人尚以文明禮儀為首,我們則更須注重文明禮儀。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素有「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光榮的稱號,而作為其中的一員,就應努力去把祖國的這一特點發揚光大,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

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話「不學禮,無以立」

當我們坐在公共汽車上時,是不是該讓座於老人、幼兒或有需要的人呢?當我們在校園中遇到老師同學們時,又是不是要敬個禮,或點個頭,向他們問候一聲呢?當我們見到路邊的一片片垃圾時,是不是該彎彎腰,伸伸手,去撿一撿,再將它們扔金垃圾桶呢?當我們遇到殘疾人時是不是該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過馬路,或者帶他們去目的地呢?

文明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要成為你的良好習慣。見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塊香蕉皮,你主動上前撿起,並把它扔進果皮箱,我想,你已經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場所中,說話盡量小聲,不影響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麼,我想,你又做到了「禮儀」二字。文明禮儀就是這么簡單。

如果你忘記了知識,你不算失敗,因為知識可以再學;如果你花光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因為金錢可以再掙回來。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陸』 請您告訴我最傳統的中華的家庭禮儀!!謝謝!!

中華自古為尊老敬長 孝敬父母之禮儀大邦,誨幼友弟 夫妻和敬君子之國。我國民自古具有「溫,良,恭,儉,讓」之五德。謙遜克讓,以禮律己,以德待人。然而我們今天, 除了中國面孔的一張表皮,還剩下什麼呢?我們傳統美德 優秀禮儀到哪裡去了? 我們今天除了自己 就只是個唯利唯財 貪好虛榮的社會 是一個四肢不全之廢人是一個沒有靈魂沒有自我的行屍走肉。。。看看我們社會上 流落街頭無人奉養的老人 隨便拋棄的孤兒 無誠無信的朋友 各自為利的夫妻 禮 義 廉恥 信一掃而光。。。。因此,重拾禮儀,喚回靈魂已是不容忽視的了。竊以為,禮儀,禮貌不僅存於心中,也表現在適當的形式中(至少給人一種親切感 使對方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而被尊重)和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細節中。禮儀不能只重於里而忽視表,表裡行神統一,由表帶里,由里襯表,才真正具有規范行為道德的價值。而這些,是日常生活中隨意就能做到的,既不費力,也不勞神,日常生活細節中的禮貌禮儀,所謂「生活常禮」。和那些繁文俗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可以適用於現代社會,因此,試著做一下,也無妨,故在下簡單列出古代基本常禮,算是現代版簡化常禮吧。如願意再詳細復雜一點,請參照信而好古兄的《常禮舉要》裡面概括比較全,但我覺得亦不必如此誇張拘泥。對於以下幾點,最基本的東西,你又能做到幾點呢?

一 居家克己

1 家中有高齡行動不方便的長輩應定日主動到其房裡行禮請安(最好是一對夫婦,一對夫婦的前去,家中小輩兄弟姐妹前去,這樣人既不多也不煩雜)與其聊天,問寒問暖,送餐遞巾。

2 要出門時與家人相互告之,上學上班去要打聲招呼,回來時要說「我回來了」,家中有人時要迎一下,幫忙拿東西等。為人子者出門要主動到長輩房裡告之辭行,回來時也要主動到房裡行禮(以免長輩擔心).

3 自己在屋裡或者與親人朋友在屋裡談話時要記得關上門,以免影響其他家人.

4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其他場合,到別人房間不要直接推門擅入,也不要大聲敲門(唐突,不禮貌且打擾別人)應在門外通報「我是某某我可以進來嗎?」裡面人應說」請進「並站起來,方可進入,比較熟悉的親人朋友可以直接就坐,像客人或較疏人等主人應請其上座,自己坐客座,並且客人坐後自己方能坐;身為晚輩者,有事應主動到長輩房間去,通報應答如前儀,只不過長輩仍坐主坐,晚輩進去後可略一躬,自己坐客位,不必謙讓.

5 朋友哪怕是兄弟姐妹來也要站起身來,如是長輩老師的話站起身來並微一躬身,長輩立不可坐,長輩讓坐時方能就坐.

6 兩人一同行禮問安或陪同他人去行禮時 如旁人須行禮自己不用行禮時,旁人行禮自己先不能就坐等旁人禮畢就坐後自己方能坐下.

7 居座行禮時 應先站起離座 站到一旁 然後行拜 再起身復位 且莫從座上直接下跪.

8 出門時候 衣冠要整.

9 即使在家 亦不要大聲喧嘩.

二 待客之道

1 有客拜訪 應將家收拾整潔 著正裝,衣著整潔,(尤其夏天更為注意)不隨意出門,侯客而到.

2 客人來 應主動迎出,與客人在門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請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謝禮後方可進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後,客人應將鞋擺放整齊,客人走時腳步應輕些,以免打擾其他家人,主人請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謝坐後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後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來,主人方能站起來,送客送出門.

3 如內有客人,應都起立,主人為其一一介紹,相互都要見禮,方可就坐,按說,晚來的客人應眾人都坐後方才就坐.

4 主人送茶送水應主動下地親自奉與,客人雙手接過,點頭示意。先奉老後奉少,先奉生後奉熟.

5 如只有兩人面對面談話時,有客人進來時,應主動站起來,讓出座位默默退側到一旁客位,來者坐下後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話,等二人相邀時方可加入談話內容當中.

6 遞接物品時應雙手拿穩物品奉上(古禮 單手為」遞「雙手為」奉「 長輩上級用」遞「晚輩下級用」奉「)長輩老師所送禮物,不應推辭.

7 如會尊長老師 則入門後須行禮問好 自己主動坐客位.

8遇節日 親朋好友之間應相互拜訪串門,相互饋贈禮物,每家每戶都要走到送到,晚輩學生主動到長輩家裡去拜節問安,在路上認識人之間相遇應行古禮,如作揖等.

三,談話交流

1 等對方說完話自己再發言 不要插話 隨便打斷別人講話.

2 談話時身子不要亂動 不翹二郎腿 不捫腳 不東倒西歪.

3 談話時 不要一直用眼睛盯著對方看.

4 談話時不要用手指著對方或他人.

四 聚會有制

無論是聚餐還是出席會議 多人皆坐一張桌子時 應請老者或長輩居上座 其次左右兩邊客位按輩分年齡先來後到依次排之 自己如是東道主的話應坐末位.

古代用餐時的座次 漢至南北朝為分主客位的分餐制 主人居北邊上座 客人分坐室內左右兩側皆有單獨的餐案 餐具;隋唐時出現長條方桌 沒有了單獨的餐案但每人依然有自己的餐具 其座次排位皆如故;清時普遍已用圓桌 一齊聚在一處 沿用至今。個人以為 無論聚餐還是聚會應效先漢的分餐制較好 尤其是傳染病大肆猖獗的今天.

五 行禮有儀

1 謝禮: 如果要謝謝別人的話 不要只說口頭上的謝謝 應站起身來行禮作揖,如對他人表示歉意也應作揖或頓首表示自己誠心悔過.

2 見面之禮:平輩好友同窗相遇時,應面對面一同相互作揖;兄弟姐妹或其他人相遇時,應為幼者或年紀輩分小的先行禮,對方還禮;男女之間男士先行禮,女士還禮;遇自己長輩師長時,應主動行禮,為長輩者對晚輩只頷首還禮便可.

六 學門肅清(補充)

1 在校園中如遇師長裝扮人走過應停步,側身一旁讓其先過(無論認識不認識).

2 對高年級或低年級同學應以」某某學兄學姐/某某學弟學妹「稱之,對學兄學姐應有其尊重.

3 對同年級同學應以」某某同學「稱之.

七 長幼有序

不管是兄弟姐妹還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間 年幼者應稱比自己年齡大的人為某某哥/姐 做到待之以敬 為長者應稱比自己年齡小的人為某某弟/妹做到待之以禮讓 無論座次 事物名額 分發物品 處處做到讓幼者為先.

八 稱謂之禮

只一點既可 關於名字的問題 現在我們習慣性的管同輩人群或同社會圈子中的人直呼姓名 或者關系親密點稱名字認為是表示友愛的方式 實際中華禮儀中名者既諱也是不能隨便呼之的 所謂名諱名諱 一般只有父母偶爾稱之或自己用謙辭時提到 在古代甚至君臣之間亦不能直呼其名 多稱其職稱或者叫字型大小 由此可見名只用於標書立傳 戶口注冊人物登記中 可同社交圈中一般都以姓後冠以職稱呼之 或者叫某某君 尊敬但有很親近的叫某某兄/某某姐 再親密一點的直接稱字 沒有字的稱號或者如兄弟姐妹般 以仁兄賢弟尊姐賢妹呼之.

『柒』 我喜歡古今中外家庭禮儀 三年級作文

家庭文明禮儀;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最小單位,是生兒育女的搖籃,是培育家庭美德的場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位。審計人員要精心地愛護她、培育她。
(一)夫妻和睦。婚姻是緣分,夫妻是最長久的伴侶,成之不易,結合偉大,雙方要珍視她、維護她,不能三心二意存他念,不能表裡不一分心眼。要互相尊重,互敬互愛,男女平等。不是誰說了算,而是共同支撐家庭。有分歧不吵不鬧,擺在桌面上,誰對照誰的辦;有差錯,互相寬容,共同承擔責任。要互諒互讓,不分你我,工作上相互支持,家務上共同承擔。夫妻之間是最貼心的心裡醫生,互相體貼、互相照顧,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名醫良葯。經濟不分家,榮譽共享受,困難同克服,夫妻恩愛長相守,白頭偕老度人生。
(二)關愛老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有雙重父母,人人都要作雙重父母。要尊重和關愛雙方父母。要牢記: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也報答不盡雙方父母的養育之恩。對雙方父母要同等對待,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對待老人不嫌棄,不弱待,要把他(她)們放在尊貴的地位去對待。家有老人是兒孫們的福氣和驕傲。上班下班都要與老人打招呼,說聲"我走了"、"您休息好"、"我回來了"、"您今天過得愉快嗎",等等。年輕人要理解老年人的心裡,想吃什麼給他們做點什麼,衣服寬松大方,勤洗勤換。要特別注意給老人以精神慰藉。按照他們的情趣支持他們參預各種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一旦有病鬧災,要親近扶持,不惜花錢求醫問葯,要像他們哺育我們小時候那樣擦屎端尿地侍候他們。老人不在跟前的要理解老人想念兒女的心裡,常回家看看,經常打電話報平安,以示對老人的安慰。
(三)熱愛子女,教育後代。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教育子女更是父母雙方的重擔。不能推給一方去管,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家庭整體品質、氣氛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從嬰兒咿呀學語開始,他(她)就在接受家庭的熏陶。因此,溫馨的家庭環境和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將給孩子留下終生的影響。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言行,一定要文明禮貌,不吵不鬧不說臟話,給孩子鋪墊一個良好的基礎。教育子女方法要得當,不打不罵不訓斥,善於啟發引導,多表揚少訓斥,教育他們克服缺點、發揚成績。
(四)對待雙方親屬、朋友一視同仁。夫妻各自的親屬、朋友要同等對待,不能各自強調自己一方而忽略或疏遠另一方。只要心思擺正,夫妻之間就不會互相猜疑。要幫助都一樣,要接待都一樣。都視為自己的親屬、朋友,對待也就自然一樣了,夫妻間也就不會產生矛盾。
(五)鄰里團結,和睦相處。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相處,和睦為貴,互相關照友誼為重。拮據拆借、糾紛調處、患病醫治、遇險求助等都要伸出友誼之手。樓上樓下,動作要輕便;屋內屋外,不吵不鬧;公共樓道,不擠不佔不塗抹;保持公共衛生,不妨礙他人。鄰里之間應稱尊稱大爺、大娘、叔嬸、哥嫂、兄弟等。見面要相互問候打招呼,"您好"、"早晨好"、"晚安"等問候語應當常用。
(六)勤儉持家。勤儉辦事業是黨的優良傳統,治家也不例外。生活好了不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經濟寬裕了不忘節儉,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不能大手大腳隨便花錢、損失浪費。錢花在當處,事辦在好處。居家度日,既不寒酸,有損形象;也不奢糜浪費,寅吃卯糧。生活有度,持家有方,收支掌控,衣食住用行井井有條,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別人看了都會稱贊羨慕
家庭文明禮儀;
一、帶頭講文明,講禮貌,使用禮貌用語,養成家庭成員間互致問候習慣。
二、夫妻之間和睦相處、互相謙讓、行為得體。尊老愛幼,保持家庭和睦,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營造文雅、和睦的家庭教育環境。
三、要舉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業進取,各方面為子女做榜樣。
四、處理好鄰里關系,和睦相處,樂於助人,一旦發生矛盾要謙讓,並以此教育孩子。不在子女面前說別人的壞話。
五、勤儉持家,不擺闊氣,節約糧食和水電。
六、為孩子的學習創造比較安靜的環境,不在孩子面前從事有礙孩子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如:招人來家玩牌、打麻將。晚上應要求孩子先做完作業再看電視節目,有目的地、適當地向孩子提供一些書刊雜志等。要經常聽取孩子的學習情況自我匯報,檢查孩子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無特殊情況,不讓孩子請事假或遲到早退。
七、尊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孩子注意時間、場合,不在學習、進餐、睡眠時訓斥,不當眾指責。不使用偏激的、侮辱性的語言和粗暴的手段。
八、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會孩子做人。樂於跟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苦樂。善於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認識和克服弱點。
家庭文明禮儀;
1、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騎車不違章,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2、看見老人、小孩、盲人過馬路,應主動前往幫助;遇見問路,應熱情回答並指引;
3、乘公共汽車,應主動給老、幼,病,殘,孕婦及師長讓座,不與人爭搶座位;
4、公共場合(門口,電梯口等),遵守秩序,對長輩及領導應禮讓;
5、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6、愛護公共設施,保護文物古跡。不亂刻、亂塗、亂畫;
7、愛護莊稼,花草、樹木。到公園遊玩,不摘花折枝,也不在樹幹上刻字;
8、保護有益的動物,不虐待動物:
9、按照有關規定燃放煙花爆竹;
1O、做文明觀眾。觀看演出和比賽,不大聲喧嘩、不吹口哨,不喝倒彩。節目結束時要鼓掌致意;
11、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德育基地要守紀律,不隨便觸摸展物,祭掃烈士陵園要保持肅穆;
l2、與人發生摩擦時應謙恭禮讓,以理服人,不罵人,更不出手傷人,必要時可請民警幫助,或設法通知學校;
13、不進網吧、舞廳、酒吧,電子游戲室等娛樂場所;
14、不輕易與不相識的人交朋友,不接受陌生人饋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參加任何非法的幫派組織,不聚眾斗毆;
15、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做到知法守法。對違反社會公德行為要進行勸阻或及時報警;

『捌』 三月停課不停學家庭禮儀伴我之家庭禮儀小故事

家庭中的利益更多的是尊敬老人愛護小孩,在自己家裡停水期間,如果說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每次吃飯前要讓爺爺奶奶做好等他們吃飯才可以吃,有什麼好的東西應該先給老人吃。

『玖』 我家的文明禮儀規范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參考鏈接顏色太艷了,我給你全文K出來吧
第一框 家庭生活需要道德規范

1、 什麼是家庭道德規范?

答:調整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就是所說的家庭道德規范。

2、 我們為什麼要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答:(1)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條件

(2)遵守家庭道德規范有利於家庭生活協調、健康發展

(3)遵守家庭道道德規范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3、 家庭生活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4、子女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是什麼?

答:(1)子女有家庭責任感首先表現在主動承擔家務上

(2)還表現在當家庭遇到困難時,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第二框 孝敬父母

1、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不僅是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

2、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答、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第三框 尊敬長輩

1、 為什麼要尊敬長輩?

答:(1)我們的長輩不僅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對家庭盡了責任

(2)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不斷的發揚光大

(3)尊敬長輩不僅是親情上的表現,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品德

2、 怎樣正確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

答:(1)要尊敬長輩:首先要在人格上尊敬長輩;其次對長輩要有禮貌;要體貼、照顧長輩

(2)要學會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要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養成商量的習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子女應該多聽長輩的意見

第四框 友愛兄弟姐妹

1、 為什麼我們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稱為「手足之情」、「同胞之誼」?

答:因為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共同的血緣關系,又長期在父母的養育下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2、 我們為什麼提倡兄弟姐妹知之間要互敬互愛?

答:(1)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對於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2)友愛兄弟姐妹也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家庭道德規范之一。

(3)總之兄弟姐妹之間是異常親密的關系,是手足之情,我們應該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做到互敬互愛。

3、 怎樣做到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敬互愛?

答:(1)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要愛護;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要尊重;要學會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4、 怎樣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答:(1)兄弟姐妹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只要這些矛盾不是原則性的,就要學著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做到互諒互讓

(2)兄姐要發揚風格,主動謙讓;弟妹也要顧全大局,不要斤斤計較

(3)重大問題上要讓父母知道,求得父母的幫助

第五框 鄰里和睦相處

1、 什麼是鄰里關系?

答:家庭與家庭之間這種毗鄰而居的關系就形成了鄰里關系。

2、 為什麼要鄰里和睦相處?

答:(1)鄰里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它的融洽與否,直接關繫到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鄰里關系搞得好,對人們生活產生積極影響;搞得不好,則會產生消極影響

(3)鄰里和睦相處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重要的道德准則

3、 怎樣做到鄰里和睦相處?

答:(1)要互諒互讓;(2)說話、做事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3)對鄰居的困難要熱情幫助

『拾』 家長沙龍家庭禮儀教育之我見怎麼寫

國之四維,禮儀廉恥。
點滴舉手皆是教養。教養之表在於禮儀。首先我們要明白,教養是為了塑造一個健康的人格。高貴的教養核心在於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所以禮儀的首當其沖就是謙讓,虛懷若谷。
第二,禮儀不可否認存在形式,但是最終最終得目的是讓其內化為教養,後天的先天。這樣才能看的長遠,不能一時因為形式就放棄培養,要知百年樹人。
其三,禮儀為表,內化為實。注重禮儀的同時,還要強調內修,禮儀可以說是內修的輔助,內修是為根本。
人有虛榮,常情也,但要會將虛榮轉光榮,外華轉內華,才不失禮儀只根本~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